大时代的命运与知识普惠

用知识的明灯照亮奋斗之路

编者按:本文来源微信公众号 秦朔朋友圈(ID:qspyq2015),作者胡一峰,图源图虫,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三十年前的四月,在北京市崇文区文化馆工作的摄影师解海龙赴大别山区拍摄希望工程的摄影专题。在安徽省金寨县三合乡中心小学,他遇见了八岁的一年级女孩苏明娟。尖尖的小脸、大大的眼睛,手握铅笔、眼里充满了对知识和世界的渴望,解海龙按下快门,这一双大眼睛摄入镜头,成为了一个时代的剪影。

我们趋行在人生这个亘古的旅途,在坎坷中奔跑,在挫折里涅槃,忧愁缠满全身,痛苦飘洒一地。我们累,却无从止歇;我们苦,却无法回避。

——加西亚·马尔克斯

“普”和“惠”,一个都不能少

时代的列车滚滚向前,剪影变黄、退后、渐次缩小,而人们或许还对90年代的知识饥渴和文化狂热记忆犹新。在乡村、在小镇,知识的获得并不太容易。只有在小县城固定的商业区,或者学校附近,才能遇到定期出来摆摊租书或者卖书的小书摊,卖书人在人群里和其他小摊贩是不一样的,带着一丝不食人间烟火的置身事外,自己也往往捧着一本书静静阅读。脚边的塑料布或小推车上,不知道从哪里搜罗来的旧书上还带着某些馆藏的红印章,或是页面泛黄、封皮卷了角的武侠小说、哲史书籍、轶事奇谈。

在书籍流通并不那么便利的时代,当然,还有灯光明亮、气质端庄的国营新华书店,或者街头播放《甜蜜蜜》的小书店,完成了一代人的知识滋养和文化洗礼。

我在旧金山的郊区偶遇过古典的百年书店,也曾在雅典热闹的城中区经过旧书店。商业化的背景下,细心擦拭羊皮卷的银发老店主,守候着他那些业已剥落油漆的古旧书架。在我看来,国民对书籍的珍爱程度,书籍在行业的流通程度,知识在一个国家被尊崇的程度,某种程度上,标志着一个国家的未来,和在时代里不被抛弃的底气。

可以说,全球电商市场发展、在线阅读模式兴起,对一二线的人们来说,买书和知识获得成为了随手之便。智能手机的普及、资讯的大爆炸、知识的高度流通催生了一股付费热潮。

2016年,国内互联网不同模式的知识付费产品层出不穷,喜马拉雅FM、得到APP、知乎live、知识星球、分答等平台崭露头角。这一年也被称为“中国知识付费元年”。在知识付费的风口上,一批名师获得了丰厚收益,如薛兆丰2017年从得到APP获得1615万元收益,2018年获得1320万元收益,刘润2017-2019年从得到APP获得4000多万元收益。

但后来从各大知识付费平台公布的数据看,付费模式却面临用户的天花板。由于线上用户增速日渐乏力,得到APP和樊登读书会都在加大线下服务的力度。显然,知识付费丰富了知识供给的形态。但付费也如筛子,会筛掉很多“长尾用户”。知识付费服务的用户往往是一二线城市的中青年,而广大的三四线城市、小镇农村并不在辐射范围内。

知识并不是高高在上的,阅读也不必是昂贵的。亚马逊、阿里巴巴、当当、京东在图书市场上抢夺蛋糕,而拼多多新近启动的“多多读书月”大型知识普惠行动,促销书籍均在诺贝尔文学奖、雨果奖、茅盾文学奖等基础上筛选而出,补贴后价格为4.9元的《浮生六记》已由出版社紧急加印两次,更被豆瓣网友戏称为“一战封神”。

要让更多人沐浴书香,必须进一步实现普惠化。“普”和“惠”,一个都不能少。普是普及,代表了覆盖广度;惠是惠及,代表了获得服务的便捷性、可负担性。

知识普惠程度决定一国命运

和金融普惠相比,知识普惠没有任何风险,可以说是一种“无风险收益”,多多益善。

从历史看,知识普惠曾极大地推动了人类进步。

中国北宋的平民发明家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他选用细胶泥制成很薄的小方柱,在一端刻上阳文反字,一字一印,放到火里烧成坚硬的活字;接着在铁板上铺上松香、蜡和纸灰的混合物,作为粘结剂,四周用铁框围好,将所需活字按次序排列在铁板上,排满一板用火在底部加热,松香和蜡稍稍熔化,再用木板把活字压平,待铁板冷却,活字就牢固附着在铁板上,成为活字版;再后是涂墨、铺纸、印刷;最后是拆版,印完把铁板在火上烤,等松香和蜡熔化,字可以轻松取下,按音韵分类,存入木格预备再用。

毕昇的发明是印刷史上的伟大革命,最先传到朝鲜,被当地人称为“陶活字”,后来又传到了越南、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再后传到欧洲。马克思评价说,印刷术“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在毕昇之后差不多400年,德国人约翰·古腾堡发明了欧洲的活字印刷术,他用合金铸造字母,然后印刷。由于他的发明,42行本的《圣经》大量印刷,而之前都是靠牧师们在修道院里手工抄写在羊皮纸上,稀少昂贵,口口相传。《圣经》印出后,普通基督徒也能直接“与上帝对话”,不仅降低了文盲率,还发现原来牧师的话并不都是“上帝”的本意。这为几十年后马丁·路德发动的宗教改革奠定了基础。

由于印刷术,教科书可以大批量且便宜地印出,德国遂在1619年首先开始实施儿童义务教育制度,大大提升了识字率。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就开始进行全国规模的识字运动。当时中国5.5亿人口中的文盲占80%,农村文盲率高达95%以上。而到了1964年,中国15岁以上人口的文盲率下降到52%。2000年,中国大陆文盲人口(15岁及15岁以上不识字和识字很少的人)下降到总人口的6.72%。再后来进一步下降到4%以内,青壮年文盲基本消除。

改革开放后,数以亿计的中国农民转变为产业工人,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能看明白生产线上的各种指示牌,看得懂操作规范,这背后就是我国大规模扫盲教育、基础教育、知识普惠的作用。

正是看到了知识普惠的巨大作用,“全民阅读”从2014年起已经连续8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倡导全民阅读。

相比中国的知识普惠,多年前就希望大力发展制造业的印度,之所以远远不达预期,一个原因就是符合制造业所需知识、技能和纪律要求的员工数量不够。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报告,全球超过1/3的文盲在印度。2011年的统计显示,当时印度完全不识字的人数(2.7亿)是中国(5000万)的5倍多。

教育的普及和知识的普惠程度,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命运。这绝不是空话。

技术驱动知识普惠

要最大化普惠知识,大流量的互联网平台有着天然的流量和技术优势。得益于新的技术进步,例如智能推荐、分布式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让知识普惠成为这些互联网企业的新自觉。

抖音正在摆脱人们印象中固有的“娱乐休闲短视频”印象,加大知识领域的创作和推广。2021年1月正式推出面向知识创作者的“萌知计划”,涉及科普知识、绘本儿歌、安全教育、少儿动画、国学诗词等,4个月产生了4万多个青少年知识视频,累计播放近百亿次。2020年,有超过3600万人在抖音观看清华大学的直播。科普账号@之知科普上,欧阳自远院士讲解的《登月秘密》视频收获了千万级播放量和43万点赞。

3月31日,拼多多启动“多多读书月”大型知识普惠行动,联合中信出版集团、上海世纪出版集团等出版社、图书公司,推广“平价好书 全民悦读”的价值理念。通过5000万元读书基金的专项补贴,《小王子》《万历十五年》《乡土中国》《社会契约论》《中国哲学简史》《飞鸟集》等优秀正版图书被大力推荐。补贴后的书价也很平民,一杯奶茶的价格就能买两本书。

在我印象中,电商拼多多一直做农产品上行,通过这次“多多读书月”则发现了其对于知识普惠的决心。拼多多数据显示,2020年有4亿人次消费者在拼多多上“拼知识”,图书拼单量同比增长189%,畅销10万+的图书同比增长124%,畅销图书Top5分别是:《墨菲定律》《全优金卷》《唐诗300首》《坏习惯请走开》《365夜睡前故事》。

新时代中国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如期完成,物质富足的同时,精神的满足也同样重要。尤其是农村地区的图书消费增长非常迅速,2020年收货地址为农村地区的图书订单量、图书交易额同比增加180%,知识阅读的城乡鸿沟正在不断缩小。

在农村地区,工具类图书最受读者欢迎,《电工手册》《蔬菜种植宝典》《养牛新技术》《汽车维修入门》《高效养猪技术》成为Top5书目。而在“以经典致敬阅读”的“多多读书月”里,截至4月20日18:00, 如《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心安即是归处》《霍乱时期的爱情》《罗生门》《浮生六记》等文学经典,成为书虫们的最爱书目。

得益于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的畅通和移动支付的便利,农产品上行和知识下乡正在出现“强对流”,相得益彰。

在对互联网公司的观察中,我们还看到,腾讯早已布局了阅文、QQ读书、微信读书;字节跳动入股了掌阅,还孵化了番茄小说;百度百科去年底发布了“微光计划”,为细分垂类的专业知识分享者提供流量扶持、粉丝聚合等服务。拼多多也宣布在“多多读书月”里,积极联合作家推出“众声创作者计划”,旨在通过新电商平台,帮助优秀作家、优质作品找到最广大的用户,据说其在未来推动平价正版图书市场的可持续发展上也将有一定的布局。

各大互联网平台的知识普惠都有自己的特色。拼多多注重普惠,实现“消费公平”,让基层社会特别是广大乡村读者获益。抖音则希望通过有趣的短视频打破知识的枯燥。腾讯和字节跳动都希望打造以IP为核心的内容产业链条。

而政府对于核心价值观和社会责任的引导,也会加速互联网平台向知识化方向的适当迁移。

“多读书,多乐趣”

1972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的《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报告称,“未来社会的文盲,将不是没有掌握一定知识的人,而是那些不会学习的人”。这是第一次提出终身学习。

科技的日新月异,社会的快速变化以及职业更迭,让每个人都需要不断“扫盲”,拥抱新的世界。

据教育部报告,2019年,中国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4.8%,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89.5%,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1.6%,实现了从大众化向普及化的跨越。

但接下来中国要迈向创新型经济体,对所有人的知识、技能和认知又提出了新要求。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指出,把提升国民素质放在突出重要位置,提升人力资本水平和人的全面发展能力。“发挥在线教育优势,完善终身学习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

“黑格隆冬天上,出呀出星星。黑板上写字,放呀么放光明。什么字,放光明?学习,学习二字我认得清……”这首1950年代的《夫妻识字》曾唱遍大江南北。

从“夫妻识字”到90年代渴望读书的“大眼睛”,再到今天的知识普惠,有一个规律是不会改变的,那就是学习放光明,知识就是光明。

在知识普惠时代,拼多多、抖音、腾讯、喜马拉雅FM等互联网平台有巨大优势,也有更大潜能。

“多读书,多乐趣”,当中国的互联网平台洋溢着更多书香,中国经济和社会也会有更多正向的能量。

我期待,拼多多这样的平台们,能够借助技术的力量和物流的通畅,将更多的睡前故事书、科普读物、经典书籍推送到每一个乡村父母或者是小镇祖母的手机上,让他们用低廉可及的价格传承文明的微光、滋养下一代,用知识的明灯照亮奋斗之路。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

反馈
联系我们
推荐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