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暴雨中的数字英雄

关注
这份腾讯文档,此时就是“生死簿”。

编者按:本文来源创业邦专栏浪蓝字计划,作者,蓝字,图源:图虫。

7月20日晚上10点,郑州经北六路交叉口往西约400米,一家酒店建筑在暴雨中看起来开始倾斜。

建筑墙体出现裂缝时,酒店的100多名住客,涌向了地下停车场等待救援。灌进停车场的水越来越多,很快就从膝盖,淹没了半身,墙体上的裂缝也越来越大。

他们的求助信息通过微弱断续的信号发出,再被网友们汇总到一个腾讯文档。

这份腾讯文档,此时就是“生死簿”。

01

20日晚上,一个正在寻找父母的15岁小姑娘@晴晴,正在网上反复查看不断更新的求助信息。最后她将目光集中在这份腾讯文档上。

这份7月20日晚20点57分,由网友创建的腾讯文档,成为了这些信息交流汇聚的中枢。

这些信息,来自散落在网络里的志愿者们,在不同的微信群里,这些志愿者将微博、朋友圈、知乎等网络平台收集的求助信息汇总,依次核实后填写进入文档中,作为提供给救援队开展救援的参考依据。

每一条救助信息,都包含着提交者、提交时间、更新时间、所在区、地理位置、简要描述具体情况、紧急程度、高德地图具体位置、求救人员联系方式等详细内容,能够尽可能减少救援队寻找求助者的阻碍。

上万志愿者同时操作一份文档,整理救助信息

意识到自己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和眼前的灾难对抗,她决定要做些什么。

@晴晴通过那个文档,找到了志愿者群的二维码,开始通过互联网,张罗与对接各种社会救助资源。

文档的编辑后台信息显示,直至21日早上11点多,文档已经更新了170余版,收集600多条求助信息。

有被困于网吧包间的年轻人,发布消息的人已经处于迷糊状态;有堵在沟赵乡高速路口的人,没有粮食和水,车辆浸泡失灵,已经瘫倒在车顶;也有在孕妇在家里羊水破了,120没有足够的车派出。

这个腾讯文档,于7月20日晚20点57分,由一位网友创建。

没有人知道作者是谁,这份文档,建立在微信+小程序的使用场景,使用起来简单方便,每个人都可以对其进行编辑、修改,但它却具备了极强的可信度,让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进来,并且快速更新与被协作利用。

02

作为网络志愿者,@晴晴需要负责的主要是对腾讯文档求助信息的审核和对接,通过短信向求助人核实情况,问清楚所需要的物资及所在地点,并将求助人提供的信息按照格式迅速整合并发进自己所在的八个救援群。

午饭前后,@晴晴已经成功地救助了一位老人:对方76岁,被困在家里,因为缺少食物且出现发烧症状而求助,@晴晴把他的信息发布进群里。很快,一位身处郑州的网友联系上她,表示自己与这位老人所在的小区相隔不过三公里,可以开车过去提供食物和药品。

四十分钟后,@晴晴收到老人发来的感谢微信,15岁的她兴奋地地截图,发了一条朋友圈:“我救人了,家人们!”


开心很快被巨量的求助信息冲淡了,群里不停有人加入,不停有新的险情发生,随着信息量不断增加,重复、错误,甚至虚假的求助信息开始出现。志愿者们再一次聚焦回那份腾讯文档。

这是一个似乎有着某些不一样的特质,却又难以归纳的产品。在微信上,几十万人对这个文档进行编写修改,这样的参与度,以及产品承压能力,是让人难以想象的。人们登录腾讯文档小程序时,都需要登录个人信息,但相比其他文档产品,腾讯文档有着腾讯的背书,本身是更权威和可靠的。也就是说,这个文档参与门槛低、覆盖面广。

与此同时,虽然无门槛,参与人数多,但这个文档又不会变成泛滥无用的垃圾信息聚集地。这种严谨可信,让志愿者们一致决定,把核实确认过的信息汇总进去,作为主阵地,方便查阅和筛除无效信息。

这是@晴晴第一次使用这类网络工具,她小心翼翼按要求填写着提交者、提交时间、更新时间、所在区、地理位置、简要描述具体情况、紧急程度、高德地图具体位置、求救人员联系方式等,腾讯文档本身拥有的大量模板,也给初次接触者带来了巨大的包容......

这些求助,看起来路径清晰,有具体联系人。但由于道路被洪涝割裂,信号由于基建设施与供电受影响,大多时候都无法通联,因此救援难度一点也不低。

她不知道自己写得那么细致有没有用,但她想,“万一呢”。

03

随着求助者和救助者的信息越来越多,“阜外医院急需救援”的消息反复出现,@晴晴往群里试探性地问了一句:“有人能联系上阜外医院那边的被困人吗?”

二十分钟后,有人在群里@了她,并回复了一张截图:是其中一位被困者的联系方式。

她尝试拨打,却无法接通。

群里的前辈们忍不住提醒她:尽量发短信,不要打电话:整个郑州受灾区域信号强度都极差,另外,短信比电话更能节省对方手机电量。

很快,阜外医院,这个聚集着大量病人与家属的地点,成了旋涡的中心。

郑州市中牟县,贾鲁河西岸的阜外路,在20日已经变成泽国。泽国中央,是高耸的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建筑群。

2014年3月5日,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建设项目被列为河南省重点建设项目,这间医院自2017年12月16日开诊以来,只用两年时间就实现了心外科手术量24.6%的快速增长,增幅位居全国第一。

陪同父亲在阜外华中医院呼吸科看病的朱超,从未想到过,病房窗外那条看似柔美安静的小河,会突然变成咆哮汹涌的狂潮。


2021年7月19日,晚21点08分,贾鲁河上游中牟站水位开始起涨,起涨流量100立方米每秒。

河水还是漫上了河岸,阜外华中医院的地下两层很快被洪涛灌满,水面不断往上,淹没一楼后,逐渐向二楼逼近。

病患们的庇护所,在近3米深的大水包围下,成为与外隔绝的孤岛,食物、饮水都集中在一层的餐厅里,被洪水吞噬。更紧要的是,由于断水断电,许多需要靠仪器2维持生命的危重病人陷入极端危险的境地。

意识到情况失控的时候,朱超拿起手机,拨打了一切他能想到的求助电话,但信号中断,没有一通电话能够接通。

和朱超父子一起被困在这里的,有近2000余名病人及家属,和800多位医护人员。

情况越发危急,朱超安抚完父亲,一个人拿着手机在医院里四处狂奔,寻找可能接收到信号的地方。看着不断下降的手机电量,就像看着希望不断流失。

奇迹发生在还剩30%电量的时候,在住院楼五楼的角落,他的手机屏幕左上角又出现了信号标志。

编辑好求助信息,加载近一分钟后,朱超按下信息发送按钮,他本来想刷新一次,确定消息顺利送出,却发现手机再次断开连接,只能再次跑动起来,寻找下一个奇迹。

04

@晴晴抓住了那条求助信息。

“截至一个小时前,阜外医院依然处于完全停水停电的状态。洪水已经完全淹没医院地下室,地面积水也已经没过车顶,具体深度目测有两米左右。目前医院里至少有千余人受困,继续食物和饮用水,也需要配电设备。谢谢您!”

经历最开始的震惊与茫然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通过网络求助,求助信息继续汇向那个腾讯文档,也开始有救援队、物资提供者,在上面发布进行救援、运送物资的启事。

此时此刻,人们恍惚回到了开放共享本质的互联网时代。

在这个灾难到来的时刻,一个互联网产品的公益性被彻底激发,人们自发登记、传播救援信息。

无效信息也同时被修正,形成了神奇的良币驱逐劣币现象。

收到朱超的信息后,@晴晴马上在八个群里转发这条短信和阜外医院的地址,反复询问大家是否有就近的援助队伍,寻找能够提供皮划艇的运输队,希望他们可以给阜外医院运输发电机。

腾讯文档和群里,关于阜外医院的求助信息,一条条都得到了回应。

很快,距离阜外医院十几公里外,一群年轻人开始着手搬运物资。

05

文娜和袁海见,是郑州本地餐饮企业“鲜炒居士”的员工,在网上看到物资告急的求助信息后,他们准备了500份食物和饮用水,打算运往阜外医院。

由于道路严重积水,这趟物资运输并不顺畅,多次改道后,下午14点左右,雨势渐停,运送物资的车队却不得不在近3米深的积水前停下脚步。

他们只能在网上发布信息,寻求运力支持,这条信息被传递到了晴晴所处的“郑心援郑州救援信息1群”内。

此时的阜外,仍然是信息几乎隔绝的孤岛,最令文娜和袁海见感到难受的是,距离阜外医院只有1.5公里的距离,但因为积水,不通过皮筏艇根本无法将物资送入其中,他们已经可以看见被困住的病人和家属们,却无计可施。

救援群里,志愿者们努力和困在阜外医院的求助人们取得联系,寻找着附近的运力资源和可能的运输渠道,信号断断续续,传递出阜外医院的更多需求和境况。


在那份腾讯文档的记录里,这些都被清晰记录了下来:

12:41,群里更新了阜外华医院的求助人的联系方式;

13:10,有人提供救援物资并寻找阜外华医院的对接人‘

15:20,阜外华医院的受困人发来反馈,寻求皮划艇运输物资;‘

16:40,医院被困人再次发来求助:需要发电机;

16:42,蓝天救援队已到阜外医院,物资更新;

17:20,有人联系上皮划艇志愿者,并提供具体的路线信息;

17:25,求助需求再次更新,需要更多的食物;

17:52,可行的救援路线再一次更新。

19点左右,依靠皮艇,这批在路上等待近半天的水和食物,终于送到受困人员手上。

06

互联网产品的提供的连接和效率,让这些文档里求助信息,一条条对应上了支援力量。

在此期间,@晴晴反复刷新微博里有阜外医院的词条,给每一位求助的网友发消息和短信,终于等来了六位被困者的回音。

朱超就是其中之一。

一位志愿者把这条消息搬运到互助群里,马上就得到响应。有人提供物资来源,有人提供运输队联系方式,一股脑用短信把需求对接完,很快,物资提供方就给出了回应。

经过两天的不断配合,一整套高效的网络救援流程已经成型。

散布在天南海北,靠网络参与救援的志愿者们,不断收集求助信息,归档进腾讯文档,发布到微博、社群里,尽可能为救援队的行动提供资讯。

在巨量的信息洪流里,这份文档却展现出了罕见的可信、真实——成千上万参与编辑的网友,都仔细核实、修订、更新着文档内的资讯,灾情面前,所有人都自发成为把关人。

这是共产主义精神,在互联网世界一次极致的呈现。

同样的对话,在这两天内无数次重复上演:

“核实了吗?”

“能联系上吗?”

“已经确认。”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


反馈
联系我们
推荐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