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2教培行业的三条生路、两个变量

基础教育行业,成也资本败也资本,需要教育行业从业者要回归做好教育而不是做大企业的初心。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靠谱的阿星(id:qq1598145405),作者靠谱的阿星,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现在K12教培机构风声鹤唳,裁员的、关门的、等待的、焦灼的,双减文件规定了3年期间但很多地方的专项治理行动开始紧锣密鼓在市场进行严格整顿了。

之前网上有调侃,让教培机构人员转型做书店进行专人培训,也有人主张教培人员转型做月嫂和家政,附带对孩子的一对一辅导,这些实际上都是低估进入另一个行业的门槛。

当代中国的父母绝大多数是应试筛选的产物,很容易对应试升学产生某种“迷信”,进而把这种社会压力传导到下一代身上,让小朋友从小背负着这种使命去学习,正是因为家长的这种刚需存在才会有培训班(补课产业链)的存在。

而加剧家长对孩子成长进行干扰并为之焦虑主要紧箍咒是“高考”和“中考”,高考是为了筛选出真正能够做基础学科和专业技术领域的研究并且服务于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而中考逐渐开始担负起了第一层筛选,很多地方每年划走一半学生去读中专以后参加高职高专录取,让在小学小孩父母就被迫提前卷进去了。

图片

这是一张湖北高考各个批次录取时间表,K12之所以内卷期间是几乎绝大多数把注意力主要定在本科普通批类,为了争夺稀缺的优质教育资源,很多父母已经提前了大概12年开始进行了筹备。

这是中国父母对于自己小孩期望值曲线,现在幼小就开始内卷一定程度上与家长对于小孩成长期待投射密不可分。

图片

校外培训机构这些年蓬勃发展起来正是在这张的社会环境之中形成的,很多人都想到了,如果所有校外培训机构直接整顿和停摆,由于家长的刚需依然存在,可能导致培训业务“地下化”、“私域化”。既然尝到了甜头是很难说不干就不干的。

正如我的一个朋友所说:“有需求就会有市场,可能会出现国家一脚刹车,大众稳一稳方向盘,再一脚油门,家长接着往前挤;这阵风过后看怎么调整,估计一对一、名师私教会火。”

当然也有一线培训学校的某位校长,他则向我表示准备直接关门了,并把7月24日称之为“教培人最黑暗的一天。”

有意思的是,《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为《双减》)政策文件下发了之前,国家对校外培训行业的监管和整顿已经早有明确信号。

从不许在线培训教育机构打广告,到成立教育培训监管司专门机构;再到三胎消息放出之后,国家在7月20日公布了《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其中特别提到了,要力争到2025年“生育、养育、教育成本显著降低”、“将婚嫁、生育、养育、教育一体考虑,切实解决群众后顾之忧,释放生育潜能,促进家庭和谐幸福”并特别针对校外培训进行了定调。

非常遗憾的是,本来用于辅助孩子学习成长的教培机构竟然成为很多不少人面前高消费的“新三座大山”(另外两座是房产和医疗,而在前不久国务院出台了“发展保障租赁住房”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文件),而校外教培机构整治本身是相对阻力更小、基础教育对国家发展更为重大深远,相当一段时间内会成为整改的重点突破口。这一点无须低估国家的意志决心。

而30万教培机构,以及千万从业人员如何适应这种变化,则是一个在整改阶段之中必须要思索的命题。尤其是最近阿星已经陆续接到了一些培训机构已经开始了裁员,从业者相当的迷茫。当然,这还是需要认真、反复研读双减文件,明确三年内需要调整的方向。

一、校外培训机构成为学校课后服务的补充力量

与目前市面上的舆论主要关注的是校外培训机构不同,《双减文件》明确的讯息就是,让校内把校外培训业务承接过来;因此,双减文件不仅仅是对于校外培训机构规范,同时也对学校内课程课后包括托管等方面提出了严格的要求。

双减文件强调,学校不能把压力释放给家长,学校要保证让学生在课时在学校内学足、学好,还要提升课后服务水平;比如放学时间不会早于下午5点,学校本身需要提供延时托管服务,初高中学校工作日晚上开设晚自习,学校老师实行弹性上下班制;课后的托管和培训将会返聘退休老师和具有资质的社会专业或志愿者,而对于聘请校外人员提供课后服务的,课后服务补助可按劳务费管理;以及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在课余时间向学生提供兴趣类课后服务活动,供学生自主选择参加;以及依法依规严肃查处教师校外有偿补课行为,直至撤销教师资格。

但是,校内举办的课后服务会成为学校之间评价标准,如果在学校内部人手没有得到扩充的情况下,或者相应的工资水平没有得到明确提升下是很难快速实现的,最有可能是学校与给校外培训机构关停之后的任教人员以及培训机构展开合作,由校外培训机构化整为零与学校之间开展学科类教育培训或者是引入双师教育系统等,实际上有可能是校外培训机构最容易在严格监管之中活下来的方式。

正如前文所讲到的,补课轻龄化甚至幼小化是由于各地的“初升高”,按照普高与职校的5:5的模式决定的,很多家长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以后读中专和高职,得去圆大学梦;而有的家庭是父母本身就是大学毕业的,不希望看到阶层跌落的情况,这也是为什么在北上广深一线大城市校外培训机构格外多的主要原因。

在文件之中对于高中招生之中提到了“各地要积极完善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模式,依据不同科目特点,完善考试方式和成绩呈现方式。”以及提到了“逐步提高优质普通高中招生指标分配到区域初中的比例,规范普通高中招生秩序,杜绝违规招生、恶性竞争。” 当普通高中升学率达到90%以上时候,实际上就会是降低高中以前的内卷竞争烈度。

届时,可预料的是,家长只需要重视教育小孩在学校里专注力和理解力方面的基础就可以,而不需要同一门课面临多个老师;而在目前各个小初中的摇号抓阄上学也导致一些家长削尖脑袋要往一些优质老师资源集中的小学或者初中挤,目前在一些城市已经开始推行校长和老师教龄满5年左右在本城市其他小学进行交流、轮岗的制度,并在绩效上予以奖励,以此逐渐打破“学区房”的概念,这一定程度上实际上也是在为校外培训补课进行的“退烧”。

二、校外培训从业人员将涌入素质教育领域和民办学校

按照把校外培训机构职能分到校内的这个思路,校外培训将会逐渐退出一些领域,主要是将对整个K12带来彻底影响。

图片

(图片来自网友简明整理,具体政策解读还是要回到文件)

(1)“不再审批新的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现有的学科类培训机构统一等级为非营利机构。”

这条耐人寻味,是否学科类培训不会完全禁止或消灭,可能会存在仅有的几家,直到当这几家处于完全的监管之下,如果是与学校合作的话,相应收费应该是由学校代收,再给予相应老师的劳务费用;而校外教育高利润压缩实际上是为了防止其进一步在规模上发展。

(2)“学科类培训机构一律不得上市融资,严禁资本化运作;严格控制资本过度涌入到培训机构;上市公司不得通过股票市场融资投资学科类培训机构,不得购买学科类培训机构资产;外资不得通过兼并收购、受托经营、加盟连锁、利用可变利益实体等方式控股或参股学科类培训机构;已违规的,要进行清理整治。”

前往美股上市的教培机构基本都有大量资本投资,接下来会不会迎来退市潮,而在美国证监会实际上也加大了让在美上市公司审查力度,但是由于教育类上市公司回国之后发展天花板被压缩,除非政策要求已经上市公司必须退市就处于一个僵持状态。

而不能上市除了直接影响已经上市项目在二级市场的市值,也基本上终结了K12在过去5年多来的火热融资情况。

而且特别强调的“已违规的,要进行清理整治”这句话去掉了“既往不咎”以及保持现状的空间,而直接让现有的上市了的教育培训机构打上了“原罪”烙印,为后续进行整顿铺路。

(3)“严禁非学科类培训机构从事学科类培训,严格提供境外课程;严禁聘请在境外的外籍人员开展培训活动”,以及关于“不得开展面向学龄前儿童的线上培训,严禁以学前班、幼小衔接班、思维训练班等名义面向学龄前儿童开展线下学科类(含外语)培训。”

这意味着类似在线少儿英语平台之中使用境外教材、沿用欧美教师的K12平台将迎来整顿,而又将重新转移到之前的面向成人和职场人士的培训,其市场规模也会相对小很多。

另外很多学前班和幼小衔接班现象实际上在民办幼儿园内也是很难根除的,大多是以大班形式继续存在的,这又回到文章开头所论述的那种困境。而主打少儿思维训练小班课模式的火花思维是资本在2020年成为资本新宠,在2021年付费学员达到35万,营收突破十亿,可见幼小阶段本身培训需求早已经印证了。

很多K12领域的课程可以会以STEM课程形式继续存活。

(4)“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组织学科类培训”。

这一条最要命的,几乎限制了校外培训机构主要活动时间;再加上国家鼓励初中办晚自习以及课后服务,几乎压缩了所有校外培训机构的生源流量。

实际上在北京疫情期间也曾出台了相关的规定,而笔者此前在北京海淀黄庄走访了知名培训机构主要是小学或初中学校周边,或将遭受严重冲击。

而要注意的是“非学科类的素质教育培训”则依然可以在寒暑假以及节假日时间开展,比如书法、舞蹈(含形体礼仪)、音乐、美术、国学、口才演讲、体育等则可能迎来突破式发展,很有可能大多数培训机构将逐渐将全科目应试考试类培训转向至素质教育领域。笔者了解到一些在线教育培训机构早几年实际上已经在布局当时较为小众的素质教育课程了,目前来看属于上了保险

很多素质教育培训之所以存在一方面是幼小阶段孩子的确存在托管刚需;另一方面素质教育与社区结合的确可以形成孩子才艺兴趣扩展的第三空间。目前我比较看好的是线上线下相互结合的少儿国学、少儿演讲、少儿美术、少儿体育等项目

实际上阿星觉得,素质教育尽管不受到主要冲击,但很难说能够接管学科类培训剩下的市场,毕竟接管主要是回归学校国民教育;核心目标是降低教育成本;因此一方面目前资本方依然眷顾的STME之中的科学和数学很难不归为学科类培训,另一方面关于素质教育类的费用也将逐渐进行纳为审核;再加上目前素质教育本身是处在学科类教培边缘的,而相对小众化;基本是以学龄前儿童为主,在步入小学之后无论是课时还是频次都有所下降。一般实际上还是取决于父母对小孩的天赋发掘,以及专注投入周期。

(5)"从事学科类培训人员必须具备相应教师资格,并将教师资格信息在培训场所及网站显目位置公布。"以及对“线上学科类培训机构全面排查,并按标准重新办理审批手续。未通过审批的,取消原有备案登记和互联网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其中重要的审核标准将是教师资格证。

这对很多依靠大学生兼职队伍以及社会人员授课的中小培训机构将会造成较大的冲击;而拥有教师资格证的老师在校外培训机构遭受管制,或将会回流学校教书,预计民办学校以及体制内公立学校也将成为教培行业择业新处。

另外禁止的就是拍照答题类的App使用,对于作业帮、猿辅导等应用冲击较大。

耐人寻味的是,校外培训机构被整顿之后,并没有提到民办高中限制,实际上截止2019年我国仅有民办普通高中3427所,那么不妨打开脑洞,有着全科目类培训经验的机构未来是否能够纳为正规受到教育局治下的民办高中学校,尚没有明文规定。其相应的师资能力和营销招生能力应该不是问题

这道口子尚未打开是因为目前高中招生的比例没有打开,再加上很多地方也害怕出现更多的类似衡水一中这样加深内卷的民办高中;却是目前校外培训机构值得期待的政策突破

图片

图片

三、基础教育培训业务可能会转型成为普惠教辅以及转型成人教育

双减政策肯定会彻底的改变教育培训行业游戏规则和运行走向。

整个校外学科类教育培训将逐渐成为校内教育的普惠工具以及课后服务的补充,而既无法做普惠工具又无法成为补充就必须进行转型。

我们先来聊校外培训机构转型上文已经提到了为学校提供课后服务,上课地点直接放在学校内,为学校提供课后辅导、素质教育课程、托管服务,由学校收费模式将会成为一些本地的优质教培机构生存救命业务,当地的培训机构为本地的学校提供服务类似于竞标;实际上,学科类教培机构的经营模式已经从to C为主转移到了以to B为主

而在全国连锁机构目前来看较好的出路是做双师教育,就是把自身优质老师授课内容和方法现场教学通过互联网电子屏幕加上摄影头设备的形式以“双师课堂”模式输送给老少边穷的山区和边区的学校,由当地政府或者教育主管部门来进行采购的形式。双师的模式主要成本主要还是老师的授课时间,可以理解为坐在学校教室里面“上网课”,这对于很多缺乏相应师资力量的是相当适合的。而在目前国内教培机构之中头部企业基本都具备双师教育的输出能力。

图片

其次成为教辅类工具主要是以一次买断无二次消费的智能硬件为主,直接售卖产品外附加免费教案课程,可能是类似易读宝之类的点读笔市场,以及步步高小天才学习机;其中点读笔除了买产品以外实际上还打通了很多版权教材;而小天才学习机实际上主打的小初高的课本教辅,此类没有线下培训或者线上培训课程的产品或将成为校外培训机构清理整顿的最大赢家。

实际上整体来看教育行业热度最大的趋势,是从K12重新让位于成人教育;也就是高考之后的教育培训市场以及职业教育市场,其中包括英语四六级、自考、考研培训、商务英语、计算机、职业技能培训、知识付费、留学等领域,这些领域实际上也一直是教育的热门,未来会成为所谓教育培训行业的主要领域,而与K12领域相关培训业务会逐渐学校化、普惠化。

图片

总之,教育行业会一直存在,但是K12领域的基础教育培训业从盛转衰成为必然;学科类培训只剩下做学校课后服务、双师教育、成为惠普工具应用等三条出路,随着相应治理行动落地,预计很多从业者重新面临职业选择和相应的转型。

非学科类培训本身素质教育和民办高中审批制放宽会成为两个变量。

由于不能上市以及审批制也将导致不会出现资本化运转倾向,相应的商业价值和规模也将回到其本来的形态。基础教育行业,成也资本败也资本,需要教育行业从业者要回归做好教育而不是做大企业的初心。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


反馈
联系我们
推荐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