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源创业邦专栏节点财经,作者六金,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本以为这放弃独家版权、反垄断罚款靴子落地……腾讯音乐也该回弹了。
但是就在前天(9月20日)大家过中秋的时候,腾讯音乐(TME.US)又双叒叕跌了5.72%,盘中一度跌了7%以上。
主要是市场消息称字节跳动将于今年下半年在国内推出一款音乐流媒体产品,目前该产品已进入关键开发阶段,由抖音团队负责。
投资者叫苦连天:“这不又是错杀吗?我大QQ音乐都快10年了,你字节突然出个流媒体平台就能威胁我了?”
对于半年下跌70%的腾讯音乐来说,到底是被“错杀”影响情绪,还是有“实锤”影响预期,节点财经与大家一一论来。
/ 01 /
腾讯音乐
被锤“趴下”了吗?
近半年以来,不算受到腾讯影响的小小震荡,腾讯音乐先后被“狠锤”了4次。
第一次在三月底,受对冲基金经理Bill Hwang“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单日亏损”影响,腾讯音乐作为重仓股三天股价下跌37%,这次是错杀。
第二次是7月初,滴滴上市后,VIE结构海外上市被收紧,中概股整体开始下跌,腾讯音乐也没能幸免,这次也可以说是错杀。
第三次是七月底,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一纸通报,责令限时30天内腾讯需解除网络独家版权,腾讯音乐被大摩下调评级、被华尔街唱衰,这次可就不是“错杀”了,毕竟这可是涉及“垄断”的帽子。
第四次是八月,因为二季报中,腾讯音乐利润7个季度最差,被索罗斯清仓、月活也在下降。四次狠锤后,腾讯音乐终于迎来了靴子落地。
8月31日,腾讯官方发布《关于放弃音乐版权独家授权权利的声明》,就在投资者们感叹腾讯音乐正在“渡劫”之时,有人却发出了不同的声音,认为腾讯音乐拿着一把好牌却打得太差。
因为在今年之前,腾讯音乐一直是如日中天的“王者地位”,三年前上市时,腾讯音乐最能拿的出手的,就是直播K歌功能,占了7成总营收。当时很多平台都还处于亏损,眼红还来不及。腾讯音乐当时采取的策略是,音乐就是捧个人场,押宝在直播上,才是捧个钱场。
为了给秀场直播导流,腾讯音乐的总用户数一直在下滑,今年年初才刚反应过来,想利用“大哥”微信全力支持腾讯音乐的发展,微信状态的背景音乐,就是给腾讯音乐强力导流的结果。
然而还不到一年,先被市场锤、后被市场监管总局锤,现在工信部又要求互联互通,各种“锤”让股价暴跌。
而且未来,监管方面还有极大的不确定因素,在靴子落地后,虽然没有伤及腾讯音乐的元气,但是微信不能屏蔽来自抖音、网易云音乐的链接,微信和QQ的流量入口作用减弱,所以投资者们还看不到TME的业务开始好转。
另外,从今年前两个季度的财报中看,腾讯音乐受到短视频的冲击不小。
在今年Q1的财报中,该季度腾讯音乐移动端在线音乐MAU(月活用户量)由去年同期的6.57亿下滑6.4%至6.15亿,移动端社交娱乐用户由去年同期的2.61亿降低至本季度的2.24亿,下跌幅度高达14.2%。
到了Q2,腾讯音乐移动端的在线音乐月活用户(MAU)和移动端的社交娱乐月活用户分别同比下滑4.3%和13.3%,至6.23亿和2.09亿。
腾讯音乐自己的解释也是:部分轻度用户短暂流失至其他泛娱乐平台,导致在线音乐MAU规模同比下降。
在今年Q2,腾讯音乐的在线音乐订阅会员的ARPPU已经从持续一年多的9.3元下降3.2%至9元,说明新来的用户不乐意为听歌掏钱。社交娱乐服务虽然ARPPU大幅提高,但社交娱乐付费用户率增幅不大,由于广告收入也归入社交娱乐及其他,我们有理由推测ARPPU的增长应该是广告收入带动的。
在今年,腾讯音乐在数次电话会时给投资者的信心是广告增长,然而8月份弹出广告和独家版权的相关政策出台后,广告的增长也比较难实现,所以腾讯音乐只剩下付费用户这一个故事可以讲。
另外,也有部分投资者质疑,腾讯视频的盈利受到短视频的冲击比较严重,从2020年开始用户数停滞不前,是否说明短视频的冲击是长期的?而音乐用户是否已经见顶?要知道,在美股市场上,失去成长的预期可不是一个好消息。
/ 02 /
三石哥“阴阳怪气”
TME会不会“阳奉阴违”?
除了投资者的责怪和质疑外,腾讯音乐还要面对来自于对手的“阴阳怪气”。
8月31日,腾讯官方发布《关于放弃音乐版权独家授权权利的声明》后,有人问网易创始人丁磊,怎么看腾讯放弃独家音乐版权?
“三石哥”回复:“希望是真心实意,而非阳奉阴违。”
网友评论:“丁老板,你这多少有点阴阳怪气儿啊。”
丁老板的表现,多少也有点前兆。
六年前,国家版权局发布《关于责令网络音乐服务商停止未经授权传播音乐作品的通知》,是个政策,但也是个商机。
只要花钱买到够多的音乐版权,音乐平台就能有更多的用户;更多的用户将带来更多的收益,有更多的收益就能买到更多的版权……
实现这个前提的条件就是——有钱。
腾讯音乐“一拍大腿”:钱咱有啊!买歌太麻烦,咱们直接买公司!在收购了酷狗、酷我、中国音乐集团后,腾讯音乐占据90%以上的音乐版权。
然而收购让版权水涨船高,让音乐公司数量迅速缩水,从鼎盛时期的千余家,缩水到今天的60家。去年有报道指出,自2013年以来,中国在线音乐平台需要付出的版权成本飙升了50倍,就算是茅台股票,也不敢这么涨啊!
所以在2018年,在国家版权局的协调下,腾讯音乐、网易云音乐、阿里音乐依次达成版权互授,99%的独家版权都开放了,各自保留1%的头部音乐资源。
当时表面上维持的很好,但是腾讯音乐并没有互授出周杰伦、五月天、梁静茹、S.H.E,众所周知,最热门的1%独家曲库是关键。
就算这1%的版权不是独家了,版权公司是否会授权给其他音乐平台呢?也存在未知,毕竟很多人也帮腾讯音乐“阴阳怪气”地回击回去:“就算你丁老板再怎么说,人家周杰伦就是不卖给你!”
而且现在的版权费不是个小数目,制作方还是想卖个好价钱,卖个好价钱还是得寻找有钱的主顾,比如A艺人的歌,B公司卖给腾讯音乐1000万,网易云报价200万,那唱片公司肯定也不太想卖给丁老板,并且丁老板似乎多数时候,都比较心疼钱。
另外,在放弃独家版权后还有一个缓冲,那就是“与独立音乐人独家合作期限不超过三年,及新歌独家首发期不超过三十日”。
也就是说,腾讯仍可以与还没有签约公司的独立音乐人建立三年内的独家合作,也可以购买新歌30日内的独家首发。要知道在追星的年代,30天首发期和电影冲票房一样不容小觑:流量明星就靠着数字专辑打榜赚钱,30天过后,这首歌的黄金价值已经过去。
综上,一纸放弃声明,只能表示几个头部公司给独家版权画地为牢的时代在纸面上结束了,但是音乐人得不到应有收益、许多好创作被埋的长期影响、唱片行业长期的不景气并不会消失。
/ 03 /
腾讯音乐
打不过就加入
不可否认的是,互联网时代,做音乐赚钱是真的不容易,国内互联网音乐不赚钱的论调,从2011年的就开始有了。
例如国内的网易云音乐一直是亏损状态,近三年亏了50亿元。国外的 Napster、苹果Apple Music、Pandora、Spotify等国外流媒体平台,用户的付费教育开始的很早,户付费意愿、付费比率也更高。Spotify2015—2020年其营收复合增速达到32.4%,会员订阅数持续上升,也仍处亏损状态,2020年,亏损率为3.7%。Apple Music虽然没有独立披露报表,但是苹果公司都明说了,Apple Music 对公司总体营收贡献有限,它的定位只是服务苹果软硬一体的生态。
说明全世界的音乐平台都不太赚钱,腾讯音乐以前一直还有社交娱乐这个“现金牛”,上市至今一直处于盈利状态,真是属于“矮子里面拔高个”,这是当时市场看好腾讯音乐的原因。
面对着独家版权护城河不在、微信开放内链、短视频入侵、广告增长乏力,腾讯音乐当然也想自救。
用户数量已经饱和,后续的增长主要依靠每位用户贡献度的提升,不过订阅费涨价、更多广告等降低使用感的体验,还可能带来用户流失。另外,业务也面临较激烈的竞争,无论线上音乐还是社交娱乐,都有比较强大的竞争对手,这也意味着TME必须多方开拓营收来源。
其一,腾讯音乐打上了短视频音乐版权的主意。
短视频平台,既然打不过,就加入他们!C端生意不好做,B端主播的生意还真不难做。
节点财经了解到,腾讯音乐不久前上线了音速达平台,主要做的是给短视频平台出售音乐包,颇有视觉中国之于自媒体的意味。参考现在自媒体的图片收费大约为平均20-30万元/年,腾讯音乐只要能与目前市场上28000家MCN机构的三分之一进行合作,每年就可以多获得20-30亿元收入,而且几乎没有太高成本。
其二,腾讯音乐可以整合上下游,开始为影视剧作曲,为歌手打造歌曲,自己直接做唱片公司。
还是奉行打不过就加入的原则,既然采购歌曲的成本太高,那么就省下钱来自己制作,毕竟家底还是很雄厚的。
腾讯音乐也表示将努力布局上下游,其实可以参与腾讯视频自己入股影视剧制作的操作,腾讯音乐自己入股音乐人的创作,毕竟要搞内容还是要从根源上下手,提高音乐人的收入。
近年的《中国音乐人生存状况报告》显示,绝大多数音乐人仍生存比较艰难,2019年近半数音乐人的税前月收入在2000元以下;2020年虽有好转,但做音乐是个烧钱的事业,其实多数音乐人仍然是入不敷出。
如果腾讯音乐可以真正打通产业链上中下游,未来独立音乐人会有很大的成长空间,腾讯音乐之后就可以成为版权所有方,把版权授权给版权分发平台,然后版权分发平台负责把音乐授权给下游B端客户使用,所有的中间商,都可以从中收取一笔费用独立音乐人的音乐,在B端市场上也有了更多盈利点。
/ 04 /
希望做音乐的他们
可以快点赚钱
目前,音乐生意需求量很大,但是赚钱不多。
音乐市场并不仅仅只有版权这么简单,绝大多数音乐人没有办法通过版权收入来谋生。而在线音乐平台也没有办法覆盖运营成本等支出下,全世界音乐平台都不赚钱,还是需要广告、直播、做点小生意赚外快来救场。
所以不怪《乐队的夏天》里的主唱吉他贝斯手都是程序员银行柜员和美术老师了,人家可不是不务正业啊,毕竟,就算大如腾讯,做音乐都太花钱了!
节点财经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文章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节点财经不对因使用本文章所采取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