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24日,2021 DEMO CHINA 创新中国峰会在重庆融创国际会议中心亮相。自2007年以来,由创业邦打造的DEMO CHINA创新中国峰会已连续十四年为高成长创新企业搭建高规格交流平台。本次第15届峰会同时获得了首席合作伙伴芯爱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特别支持单位重庆科技创新投资集团的倾力支持,5大赛道由专场合作伙伴高通创投、腾讯5G生态计划、红杉中国种子基金、HP、联想创投、H50等产业及创投机构联合打造。
在峰会现场,由元禾原点管理合伙人费建江主持,高通全球副总裁兼高通创投董事总经理沈劲、火山石资本创始合伙人章苏阳和红点创投中国基金创始及主管合伙人袁文达围绕主题《“内卷”下的投资机会》进行了探讨。犀利观点如下:
1、内卷严重的情况下,在一些特别热的行业里面就不要和(大机构)交锋了,要去深挖有技术门槛的细分行业,在这些行业里建立起我们的竞争优势。
2、差异化要挖得更深一点,在细分领域里边找差异,而不是在大而全的领域找差异。
3、每家基金由不同的一群人构成,人员的不同会导致每家基金对某一行业、某类项目的认知有差异。这种认知差异会形成不同的投资策略,进而投出独特的项目。
4、我们是非常关注技术驱动的投资,所以我们选择的领域还是希望看到足够高的技术壁垒。
以下为对话内容,由创业邦整理:
费建江:过去我们做早期投资,很重要的一点是差异化,就是在大多数人还没有认识到企业的价值时,我们去投资可以赚取超额的收益。但是现在,在某些大资金的裹胁之下,他们对价格估值不敏感,我们不得不被迫按照他们的定价去参与一些投资,也就是内卷。大家怎么看待这件事?这个现象是持续的还是阶段性的?如果这种状况是会持续的,对每家机构来讲,怎么去保持自己的竞争力并赚取认知差的利益?
袁文达:确实如此,大基金可能会有一部分体量不小的资本来做早期投资。我们非常注重技术驱动,还是希望选择有足够高的技术力量的项目。比如最近在看的细分赛道里,希望能够看到芯片的技术壁垒或者AI的核心算力。我们也布局了WIFI6,应该是国内为数不多布局的机构,在5G的终端基站也有布局,在精密芯片领域围绕3D打印也有布局。我们当然希望赚取信息差,所以尽可能多、尽可能早地认识这些创业者,为他们提供资金,用我们的专业知识和业内积累的人脉来帮助他们。
章苏阳:实际上所有企业都内卷,所有行业也有相当程度的内卷。第一,风险投资的内卷问题,更多的还是在内部内卷,外部的内卷我感觉还可以。两三年前,行业可能趋向于恶性竞争,但这两年好像情况好转了。第二,虽然大资金全面进入各个领域,但每个基金对某个行业、某类项目都有自己的认知,这些认知决定了它是否要投资,也就使得每个机构的投资策略不同,投入项目的判断不同。这种判断的不同有可能就是机构自己所独有的,所以能够做出一些不同于大基金投资的效果。
费建江:章总的意思,第一是内卷没有那么严重;第二是在一些热门行业,避免和大基金有交锋;第三就是在一些有技术门槛的行业,建立我们的竞争优势。
在整个投资里,我们注意到一个现象,就是投资产业时,对大学教授、名校学生这样的创业者疯狂追捧。从产业的角度来讲,沈总对这样的现象有什么看法?
沈劲:我们先看第一个问题——内卷。也就是说,我们还是要增强差异化,尤其是在细分领域的差异化。在难度比较高的技术领域里,大家都觉得这个赛道不错,但投资还是要在某一类目里深耕。
第二个问题,不是说凡是高校出来的创业者都受到追捧。有些创业者不是教授,我们也非常认可。当然在一些领域,确实创业者正好是师生。
费建江:变化比较大,十年之前很少有机构会投教授创业。
沈劲:消费互联网时代,人人都能创业。
费建江:十年前也有教授创业,但十年前即使我们做科技投资的机构也不投教授创业。
沈劲:我觉得之前不愿意投,是因为当时一些教授还停留在实验室阶段,技术落地和商用能力不足。之前投芯片,很多投资人愿意投硅谷初创企业,因为它们有市场竞争力和地位。
费建江:为什么现在愿意投,现在不是一样吗,还是在实验室?
章苏阳:第一,现在的教授与十年前相比改变了很多,包括意识上的改变,他们有了商业化、市场化的意识,这是很重要的一点。第二,原理上来说,强销售、强管理的产品不适合教授创业,但有些教授确实是靠一技之长做出了产品。第三,现在咱们国家教授的创业项目,逐渐在往高的层次提升,值得投资了。
费建江:教授在进步,教授创业从年纪大的变成年纪不太大的,所以出现了疯抢教授的现象?
章苏阳:其实还好,投资教授相对还是很少,大部分还是投企业家。但如果教授创业,他可能有好几家公司。
费建江:所以总结一下,第一这还没有达到疯抢的程度;第二,教授创业可能还是有一些问题。
袁文达:可能看行业,我们看芯片行业能不能出现平台型的企业,教授通常有一技之长,能够做出某种产品或者某个功能,但我们还是希望看到能做出像高通这样的公司。在生物医疗、大健康这些领域,是有很多教授创业。我在两年前专门看过一位麻省理工非常有名的教授,他是谷歌引用最多的五个人之一,实验室有300多人,自己参与的公司有200家,他是Moderna的创始人,就是研发mRNA疫苗的。所以在这些生物制药、大健康这些领域,教授创业成功的可能性比较大。
费建江:最后给在座的创业者分享一下,你们现在重点关注的行业或者看到的一些机会。
沈劲:我们上午做了一个5G生态创业大赛专场。在5G这样一个技术变革过程当中,我们发现中美两国在5G基础设施领域的创业情况有很大差异,美国在这个领域有不少创业企业,中国相对比较少。
章苏阳:第一,是用于主要是TO C客户的B端的TO B业务;第二个是生物医疗。
袁文达:我们觉得基础软件是未来卡脖子的技术,大的范畴就是企业IT服务。开源也是非常重要的,有人预测2030年中国的开发者数量会超过美国,所以我们过去也投了一些全球顶级的开源项目。
费建江:总结一下,沈总重点关注围绕5G。章总这边医疗是持续关注的方向,以及用TO C的方式做一些TO B的服务。袁总主要是关注开源的软件系统。我们这个环节到这儿,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