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盯上”洗剪吹

关注
知乎
北京文化娱乐
高质量知识问答社交网站
最近融资:二次上市|8.34亿港元|2011-06-08
我要联系
头部投资机构纷纷看上了“Tony老师”,至今为止美发赛道吸引了IDG资本、红杉资本、今日资本、顺为资本等头部资本的争相追逐。

编者按:本文来自一刻商业,作者:云梦泽,编辑:于沐,创业邦经授权发布,封面图来自摄图网。

近年来,随着“颜值经济”大势所趋,美发生意也风生水起。

美发赛道诞生了永琪、文峰、富源、星客多、菩叶等一系列连锁品牌。此前对美发赛道并未重点关注的资本们,也开始追逐这门生意。

根据报道,美发品牌“洗个头发Mr.Judy”近日获得5000万元人民币的A轮融资,投资方分别为永桐投资、国文文化投资和安允投资。融资所得将被用于加强Mr. Judy的中后台和供应链组建,未来还将开设培训中心。

据艾媒咨询数据显示,在未来五年内,美容美发市场将以4.6%复合增速继续增长,美容美发行业已然成为继房地产、汽车、旅游、通讯之后的第五大消费热点。

在如火如荼的态势下,头部投资机构纷纷看上了“Tony老师”,至今为止美发赛道吸引了IDG资本、红杉资本、今日资本、顺为资本等头部资本的争相追逐

红杉资本早在2010年就入局了美发赛道,而IDG资本在2015年就开始追逐美发赛道,截至目前发起了2起投资事件,顺为资本也在2016年到2018年间向美发赛道发起了多轮投资。

头部资本在美发赛道的大刀阔斧,也带动了资本热潮,越来越多的资本开始盯上了美发生意。

据美团《2020中国生活美容行业发展报告》,2020年中国生活美容服务业(不含上游美容用品制造行业)的市场规模约为6373亿元,预计2025年将达到8375亿元。其中,美发在美业中的占比57.2%。

中国14多亿人口,不论男女老幼都需要理发,而美发行业利润不低,甚至因为价格越来越贵屡被讨论。

这一块蛋糕越来越诱人,或许也是头部资本对它争相追投的重要原因。

1、头部资本看上了美发

下一个“颜值经济”的投资风口在哪里?

资本正在用真金白银证明,这个答案或许就是美发赛道。

知名投资机构IDG资本,就在2015年2月向美发服务平台“南瓜车”抛出了数百万美元的天使轮投资,而后又在2016年发起了千万美元的A轮投资,IDG资本对美发生意的追投信心满满。

除了IDG资本,创新工场、明势资本、顺为资本也都在不同时期,共同投资了一家美发机构——星客多快剪。可见,在美发行业的投融资事件中,以头部资本为主导的投融资项目不在少数。

红杉资本对美发生意的垂涎,其实来得比其它头部资本都要早。早在2010年,红杉资本就对“东田时尚”发起了5600万人民币的B轮投资。

头部资本对美发行业真金白银的看好和追逐,让美发行业迎来了资本热潮,越来越多的美发品牌成了资本“香饽饽”。

近年来,“星客多快剪”“Qkuts剪酷”“洗个头发Mr.Judy”等越来越多线下美发品牌都得到了资本的看好和追捧。

美发品牌“洗个头发Mr.Judy”创立的时间并不长,据天眼查公开资料显示,其母公司为北京小悦科技有限公司,于2016年1月注册成立。

尽管Mr.Judy相比其他美发玩家成立时间较短,但其已经获得了多轮融资。在近日完成了永桐投资、国文文化投资和安允投资的5000万元A轮融资之前,其曾在2019年获得了1500万元的Pre-A轮融资。

在资本的加持下,Mr.Judy官方微信公众号称,两年时间就在北京、上海、杭州、太原、深圳、成都、重庆等城市扩张布局新增了40余家门店。

从目前美发机构的融资情况来看,“星客多快剪”最受资本追捧,成立至今已获数亿融资。

此前,“星客多快剪”曾获得来自创新工场李开复、明势资本黄明明和天使汇的百万美金天使轮融资,弘道资本领投的3000万元A轮融资,顺为资本领投的数千万元A+轮融资,以及中金公司旗下中金浦成、顺为资本、弘道资本、明势资本共同投资的1亿人民币B轮融资。

站在“颜值经济”风口上,美发赛道正越来越受资本的青睐,无论是领投还是多轮跟投,资本们层层加码,试图孕育出一批独角兽。

2、资本为何看上了美发?

在资本加持下,多家美发品牌正打得火热。

对标日本QB HOUSE的快剪美发品牌“星客多快剪”,短短三年时间就获得了四轮融资,是资本追逐对象中融资较为频繁的一个。

星客多在北京、上海、重庆、杭州等城市开设了上百家门店,服务剪发用户超过200万,从2017年起公司年营收就已经过亿。

而成立五年且受资本青睐的“洗个头发Mr.Judy”,开设门店数量也已经超过了140家。

Mr. Judy标准店年销售额在130万元至150万元上下,单月服务人次则在1300人至1500人之间。而在提升门店坪效上,Mr. Judy线下门店的面积多在30至40平方面左右,提供4至5个洗发位置,对于首次选择Mr. Judy的顾客,约有40%会再度进行消费。

定位“互联网美发”的“优剪生活”在完成数亿融资后,在国内也已经开设了上千家门店,到目前为止,优剪生活约有500万具备商业潜力的年轻用户,三个月内回头率高达80%。

受益于资本的多番追投,“优剪生活”的融资主要用于店铺规模扩张与品牌发展上,因此在门店数量上突出另外两家美发品牌。

图/优剪官方微博

这些定位明确的美发机构打破了人们日常生活意识上关于理发“洗剪吹”全套服务流程的概念,“优剪生活”与“星客多快剪”只提供剪发服务,没有洗头服务,而“Mr. Judy”却更关注“头发问题”,将洗头服务做到极致。

从这些颇受资本青睐的美发企业规模数据上可以看到,美发赛道虽然还没跑出头部企业,但无论是从开店数量、营业额、坪效、利润等来看,鱼龙混杂的美发赛道的确卧虎藏龙,品牌机构趋向“连锁加盟”“互联网+实体店”融合的经营模式,定位也更加细分专业化。

当然,资本看中的也绝不仅仅只是美发企业的规模与营收,更重要的还是市场潜力。

据iiMedia Research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中国美容美发行业规模达到了3512.6亿元,到2022年市场规模将突破4000亿元。

如今,散步在大街小巷的理发店遍地开花,一位优秀“Tony老师”的手艺就能养活起一个门店的所有员工,而技艺娴熟的理发师完全有条件能够自立门户,这也更加使得美发市场零散化,品牌规模及从业人群能力呈分散状,行业还没有一个规模化的巨头。

另外,美发生意扩散广、周期短、来钱快的特点也是资本看中这条赛道的重要因素。

美发生意这块蛋糕如此巨大,但这条赛道却还没有跑出一家真正的“头部玩家”。这也让资本越发觉得美发赛道具有一定的投资价值。

然而,在资本加持下越活越野的美发赛道正在急速扩张,竞争也愈发激烈,市场虽大却也乱象丛生,资本看中的美发赛道,真的能闯出一番新天地吗?

3、美发赛道能跑出上市公司吗?

纵观当下,整个美发行业3000多亿的产值,却至今分散在大大小小的品牌之间。

较为知名的永琪美发、文峰国际、木北造型等等,还挣扎在办卡营销、“阴阳价目表”的漩涡里。

据天眼查数据显示,目前中国美容美发行业企业数量超过400万家。另据公开数据,2019年中国美容美发从业者为2700万人。

庞大的美发市场催生出了数以万计的“Tony老师”,无论是一二线城市还是四五线小县城,走在任何一个城区街道上,几乎都可以看到数十家大大小小的理发店,在许多城市密度甚至达到了平均每50米出现一个理发机构。

带着区域性发展属性的美发生意,得益于稳定的区域客源,打下了顾客信任基础,却也局限于区域市场,很难做大做强。

美发行业散沙一盘,这种现象首当其冲使得人才匮乏。

通常来说,理发师其实是吃青春饭的职业,它的工作强度和时间都对体力有一定的要求。此外,在中国,Tony老师大多都没有很高的学历。

毕竟对于美发行业来说,卖的产品其实是“理发师”,而这种产品却无法批量化生产,难以规范化、标准化、规模化,更无法保证公司持续盈利,因为一旦他们技艺娴熟了,很可能会跳槽或者出来单干。

美发机构的口碑风评也参差不齐,不乏卖卡营销跑路、价格设置不合理的现象,极大损害美发行业健康发展。

据新浪财经报道,近5年来,12315共受理美发行业相关纠纷3013件,占整个服务类投诉的6.9%,并大有愈演愈烈之势。

盈利不稳定,风险又大,资本还心甘情愿拿大笔钱投资,能投出一个独角兽吗?

一位名为刀客云空的发型师在知乎吐槽,“入行八年,那么多机构投资美发,真的有改善市场环境吗?并没有,我入行时是怎样,八年过去,还是怎样,唯一区别是线上的课程唾手可得。”

美发界要跑出上市公司的困局似乎很难,单靠加盟与资本的介入,还远远不够深入。

美发行业和诸多零售、餐饮行业上市困难一样,财务的公开和监管很难做到,投资人也不一定是股东,而财务上的不健全或系统的不完善都会阻碍上市。

资本入局美发行业后,势必希望投资的公司能够上市,以此获得高额回报,这也就需要规范美发企业的财务数据等信息。但目前来看,这一规范化操作还需要时间来不断完善。

此外,部分美发企业采用标准化操作,如“星客多”“优剪生活”主打快剪模式,不洗头不做造型只负责剪短。如此虽然有了针对性的目标客户,也有了标准化的生产流程,但快剪模式的天花板太过明显,门店营收很难做上来,净利润更是少得可怜。

目前,苑苑美发等美发品牌已经在向“美发+美容的综合体”的方向升级,诸多地区性的小型美发店也附带了美容项目,这就意味着仅有美发业务并不能带来足够的营收,支撑门店发展。

但无论如何,美发赛道的市场潜力摆在那里,已经有公司在尝试改变行业现状。

当一家美发企业在资本、管理、技术、人才、运营等方面都具备了合规化条件,并能破除行业沉疴探索出一种新的盈利模式,那美发赛道跑出一家上市公司是有可能的。

但在目前看来,资本盯上美发生意还只是这个赛道角逐的起点。

散乱的美发市场,在资本的加持下涌现了一批赛道领跑者,但什么时候才能迎来一只颠覆行业格局、具有全国认知度的的独角兽,目前来看还是个未知数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

反馈
联系我们
推荐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