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华商韬略毕亚军(ID:zhenglizhebj),作者:毕亚军,创业邦经授权发布,封面图来自图虫。
联想的事情又有了新情况。
环球时报胡锡进总发文章说,联想高管上亿和大几千万的高薪不合理,与中国社会的条件不协调,并呼吁他们降薪,用省下的钱增加研发投入。
胡总是我很尊重的媒体前辈。当年在人民日报大院里,听到的最受触动的一个故事就是,当时的环球时报就已经让报摊摊主帮忙选头版头条的标题。因为他们认为,报摊摊主最接触市场,最知道市场,所以要尊重市场。
但胡总对联想的这个呼吁,我觉得有点不太懂市场,也不够尊重市场。联想现在最关键的问题,也根本不是什么高薪问题。
以胡总讲的创造核心竞争力的视野去看,在真正有核心竞争力的世界性高科技企业里,没有上亿和大几千万的薪水,你是找不到真正能打大仗的人来给你打仗的。
这次好像有人拿苹果的库克来比,说联想高管比库克还拿得多,那是不了解库克拿了多少,或者刻意选了库克的低来比联想的高。去年,库克光奖金就8个亿。
联想最核心也迫切要解决的问题,早已不是业务经营和公司治理的问题,而是业务本身的问题,是要重新检讨业务和企业战略的问题。
柳董有个著名的管理论断:搭班子、定战略、带队伍。
说句不敬的话,如果柳董这三个事情是按先后顺序和重要程度排出来的,这个先后主次在联想创立初期是可以的,但到现在也是要调一调了:不能班子在前,战略在后。也就是,不能根据人去考虑事,而要先考虑事情再匹配人。
因为现在各行各业都是日新月异的,做正确的事往往比正确的做事更重要。尤其科技公司,人当然重要,但更重要的却是:人在什么战场。在什么战场,就是个战略问题,甚至是战略定了,班子不行,要去换班子的问题。
联想的战略问题,在2004年就发生了。
2004年的问题在哪里呢?也不是没做芯片,而是成为中国PC老大后,它没有及时向新兴科技与核心技术转型,没有转身去做面向未来的布局。
2004年是个什么年代呢?我们回头去看,可以很清晰的看到,那是一个PC开始江河日下,然后智能手机,移动互联、物联网、人工智能等等陆续出来的年代,也可以说是科技产业大爆炸,科技产业增长极大转折的大前夜。
在那样一个科技产业增长极大转移的节点上,联想没有踏准未来世界可能发生的变化去重新检讨自己的战略,而是沿袭老路做了一个雄心壮志的梦——用很大一笔钱去收购了在今天看来已是昨日黄花的IBM PC业务,去挑战全球PC老大。
补充一个插曲是,联想收购IBM PC后,我曾和当年在IBM做过副总裁,也是IBM史上职务最高的华人管理者,后来还做过宏基CEO的刘英武博士有过交流,他当时就不看好这个买卖,觉得联想收购了一个过去式,也会把自己埋在回过去。
后来的事实其实是应证了刘博士的判断。联想收下IBM PC,就是把自己牢牢地拴在了这架不断下坡的战车上,然后在新兴科技大起飞的大环境里——
努力奔跑,才能守住原地。
IBM PC业务之后,联想也还做了一些其他的收购,有成功,有失败,但也都没从根本上改变公司依赖PC的发展格局。但实事求是地讲,单从PC这个业务经营看,杨元庆他们这些年非但不能说失败,而且可以说是很成功的。
你可以清晰看到,很多当年特别优秀的PC企业都已经销声匿迹了,而联想不但守住了摊子,完成中国企业史上从来没有的世界性业务大整合,还逆市上行,从收购时的全球第三成为了全球第一,并且坐稳了全第一。
为什么大家对联想这个第一那么不待见呢,我以为真正的问题也不是什么核心技术问题,因为联想在PC领域,是有很多核心技术的。真正的问题是,大家觉得它的那些技术,产品,已经是过去式了,不能对当下和未来做出更新更大的贡献。
我现在每次看到17年前,联想庆祝收购IBMPC的照片时,都会忍不想:如果当时联想不做这个买卖,改而面向未来浪潮做新投入,联想的今天或许就不一样。
这样的结果是柳董想看到的吗,当然不是。而且,谁又能保证联想当年不收购IBMPC,而是去做新投入,它就一定会把新业务做成功呢?
这就是历史进程,企业和个人命运的玄妙了。
但你非要以联想就该持续引领科技浪潮来要求,那它现在最重要的问题,就应该是重新检讨业务和企业战略,是要业务转型与升级的问题。
比如,曾经最会“组装电脑”的戴尔电脑,就是个成功例子。
但对已经如此吨位,也在PC领域陷得如此之深的联想而言,这又是个太大太难的问题了。PC不要了,不现实。PC还要,如何能一心二用去做新的突围?
漂亮话好说,漂亮事却不好做。
祝愿联想能在保持PC稳中求进的同时,早日找到通往未来的新战场,并且再立新功吧。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