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企航新加坡,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本期我们邀请到的嘉宾是米其林一星餐厅的创办人方志忠先生。源自新加坡的福建菜餐厅莆田成立于2000年,从吉真那路一家平凡的街边菜馆起步,在十几年间,迅速发展至海内外知名连锁餐饮品牌。
完整版采访请看下文:
Q1:请简单介绍一下您自己还有莆田这个品牌。
方志忠:我叫方志忠,2000年我来到新加坡,同年创办了莆田。那个时候主要是带着小孩子过来读书,就想着找一个适合自己做的事情。
2000年开始,我自己带着店里面的同事一起打理生意,从那个时候我觉得就形成了莆田的文化基础,大家会互相及时沟通,关系也特别密切,所以我觉得莆田是一个有目标,而且不断超越目标的家文化企业。
位于新加坡吉真那路的第一间莆田,图片来源:Channel NewsAsia
我们的价值观有八个字,首先就是用心,用心做好东西,就像21年前,就算莆田是不知名的菜系,只要我们用心把它做好的话,也会受到市场的认可。第二个是坚持,做餐饮其实不算是什么大生意,我刚开始的时候就是街边小店,有些事看起来很小,但是你坚持做了一年、两年,21年,就不一样了。第三个是透明,我有任何的想法都会跟店里的小伙伴沟通,我认为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方式,到后来,我们也把经营的财务报表公开,决策也是透明的。第四个就是分享,通过大家共同努力获取的成功应该拿来分享。以前是税后1/3,我们现在把税前盈利的1/3给到团队一起来分配。我们认为只有分享才能让企业走得更远。
Q2:请与我们分享一下莆田的发展旅程。
方志忠:我一直没有企业发展的规划,我当时到新加坡还不太习惯这里的食物,特别想念家乡的味道,我想到了莆田春夏秋冬不同季节的食材,也希望把家乡的味道带到新加坡,这个就是初心。我有一点坚持就是要寻找最好的食材,就像妈妈一样煮菜给我的客人吃。所以买任何食材的时候,我都会选择最好的,只要客人开心,再贵我都愿意买。
当然在不同的阶段,我们也会抓住一些机会扩张。我们最辛苦的阶段是2000年到2003年碰到SARS(非典)的阶段,那个时候,新加坡人不太认识莆田,生意有限不饱和,又碰到SARS。SARS过了之后,我就开始不断地扩大店面。到了2005年,市场转好,我们把楼上也开起来了。在不同的时期有适当的扩张,你自己能够做这个决定很重要。扩张的时候你要考虑,团队的能力是否能跟上,其次是消费者对你的扩张是否认可。
说到莆田真正的发展,另外有一段故事我必须要讲。2007年,有一天我在店里面忙,有新加坡标新局(现为新加坡企业发展局)的两个官员来到店里,问我说,方老板,你这个店的生意做得不错,你有没有想扩张、想发展?
我听了,说当然想,但是的确我觉得自己能力上有欠缺。他们说不要紧,我们会推荐一些顾问给你们,你们去了解一下。就这样,我单个礼拜就接触了企业管理和品牌升级的顾问公司,然后当场就确定要做这个项目。当时两个项目要20万新币。对我当时来讲,这是一个很大的数字,但是我说20万就20万,哪怕政府不帮我,这20万我也要做。关键的时候,创始人的一些决定是很重要的,现在来看,当时这是一个企业转型的决定。同一年我们用了差不多半年多的时间把这两个项目都做好了。2008年我们开始进入商场,15个月的时间,我们就在新加坡开了五间店。
其实2008年是整个经济环境非常不好的一年,但是我们那个时候也没有太关注市场外部的环境,我总觉得只要把东西做好了,客人喜欢了我就有生意,到现在为止我还是比较注重于企业内部,怎么把内部的食品看好、看紧,怎么把员工的培训做好、做成。关键的还是企业本身内部的这些提升、升级。
Q3:您当时为什么会进入中国市场?
方志忠:主要是来自于国内朋友的一些正面反馈。当时要进入中国这个大市场之前,我们抱着学习的角度,以及作为进入内地的试温,先进入香港这个美食之都试探一下。在香港做中餐的人比较多,而且这个市场活跃度也比较高。我们2014年到香港,不到一年的时间,在香港的反应都很好。
所以2015年我们就进军中国内地的大市场了。那个时候选择了上海,就想说直接去到竞争最激烈的地方。这也是很挑战的,因为太多的好东西、好品牌都在上海。上海开完之后,我们也接连受到广州、深圳、北京业主的邀请,差不多两三年的时间,我们把北上广深都给布点做起来。
Q4:您觉得中国市场和新加坡的市场有什么区别吗?
方志忠:最大的区别就是市场规模。当然,区域文化也不一样,新加坡跟香港不一样,香港跟上海也不一样,上海跟北京也不一样,北京跟广州、深圳不一样,所以我觉得挑战在于这里。这个差异有两种,一种是外部的文化差异,消费者消费习惯的差异,另一种是内部差异,就是员工文化的差异,不同城市的员工受到区域文化的影响,各自的想法、方法、方式都不太一样。我们去到上海的时候,就发现这些店面虽然是莆田,但是整体的调性、风格都不是莆田的。
要问我的经验,最重要的就是你去到一个地方的时候,能不能把你自己的企业文化带过去?或者你在当地寻找职业经理人的时候,文化的匹配度是否是高的?大家的价值观是相似的?这一点我觉得特别重要。因为这个文化决定了你未来的任何动作。
Q5:对于新加坡企业想要出海到中国市场,是否可以分享一些建议?
方志忠:做自己的行业,让自己的产品去到中国市场,我觉得这个是很基本的。拿出自己最拿手的东西,你做的行业、做的产品,通过你的产品优势去中国看市场。中国的市场其实没那么可怕,很多的企业家都觉得看不清楚中国市场,但是其实是因为你没有了解它才造成了恐慌。
可能进入中国市场最大的挑战并不是业务相关的。业务上的东西,我们在市场上可以看得很清楚,最大的挑战反而是业务外的事情,会让你觉得是无力感,比如说税务局、消防、食药监局、海关等各种的政务部门,我觉得那个是需要一些本地资源协助的。所以我的建议是寻找各种资源,你能信任的朋友,或者是新加坡企业发展局,又或者是找中国比较大型的顾问公司、咨询公司,他们会帮你解决很多问题的。
本文(含图片)为合作媒体授权创业邦转载,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