掘金千亿预制菜,2022年资本界的第一道大餐

关注
上新
北京电子商务
是一款专注快时尚服装批发的限时拼货平台
最近融资:A轮|数千万人民币|2015-10-19
我要联系
你或许没听过预制菜,但应该早已吃过。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鞭牛士(ID:bianews8),创业邦经授权发布。

外卖、商场、生鲜超市……预制菜越来越频繁的出现在我们眼前。这背后是消费者对预制菜的逐渐接受,以及资本入局后的有意培养。

据钱大妈公司总经理冯卫华介绍,国内预制菜市场规模已经达到了3000亿元,而且还在以每年20%的复合速度增长。我国预制菜在家庭端渗透仅为0.19%,日本为3.69%,这表示国内或许还有20倍以上的待发掘市场。

这些数字背后,是IDG资本、经纬中国、红杉、高瓴等头部资本纷纷押注,是陆正耀在操盘完瑞幸之后瞄准的新市场,是A股市场上预制菜概念股的2连板、3连板甚至7连板。

预制菜,2022年资本界的第一道大餐。

你点的外卖,其实是预制菜

你或许想不到,你平时点的外卖大多都是预制菜。

“你们以后点外卖尽量不要点煲仔饭、盖浇饭。”抖音上一外卖小哥称,“因为他们基本上都是使用料理包。”

料理包正是预制菜的一种。根据光大证券的数据显示,估算外卖中使用料理包的比例高达70%-80%,卤肉饭、黄焖鸡、盖浇饭这些大众接受度较高的产品,很多都是使用料理包。

具体而言,预制菜主要分为四类:1.即食产品,就是拆袋就能吃的,例如无骨鸡爪、德州扒鸡;2.即热食品,即加热一下就能吃的,料理包就属于此类;3.即烹食品,通常是冷冻或者常温保存的半成品材料,例如薯条、炸鸡;4.即配食品,即商家切好的材料,需要自己动手炒。

这四类预制菜,越往后,需要的操作流程就越复杂。

餐饮行业一直面临“三高一低”的困境,高人工、高房租、高原材料成本,“这些占据成本的约80%,而利润却只占不到10%。”抖音博主“柴知道”表示,如果做外卖的话,还将面临外卖平台的抽成。考虑成本及出餐速度要求,越来越多外卖商家选择预制菜来缩短制餐时间,增加坪效。

尽管采用预制菜会使食材成本占比从 30%提升至 36%,但同时大幅降低的人工成本、房租成本却足以覆盖食材成本的上涨,算下来,外卖店家利润率将从 4.5%提升至 6.5%。

就以常见卤肉饭外卖为例,一份售价 20 元的卤肉饭外卖食材包括约 90g 猪肉、半个鸡蛋、20g 上海青及 450g 米饭。若外卖商家选择自己购买食材并烹饪则约需食材成本约 6.5 元。而消费者从淘宝购买一份卤肉饭预制菜约需食材成本为 7.5 元。

不只是外卖商家,很多堂食餐厅也都是使用预制菜。“严州府食品就是杭帮菜外婆家的供应商,一份才十几块,绿茶、新白鹭也都是在用他们家的产品。”抖音博主“食神供应链对接平台”表示。

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的数据,目前国内已有超过74%的连锁餐饮企业自建了中央厨房,其中超50%的连锁餐饮企业正在研发可加热即食的标准化半成品菜,配送预制菜至门店制作。

其中头部连锁餐饮企业预制菜使用比例已经较高,眉州东坡、避风塘、海底捞、西贝莜面村、丰收日、味千拉面、真功夫、吉野家、小南国等企业预制菜使用占比高达80%以上,西贝莜面村推广的贾国龙功夫菜也是预制菜,电磁炉加热即可食用。

“大多数商场综合体并不符合现场加工类餐饮的消防条件,这也导致了大多数餐厅选择了预制菜模式。”李盼介绍。

近年在电视剧中频繁出现的速食品牌自嗨锅也是预制菜的一类。自嗨锅2018年上线,2019年自嗨锅整体营业额达近8亿,2020年全年销售额累计20亿,业绩增长150%。2021年双十一期间自嗨锅总销售额破了1亿元。

除此之外,消费者,尤其是年轻人,对预制菜的接受度也越来越高。

疫情改变了大家的饮食习惯,一方面,由于疫情大部分餐饮商家关店,外卖乏力,人们只能在家做饭;另一方面,闲在家的消费者被激发出了下厨的兴趣。消费者由依赖外卖开始转变为学习简单的烹饪。疫情之后,消费习惯得以延续,方便快捷的预制菜成了消费者的首选。

“预制菜对于我们这些年轻人特别友好,现在的人除了爸妈那代,很少人做饭。”一位预制菜消费者表示,“外卖叫不起,配送费好高,买来也大多是预制菜,还不如自己直接买(预制菜)”。

美团买菜预制菜项目负责人日前表示,其2021年预制菜增速较快,较2020年环比增长了四倍。

盒马去年12月份公布的调研数据显示,受访者对于预制年菜的接受程度不断提升,82%的受访者对“年菜套餐”有一定认知,且约65%的用户有尝试购买的意愿。

预制菜平台“留丰年”创始人肖刘(化名)告诉鞭牛士,2019年年中,平台的销量开始增长,流水从之前每月五六十万,到现在每月200万左右。此前他尝试做线下社区店,发现成本太大,在去年底回归只做B端。“B端市场越来越成熟了。”留丰年的主要客户是餐馆和酒店。

“C端的培养,需要资金、人员的大量投入。”肖刘称,C端消费者讲究品牌和包装,而一旦包装贵了,就失去了低成本的优势。而目前大多数预制菜消费者认可的是低价。

预制菜早已渗透我们生活。而资本的进入,则将预制菜市场推向进一步的高潮。

资本盯上预制菜

2022年1月13日,预制菜概念股爆发“涨停潮”。

国联水产、金陵饭店、西安饮食、海欣食品、春雪食品、同庆楼、惠发食品、得利斯、福成股份统统二连板;1月14日,国联水产、金陵饭店、海欣食品三连板;1月17日,福成股份四连板;1月20日,得利斯甚至迎来七连板。

预制菜市场彻底爆发,而资本们早已埋伏好。

2021年4月,“预制菜第一股”味知香成功上市,迎来10个涨停板。9月,为必胜客、肯德基等多家提供货源的预制菜企业千味央厨上市,连拉7个涨停板。

事实上,预制菜在欧美日本等地区已非常成熟,美日预制菜市场的渗透率均在60%以上,并培养出了两个位于食物链顶端的“哥斯拉”:一个是美企SYSCO,另一个是日企神户物产。

而在国内,预制菜领域的缺口非常大。如今,我国预制菜在家庭端渗透仅为0.19%,日本为3.69%,这表示国内还有20倍以上的待发掘市场。

据企查查数据,截至2020年我国共有超过7.19万家预制菜相关企业。整体市场规模已经从2017年的约1000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约2600亿元。根据艾媒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为3459亿元,预测这一数字在两年后将超过5000亿元。

“中间渠道有很大的可能性会产生巨头。”青松资本投资人苏蔚表示,“预制菜上下游极度分散,毛利率达到50%以上,上下游价差很大,有足够的空间去做整合。”

生鲜、餐饮等上下游企业也纷纷入局。美菜网、美团等也都出手了预制菜相关企业。 2017年盒马就开始布局预制菜,企图利用其打通上游的农产品,2021年底美团买菜上新“象大厨”X“必吃榜”专区,联合广州酒家、陶陶居等餐饮品牌,挖掘预制菜市场。

IDG资本、经纬中国、红杉、高瓴等头部资本纷纷押注预制菜。珍味小梅园、王家渡食品、寻味狮、三餐有料等预制菜产业各环节上的公司,陆续获得数千万级别的融资。

(数据来自光大证券研究所)

神州租车创始人陆正耀在成功操盘瑞幸上市之后,又盯上了预制菜赛道,其孵化的“舌尖工坊”正在追赶预制菜风口。

目前,舌尖工坊在全国开出10家店。“这些直营店的任务是测试产品和消费形态,未来只做加盟。”舌尖科技CEO李颖波表示,其加盟将在2月底到3月铺开,全国已签约的加盟商超过3000家。

近日退出北京市场的钱大妈也在布局预制菜。去年12月份,钱大妈在华南总部启动名为“钱大妈大厨菜”的短保类预制菜项目,并在门店、线上小程序及菜吧上线12款预制菜。

预制菜轻资产运营的模式是吸引资本入局的关键。

珍味小梅园创始人在采访中透露,其一开始执行的就是“买方思维”,“没有自建工厂,把生产交给第三方工厂,自己则集中精力打造品牌、研发更适应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开拓市场。”

陆正耀的舌尖工坊在做的就是整合渠道商,在现有产品的基础之上,通过品牌包装来完成销售。锅圈食汇也是同样的打法,其上游ODM工厂已达到500余家。

不用建立自己的原材料基地、冷链、前置仓,就可以成就一个预制菜品牌,并且,这类模式成本低、占用资金少。

鞭牛士以想要定制预制菜为由,在1688上联系多个工厂,其皆表示可以贴牌生产,甚至可以根据买家需求进行定制。以某酸菜鱼厂商为例,其450g标准装酸菜鱼,起批价15.5元,含鱼250g,酸菜120g,汤80g,其内容均可依据成本调整,定制产量越大,价格也会随之优惠。

资本入局,创业者涌动,但飞速发展的预制菜生意,其实暗礁遍布。

预制菜有哪些坑?

“在试验这么多预制菜之后,发现物流问题是预制菜非常重要的问题。”预制菜测评博主“不会做只会吃的美食厨王”向鞭牛士表示,“之前买的谷言预制菜有遇到过因为物流而导致食品变质的情况。”

由于预制菜原料需要保鲜运输至生产厂商进行加工,加工完的预制菜产品也需要冷链运输至经销商、商超以及电商等平台,随后在一定场景下消费者购买时也需要冷链配送。

可以说,预制菜在各个环节都需要冷链运输,因此,冷链运输是预制菜发展的先决条件。

另一方面,冷链运输虽然能够保证时效,但是其费用更高。如何选择也是商家面临的难题。

肖刘介绍,C端消费者最大的问题是预制菜解冻:“预制菜95%是冻品,没有生鲜物流,食品化冻,消费者认知就是不新鲜。“

“而B端不会太在意这个问题。”这也是肖刘放弃做C端的原因,他现在使用中通快递,“人工,包装,快递(费用)占到(毛利)40-50%“。

由于预制菜产品依赖的冷链运输,物流成本及产品新鲜度要求限制了加工企业产品配送半径。这就意味着其在原材料采购、产品运输方面有较大的局限性,客户群体地理位置会相对局限,产品口味、样式亦会受所在地理位置饮食习惯影响,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客户数量及范围的扩展。

另外,我国各地区居民饮食习惯及口味差异较大,这也是普遍预制菜企业带有较明显的地域性特征的原因,给大众口味的预制菜增加了难度,也限制了预制菜企业全国化的发展。

而预制菜领域,目前的竞争已经非常激烈。

以味知香为例,截至2020年年底,味知香共有1117家加盟店,累计销售金额3.2亿元,加盟店销售额占比52.06%,平均每家店每月营收1.24万元,若按照40%的毛利润计算,月均毛利仅为约5000元。

高峰期3个月曾疯狂扩张3300家门店的锅圈食汇,其门店分布密集,在一个二线城市,几乎每条街道都有一家锅圈食汇,客流有限,竞争大。“我有个朋友加盟了一家锅圈,但是因为附近门店太多,所以生意并不好”。“不会做只会吃的美食厨王”表示。

另一边,对于想要购买预制菜的消费者来说,食品安全问题仍是重中之重。

虽然目前的食品保鲜技术已经成熟,但很难保证预制菜生产商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把控卫生问题。事实上,曾有多家媒体暗访过预制菜加工厂,其作坊式生产条件堪忧。

2019年,优酷视频《暗访外卖包加工厂,惊现“万能”螺丝刀》中,其报道的龙惠食品厂就是其一。视频中,操作人员都没有规范着装,甚至连手套都没有戴,直接上手。视频中螺丝刀,既被操作人员用来拨开刚炒熟的食物,又用来清理机器上的油污,刮水槽里的脏东西。

这些被报道的加工条件,却并非个例。根据安信证券的数据显示,我国近70%以上的预制菜加工仍处于小、弱、散的状态,不少是个体工商户和作坊式的生产加工模式,无法保证产品质量及食品安全。

资本入局、商家补贴、消费者习惯……预制菜行业还处于“跑马圈地”时期。越来越火爆的预制菜市场会在2022年变成更大的风口吗?还是资本牟利后的一地鸡毛?我们将持续跟进。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

反馈
联系我们
推荐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