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能源概念的火热,电动车受到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青睐。最新的销售数据显示,在国内市场上,不仅是电动汽车销量上涨,两轮电动车的产销量也捷报频频。
在2019年电动自行车新国标出台后,两轮电动车市场就进入了从复苏到突破的阶段。目前,我国的电动车行业呈现出市场化程度高、竞争激烈的态势。市面上的主流品牌以雅迪、捷安特、爱玛、新日、绿源等五大品牌为主,市占率分别达到了9.4%、8.96%、8.29%、7.44%、7.4%,其中属雅迪的市占率最高。
近期,雅迪发布了2021年业绩通报,其去年全年的销量突破1380万台,已经连续5年刷新了行业销售记录。
在共享出行、新能源汽车等轮番冲击下,雅迪为什么还能保持如此良好的发展势头?2022年,雅迪还能继续领跑两轮电动车行业吗?
持续不断的研发投入为雅迪创造“领跑”条件
与当下火热却还属于新兴赛道的新能源汽车不同,中国的两轮电动车市场实际上已经有了二十多年的发展历史。
九十年代末期,节能减排的概念被第一次提出,雅迪董事长董经贵敏锐的意识到这可能是个机会。加上当时正值国际原油价格上涨,多重考虑之下,他于2001年创立了雅迪电动车品牌。
此后几年,随着各地陆续出台“禁摩令”,摩托车市场菱缩,两轮电动车市场迎来了第一波增长。雅迪精准的抓住了市场兴起的机遇,通过大量投放广告,快速完成了市场扩张。
到了2015年前后,雅迪又提出了“出海”与“高端化”两大主要战略,并一直延续至今。这两大战略对雅迪在行业内形成如今的领跑之势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
两轮电动车实际上并不属于技术含量很高的行业,这一定程度上也决定了这个行业的进入门槛低,竞争激烈。由于其价格不高,且相对灵活,在短途出行和农村、乡镇出行场景中大受欢迎,这也导致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消费者对其的固有印象都停留在“低端代步工具”。
但这并不意味着高端两轮电动车没有市场。
随着科技发展,智能化成为所有制造业共同的发展趋势,而智能化同时也是产品高端化的一种体现。雅迪算是较早将这两种概念结合在一起的企业,2017年,雅迪就发布了智能电动车,2018年,其生产的高端智能锂电产品G5更是登陆意大利米兰国际摩托车展,获得了与哈雷等顶级摩托品牌同区展示的机会。
除了智能化以外,科技感还体现在雅迪的充电、换电技术革新上。2021年,雅迪正式发布换换系列,这意味着雅迪已经进入了快速充电、无线充电和换电等多种充电方式全覆盖的阶段。
技术上的不断突破无疑为雅迪增加了被消费者选择的砝码。在两轮电动车这个成熟市场上,马太效应又让资源不断向头部企业集中,作为成名已久的老品牌,雅迪能持续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也就不足为奇了。
突出优势还能保持多久?
如今,可供人们选择的出行方式越来越多,共享单车、共享电动车、共享汽车等共享交通工具几乎覆盖了大半个中国,备受关注的新能源汽车也开始走入下沉市场,推出价格低廉的微型电动车。在这种背景下,两轮电动车还有多少上升空间?
前瞻院的研究数据显示,2020年两轮电动车产量达到5100万辆,销量达4760万辆,均突破了历史最高值。新国标发布后,不符合标准的两轮电动车会被逐渐替代,行业发展进入瓶颈期之后的第一波小高潮。
事实上,基于中国庞大的人口数量和多样化的出行需求,两轮电动车还是有相当大的发展潜力的。此外,节能减排、碳达峰等政策要求,也为电动车的发展带来了机遇。
近几年,国务院、国家工信部、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等国家部门和机构制定了一系列产业政策支持两轮绿色出行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政策支持给了不少相关企业发展的动力,也给了后入局的企业“颠覆”行业的机会。
哈啰就是“后起之秀”中的典型代表,与雅迪不同的是,哈啰更倾向于用数字化技术来实现增程。
除了政策支持新能源产业发展以外,两轮电动车的安全性增加也是推动行业加速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在行业整体趋势向好的同时,雅迪也在不断进行着技术突破,总体看来,其研发具体体现在电池安全和智能化两个方向。
因为新国标的推出,两轮电动车的重量、时速均受到了限制,尤其是对重量进行限制后,电动车电池的选择范围一下子变窄了。此前两轮电动车主要使用的是铅酸电池,较为笨重,为了减轻电池重量,多数企业选择了锂电池。但锂电池本身性能不稳定,且市场也较为混乱,容易出现安全事故。
为了解决电池安全问题,雅迪选择自行研发,虽然提高了成本,但有利于其把控电池质量保障安全。此外,雅迪在去年主推的换电系列电动车,用换电代替充电,也在一定程度上为消费者规避了充电可能带来的安全隐患。
在智能化方面,则是通过搭载智能中台,为用户提供导航、打电话、听音乐等功能,让电动车的定位不止局限于“交通工具”,通过增加科技感赢得消费者喜爱。
对于一些一二线城市的消费者来说,可能由于城市“禁摩令”,两轮电动车已经逐渐退出了他们的生活。然而在下沉市场上,两轮电动车还是最常见的出行交通工具之一。
两轮电动车仍然处于上升市场,以目前的趋势看来,雅迪的优势还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继续保持,直到行业再次出现拐点。
文|小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