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办公没有风口

关注
阿里巴巴
浙江电子商务
综合互联网公司
最近融资:二次上市|880.00亿港元|1999-09-09
我要联系
需求才是燃料。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新眸(ID:xinmouls),作者:阮雪,编辑:桑明强,创业邦经授权发布。

在OA还未内嵌至办公自动化时,协同办公一度被认为是未来。

但疫情黑天鹅倒逼办公地点从线下转移到线上后,脱离了原来办公室提供的工作场景,每个人都成了信息孤岛,如何把在“单打独斗”的员工们有效聚合,成了企业管理者的新挑战,协同办公也被按下了加速键,在外界看来,这是协同办公的新风口,“飞猪理论”再度被验证,但不久后用户日活回落又被看作是风口过后的衰落。

各类玩家开始借机起势并扎根:海外以Oracle、Zoom、Webex、Slack(被Salesforce收购)、Notion为代表;国内同样也分为新旧势力两派,老牌软件厂商(用友、金蝶),互联网新势力(钉钉、飞书、企业微信、华为welink)。

互联网玩家乐于用工具定义他们所提供的服务,强调工具属性带来的“降本增效”命题,从机器时代到信息时代,在协同管理理念诞生那刻起,企业就被看作是一张大网,人、财、物、信息和流程组成了企业运作的基本要素,经历了黑天鹅的波峰,站在2022的时间节点,我们不难发现:从来没有什么风口,有的只是需求的变化。

只是,这些需求不仅来自各类企业,也源于互联网大厂的自身迭代。

01 OA时代

八、九十年代的白领,是无纸化办公过渡的亲历者,互联网让文件管理和档案管理变成了办公室个人PC端间传输的办公数据。内部依靠引入软件系统,将部分线下业务迁移至线上,这也被看作是国内OA发展的萌芽阶段,引导个人工作内容走向电子化,比如早期的office,就做了件比较简单的事,把人和电脑连接在了一起。

伴随着新世纪的钟声,“业务”、“管理”等元素被老牌OA厂商泛微、致远、蓝凌、华天动力等添加到产品中,人与人依靠工作产生的线性连接开始出现,此时的OA,主要是以互联网为基础、以工作流为中心,已经能够提供电子邮件、目录服务、群组协同等基础服务,也实现了公文流转、流程审批、会议管理等实用性功能。

基于协同OA在组织管理和运营效率上的优势,第一批企业用户开始出现,并逐渐形成了四大巨头分霸天下的局面,但由于当时的企业办公环境主要还是以公司内网为主,外部公司想要切进来比较困难,据当时的数据统计,OA系统在企业办公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比例不足1/4。

从最初的个人点对点的沟通,到工作间的线性连接被搭建,企业采购OA系统主要出于满足基本办公需求的目的,但由于传统 OA厂商的模式是标准化产品+个性化定制,垂直行业落地,大都存在产品价格偏高、市场教育成本大等现实问题,在这种情况下,轻量级OA产品比较受中小型企业亲睐。

国内OA行业与互联网几乎同步发展。

移动互联网的崛起,一批以SaaS为商业模式的移动OA厂商也迅速爆发,平台化成了大势所趋。一时间,大量的垂直类办公软件开始出现,比如文档写作类的石墨文档、金山文档;音视频会议类的Zoom、腾讯会议,在这个阶段,协同OA产品平台化特征日益显著,但并未实现完全意义上的协同,仍受制于网络、组织、系统等方面限制。

图:协同办公势力分布图(来源:艾瑞咨询)

协同办公的2.0时代,在各大厂商厮杀间告一段落,直到新冠疫情的出现,协同办公真正意义上迈入3.0时代,远程办公的旺盛需求也让钉钉、企业微信、飞书等新势力,开始走入大众视野,中国协同办公市场规模超过百亿规模。

02 To B的诱惑

协同办公,一度被看作是消费互联网触顶后,向产业互联网过渡的产物。

人们通常认为产业互联网和消费互联网之间的本质区别在于:2C业务是“短链”的,普适性的,2C产品出现问题后可以进行快速迭代、快速试错,试错成本高但反馈速度快;但2B业务是“超长链条”的,甚至更加定制化,这就导致企业端的变革没有办法快速试错,甚至很难形成趋势预估,一切都要等待运转过后的漫长反馈,其中还有巨大的市场教育成本需要承担。

但通用型协同办公软件凭借轻体量的特点,能够满足各行业的多种场景覆盖,企业对协同产品的需求也由最基础的办公需求、组织管理需求,向增长需求和品牌需求不断过渡,这使得协同办公虽然定位是工具性产品,但是却具有流量入口的属性,流量背后工作场景和消费场景的数据成了各大互联网厂商新的切入点。

钉钉、飞书、企业微信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互联网大厂对To B事业的试探。

和传统OA系统的发展路径不同,主流的三家协同办公软件都是自身产业链+内部使用需要的产物,比如阿里巴巴“钉钉”的团队最早是阿里“来往”时期的IM;腾讯的“企业微信”则通过与自身生态中的朋友圈、小程序、支付等相连接构建护城河;飞书是完全脱生于字节跳动内部的自用协同办公工具。

钉钉背后是阿里在企业社交上的探索,强调公司中组织管理的搭建,无论是早期在已读、未读上的显示,还是Ding一下向所有员工发送消息,这些强管理的设计在钉钉的产品设计中处处可见;飞书把重点放在了团队之间的协作之中,工具性更强,容易上手,内置的协同文件更适合知识工作者间的互动沟通。

如果是钉钉是“讨好”老板,飞书就更像是“讨好”员工。

“微信之父”张小龙把企业微信的定位变得和前两者更加不同,用他的话来说,“企业微信未来尝试的方向为‘人即服务’”,也就是用户通过企业微信可以直接找到给自己提供服务或产品的人,同时也让提供服务或产品的人能找到需要直接服务的对象,企业微信通过B2B2C的链路构建起私域流量运营,和钉钉飞书的企业内部协同进行差异化竞争。

钉钉推出专业版、专属版、专有版三大版本。分别面向中小型企业、大中型企业、大型企业及组织,并通过钉云一体的战略落地把未来的发展目标放在了降低企业的数字化门槛上,行业间的渗透成为钉钉的特点,颇有向传统OA系统靠拢的趋势;飞书在办公效率上的提升让他的主流用户聚焦在了文化组织上,更受中小型团队的青睐;而企业微信给用户的感觉更像是CRM(客户关系管理)而非协作办公平台,由于企业微信可以与微信协同的特点,不需要强迫客户安装微信之外的app来进行交流,所有即时是街边的独立商贩也能成为企业微信的受众。

协同办公3.0时代,在互联网大厂的混战中走向高峰,子弹飞一会后,最先倒下的却是垂直性软件。

和国外垂直性视频软件zoom收购综合平台完全不同,大鱼吃小鱼的逻辑在国内依然通行,无论是收购协同文档,还是内嵌SAAS平台,同样的故事在其他领域也曾经发生,可以预见的是,抱团取暖只是暂时性的,国内协同办公市场或许也难逃寡头独大的结局。

03 想象中的未来

协同办公从需求中诞生,也必然在需求中结束。

在围绕企业“弹性与变型”的讨论中,线上协同办公的发展揭示了未来最先进的组织一定不是传统“公司”的结构,而是那些能够随时聚合、随时解散的结构。这种复式组织以不同层次可独立提供服务的“模块”为基础,依据动态的市场需求拼搭“模块”,而这些模块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某项服务,当然也可以是某家独立的公司。

但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在企业从小规模发展到中大规模过程里,也许曾经购买过多款软件产品,企业数据也分散在各个系统,在规模扩大的过程中,软件产品间的使用壁垒,让数据互通成为了主要难点,关于协同办公生态化的呼唤声也越来越大,软件之间业务不互通、数据难共享,依然是限制企业发展的一大难题。除此之外,在云环境日益复杂的当下,对于数据安全的保障也成为了软件服务商愈加关心的问题。

那么,如何实现这样动态的模块?

正如对未来OA协同产品的畅想一样:协同办公生态的搭建需要跨组织、跨部门、跨应用、跨网络、跨终端的互联互通,也需要更加注重人性化,易用性、稳定性和开放性的产品,作为企业数字化入口,更多个性化需求的涌现也在倒逼着各大协同办公产商的进一步扎根,如何兼具定制化,又能保证轻运营,是需求增多下的必然新挑战。

但对于服务商来说,并不是所有企业都适合线上协同办公的合作模式。

这也就从根本上限定了2B的市场规模无法向C端市场那样庞大,想要从中分得更大的蛋糕也就成为了各家寻求增长的主要引擎。除了满足用户的需求,如何更好向B端用户展现平台价值和降低操作难度,一定程度商也决定了免费向付费的转化结果,就目前来看,企业服务的付费难题仍然是横杠在商业化道路上的一块大石。

从这些角度来看,协同办公市场在走过百家争鸣的时代后,实现综合性的统一其实未必是一件坏事,而互联网大厂之间的差异化战略,说明协同办公的天花板显然还没有出现,距离混战的结束,明显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

反馈
联系我们
推荐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