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奥会带货智能床,万亿睡眠市场正觉醒

关注
成为智能
广东汽车交通
车联网解决方案提供商
最近融资:A轮|未披露|2006-02-28
我要联系

冬奥虽然已经落幕,但冰墩墩和谷爱凌依然站在顶流。

这场面对13亿人的大型“营销”活动成功帮助冰雪运动破了圈,大家对冬奥会的一切充满好奇,赛场上关注运动员的成绩,赛场外关心运动员的吃穿住行,冬奥“同款”成了最有说服力的IP,同款雪板、同款雪服、同款头盔等运动员装备销量蹭蹭上涨,除了主流的运动装备之外,被冬奥运动员带火的还有“睡眠装备”。

1月30日,据环球时报报道,中国冬奥会专门为选手安装的“黑科技床”不仅非常舒适,而且可以进行智能化控制,一位美国的雪橇运动员萨默·布里彻特地在社交平台分享了她的体验感受。在视频中她全程对这个床赞叹不已,称让自己难以置信,简直太棒了。

除国外选手外,中国短道速滑选手武大靖、速度滑冰冠军选手高亭宇也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了冬奥“黑科技床”。

据悉,冬奥会的“黑科技床”来自麒盛科技旗下的智能床品牌“舒福德”,在冬奥运动员的自发“带货”下,舒福德智能床在电商渠道的销量迎来高光时刻,在冬奥助力下智能床品类似乎已经成功破圈,被更多人知晓的智能床又能否在今年迎来市场爆发呢?

上市三年无人晓,一朝冬奥天下知

“黑科技床”舒福德的母公司麒盛科技,是国内一家从事智能电动床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的公司,早在2019年就已登陆A股主板成功上市,但主要销售市场是境外业务,在国内的知名度和销量较低。

据麒盛科技在互动平台透露,美国为公司最主要的产品出口国,2019年度、2020年度及2021年度1-6月,公司美国市场收入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为85.40%、82.52%及84.11%。而智能电动床便是公司的主营业务,在公司总营收中占比约为90%。

公司的主要业务收入来自境外市场,境外市场的主要收入来自美国,麒盛科技的智能床产品一直以出口美国市场为主,并且经过多年的耕耘已在海外市场站稳脚跟,曾连续多次拿下美国智能床的销量冠军,亮眼的成绩表现来自于多年的技术积累。

唐国海,1953年出生,麒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现任麒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实际控制人。这个如今已年近古稀的老人,在年轻时就有着追求硬核技术的精神,并在1989年参加可第二汽车制造厂一款大卡车驾驶室开发的竞标,最终成功攻克了技术难题,并赚到了自己的第一桶金。

赚到第一桶金后唐国海先生并不是直接转向了“造床”领域,而是选择“造车”,并且研发出的家用车在1998年通过了天津技术中心检测,虽然技术已经通过,但由于彼时尚不允许民企生产汽车,最终因没能取得生产许可证而无缘汽车行业。但造车这一阶段的技术积累,也为唐国海后来转型“造床”打下了坚实基础,毕竟与造车相比,造床似乎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彼时“智能”的概念尚未被引入家居行业之中,唐国海先是带领团队做出了可以平躺和坐立的“电动沙发”,后来在朋友的启发下又做出了“电动床”产品,“舒福德”智能床的雏形由此诞生。

最初选中美国市场的原因也很简单,因为美国居民经济条件较好,对生活品质和睡眠质量有追求,在这里人们更乐意尝试具有新鲜 1的电动床产品。而且时至今日美国市场的电动智能床需求,依旧大幅突出于国内市场对电动智能床的需求。

麒盛科技董事长唐国海曾表示,美国一年售出的床数量大约为3000万张,电动智能床在总量中的占比接近13%,约为400万张;而国内每年床的需求量是4500万张,而智能床目前只占了大概千分之二左右,也就是约为10万张。

虽然具备完善的产品能力,但由于电动智能床在国内市场的需求尚未觉醒,国内的电动智能床企业销量主要依靠境外业务支撑,在国内市场的销量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可是冬奥会的到来为国内电动智能床市场带来了新的转机。

冬奥会期间,麒盛科技以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官方智能床唯一制定供应商的身份,向主办方提供了6000多张舒福德智能床、20个智能睡眠舱。由于此前在东京奥运会举办时,主办方因提供“纸床”而引起社会话题讨论,并在社交媒体上遭到运动员和网友吐槽,所以在北京冬奥会举办时,舒适度吊打“纸床”的电动智能床深受运动员喜爱,也就有了各国运动员自发“带货”的场景。

凭借社会大众对冬奥话题的关注热度,更多人了解到了“黑科技”电动智能床,舒福德在天猫的旗舰店销量也迎来了快速增长,而且其他品牌的电动智能床产品,也在这波“冬奥营销”的大势中享受到了流量红利。

麒盛科技作为在电动智能床领域深耕多年的“元老”,此次借助北京冬奥的舞台,成功的在国内市场打开了局面并向大众秀出了企业实力,但这波流量红利的最大受益者并不会是某一家企业,而是整个电动智能床行业的规模得到了增长。

出圈的不只是舒福德,还有智能床。

“睡眠经济”觉醒,智能床出圈

当下越来越多的人正在关心睡眠质量问题,大家讨论熬夜,讨论“躺平”,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压力下,人们缺乏睡眠的问题变得愈发严重。

2022年3月18日,中国社科院学所、中国睡眠研究会喝喜临门睡眠研究院等单位联合发布了《中国睡眠质量研究报告2022》,报告中显示,在过去的10年里国人的睡眠时间,从2012年的8.5小时骤减到了2021年的7.06个小时,只有35%的人睡够了8小时,而另外65%的人睡眠时间并不充足。

近年来关于助眠和提升睡眠质量的商品层出不穷,如保健品类的褪黑素等产品,还有各大耳机厂商推出的隔音消噪睡眠耳机,以及各类舒缓神经的香薰精油。艾媒咨询调研数据显示,2016年-2020年,中国睡眠经济整体市场规模已从2616.3亿元增长至3778.6亿元,增长44.4%,预计2030年有望突破万亿元。

大批得了“睡眠焦虑”的人非常乐意为这些商品买单,并且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进步,可支配收入的提高促使消费升级,大家对生活品质和睡眠质量的要求也在提高。

前文提到过电动智能床在美国市场接受度较高的原因,是和居民生活水平相关,如今“Z世代”成为我国的消费主力,他们具有一定的消费能力,并且乐于尝试新鲜事物,这些变量的出现为电动智能床在国内市场打开销量困局提供了基础。

并且电动智能床在借势此次北京冬奥会成功破圈的大势之下,国内电动智能床市场似乎已经觉醒,国内智能床企业除海外市场外,国内市场或许将会在未来为企业贡献巨大增量。

京东发布的《2022线上睡眠消费报告》显示,2021年分区床垫、智能床垫、抗菌床垫、护脊床垫的搜索量分别同比增长了643%、426%、185%和148%,成为床垫消费升级的四大新趋势。

并且消费者对床垫的要求提高之余,也十分在意床垫的智能属性。数据显示,2021年智能床垫的销量同比增长2.4倍,26-35岁年龄段人群智能床的成交额同比增长106%。随着关注睡眠质量问题的人数增加,国内智能床市场规模或将持续保持增长。

智能床迎来增长元年?

乘着冬奥会的东风智能床走进了更多人的视野,但国内智能床市场仍处于刚刚起步阶段,虽有成熟的产品,但缺少成熟的市场。

依旧以麒盛科技为例,当下公司业务的主要收入依旧来自海外市场,虽然通过冬奥的契机让大众知道了这个品牌,以及其产品的大概功能,但大部分消费者依旧会对智能床产品抱着观望态度,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高昂的售价,二是销售渠道有限。

先来看智能床的售价。智能床区别于传统床,床垫的内部结构以及外部的床架均有所不同,内部包含有体征监测传感器,外部有线性驱动马达支架,成本也和传统床有着较大差距,整套售价动辄便高达万元,对于多数普通消费者而言,不菲的售价也是“劝退”人们选择智能床的重要因素。

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71.3%的消费者表示能接受的智能床的价格是5000-10000元,21.9%的消费者能接受10000-30000元的智能床,3.6%的消费者能接受30000-50000元的智能床,仅有1.7%的消费者能接受10万元以上的智能床。

但笔者在电商平台搜索发现,真正“智能”的智能床产品起步售价在10000元左右,一些售价较低的智能床产品只是打着“智能”的噱头在卖“电动”床而已,消费者如果想购买到真正的智能床产品除了钱包要厚之外,还要具有一定的鉴别能力,较高的消费门槛成为了人们选择智能床的“拦路虎”。

智能床售价较高的根本原因在于成本,据麒盛科技数据显示,智能电动床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分别占营业成本的87%、7%和6%,原材料成本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是传感器和芯片的成本较高,核心电器部件占智能电动床成本的28%。

高昂的成本限制下,智能床的售价显得不太“亲民”,本着价格是决定消费的重要因素原则,高昂的售价成为了掣肘智能床销量增长的重要原因。

再看智能床的销售渠道。当下国内智能床市场需求刚刚苏醒,增量爆发的转折点尚未到达,海外市场依旧是企业的营收主力,但较高的关税影响下,海外市场也并非是高枕无忧。

今年4月7日,麒盛科技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目前出口的关税税率为25%,公司积极与客户协商,达成与客户各自承担部分关税;同时也在越南、墨西哥等地设立海外工厂解决这一问题。麒盛科技并未对公司与客户各自承担的关税份额作出详细说明,在智能床市场崛起的情况下,新玩家进入老玩家发力,产品力的变化将会加剧行业格局发生变化,海外市场或将首当其冲受到影响。

另外,当下智能床企业在国内的线下销售渠道布局较为薄弱,对于重视消费体验的消费者而言,面对售价如此高昂的产品,缺少线下体验的消费者很难直接在线上渠道进行下单,发展线下渠道重视用户体验,进一步完善产品力才是智能床企业的当务之急。

至于2022年能否成为智能床的增长元年,我们只能说当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时代发展的大势不是一个人或一代人所能改变的,需要众人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地改变。祝愿在企业们的共同努力下,智能床行业能够早日站上时代舞台的聚光灯下。

反馈
联系我们
推荐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