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自摄图网
编者按:本文来自秦朔朋友圈(ID:qspyq2015),作者:水姐,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时代永远需要企业家
近来有一个趋势,很长时间不出来说话的企业家们开始有公共表达了。
阿里张勇520连线商家加油鼓气,马化腾发了深夜朋友圈,甚至通常商业气息浓厚的财报都开始有了感性色彩。
阿里财报发布后,张勇在分析师会电话上说,“历史上,任何经济的发展总是波折前进的。长期来看,我们相信中国的经济发展的韧性和潜力。”
德鲁克的经典名著《创新和企业家精神》里提到企业创新的五个原则,即持续、深度的思考;理性与感性并重;专注、聚焦;从小做起;终局目标。
你看,每一点,虽说是创新的理论指引,但其实对个人和组织来说,都是困境良方。说明,越是困境,越能召唤创新和企业家精神。
特别来看第二点,创新既是理性的又是感性的。德鲁克认为,成功的创新者既观察数字,又观察人的行为。德鲁克强调的是,人不是机器,基于数据、趋势、规律形成的理性推理不足以行动。现在的人工智能是高度理性的,但现实中人们的期望、价值观、感受都受感性的支配,在普遍焦虑、普遍畏难、普遍彷徨的年代,真正的企业家,有自己的“静定慧”。
低调,做多说少,是静;逆风站稳,是定;价值创造,是慧。
所以,创新的感性,其实是一种高感性,那是不浪费任何遇到的痛苦和挑战,将之转化为升华和超越的动力。乌卡时代,应该“低耗能,高感性”,低耗能,就是少一些恐惧和贪恋,少一些心理消耗,对于悲欢离合,成功失败,不那么急切地用汹涌的情绪去沉溺,风雨变幻也是常态和常识,应该交给高感性去处理,作为创新创造的素材和初心,作为新一代创新精神的发源地。
外部环境的挑战,是所有人共担的,疫情反复、大国关系挑战、监管环境,对于所有市场参与者而言,都是一样的。压力测试之下,谁能够默默积蓄力量,过程中给用户解决多少实际问题,有自己的坚牢的资源组织体系和明星团队,若还能表现出一种值得尊敬的执拗、无畏、勇气,适度乐观,关注获胜场景,愿意驶入风暴中心,那么他们就是新一代真正领航的企业家。
当他们不再从众沉浸于各方面的困扰,当他们重启对于未来的信心和想象力,深刻地理解过历史和人性,其实随时都是改变和重塑的机会。
时代永远需要企业家,但正如张瑞敏所言,“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企业家也是如此,也需要不断调试自己,建立适应性领导力、韧性领导力,而永远不变的则是努力为消费者创造价值,满足消费者对美好生活的需要。社会的进步,就是人类对美的追求的结晶(马克思语)。有超越自我的企业家,才有生生不息的企业。
在阿兰·德波顿《工作的迷思》里,写到企业家精神的时候说,“人身上好像有一种天生的持久冲动,欲以创办企业的形式表现藏在心底的热情,实现抱负。”
尽管疫情和国际环境给企业经营带来挑战,但很多共识在形成,比如追求高质量,比如苦练内功,向下扎根发展。方向定了,则心定。
而真正有抱负的领航型企业家,本就有天生的持久的创新冲动,环境越难,可能创造的动力越强,心气永在。面对难处,张勇就曾说过,“不用显得自己多么独树一帜”“但我们没有理由做的差”。
中国企业家开始新的出发
与时代共处,与周期共处,与挑战共处,与不确定性共处,我们期待什么样的企业家群体?不但说实话,也要做实事。
2022年是所有人和组织认清自己、锻炼自己意志力的一年。聚焦主业,企业会更清晰对自己最重要的是什么。供需平台服务好消费,数字化能力服务好实体,创新企业去面向未来解决问题。
心无旁骛发展好自己,便是最大的贡献。相应而来的价值创造,也会水到渠成。
中国企业家新的出发的探索,有以下3个方面:
1、从过去比较强调市场扩张,走向更加聚焦主业,做实主业。
这方面典型代表的就是阿里,阿里原就是履带战略,每个阶段都有自己冲锋在前的履带,而它的支柱正是沉积了20年的中国消费潜力。最新一季财报显示,其平台已经服务了超10亿中国市场消费者。尽管增速放缓,且3月以来受到疫情的冲击严重,但在5月20日一场与商家的线上沟通中,即便企业自身也面临巨大增长压力,张勇还是给平台商家加油鼓劲——阿里巴巴坚定与平台商家站在一起,全力支持商家服务好中国市场的消费者,并表态“相信经济发展中消费的力量”。
疫情给物流供应链带来不小挑战,商家生意受影响。为此,淘宝天猫针对上海推出“侬好上海”20条支持举措;618作为上半年重要的消费节点,阿里也在全力帮助商家恢复生意。
就在不久前的510“阿里日”中,张勇对内部同学提出了类似的要求——既要有担当的意愿,也要有担当的能力。
有了能力,才能创造价值,才够资格谈论客户价值第一。张勇为人低调务实,多次强调阿里“能力建设和价值创造的经营思想”,努力追求企业经营的知行合一,恰是这个时代值得推崇的企业家品格。
2、企业更加关注ESG(环境、社会及治理),回应社会关切,面向未来解决社会发展中的问题。
比如阿里上一季度把ESG首次写入财报,并发布了中国互联网企业的第一份碳中和行动报告。阿里不仅公布自己的减碳目标,还发挥平台优势,创造性提出了“范围3+”概念,与消费者和商家一起减碳。近日也启动了“乡村振兴技术官”志愿服务计划,首批160人送技术下乡。
比如华为5月24日召开2022年华为供应商碳减排大会,其2013年便启动供应商碳减排试点项目。2021年华为的碳减排举措,不仅全覆盖供应商,而且让突出供应商提前实现碳中和。
又比如5月16日,腾讯发布了2021年度腾讯可持续社会价值报告,这也是腾讯宣布“可持续社会价值创新”战略以来首份完整的年度成绩单。
ESG领航力,已经形成了一个坚实的队列,企业在环境价值上的补位,已经渐成规模。
3、面对更加不确定的环境变化,企业需要稳扎稳打,增强耐心,并针对长远进行投资(如核心技术、核心能力)。
例如,百度李彦宏在最新财报发布分析会中说:“尽管与疫情相关的挑战给我们的业务运营带来短期压力,但我们相信,人工智能将支撑百度的长期增长,并为中国经济创新和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他们强调“压强式、马拉松式”的研发投入,强调云计算与自动驾驶的双重托举。
而阿里的长期主义赛道也非常清晰,那就是消费、云计算和全球化。寻求“高质量发展”,张勇强调三个途径:服务好高质量的消费者群体,持续建设高质量的数字商业基础设施,通过高质量科技创新开发云计算的广阔潜力。
所以尽管利润下降,阿里还是在过去一个财年在技术领域投入超过1200亿元,表态将继续坚定推进高质量科技创新。让人欣喜的是,成立13年来,阿里云终于首次实现年度盈利。阿里云还是国内具备“软硬一体”自研实力的两家云计算厂商之一。过去十年,阿里云以飞天云操作系统为核心,建立了自研芯片、服务器、计算、存储、网络等软硬一体的新型计算体系架构。
数字化领导力,作为“中国科技长板”的云计算,是中国参与全球科技竞赛的王牌。数字经济将是十四五期间的增长来源的半壁江山,各行各业的数字化改造,是必经之路,只要交易成本降低。
企业家的风格,会花更多功夫用于练内功,他们更加内敛,但韧性更强,更为持久。大变局之下,重要的、标志性的、具有“突破”“超越”“升华”性的领导力,包括价值领导力、ESG领导力、数字化领导力、韧性领导力等等。
让企业自身的核心能力成为社会需要的能力
资本某种程度上是最冷静客观的。在做选择题时,往往能排除复杂干扰项,看到主要矛盾。所以当企业汇报放缓的增速、下降的利润,还能收获股价上涨,他们一定是看到了什么。
这个现象集中发生在阿里等一批中概股身上。
这固然有外部利好的刺激,比如,当前美国经济压力空前,拜登政府有意改善中美关系,考虑取消加征关税,决心避免与中国发生“新冷战”,这对中概股而言也是利好因素。
但中概股在多次风雨飘摇之中,逆风站定的互联网巨头们,反复思考、讨论关键问题,反复确认企业发展的核心离不开发展基本面中更关键的东西——当企业自身的核心能力成为社会需要的能力,其发展势头一定是向上的。
他们应对外界变化的时候,其实内部早就经过了多次巨变和调整,才能在大环境逆境时刻,还能表现良好、超预期,这个时候输出信心,可能比在平时输出的效应高几倍。振奋人心的时刻,也要天时地利人和,在对的时间,输出稀缺的希望和信心。
物理学定律是相对不变的,工程学的实践在持续演变,领航企业应该有自己的组织物理学,无论周围的世界怎么变化,它永远有自己坚持的东西,有自己核心的价值。
在上海静态管理之下,最能检验出互联网企业锤炼“近场零售”的真正价值,不只是商业,还是社会、生态、生活。任何环境下,都会有相应的生活体系,人们会合力构建尽可能好的生活,这具有自驱力。在3~5月份上海,我在饿了么订过菜,订过餐,订过药,订过花,没有失望过。“身边经济”变成了实实在在的依靠。
实际上,上海静态管理期间,依托多年建设积累的远场、中场、近场电商布局,盒马、饿了么、大润发、淘鲜达、天猫超市等已经形成覆盖30分钟达、当日达、次日自提等多层次的履约体系,成为满足疫情下消费者生活所需的保障之一。
张勇每天跟所有人置顶讨论的是为疫情期间的上海的物资配送和市民的生活保障做一些贡献。对此他曾说,我们希望既能发挥数字商业和技术相结合的力量,又能让业务能力和履行社会责任融为一体,为保障民生所需出一份力,尽一份心。
同频共振,同气相求
企业家群体是宝贵的社会资产和发展资源。当前需要企业家们,把企业发展好,把自身能力建设好。“积累为社会做实事的能力”,已经在企业家身上看到了这样的诚恳。
高质量发展几乎成为政府和企业的共同追求。华为喊出高质量地活下去;阿里提出高质量增长的具体路线,并通过高质量增长积累为社会做实事的能力;百度称要用AI技术持续推动高质量增长;腾讯可持续发展价值,提倡科技向善,借此换档创造更高质量发展。
企业家思想或精神的意义就是重要的问题反复讨论,重点问题重点攻克,有自己的静(戒)定慧。
也期待有更多具体的政策双向奔赴,促进企业在稳定市场、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中起到更大作用。
作者:秦朔朋友圈创始主编。个人同名微信公众号:水姐(id:shuijie00000)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