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邦(ID:ichuangyebang)原创
作者丨陈晓
编辑丨信陵
图源丨图虫创意
连续创业者是稀有物种。在成功创办阿里巴巴之前,马云失败了4次。
在疫情仍未平复的上海,一位出生于95年的创业者,许捷。
在过去9年里,今年27岁的他已经参与过4次热门领域的创业:“双创”时代做过创业孵化器,短视频风口时做过b站情感博主,举办过小有名气的“失恋博物馆”巡回展,目前则在曾经火爆的汉服领域搏杀。
赶上了“双创”,但没找到模式
在2013年,许捷的学生时代,创业的种子就种下了。他跟师兄创办了一个创业孵化器,为投资机构搜寻早期的创业项目,并参与孵化。
“类似于现在的FA机构,当时做的比较粗糙,但赶上了互联网创业潮,孵化器的形式比较新颖也受到很多关注。”许捷说。
2014年前后乘着”双创”的政策东风,许捷联合创办的孵化器获得了当年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奖金奖。
获奖的消息让他们的创业项目获到了创投圈的关注。2015年,许捷团队拿到了由俞敏洪参组建的洪泰基金的天使轮投资。许捷以联合创始人的身份正式创办了公司“闯先生”,开启了投资+孵化的创业之路。
但好景不长,2017年前后,许捷明显感觉到大家创业的热情消退,项目数量减少。同时,“闯先生”也没能找到孵化器立足的模式。不过,这也没什么。比他年长34岁、大名鼎鼎的李开复博士2009年创办的创新工场,起初也是做孵化,之后进展不顺,也转型去做了风险投资。
但这段短暂的经历,让许捷有机会近距离观察创业的战场。
2018年前后,短视频赛道声名鹊起,B站作为一枚互联网新星冉冉升起。许捷决定加入短视频赛道,开启了自己的自媒体博主养成之路。
他发现很多年轻人,表面上看起来生活丰富多彩,但实际上有很多想法无人倾诉,尤其是情感问题,跟身边人羞于表达,更愿意到互联网上寻找慰藉。
“情感问题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许捷开通了B站账号,充当起了“感情顾问”,在电脑前,对身边人或者网友留言的感情问题,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中立客观的分析,给当局者一些建议。
“当时制作还比较粗糙,一个人拍摄、录制、剪辑。用口播的方式,比较趣味性的内容,在当时还比较稀少。”许捷花一年多时间,把B站账号“许仙僧”做到十几万粉丝,微博粉丝将近20万。
在目前市场中,一个账号粉丝达到10万,就具备商业变现能力。据行业人士介绍,小红书上超过10万粉丝,每周都能接到上万元的商业合作单。微博超过10万粉丝,基本一条商业广告博文能卖上千元 。
但许捷自媒体账号的变现能力并不大。“ 情感博主并不像科技博主、美妆博主,不断会有新的SKU进来,很多故事都有相似性,保持内容新鲜有粘性非常有难度。”许捷说。
同时,他也不认同博主常见的变现模式:接广告,或者在内容中植入推广。“我现在有一套快速涨粉、快速变现的方法论,但是这并不是我追求的。我想要更有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东西。”
情感博主这条路走不通,许捷开始找另外的路。
开了好头的“失恋博物馆”
留下的是遗憾
做情感博主这几年,除了B站、微博的激励奖金之外,许捷也不是一无所获。
他收获积累了很多故事,有甜蜜的,有痛苦的,大部分都与失恋、前任相关。许捷有一个思路,不如把这些故事都展览出来,做个博物馆。
失恋博物馆并不是一个新概念。2006年,世界上第一家失恋博物馆诞生在克罗地亚,旋即风靡全球。到2016年时,失恋博物馆的足迹已经遍布21个国家和地区。“失恋博物馆”看上去像是一门好生意。
许捷认为,自己拥有办失恋博物馆得天独厚的条件,有故事,有粉丝,有影响力。他在B站和微博都发布了征集,征集粉丝的失恋物品,并私信给他故事。
”有些东西你曾视若珍宝,如今你不想被它打扰又不想扔掉,没关系,许仙僧帮你保存这份该死的记忆。”这是许捷在征集信中的标语。
很快,许捷收到了来自五湖四海的粉丝的失恋物品。一个月后,第一家失恋博物馆在成都某商业中心开业。虽然号称“博物馆”,实际上是以失恋物品为展品的快闪展览。
与国外的线下实体博物馆不同,在商场举办的商业展览出人意料地火爆,很快成都许仙僧失恋博物馆成为打卡胜地,有无数年轻男女来缅怀逝去的青春。
名声打响之后,许捷乘胜追击,2019年在全国十几个城市巡回办展,还跑到马来西亚吉隆坡、加拿大温哥华办了展览。全年接待人次超过100万,门票收入超过3000万。
“失恋博物馆可以说是近十几年国内线下快闪商业艺术展中比较成功的案例,我估计可能未来几年也不会有。”
不幸的是,他猜对了。到了2020年,“失恋”的招牌就开始失宠,加上随之而来的疫情影响,失恋博物馆的项目戛然而止。
许捷回想起来,还有些遗憾。在失恋博物馆最火的时候,他不是没有想过打造IP,将它留存下来。他尝试过跨界合作,也和制作公司讨论过将失恋博物馆拍成电影或短片投放到短视频平台,但并没有成功。
“它热度消散得太快,以至于没有时间让你有所反应,尝试更多的商业变现。”许捷反思,短时间没有找到新的变现方式,是失恋博物馆夭折的主要原因。
转战汉服,遭遇疫情
没有“入坑”汉服之前,许捷完全不懂汉服。
直到在全国各地办“失恋博物馆”展览时,他发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穿着汉服或者JK来打卡。许捷开始恶补汉服知识,了解年轻人口中的“三坑”:汉服、JK、洛丽塔。
通过扒数据和市场调研,他发现近两年,汉服市场增长速度非常快。据艾媒数据显示,2015-2021年,中国汉服市场规模实现了由1.9亿元到101.6亿元的激增。
由于对国风文化的喜爱,和以往积累的人脉,许捷决定在2019年底投身于汉服领域。这一次,他选择的商业模式是开线下实体门店:在上海开了一家汉服文化体验馆“锦鲤祠”。截至目前,锦鲤祠在全国已经开了六家门店,分别在上海、无锡、昆明、天津。
但汉服线下店的生意并不好做,汉服创业的热潮在2020年到达顶峰之后也出现颓势。2021年受疫情和大环境的影响,非刚需类消费产品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挤压。
“除了昆明店没怎么亏损之外,其他门店近一两年或多或少都有影响。”许捷坦言。但他并没有要放弃,而是在逆境中探索出新方向。“大家对于传统服饰的需求集中在出游、参加活动,或者参加人生重要节点的仪式感。”许捷认为汉服需求与外面环境的创造密不可分。
他重拾“失恋博物馆”的老套路——展览,与景区或商业地产合作举办国风展览,邀请汉服社群和汉服爱好者,并在展览中融入汉服体验和拍照打卡的服务。“我们现在更多是以文旅为核心,把汉服融入到文旅大环节中,让汉服拥有更好的生命力。“许捷透露,8月5日,武汉大学城的国风展览活动即将落地。
不过一位熟悉展览行业的人士说,面向C端用户的展览(也称特展)是一个长不大的“小而美”生意。迄今为止,全世界没有一个能持续繁荣的特展公司。不同于能依托产业的行业展览(如汽车、消费电子等),特展属于内容领域,需要应对不同市场,不断变化的观众口味,挑战很大。
从做孵化器到做情感博主,从办失恋主题展览到汉服体验馆,许捷作为年轻创业者始终围绕着Z时代年轻人的喜好来创业。他称这一系列身份的转换是“随着时代和大环境变化,被迫去选择的标签和经历。”
畅想未来,许捷说,创业还会继续折腾下去,不过不一定是围绕年轻人,也许是面对亲子市场。属于他的创业征程还在继续。
本文为创业邦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创业邦将保留向其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如需转载或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