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经由出行平台在全国各地开启商业化落地测试,越来越多的资本机构开始对这一新兴行业寄予厚望。
其中,除了目前体量最大,也最接近实际商业化运作的Robotaxi。曾经在传统交通领域并没有绽放太多色彩的矿车,在经过自动驾驶技术的加持后,隐约有希望成为最先实现大规模商业落地的细分赛道。
特别是进入2022年后,无人矿车不断受到各大投资机构的追捧。除了近些年来完成多轮数亿元融资的踏歌智行、易控智驾等企业外,在今年1月份,矿山无人化企业慧拓更是以3亿元的C轮融资,创下了无人矿车企业中单次最高的融资纪录。
种种迹象,是否在说明一个新的风口正在快速成型?
一、多方位优势并存,无人矿车商业前景值得期待
由于功能和使用场景的特殊性,无人驾驶矿车主要集中于ToB消费市场,因此并没有Robotaxi、干线物流等ToC相关领域那般广为人知。
但实际上,我国在无人矿车领域早已处于国际突出水平。2019年1月24日,由内蒙古北方重工业集团北方股份公司研制的,国内首辆无人驾驶电动轮矿车下线调试后,我国就成为继美国和日本之后,全球第三位涉足矿用车无人驾驶应用的国家。
而除了突出优势,无人矿车不断获得资本市场的关注,车智驾认为或许更多还是因为以下几点优势——
1.最大限度缓解人力成本压力。
现代科技诞生的初衷,本身就是为了解放人力。现阶段的矿区作业环境中,依旧依赖于通过人力操纵机械进行开采,而且由于工作环境较为艰苦并伴有较高的风险,因此工作人员的薪酬设计普遍较高。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范围内的矿区工作人员,薪酬普遍在1万元至2万元的区间内。然而尽管收入水平已经接近甚至超过一线城市白领的薪酬,但对于大部分适龄的年轻劳动力而言,往往倾向于从事外卖、快递等工作环境更友善的工作,矿区劳动力明显不足。
再加上,目前中国正面临着人口负增长的严峻问题,同时人口老龄化趋势愈发严重,适龄劳动人口进一步缩减。或许在不远的未来,劳动力稀缺会倒逼矿区薪酬进一步上涨,再加上劳动保障、保险等人力资源成本,矿山开采企业的压力会不断增大。
而无人矿车能够有效缓解这一尖锐的问题,无人化运营的矿山开采体系中,除了现阶段必要的安全员和后勤技术团队外,能够最大化降低相关的费用成本。
2.减少能源消耗,顺应新能源汽车大趋势。
传统的燃油矿车除了购置和维护费用外,日常使用中还需要支付大量的能源消耗成本。对于动辄以吨为计量单位的承载需求,传统矿车每年的油费支出也是一笔庞大的开支。
尤其是随着俄乌冲突的持续僵持,全球的石油价格已然高涨至寻常人都难以承受的水平,即便战事平息,或许也很难在短时间恢复正常价位。这也意味着,今后的油费开支会进一步扩大。
而相比于石油,电能的花费相对较低,替换为以纯电为动力的无人矿车后,自然可以节省不小一部分能源消耗成本。
同时,智慧矿山、绿色矿山也是国家正在积极倡导的战略方向。燃油车即将在全世界范围内被禁售,转型纯电新能源已经成为大势所趋,未来几年间,也将会是传统燃油矿车大规模转型的关键时期。
3.保障矿区作业的安全性。
在矿区作业中,无论是露天还是井下环境都带有相当高的风险性。一旦发生矿难,或者类似的生产事故,矿区除了要承担法律和社会责任外,往往要封闭数月、数年之久,进而造成更大量的经济损失和经营风险。
由无人矿车替代传统的人工操作后,直接规避了现场工作人员所面临的施工风险,同时也能够有效减少矿山企业因不可控风险所导致的法律责任和相关损失。某种意义上而言,这也是现代科技发展的必然方向。
4.适用于更极端的工作环境。
由于部分矿山所处的地理环境较为恶劣,开采工作所要面临的环境也更为极端。对于部分位于高原、荒漠等极端环境的矿区,始终都存在难以长期生存和工作的问题,极大影响了开采效率和矿区经营。
因此,在无人矿车介入其中后,不仅能够有效避免人工因素导致的效率低下和施工风险,还能够为采矿行业进一步赋能,拓宽市场宽度。
基于无人矿车在各个领域的突出优势,诞生出的企业也具有特色化的分布倾向。
二、6000亿元市场等待开发,无人矿车企业差异化明显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1年,中国矿区运输类无人驾驶市场的规模,已经达到了3000亿元左右。而矿车无人化转型过程中,前后端改装市场也同样达到了3000亿元左右的规模。
6000亿元左右的市场宽度,再加上自动驾驶技术的不断商业化落地,或许在不久的将来,与无人矿车相关的赛道还将迎来更进一步的迅猛增长。
如此极具潜力的市场,也催生出了各式各样的矿车无人化企业,而且基于切入点、资源、规模等方面的不同,各个企业之间也呈现出了明显的差异化。
在此列举三家在车智驾看来特色较为明显的企业——
1.擅长交朋友的踏歌智行。
作为较早一批涉足自动驾驶行业的企业之一,踏歌智行在无人矿车领域也有着堪称“老大哥”的资历。而或许是由于这方面的原因,在经营策略上,踏歌智行更注重联合上下游合作伙伴,借助资源优势来构建产业链,组建自己的朋友圈。
例如2021年年底,踏歌智行为了构建矿车全生命周期服务以及后服务的业务闭环,联合了占据全国80%矿用卡车市场份额、囊括现阶段近70%前装无人矿车销售额的北方股份,以及同样具备行业突出优势的五家矿业,对北方采矿所有外资股份进行收购,并成立内蒙古北方智行采矿机械有限公司。
多年来的行业积累,让踏歌智行拥有着足量的伙伴资源。这不仅是其他厂商可望而不可即的优势,同时也意味着踏歌智行并不需要在技术、设计等内在环节上过多下功夫,即便只是借助生态伙伴的资源,就能够在短时间内实现大批量的技术落地。
而且,值得关注的是,如此与合作伙伴共同构建的产业链,往往会更加受到资本市场的青睐。
2.埋头搞科研的希迪智驾。
自动驾驶商业落地的核心,终究要回归到科研和技术层面的较量。因此相比广袖善舞,也有许多后晋企业选择把精力放在“修炼内功”上,其中较为突出的,或许还要数希迪智驾。
不同于众多依靠少量核心技术,通过订购技术专利等方式向前推进的无人矿车企业,希迪智驾旗下几乎所有的自动驾驶核心算法,都是由其自主研发。从导航定位系统,到车规级感知控制硬件,再到车路协同和远程驾驶系统,几乎涉及了整个自动驾驶的技术链。
截至2021年,希迪智驾旗下的重卡、轻卡、矿卡等自动驾驶车型,已经累计突破了10万公里的里程,在江苏、甘肃等地也已经开启了不小规模的实际商业落地测试。
自研技术和积极的落地探索,让希迪智驾收获了更多的资本信任。例如通过天眼查可知,在2022年5月6日,希迪智驾完成了3亿元的C轮融资,几乎追平了慧拓的融资纪录。
3.瞄向海外市场的伯镭科技。
尽管在自动驾驶技术落地进度相对突出的国内,大部分无人矿车企业还未能填满众多矿区市场,但已经有部分已经取得足够市场反馈的企业,将目光瞄向了海外。就比如曾经多次获得央媒关注的伯镭科技。
根据媒体报道,伯镭科技目前已经有面向海外客户的商业合作,以无人矿车为主要产品的相关无人矿区解决方案,预计在2022年就能够实际落地。
而在国内市场,伯镭科技已经和洛阳钼业、攀钢集团等多个具备影响力的矿企达成合作。同时在2021年与华为达成合作的5G+智慧矿山项目,也具有独特的前瞻视角。
诸如此类,等到国内无人矿车企业进入规模化量产的快速发展阶段,彼此之间的特色差异性也会随之变得更加鲜明。只是,大规模量产的前提是商用落地,以目前的自动驾驶技术,能否实现大规模商用仍是一个疑问。
三、成本高昂政策环境尚未完善,大规模商用仍需质疑
就像Robotaxi和无人物流车,虽然在当前阶段已经在全国各地开启了实际商业化落地测试,但整个过程中,对于是否能够支持大规模的商用,仍旧能听到质疑的声音。
基于矿区作业环境的特殊性,ToB企业消费群体,会更加关注无人矿车和无人矿区解决方案的安全性、稳定性、泛用性等方面。尽管无人矿车有着充足的商业前景,相较于出行和物流领域,在落地难度上要更小,但车智驾认为,依然有许多关键问题尚未解决——
1.矿山企业无人化改造所面临的高成本。
矿区的无人化运作,虽然能够节省大量的人力成本,但无人矿车和配套系统的价格,也是一笔不容忽视的支出。据不完全统计,现阶段的前装无人矿车,单车造价约为100万元左右,同时在购入后,线控化设计、匹配、加装算法、增设传感器等实际应用过程中,也会带来数十万不等的成本支出。
以10辆左右的运输卡车为标准,不考虑采矿、破碎站等环节,就需要2000万元左右的成本。对于更大规模的矿区,再加上备用车、维修零件、后勤团队等方面,这笔无人化改造的支出或许会达到一个令人惊讶的水准。
同时由传统燃油矿车转向纯电无人矿车的过程中,还需要重新购置矿车产品,对于部分矿主而言,这些成本都会影响到选择无人化改造的决心。
2.矿区的复杂环境带来了过高的技术壁垒。
在矿区的开采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带磁性的金属矿石,很容易导致传感器、雷达等核心感应部件,发生失效、误判等情况。同时在粉尘环境下,如果没有足够可靠的技术实力,很容易造成连锁事故。
再加上矿物运输过程中,各个部位的传感器和零部件,都有着遭受物理撞击的风险。如何在不影响功效的前提下,有效保护支撑无人化作业的精密部件,也是考验企业技术实力的重要环节。
而核心技术的壁垒,会导致头部企业和普通企业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不仅很难形成良性的竞争循环,也会拖慢大规模商用落地的节奏。
3.目前尚未成熟的政策法规体系。
虽然在矿山的封闭环境中,自动驾驶车辆并不用过多考虑挂牌、上路资质等问题,但是现阶段,相关的行业标准和法律规范都还没有形成成熟的规范体系。
对于最为注重生产安全的矿区生产而言,一旦发生意外事故,权责问题或许很难进行明确划分。其所带来的风险性,对无人矿车的商业落地也会起到不小的阻碍作用。
因此,风口也好,更具投资“钱景”也罢,如果没有绝对的实力,现阶段或许还是观望为好。
参考资料:
《无人矿山赛道下半场》——砍柴网
《分析丨无人矿车赛道为何成为资本香饽饽?》——AI芯天下
《崎岖的矿山路:无人矿卡的那些难题与智变》——脑极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