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价格暴跌下的零售商:不敢大量囤货,部分难抗房租压力已关店撤离

关注
ee
北京移动互联网
面向女生的新一代场景社交
最近融资:|2016-01-06
我要联系
从暴涨到暴跌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时代周报(ID:timeweekly),作者:齐鑫 郑栩彤,创业邦经授权发布。

消费电子市场遇冷,部分芯片近期出现价格暴跌。

“前两年一些芯片价格翻了十几倍、几十倍,现在基本跌回原本的价格,仅比正常价格略高。”8月16日,芯片商家王伟(化名)告诉时代周报记者,今年下半年开始,一些普通消费电子类芯片价格开始明显下滑。

据报道,一款电子控制系统核心部件的意法半导体芯片,在2021年市场报价一度涨至每片3500元左右,今年价格下滑幅度超80%,近期每片价格跌至600元左右。另一型号的芯片,2021年每片价格200元左右,目前每片仅售20元左右。

△图源:pixabay

2020年开始的芯片行业价格暴涨,与疫情打乱芯片生产、供应有关。随着供应链逐渐恢复,同时消费电子产品市场走弱,部分芯片面临价格下滑。

以手机为例,由于终端市场销量下滑,上游芯片随着受到影响。

8月17日,有手机分销商向时代周报记者确认,当前,多种手机芯片价格确实在下跌。

与消费电子类芯片相比,日益火爆的新能源汽车行业对芯片需求相对坚挺,不同类型芯片有涨有跌,在整体芯片市场中情况属相对较好。

部分芯片有货无市

芯片行情走弱,电子市场的人流量明显减少。

8月16日下午,位于上海黄浦区核心商圈的上海赛格电子市场略显冷清。芯片经销商张睿(化名)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因为店铺租金较高,此前部分商家已撤离,如今留下来的商家多依靠固定客户资源卖货,通过网上询价、联系。

王伟则向记者进一步解释,7、8月本身也属于芯片销售淡季。

时代周报记者走访发现,目前部分芯片不缺货,市场表现出有货无市的态势,这与前两年的芯片价格暴涨情况截然不同。

受消费电子市场疲软影响,近期,部分消费电子类芯片价格下滑明显。

上述手机分销商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终端消费市场遇冷,消费者更偏向买低价手机,往产业链上游传导,分销商拿货价也下降了。

“我问了上游供应商,很多手机芯片都在降价。”该分销商说道。

对此情况,王伟也有所体会。他认为,芯片价格下跌源于市场需求减少、上游厂商产量较大。由于前两年货源紧缺、需求较大的情况难以复现,芯片价格很难涨回去年高峰时的水平。

不仅消费电子类芯片,部分车规类芯片价格也出现浮动下滑。

时代周报记者以需要20个STM32F402RCT6意法半导体产车规MCU(微控制单元)为由询价,一名上海赛格电子市场商家告知,前段时间该芯片每颗售价超100元,如今每颗售价16.5元,提前两三天预定便可提货。

时代周报记者从多名商家处了解到,由于芯片价格波动幅度大,囤货存在一定风险,商家囤货意愿减弱,对某些品类芯片不敢留有现货。

“现在只能随行就市,价格跟着行情走。每天芯片价格都在变化,且变化很大,而市场信息透明,如果不能及时(按定价)售出会造成货物堆积。我们和很多商家不再囤货,而是根据客户需要进货。”王伟称。

时代周报记者探访过程中,上海赛格电子市场已有部分商家拒绝需求量不明确的询价请求。

推动消费电子产品降价

由于各细分市场需求不同,不同品类芯片价格变动也有所不同。王伟向时代周报记者指出,目前一些用于汽车、航空航天类的高端芯片价格依然坚挺。

国金证券指出,预计2022-2024年,除车用、服务器、工业用芯片需求将稳健增长超20%外,其余弱应用(手机、笔电、电视、成熟消费性电子产品)芯片营收同比增长将低于10个点,甚至可能衰退。

此轮芯片降价潮中,消费电子或是受冲击最明显的行业。针对价格下滑且预计短期难回升的消费类芯片,产业链正紧急调整。

此前荣耀CEO赵明曾表示,芯片供应短缺到变成库存积压,只有一两个月的反应时间。“自然的反应已经没有办法应对这个情况,就今天的情况,荣耀谈不上在岸上多么潇洒,我们还是希望更好地审视自身体系化运作能力、产品在消费者层面受欢迎程度。”

近日,一加中国区总裁李杰接受群访时也向时代周报等媒体透露,去年上半年缺芯时,品牌商担心上游厂商不供货。今年整体看,供应已不是问题,产业链上游有一定竞争压力,产能释放总比闲置好。“部分器件确实有降价,但总体也没有大家想象中幅度那么大。”

从今年手机市场定价看,不论是受惠于上游芯片降价,还是迫于需求减弱让利消费者,不少品牌都在2000~4000元段位强调性能优势和价格优势。

近日,储存芯片厂商三星电子相关负责人透露,移动和PC芯片需求降温,(存储芯片)DRAM和NAND出货量低于预期,公司正努力去库存。

有媒体报道,正经历砍单的移动芯片厂商高通,已减少约15%的旗舰移动芯片骁龙8系列订单,并计划在年底将两款旗舰移动芯片降价40%左右。

在此背景下,接下来相关芯片继续去库存、降价,可能继续推动消费类电子产品降价。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

反馈
联系我们
推荐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