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正义再添堵:ARM正在被“全民抛弃”,中国主场机会来了?

关注
合伙人
上海社区社交
一个专注于服务创业者的垂直社交应用
最近融资:天使轮|数百万人民币|2013-12-31
我要联系
中国还没有自己主导的CPU体系,未来可期。

图片

创业邦(ID:ichuangyebang)原创

作者丨巴里

编辑丨子钺

头图丨图虫创意

大客户正在“逃离”ARM。

最近两周,高通、联发科纷纷发布旗舰手机芯片。值得注意的是,在抛弃ARM公版GPU后,芯片性能都得以大幅提升。

依靠专利授权模式发家成为全球芯片巨头的ARM公司,在6年前,被日本风投大佬软银集团创始人孙正义以超过300亿美元收购。

全球有超过九成的移动芯片采用ARM架构,这也是ARM生态最强大之处。

而如今,伴随着ARM和高通对簿公堂,一份诉讼文件曝光,高通、联发科等ARM 的大客户或面临“二选一”的处境:或使用全套ARM产品,或购买架构授权自行开发。

天下苦ARM久矣。苹果、高通、英特尔等巨头,国内的阿里、华为以及一众创业公司正在投入RISC-V架构这一新兴阵营。凭借着RISC-V架构开源的特性,可以省下大笔授权费用。

今年以来,市值大幅缩水的软银集团一直在寻求将ARM出售或将其上市。2月份,英伟达440亿美元收购ARM宣告失败。11月11日,已经65岁的孙正义表示,未来将不再出席软银的电话会议,转而专注于ARM上市事宜。

在这个关键时刻,如果来自大客户的收入再遭锐减,那么对于ARM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但中国的公司将迎来更多市场机会。在美国,已经有英特尔、高通为代表的X86、ARM两大阵营,而在中国还没有自己主导的CPU体系。有投资人判断,“未来,很可能会出现X86、ARM、RISC-V三足鼎立的市场格局。”

而中国,将是RISC-V应用的主战场。

图片

大客户面临“二选一”,正在“逃离”ARM

ARM作为一家半导体设计公司,仅负责ARM架构的设计,盈利模式来自于其架构的专利授权,具体分为技术授权和架构授权两种模式。

形象点来说,这就好比精装房和毛坯房。当然,前者的授权费用肯定会更高一些。

前者客户可以直接拎包入住,例如高通、联发科、三星等目前都是用ARM的CPU搭配其他GPU、NPU(神经网络处理单元)、ISP(图像信号处理器)等模块打造出自己的处理器。后者则需要自行定制装修方案,允许客户修改CPU,有着更高的自由度,例如苹果就打造出了比公版ARM性能更高的A系列和M系列芯片。

精装房虽然在水准以上,但要想获得更高的性能,比肩苹果,就需要自行设计计算核心。

多年被苹果压制,高通是最想做出改变的那一个。

2021年,高通曾斥资14亿美元收购了一家名为Nuvia的创业公司。这家公司的创始人大有来头,来自于苹果A系列芯片的首席架构师。

仅用一年时间,Nuvia就设计出一款能耗比远超AMD、ARM、高通、苹果同类型产品的ARM芯片。

值得注意的是,Nuvia获得的是ARM的“毛坯房”架构授权。

ARM在与客户签署授权协议时,会综合考量客户的公司规模、年销售额等数据,给出不同的价格。从高通角度看来,收购Nuvia后,或可以省下一大笔授权费。

图片

图源:摄图网

据市场研究机构Strategy Analytics报告显示,2021年,基于ARM的移动计算芯片市场规模达到351亿美元,其中高通以34%的收益份额突出,其次是苹果的31%和联发科的24%。分析师预计,高通每年出售大约3.5亿至4亿个基于ARM核心的芯片组,每一个都要向ARM支付大约80美分的费用。但如果采用架构授权,就有可能节省40%至50%的许可费。

如果高通的这一想法成真,将给ARM带来巨大的收入损失。

为此,ARM要求高通重新签署授权协议,额外支付一笔高昂的架构授权费用才能使用Nuvia的技术。

这也是近几个月来ARM和高通对簿公堂的重要原因。

在这场官司中,一份被曝光的起诉文件值得关注。

文件显示,高通将在2025年失去ARM的授权,ARM将不会续签将在2024年到期的授权合同。而且还会要求所有使用ARM公版CPU的企业必须接受整套处理器方案的打包,包括GPU、NPU、ISP,不得再使用第三方架构模块。

如果这份计划生效,那么高通、联发科等厂商将只有两个选择:或使用全套ARM产品,或购买架构授权并自己开发CPU。

ARM对高通发起诉讼还有另一个原因,那就是ARM正处于IPO的关键时刻。

在已过大半的2022年里,ARM动荡不断。

先是软银集团计划以440亿美元将ARM卖给英伟达的计划正式宣告失败,同时更换了首席执行官,随后又换掉首席财务官、首席法律顾问等重要管理岗位,又进行大裁员。

10月18日,ARM又宣布事业部组织架构更新,重新划分为四个独立业务线:车用、终端产品(消费技术)、基础设施和物联网。

这都是在为IPO做着准备。

今年以来,全球半导体产业的估值大幅下跌,这对于寻求上市的公司并非好消息。

以英特尔旗下Mobileye为例,该公司在10月26日登陆纳斯达克,首日市值约230亿美元。而一年前,该公司的估值高达500亿美元。

要知道2016年,孙正义可是花费了超过300亿美元的价钱才买下了ARM公司。财报显示,ARM在2021年的营收为27亿美元,净利润为10亿美元。

以当初收购价格和如今ARM的赚钱能力来看,这并不是桩好买卖。这或许也是ARM调整商业模式,试图扩大营收的不得已之策。

如果来自大客户高通的收入再遭锐减,那么对于ARM 的IPO来说将是雪上加霜。

这两天,高通显然已经用行动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在2022年骁龙技术峰会上,高通宣布了全新的定制CPU内核“Oryon”,定位于更高性能的骁龙SoC平台,相应的骁龙Windows PC产品最快2023年年底有望面世,誓与苹果M系列芯片在PC市场展开竞争。

根据已有信息显示,基于全新内核所打造的SoC正是依托于被高通收购的Nuvia公司此前的Phoenix原型处理器所设计,将采用12核CPU。而此次峰会上宣布Oryon CPU消息的Gerard Williams正是此前Nuvia公司的创始人之一。

逐渐摆脱对ARM的过度依赖,似乎已经成为大客户们的共识。

图片

中国公司拥抱的RISC-V将成为第三极

“ARM公司调整商业模式,会促使更多公司导向RISC-V阵营,因为ARM毕竟掌握在私有化的公司手中,作为用户只能遵从它所作出的决策。”云岫资本合伙人兼首席技术官赵占祥对创业邦表示。

可以说,天下苦ARM久已,RISC-V作为一个新兴的阵营正在快速崛起。

对比诞生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X86和ARM架构,RISC-V架构仅走过了十个年头。历史很短,但却凭借着开源的独特优势吸引了高通、英特尔等巨头的加入。

尤其是今年以来,英特尔宣布投资28亿美元成立了RISC-V处理器实验室。谷歌也宣布Android原生支持RISC-V处理器,Andriod有着十分庞大且丰富的移动生态,这对于RISC-V在移动市场的应用无疑具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

更令业界期待的是,据半导体分析机构SemiAnalysis的消息,苹果正准备将其芯片核心的架构从ARM转向RISC-V。

中国更是RISC-V应用的主战场。

RISC-V基金会官网显示,高级会员中有八成客户来自国内厂商。华为、阿里等国内厂商都已经基于RISC-V架构推出了自研的芯片。据悉,阿里平头哥已经累计正式推出了三个系列八款RISC-V CPU内核,涵盖了云端、桌面端和移动端。

赵占祥表示,相较于作为商业公司的ARM,之所以厂商纷纷拥抱RISC-V架构,就在于其开源特性可以做到更低的成本,省下一大笔授权费。也是基于开源,RISC-V架构可定制的空间更自由,厂商可以做更多的更改。

例如,今年7月科创板IPO的蓝牙耳机芯片企业中科蓝讯在成立之初就选择了RISC-V架构。这也让中科蓝讯规避了高额的授权费,大大降低了研发成本,提升了芯片的性价比,同时也更方便做二次开发。

2018年,中科蓝讯产品推出首年即实现盈利,这在半导体行业中十分罕见。招股书显示,2021年,中科蓝讯芯片年销量突破至8.57亿颗,年营收超过11亿,成为了全球出货量最大的RISC-V厂商之一。

赵占祥还指出,越来越多芯片设计公司采用RISC-V架构,更多考虑的是安全性。如果ARM一旦停止授权,那么对于芯片创业公司来说将会是灭顶之灾,很难短时间更换架构。而RISC-V基于其开源特性并不会被某家公司或某个国家所控制。

图片

图源:图虫创意

不过,与ARM相比,RISC-V并非完美,主要差距在于性能和生态。

数据显示,全球超过九成的移动芯片采用ARM架构,这也是ARM生态最强大之处。

“不过,只要是对ARM生态依赖没有那么强的领域,RISC-V都有很大的机会。例如服务器领域,RISC-V大有超越ARM之势。如果只是性能问题,并不是大问题,因为性能赶上来会很快。”赵占祥谈道。

创业公司在选择芯片架构时,首先会考虑这颗芯片的性能要求。其次,会看对软件生态的依赖程度。如果对软件生态依赖不强、RISC-V性能够用的情况下,创业公司往往会选择RISC-V而非ARM。

赵占祥预计,RISC-V最快两三年就可以达到ARM最强IP的性能水平,特别是在桌面级和服务器端RISC-V的CPU内核领域。

今年8月,赛昉科技完成A+轮融资,累积融资金额超10亿元。赵占祥所在的云岫资本也参与了这一轮投资。

这家公司从最早RISC-V的IP授权开始,到目前已经研发出了RISC-V高端服务器级别的CPU内核,相继推出了全球首款基于 RISC-V 的 AI 单板计算机、全球首款基于 RISC-V 的惊鸿 7100 系列人工智能及图像处理平台、全球首款全指令高性能 RISC-V CPU IP 天枢系列处理器,已经做到了全球突出。

睿兽分析显示,近几个月来,国内有多笔 RISC-V领域融资事件,其中不乏一线VC和产业投资方。

7月,中科昊芯宣布完成近亿元人民币A轮融资,由比亚迪、麦格米特等产业方联合投资。8月,芯来科技宣布完成数亿元新一轮融资,由君联资本领投,祥晖资本、首钢基金等机构跟投。9月,睿思芯科完成数千万美金A+轮融资,领投方为字节跳动及高瓴创投,跟投方包括联想创投、双湖资本、水木投资集团、真格基金等。10月,进迭时空完成Pre A+轮融资,由君联资本领投,经纬创投、Brizan Ventures、海阔天空创投跟投。

在赵占祥看来,就RISC-V领域而言,创业公司与巨头基本处于同一起跑线,但创业公司要想深入巨头的优势领域并不容易,如果现在还有创业公司在做X86的CPU很难超过英特尔和AMD。

投资机构在做决策时,如果这是一家做手机、桌面场景芯片的公司往往还是要看ARM架构,其他场景则更倾向于RISC-V领域的公司。

与此同时,投资机构还会着重考察团队的核心技术能力,以及对于整个软件生态系统的驾驭和建设能力。

此外,投资机构也会考量这家公司背后是否有大的产业资源在支持。如果能够拿到头部大客户的订单,对于RISC-V创业公司来说成功的概率无疑会更高。

在今年资本紧张的大环境下,赵占祥建议,芯片设计企业不要太在意估值,在市场不好的情况下赶快多融资,比别人熬得时间更久,后面成功的概率就会更大。特别是在当前的半导体下行周期,考验的不是创始人讲故事的能力,而是融资能力,哪家公司能拿到更多的钱就能获得更充足的弹药,在行业上升期到来的时候,剩下来的就是赢家。

“未来,很可能会出现X86、ARM、RISC-V三足鼎立的市场格局。在美国,已经有英特尔、高通为代表的X86、ARM两大阵营,而在中国还没有自己主导的CPU体系。中国有着最为庞大的市场,对于安全可控也有迫切的需求,可以肯定的是,RISC-V在中国未来可期。”赵占祥最后说道。

本文为创业邦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创业邦将保留向其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如需转载或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


反馈
联系我们
推荐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