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丨创业邦(ID:ichuangyebang)
作者丨巴 里
编辑丨昝立永
题图丨韦尔股份
日前,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暂名)正式开建。这家有“宁波版西湖大学”之称的学府引发了极大关注。
之所以人称“宁波版”,有两个原因。一是学校将由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十一掌舵。陈先生是著名的西湖大学的创始人之一,此前担任过北京大学副校长和南方科技大学校长。
另一个原因是两所大学有相同的属性,都是由社会力量举办的、非营利性高等学校。
学校定位是“高水平、创新型、国际化”的新型研究型大学。虽然定位如此但从出资人等方面看,其应用型大学的意味似乎更浓。
学校所在地宁波市镇海区,也是先后出资300亿元的宁波籍企业家虞仁荣的家乡。据悉,作为芯片龙头韦尔股份的创始人,虞仁荣在2022年以950亿财富,位列《胡润全球富豪榜》第132名,成为中国芯片行业首富。
那么,宁波版“西湖大学”到底与原版有何不同?芯片首富巨资捐赠办学背后的逻辑到底是什么呢?
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暂名)效果图
芯片首富曾上演“蛇吞象”并购
早在2020年10月,一家名为“宁波市虞仁荣教育基金会”的基金会成立,注册资金500万人民币,业务主管单位为宁波市教育局。资助民办大学的建设发展成为该基金会主要业务范围。
当年12月,虞仁荣就主动联系了宁波市政府,决定捐资200多亿在家乡建设东方理工大学。2021年11月,虞仁荣又追加了100亿,支持大学的建造。
那么,这背后,中国芯片首富虞仁荣到底有着怎样的一段传奇经历。
上个世纪60年代,虞仁荣出生在宁波。1985年,19岁以宁波镇海状元的身份考入清华大学无线电系。他也是极富传奇色彩的清华大学EE85班的一员。
清华无线电系,被业界称作撑起了中国芯片的半壁江山。尤其是85级,除了虞仁荣,还曾出过多位中国芯片界的企业家,例如:兆易创新联合创始人舒清明、格科微的创始人赵立新、燧原科技创始人赵立东、卓胜微电子联合创始人冯晨晖等等。
从清华大学毕业之后,虞仁荣先是去浪潮集团当了几年工程师,后来又跳槽去香港龙跃电子北京办事处,做起了电子元器件分销。
在行业内积攒了足够的经验和资源后,虞仁荣决定自立门户。
1998年,32岁的虞仁荣成立了北京华清昌科贸有限公司,主要分销电阻、电容等被动元器件。靠着电子元器件分销,虞仁荣成为了千万富豪。
身处半导体行业,虞仁荣越来越意识到技术研发的重要性。2007年,虞仁荣成立了韦尔股份,主营半导体分立器件和电源管理IC等半导体产品的研发设计。
为了拓展业务版图,虞仁荣接连发起收购。韦尔股份先后收购北京泰合志恒科技、无锡中普微电子等公司。
不过收购的这些普通的芯片公司,再加之虞仁荣此前较强的销售背景,韦尔股份在外界看来依旧像是一家分销商,不是一家真正的芯片企业。
2017年,韦尔股份在上交所挂牌上市,发行价只有7.02元,2017年公司实现营收24亿元,体量仍然较小。
真正让虞仁荣身价倍增的,还要数2019年对北京豪威科技的一场“蛇吞象”式的收购。
当时,韦尔股份并购了北京豪威96.08%股权、思比科42.27%股权、视信源79.93%股权,真正转变成为一家半导体设计为主、分销业务为辅的芯片公司。
在被韦尔股份收购前,豪威科技已经是全球排行第三的CMOS图像传感器公司,仅次于索尼和三星。收购完成后,韦尔股份的客户也扩展至华为、小米、vivo、OPPO、海康威视等知名企业。
此后,韦尔股份股价持续飙升,2019年度涨幅达398.17%,2020年再涨61.24%。在缺芯的大背景下,韦尔股份的股价更是开启了暴涨模式。2021年,韦尔股份股价一度上涨至345元/股,市值超3000亿。
随着韦尔股份股价的起飞,低调的虞仁荣身价也水涨船高,成为中国的芯片首富。
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暂名)效果图
宁波版“西湖大学”
与原版有何不同?
虞仁荣捐资300亿建高校并非个例。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企业家,将财富用于基础教学和研究。
公开资料显示,西湖大学的前身为浙江西湖高等研究院,由清华大学副校长施一公教授、南方科技大学校长陈十一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常务副校长潘建伟教授、首都医科大学校长饶毅教授等科学家发起筹建。
2018年2月14日,教育部正式批复同意浙江省设立西湖大学,是一所由社会力量举办、国家重点支持的非营利性的新型高等学校,由杭州市西湖教育基金会举办。
鲜为人知的是,西湖大学的身后还隐藏着马化腾、王健林、杨国强、张磊、陈一丹等近百位知名企业家和投资人的身影。
与此同时,“玻璃大王”曹德旺捐资的大学也正处于建设之中。
2022年5月,福耀科技大学项目宣布开工。该校由福耀集团创始人、董事长曹德旺发起,河仁慈善基金会首期捐资100亿元。以民办公助的形式与福州市人民政府合作创办的一所新型应用型、研究型大学。预计2023年10月底竣工,2024年秋季全面招生。
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也加入了企业办学的大潮中。
据悉,珠海格力职业学院拟办成高职学校,属民办学校性质,面向全国招生。珠海格力职业学院总投资12亿元,为2022年珠海市重点建设项目之一。
实际上,中国汽车狂人、浙江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更是将教育梦付诸实践了二十余年。
1997年吉利进入汽车行业便筹办学校,从最开始筹办的“浙江经济管理专修学院”,后来发展为浙江豪情汽车工业学校、浙江吉利技师学院、浙江汽车职业技术学院三所全日制院校。最为著名的还属李书福1999年创建的北京吉利学院,不少校友都成为吉利控股集团所属各单位的主力。学校如今也已成为“国家汽车紧缺人才培养基地”。
尽管这些学校都主要由企业和企业家出资捐赠建设,都着重于培养国家紧缺人才,也都属于非盈利,但实际上却截然不同。
西湖大学主要是借鉴加州理工大学的规模与斯坦福的理念,来培养顶级的科学人才。
2017年,它招收了首届博士生,到了2019年,它才开始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目前,学科设置上只聚焦于医学、理学与工学三个学科。按照规划,西湖大学决定于2023年才开始招收本科生,也就是说现如今它的主力是研究人员。
因此可以说,西湖大学更偏向于基础科学的研究,以造福全社会为福祉,并非就业导向,而东方理工大学等院校更倾向于应用型,也就是他们称之为的新型研究型,更聚焦服务于某类特定产业,例如培养芯片、新材料、汽车、家电等产业人才。
这从两者的招收人才结构也可以看出,西湖大学从一开始就招收博士生,东方理工大学、福耀科技大学大部分培养的还是本科学生,北京吉利学院和珠海格力职业学院则是从培养大专学生办起。
甚至这类应用型的高校与所捐资的企业有着直接绑定的就业关系。董明珠就曾表示,招收“入学即入职,学习即创业,毕业即就业”的学生。
产业大佬巨资办学的背后逻辑
高瓴资本创始人张磊曾表示,“从投资者的角度来说,风险投资很多是需要退出的,但人才,永远是不需要退出的投资。”
可以说,以虞仁荣为代表的产业大佬巨资办学背后的逻辑,就是投资人才。
特别是芯片等硬科技领域,人才正面临全面短缺,“抢人大战”愈演愈烈。
据中国半导体协会预测,2022年中国芯片专业人才缺口将超过25万人,而到2025年,这一缺口将扩大至30万人。此外,2020年我国集成电路相关专业毕业生规模在21万左右,约占毕业生总数的2.30%。
而在这21万学生中仅有13.77%毕业生毕业后从事集成电路相关工作,数量还不到3万人,国内高校培养的芯片人才可谓青黄不接。
每到毕业季,芯片公司都会想方设法招收到优质的“潜力股”。高端IC设计工程师,更是一人难求。
日前发布的《2022半导体行业人才战略调研报告》就显示,77.36%的企业认为高端人才难招。此外,招聘流程慢、招聘周期长、招聘渠道单一等因素,也成为企业招聘人才的阻碍。
人才供不应求持续推升着芯片设计工程师的薪资水平。
Boss直聘的数据显示,大多数芯片设计职位的月薪超过20000元人民币,Maxwave Micro是一家物联网芯片开发商,该公司为设计射频芯片的应届硕士毕业生提供高达55000元人民币的月薪,手机厂商vivo为拥有超过10年经验的芯片设计师提供每月80000元人民币的薪酬。高端芯片设计工程师在跳槽后,薪资提升幅度平均超过50%。
甚至没有任何经验的应届大学毕业生也能赚到50万元的年薪,在未来几年内这种状况很有可能持续下去。
针对目前行业内存在的人才问题,芯片企业也正在开始尝试进行管理资源的整合,包括对组织架构、流程、体制、文化等调整,并持续关注人才的引进和发展。
人才培养从教育抓起,显然是条思路。
由产业大佬来出钱、出资源办学,恰好就能从很大程度上解决上述问题,做到产学研融合,让高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既懂技术又懂产业,与实际应用接轨。
本文为创业邦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创业邦将保留向其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如需转载或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