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邻章
与众多行业一样,智能手机市场的2022年,亦未能避免惨淡、寂寥的收场。
年初伊始从业界传出的各大厂商大砍单的消息,虽然被众多厂商否认,但在IDC、Counterpoint、Canalys等调研机构最新公布的2022年年度销量报告中,却得到了无声的印证。
大盘惨淡收场,没有赢家
IDC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智能手机市场整体出货量跌落至12.1亿部,同比下滑11.3%;作为全球最大智能手机市场的国内市场,则是十年来智能手机出货量首次跌破三亿大关,同比下降13.2%,仅为 2.858亿部,与全球市场相比可以说是更为惨烈。
所以我们看到全球前五大智能手机厂商,2022年在整体上呈现出了是一片下滑。
拆解来看:
三星和苹果这两大厂商受益于完善的全球化市场布局和在高端市场的产品影响力,他们在2022年这场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大衰退中所受影响也最小,实现了相对较低的同比下滑,其4.1%和4%的下滑幅度甚至在某些层面上,可以说是跑赢了衰退大盘。
但国内小米、OPPO、vivo三巨头,则没了这般幸运。
在全球化布局深度不足且国内市场大衰退、疫情反复消费欲望不足、地缘政治冲突等众多因素的相互交织下,三巨头成为了2022年智能手机市场衰退潮中的主要受害者。
数据显示:
在全球市场,小米同比下滑19.8%、OPPO同比下滑22.7%、vivo同比下滑22.8%;
在国内市场,小米同比下滑23.7%、vivo同比下滑25.1%、OPPO同比下滑28.2%。
如此种种,让2022年的智能手机市场,已然没有赢家。
在此,说智能手机市场正迎来至暗时刻,似乎也并不为过。
国产高端市场,难得的一抹亮色
当然,若一定要从2022年的智能手机市场中找到一些亮点的话,那么在市场整体销量大衰退的2022年,vivo、小米、OPPO各自凭借vivo X90系列、小米13系列、OPPO Find N等产品,在国产手机高端化这条长路上再进一步,则可以说是整体市场难得的一抹亮色。
从数据来看: vivo X90系列创下了vivo X系列销量历史新高,开售销量同比X80增长2倍,X90 Pro与X90 Pro+是X80 Pro同期的4倍,IDC在年度报告中亦指出:得益于vivo在X系列上大力投入所建立了优秀的口碑,新机X90系列在线下市场获得了不错的表现。
小米官方虽未曾公布过小米13系列的市场表现,但有市场调研机构数据显示:得益于小米13系列上市,2022年第52周(12.26-1.1),小米在国内智能手机市场4000元—6000元价位段的销量份额增长至21.7%,这是小米连续三周处于国产高端智能手机第一的位置。
OPPO也曾对外披露,其可折叠产品OPPO Find N获得2022年度折叠大屏销量第二;在2022年第52周(12.26-1.1),OPPO Find N2系列获得折叠屏品类市场份额第一。
这些成绩,证明了国产厂商在高端市场上,逐步构建起了相对的用户认同感,这或也为后续这些厂商在高端市场取得进一步的突破,奠定了相应基础。
但令人遗憾的是,这抹亮色放置在2022年的整体市场表现下,依旧是局部优势难掩整体大盘的颓势。
为何小米OV三大厂商跌幅远超大盘?
平心而论,国产智能手机厂商们在2022年,不可谓不努力,甚至可以用卷得不能再卷来形容。
特别是vivo、小米和OPPO这三大厂商,就更是如此——这一年,他们在专用芯片、影像配置、快充散热、系统优化等多个层面你追我赶。
诸如在专用芯片领域,小米澎湃系列芯片、ViVO V系列影像芯片、OPPO 马里亚纳系列芯片在这一年里都得到了进一步的升级;在影像领域,vivo和小米,也正为谁是新的最强影像手机打得头破血流。
但即使如此,这三大厂商在2022年的整体销量跌幅,却依旧是远超大盘,那么问题出在什么地方?
在我看来,这或是多方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首先在渠道层面,作为以线下渠道见长的OPPO和vivo,以及近年来实现线下渠道快速扩张的小米,事实上,在2022年的疫情反复下,其线下渠道的能量发挥均被严重限制,而这对三大厂商的最终销量表现的影响,显然是巨大的。
并且在海外市场,受地缘政治冲突等因素影响,三大厂商的海外表现在2022年亦难言顺利,诸如被三大厂商重仓的印度市场,在2022年就受到了来自印度政府方面的诸多恶意刁难,这对销量的影响,也可想而知。
其次在产品层面,国产厂商一方面在产品配置层面呈现出了高度的同质化困境,另一方面又受制于上半年高通处理器能耗问题带来的较差市场口碑以及各自系统OS中较多的系统广告带给用户体验的困扰,使得不少产品即使在拍照、快充、散热等方面突出于iPhone,但落实到最为长久的用户体验层面,则还是被系统整体体验更为纯净,更具用户口碑和品牌认可度的iPhone所压制——这从iPhone 2022年在国内市场出货量同比增长4%,也可见一斑。
最后在用户换机需求层面,事实上,随着近年来智能手机处理器、影响系统等配置的持续提升,用户换机周期早已拉长至36个月以上,而当长换机周期叠加上2022年疫情反复带来的收入预期的不确定性以及厂商在不少产品上的售价提升,也促使2022年成为了用户换机需求的新低点。
可折叠、车机扩展难为厂商开辟新出路
随着智能手机市场用户换机需求减弱,国产厂商们也将产品创新的目光投向了可折叠智能手机以及车机扩展等领域,但从现实来说,可折叠智能手机和车机扩展,在短时间内都难以成为国产厂商新的实质增长点,难以成为智能手机市场的新出路。
于可折叠智能手机市场而言,当前全球市场只有三星实现了年销量近千万部的成绩,而国内市场,虽然市场研究机构CINNO Research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市场折叠屏手机销量达283万部,同比增长144.4%。按照各个季度数据来看,国内折叠屏手机销量已连续9个季度同比正增长。
这些数据乍一看的确是欣欣向荣,但高增速却难掩这一细分市场整体基数依旧太小的现实。这三百万部的成绩,其实连一个厂商的增速需求都难以喂饱,更何况是这么多厂商来分这块蛋糕。
在此现实下:即使是2023年国内可折叠市场容量在扩大两倍,其依旧无法在实质上改变可折叠市场当前整体基数过小的问题,并且当前的可折叠产品在产品质量耐久性、功能体验完善性等层面,距离成熟依旧还有一段距离。
而厂商发力的车机扩展,也面临同样问题。
写在最后:
如此种种,让当前智能手机市场弥漫着的是焦虑的气息——厂商们作出的所谓努力、创新,投掷在市场上却多数似石沉大海,无法激起用户的需求。
而这也让接下来如何止住下跌的大盘,重新激活用户换机需求,变得前路迷茫。
在此,仅要求厂商进行老生常谈的所谓真创新,或许已经不够了,并且在可见的范围内,厂商们也似乎难以拿出所谓的真创新了。
在此,或许我们更需要的是从消费端入手,想想如何让消费者重新燃起对未来收入的乐观预期,进而敢于消费、乐于消费。
好在随着疫情走向终结,国内经济复苏活力开始加速呈现,这一切,或为2023年的智能手机市场走出2022年的阴霾,创造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