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经济观察报(ID:eeo-com-cn) ,作者:许斌 ,创业邦经授权转载,头图来源摄图网
导读
壹 ||当我们看到整个社会呼唤企业家精神归来,说明企业家精神正处于“休眠”状态。唤醒企业家精神,需要尊重非正式制度,尤其是政府执法部门和监管部门要尊重不成文的契约精神,这点非常重要。
贰 ||现在提倡回归初心,重塑和进一步弘扬企业家精神,初心就是改革开放。改革就是走尊重契约精神的市场化道路,没有市场化就没有企业家群体,更谈不上建设世界一流企业。
叁 || 未来真正的企业家会出现在年轻人中间。根据大数定律,在中国这么大的人口基数上,一定会有很多具有企业家特质潜力的人才。有潜力还要发挥出来,金子埋在土里一万年也发不了光。年轻人若不知道自己有什么特质潜力,就要多尝试,看自己是适合做学者、作家还是公务员,要走适合自己的道路。
熊彼特(Joseph Schumpeter)是企业家经济学或者说创新经济学之父,他提出经济是个动态的过程。在静态的时候,古典经济学认为利润率会趋于零。如果利润率趋于零,谁还会来追逐利润?熊彼特说,在动态过程中,在静态和静态转换过程中,存在着超额利润。创新者追逐的就是超额利润,追逐到了就获利,追逐不到就亏损,企业家拿的就是这个不确定的收益。
经济增长理论中有一个概念叫“索洛剩余”(Solow Residual),在考虑所有生产要素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后,剩下那一部分被称为“索洛剩余”,它不能被直接观察到,但普遍认为它反映的是生产效率,也就是全要素生产率(TFP)。
企业家追求的是“熊彼特剩余”
我提出一个新概念——“熊彼特剩余”(Schumpeterian Residual),即一个国家的经济在动态过程中留给某些有胆识、具有企业家特质的人士去追逐的剩余。有些经济学家认为西方现代经济学没有考虑到企业家精神,那可能是1990年之前的事情。1990年以后,内生经济增长理论诞生,其中有一个重要分支就是“熊彼特增长理论”,把预期超额利润,即“熊彼特剩余”考虑进去做了动态模型。
在宏观层面,我们并不关注某个企业家是赢还是输,而是关心整个企业家群体在一个国家经济中赢了多少、扮演了什么角色。在讨论企业家贡献时涉及“总量”“动态”“制度”三个关键词。
总量意味着这不是关于个体的问题。我们不关心谁会是中国的马斯克,而关心中国未来能否拥有创业创新的人才群体。
动态意味着不能看某个时点,而要看梯度上升,企业家特质也是分梯队的。中国目前的研发投入数量很大,但研发质量究竟如何?当年回归中国研制出原子弹的钱学森,被一位美国将军视为“一个人抵得上五个师”,这就是一种对高特质的肯定。
制度包括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要弘扬企业家精神,首先要尊重写在纸上的法律,同时要尊重没有写成文字的契约。企业家就是那个吃了豹子胆的人,其行为可能不符合社会规范,是否允许他去行动是无法用文字来表述的。
当我们看到整个社会呼唤企业家精神归来,说明企业家精神正处于“休眠”状态。唤醒企业家精神,需要尊重非正式制度,尤其是政府执法部门和监管部门要尊重不成文的契约精神,这点非常重要。
坚持尊重契约精神的市场化改革
中国在改革开放时期的成功靠的是企业家群体。20世纪80年代,整个中国社会的氛围就是不躺平,非常有活力。
现在提倡回归初心,重塑和进一步弘扬企业家精神,初心就是改革开放。改革就是走尊重契约精神的市场化道路,没有市场化就没有企业家群体,更谈不上建设世界一流企业。
开放就是学习国外,国外的东西有很多糟粕,但如果没见过国外的东西,怎么知道优劣之别?企业家精神的弘扬乃至基于企业家精神建立世界一流的企业,都离不开这个初心:要坚持尊重契约精神的市场化改革,坚持对外开放,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对环境、社会和治理保持敏感
未来真正的企业家会出现在年轻人中间。根据大数定律,在中国这么大的人口基数上,一定会有很多具有企业家特质潜力的人才。有潜力还要发挥出来,金子埋在土里一万年也发不了光。年轻人若不知道自己有什么特质潜力,就要多尝试,看自己是适合做学者、作家还是公务员,要走适合自己的道路。
整个社会尤其是政府,要为年轻人创新创业创造好的条件,要让中国的年轻人即便去国外留学深造,也会将回到中国创新创业作为不二选择。整个社会要呼吁与时俱进培育企业家的氛围。忘掉那些移民国外的人,他们或许曾具有企业家特质,但选择躺平这个动作本身就反映出其已不再具备挑战现实的能力。
在当前时代,如果不提ESG(环境、社会和治理)是相当落伍的。社会想要鼓励和弘扬的企业家精神,应包含对环境的敏感、对社会的关怀、对治理的关注。ESG一定是未来企业家精神重要的组成部分,敢冒险、敢作为,也要对环境、社会和治理有敏感度,这才是我们想要的企业家精神。
最后,我们要倡导崇高的道德标准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一个人是否有企业家精神很重要,但是否有高的道德标准和独立的思考能力更重要。
(作者系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与金融学教授、吴敬琏经济学教席教授)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