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教授为民营经济发声:抛弃“特事特办”,用制度和法治管理

当然
广东电子商务
一个移动端的服饰社交电商
最近融资:|2016-01-28
我要联系
如果想象我们成立一个“中央民营经济发展领导小组”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形?

图片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财经十一人(ID:caijingEleven),作者:白重恩,编辑:陈贤忠,创业邦经授权发布。

2月26日,由《财经》杂志主办的“第五届全球财富管理论坛”继续进行。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白重恩发表了主题为“提振民营经济信心”的演讲。

在白重恩看来,提振民营经济信心,需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是,全民都要以科学精神(摆事实,讲道理)应对社会上的各种谣言,避免听风就是雨;另一方面是要抛弃历史上有过的“特事特办”做法,而要制度化、法治化,并且将理念落地到实际的机构,如同国有企业背后有国资委等机构,白重恩提出成立“中央民营经济发展领导小组”的假想。

“如果想象我们成立一个“中央民营经济发展领导小组”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形?” 白重恩在演讲中提出。

下为演讲内容:

为什么我们还要花这么多时间讨论这样的问题呢?

我分享几个方面的想法。

首先,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力还是非常大,这是我们的信心基础,尽管我们潜在的增长速度不会再有两位数增长那么快,因为我们人口结构、人口总趋势的变化,会给增长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但即使没有两位数的增长,即使是5%、4%左右的增长,增速依然高于发达国家,如果能实现我们的增长潜力,我们和发达国家的距离还是会越来越近。

增长潜力源于多方面的因素。

首先是中国人民的勤奋,这一点大家都有深刻的体会。

中国人民的创新精神也是很强的,如果看一个新的产品在各个国家的被接受程度,中国的老百姓一定是抢先尝试,而其他国家的老百姓有很多疑虑,要不要接受这样的产品,比如数字的服务等。

中国人民也是有智慧的,特别是在我们价值创造中起重要作用的群体,尽管我们人的现代化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

第二,我们有大市场,在数字智能时代,大市场给我们带来很大的优势。全球最有影响力的数字智能的企业,基本上都来自于大市场,我们在这方面也做的不错。

第三,在未来的一些重要方向上,我们有了良好的起步,如果看未来影响我们的几个大方向,数字智能技术的发展,至少在消费互联网方面我们有非常好的起步,创新活动曾经非常活跃,未来希望继续活跃。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方面,我们在一些重要的产业,新能源产业、汽车产业都有良好的起步,使得我们能够在产业大趋势中更好地发挥我们在全球的比较优势。

第四,我们制度中有很多重要的优势,当然我们制度中也有需要改革的地方,如果我们能够更好地发挥制度优势,增长是很有潜力的。

以上是获得信心的背景。如果说我们的信心只有在两位数增长的时候才有,在5%的增长就没有信心,这肯定不行,我们必须接受增长潜力逐渐下降的这样一个现实,但是就像我刚才说的,5%、4%的增长也是不错的。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以上我说的是增长潜力,现实中,并不是所有经济体都实现了自己的增长潜力。

我说我们制度中有很多优势,后面给了一个修饰语,只有我们发挥好这些优势,才能实现这样的潜力,但历史上和现代的很多国家并没有实现这样的潜力,例如当今的世界,也有一些国家有大市场,有非常好的人力资源、科学基础,但是没有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国家。总而言之,潜力并不代表现实。

01

怎么才能够实现增长潜力?跟信心有很大关系。

到底是什么样的因素影响了我们对潜力实现的信心呢?

民营经济发展从大的方向来说,应该很有信心,因为没有民营经济就不可能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这个论断有智慧的人都能接受,我们的目标是中国式现代化,所以我们民营经济一定是被需要的,这一点大家应该放心。

人人都是厌恶风险的,都要规避风险,怎么让民营企业家有信心,个体不会面临那么大的风险,这可能是影响信心的一个重要的方面。

回顾一下过去几年对我们信心产生负面影响的事,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人们对不同思想的影响有疑虑,到底是现代化的思想会成为主流,还是其它的思想会成为影响决策的重要因素。

为什么这么说?

过去几年,当个别的学者出来说几句话,发表一个言论,得到广泛的流传,流传了以后很多人就怕,为什么担心他们说的东西成为现实呢?

这就是我们思考的问题,14亿人的社会一定有不同的声音,即使是精英群体中,也一定会有不同的声音,为什么这样不同的声音出来以后人们这么担心?这可能是我们必须要思考的问题。当然,党中央也非常重视这个问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特别强调,要对这些不当的言论及时表达态度,坚持两个毫不动摇。

深层次的问题是什么呢?就是乌托邦的诱惑。任何一个人都会有特别美好的理想和追求,尤其是达不到的东西,特别想要,比如说邻居家的孩子。

当人们提出这些乌托邦的想法时,它是特别有诱惑力的,我们知道乌托邦不现实,能够阻挡乌托邦成为主导社会思想的一个最重要的工具、最重要的武器就是科学精神。我们说中国有智慧,又勤劳,又敢创新,如果看全社会平均的科学精神的程度,我们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

乌托邦描绘了一个特别好的前景,如果科学看它,我们就要问这样的前景有没有实现的可能?

我的博士导师是埃里克·马斯金研究机制设计,在机制设计里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当我们提出一些社会目标时要看有没有可能通过一定的机制设计来实现这样的目标,他告诉我们在哪些条件下这些目标是不可能实现的,很多我们想象中很美好的目标是不可能实现的。

如果有科学精神,我们就要想我的美好追求和现实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这是特别重要的。为什么人们会忽视有些美好的目标不可能实现这一事实呢?

一个是我刚才说的邻居家的总是比我家的孩子好,现实总是没有理想更加美好。

另外,确实有科学精神的问题,比如经常一个谣言一传就会影响很大,很多老百姓听信谣言,在大学里我们希望培养学生最重要的一个基础素质,就是批判性思维,听到一个言论的时候能不能对它进行思考,对它进行判断,但是很多人没有这样的习惯,听到什么就信什么,尤其是周围熟悉的人传的东西都信,这种科学精神的缺乏是一个问题。

有的谣言更高级一点,有的人能够把道理讲的非常非常通顺,故事讲的天衣无缝,逻辑上也很好,而且极有口才,但是口才和科学论断往往有点夹角,因为科学论断要讲严谨,要用事实支撑,被这个逻辑约束住了,被事实约束住了,就不能天马行空,而那些不顾事实不顾逻辑的人,可以天马行空,讲的特别吸引人,这就是乌托邦吸引人的一个原因之一。在我们全民素质的提升中,科学精神是我们非常缺乏的方面。

这里面要克服很多问题,一个是以偏概全,即使我听到的这件事是对的,不是谣言,它有代表性吗?很多人不问这样的问题,我相信我遇到的一些政策制定者也不问这样的问题,往往被一些个别的案例所左右。

另外是分析数据的能力,经济学中有一个重要的分支,叫计量经济学。计量经济学最近获得诺贝尔奖的是讲因果推断的领域。所谓“因果推断”,两件事情发生了它有没有因果关系,是不是A造成了B,通常它们同时发生,但是A比B之前发生,但是我们不能简单说A导致了B,而我们大量的人把简单的相关性说成了因果关系。如果我们全民的科学素质没有提升,想抵御乌托邦的诱惑是非常难的。

所以,我们要让民营企业家放心,要让全体人民放心,要让全世界的人民对中国放心,必须要改善我们全民的科学素质,才能为我们做科学的决策,形成一个容纳有逻辑有事实支撑的这样言论的环境空间。

这是最根本意义上的人的现代化,科学精神对于信心非常重要。只有让全体大众接受民营企业是重要的,他们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不可或缺的力量,才能让民营企业放心。

02

党中央特别强调,要将对民营经济的保护和鼓励制度化、法治化,要将不同类型企业的平等竞争制度化、法治化,这个非常重要。

在过去的发展中,不完全靠制度化和法治化,各级官员通过特事特办。我写了一篇主题为 “特事特办”的论文,提供了大量证据,认为特事特办在过去的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因为有时候制度会打架,完全照章办事不行,有一些有担当有动力的政府领导通过特事特办的方式帮助企业解决了一些问题,但是我们不可能长期靠特事特办解决问题。

为什么?原因一个是过去我们知道该帮什么,但现在我们离经济的前沿越来越近,要选帮扶对象选对了都不容易,应该让市场起更大的作用,所以我们治理中要反腐等,不能再像过去那样依赖特事特办,所以要制度化、法治化。

制度化、法治化到什么样的程度能让民营经济的发展信心有保障呢?

可能要上到比较高的层面,一个讨论是要不要在党章和宪法这样的高度把民营经济长期的重要性说清楚,让大家放心。这是一个方面。

但是,再美好的制度,人很重要,制度是人定的,执行制度的过程中,制度不可能面面俱到,有时候制度上留有空白。刚才说历史上的特事特办是一种办法,但不可持续,这就需要一个有效的决策机制才能够让我们的信心树立起来。

我们的领导干部怎么想,他们的决策受到什么样因素的影响,怎么让各级领导干部有敢担当的环境,这是需要考虑的。

我们的国有体系是非常清晰,决策机制上有国资委,有国资的领导小组等,不仅管国有企业的人和事,国有企业在制定战略的时候一定会听国资的意见。但是民营企业有对应的机构吗?至少我没找到。

有人可能会提到工商联(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但工商联是一个非常弱的服务机构,不参加决策,没有一个文件让工商联签字。重要的决定,工商联可能也不会参加,工商联不是一个参与决策的重要机构。

如果没有这样的一个机构,就会出现很多问题。

首先,谁来替民营经济中的问题发声。

第二,不同的部门可能都会考虑到民营经济的发展,比如,发改委制定政策,工信部也制定政策,各个部门都制定政策,但他们是不是有很好的协调,这是一个问题。如果想象我们成立一个“中央民营经济发展领导小组”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形?也许会有一个不同的结果。

我们经济中出现问题,有人归因为“合成谬误”(对局部说来是对的东西,仅仅由于它对局部而言是对的,便说它对总体而言也必然是对的。)

我认为“同频共振”可能是更加准确的原因。逻辑是这样的:一旦做了一个政治决策,所有人都得表态,都得有行动,但又没有一个协调机制,所以层层加码,对一些问题反应过度。我们回忆一下前两年的问题,比如房地产的发展,房住不炒是非常正确的原则,但是怎么落实,是不是所有的部门都要出来做一点“贡献”,这是非常值得考虑和警惕的,事实上,搞得房地产行业很难受。

这样的决策带来大起大落,对人们的信心必然会带来一定的影响。如果我们有一个领导小组(上文假想的“中央民营经济发展领导小组”),能够做更多协调,又有足够的权威避免同频共振的问题,可能对我们提振信心有比较大的帮助。

最后,我简单说一下数字智能技术的发展。数字智能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最近的ChatGPT又引起了很大关注。

过去我们数字经济发展有一些波动,有很多困难问题需要解决,比如数字智能技术一定要求企业有比较大的规模,数字技术(产品服务)边际成本为零,需要大规模才能高效率。

但大规模会带来一些令人担心的问题:垄断,对国家安全和各种安全(如个人隐私等)的影响,是不是有过大的影响力导致不是监管影响它,而是它决定监管等的问题?规模和发展、规模和垄断之间的关系怎么理顺?发展与安全怎么理顺?创新与监督的关系怎么理顺?

我之所以在最后谈到这一点,因为ChatGPT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上述问题,ChatGPT都有,怎么监管?怎么保障它是安全的?当它变得那么大了以后,它对系统的影响是什么?我们面临极大的挑战。

对于数字智能技术和产业的发展,在安全、监管和发展空间上,我们怎么平衡好?对诸如ChatGPT等技术的应对,一定会影响这个行业的信心,所以我想最后强调这么一点。

本文(含图片)为合作媒体授权创业邦转载,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

反馈
联系我们
推荐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