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定十年风向标,Mini LED电视杀疯了

关注
节点
四川社区社交
建立国内第一的资源社交市场。
最近融资:|2014-07-01
我要联系
电视加速“内卷”,Mini LED增量突围。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罗超笔记(ID:luochaotmt),作者:罗超,创业邦经授权发布。

5月下旬,618已硝烟弥漫。

618是家电类目的超级大促节点,很多消费者选择在这一时期低价入手家电。这几天陆陆续续已有好几个朋友让我推荐电视,其中一位朋友刚购置了新房,打算在这次年中促销季里挑选一台心仪的电视机,为空荡荡的新家「撑撑场面」;还有几位朋友考虑给家里用了四五年的智能电视换换新,想升级一下体验。

在一些人的印象里,有了手机、平板、学习机等等琳琅满目的产品后,“现代人已经不再看电视”,其实这是典型的偏见。数据会说话,奥维云网数据显示,中国智能电视的渗透率已达70%,智能电视保有量达到3.1亿台,跟中国家庭数量相当,由此可见电视依然是刚需型标配家电。

前些年因为房地产疲软等原因,电视市场出现了一定的疲软。2023年,市场正在恢复,研究机构RUNTO早前发布的市场调研报告显示,中国2023年4月全球电视出货量约为281万台,同比增长12.9%,环比增长2.4%。

在移动智能设备当道的今天,屏幕随处可见,为何电视仍是刚需家电呢?

电视凭什么稳居客厅娱乐的C位?

相较于手机、PAD、电脑、学习机等屏幕而言,电视最大特性是“大”且因此拥有了出众的视觉体验。数据显示,近年来,55英寸、65英寸电视正在快速普及,2022年75英寸及以上的大尺寸电视已经成为电视市场的主流尺寸。

(图源:奥维云网)

除了因为“大”而具备的视觉体验外,电视在家庭还扮演着“氛围组”的角色,是全家人共享欢乐时光的「神器」。在过去三年时间里,疫情让生活节奏慢了下来,家庭成员们有了更多闲暇的欢聚时间,电视凝聚了家中老小的目光,增进感情的同时,增添了几分欢声笑语。正因为此,所有人都意识到买房装修要配大电视,电视用了几年也要升级换代给家人更好的视听体验。

要不要买电视”从来不是问题,问题是“买什么电视”。人们使用电视的核心需求是“更好的视听体验”,因此“画质”成了购买电视的第一考量因素,大多数消费者的需求都是:“想买最新一代显示技术的画质优良的产品,最好再用个三五年也不落伍”。当前市面上的主流显示技术有三种:Mini LED、OLED和激光电视,那么,到底哪种显示技术才能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最大公约数”呢?

画质升级买新不买旧:Mini LED是最优解

什么显示技术可以在“大”的基础上发挥电视画质的极限性能?Mini LED正在成为行业的共识。

作为后起之秀,Mini LED发展时间相较于OLED、激光等要短很多。2016年,TCL启动Mini LED相关技术的研发,2018年在IFA上发布全球首款Mini LED电视——TCL X10,由此算来Mini LED电视面世才短短5年时间。

从市场反馈来看,说Mini LED一骑绝尘也不夸张。奥维云网全渠道推总数据显示,2022年Mini LED电视销量达39.5万台,同比大增385.3%。而同期的OLED电视销量仅为20.6万台,同比下跌29.9%;激光电视销量为12.1万台,同比下跌7.4%。Mini LED电视逆势增长的关键在于:其画质在多个维度超越OLED电视与激光电视,随着更多玩家入局,价格也正变得越来越亲民。

电视显示技术的本质差别都可以追溯到发光原理上。Mini LED是一种结合了LCD与OLED优势的新一代显示技术,其通过内置大量微小的LED灯珠,以分区域单独调光的方式,达到最佳显示效果。显示屏幕分区越多,越能够精细地控制背光区域的明灭,从而使得画面明暗层次更加分明,最终呈现出更高的亮度、更高的对比度、更自然的色彩,简单地说,就是综合画质更好一些。

具有与OLED匹敌的点控光优势,又具有OLED所缺失的亮度高和寿命长的优势,Mini LED被视作显示技术的“明日之星”。

正因为此,在TCL后,三星、小米、索尼、创维、海信和康佳等昔日重注OLED的厂商,均发布了Mini LED电视。除电视厂商外,PC等厂商也在加速应用Mini LED,比如苹果最新款iPad Pro和Mac Pro均已搭载Mini LED屏幕。

更多消费电子头部厂商加码Mini LED,对消费者来说也有多重意义:

1、证明了Mini LED技术的发展潜力。Mini LED就是下一代显示技术,买Mini LED就是买潮流、买时尚、买未来。在可见的未来,Mini LED不可能被淘汰,消费者购买Mini LED电视不用担心落伍OUT,也不用担心售后等问题。

2、更多厂商入局Mini LED,布局相关产业,势必会形成规模效应,推动Mini LED的成本持续降低,给消费者带来更多更具性价比的显示产品。

来自GFK的数据显示,2023年一季度Mini LED电视在线上、线下的销售额市场份额均已超出了OLED电视的三倍。谁是未来,消费者正在用钱投票。

从显示技术发展历史来看,Mini LED显示技术崛起有一定的必然性。早期,LCD与CRT竞争激烈,前者拥有更稳定的显示效果,不会出现屏幕闪烁、抖动等问题,且在同等尺寸下显示面积略大于CRT,因而笑到了最后,“成本”等早期被诟病的短板则随着市场发展变得无影无踪。“画质综合实力越强就一定能赢”就是显示技术的宿命,拥有极致显示效果的Mini LED成为市场主流同样是必然。

值得一提的是,市面上还有一类处在发展早期的显示技术:Micro LED,本质是将传统LED通过更小的方式排放在阵列中以提升显示效果,但在极小的部件面板上排序阵列会很困难,这需要晶圆级的工艺水平,也就是用做芯片的方式来做屏幕,良率很低,成本一直居高不下。当前Micro LED只在一些小尺寸屏幕上实现,比如智能手表,但事实证明想要继续增加Micro LED显示面板的面积困难很大。

Mini LED通过内置大量微小的LED灯珠和超高的分区数,实现了跟Micro LED接近的显示效果,而从TCL“双5000”等新技术来看,Mini LED技术正在快速进化。今年TCL发布了全新旗舰级Mini LED电视产品——X11G,这款产品搭载了最新一代「双5000」Mini LED技术。Mini LED能凸显画质优势的关键在于背光分区,分区数量、控制精度,而X11G的背光分区达到5184,其整体画质明显超过采用OLED技术的电视产品,也甩开了市面上的其他Mini LED产品。另一个「5000」则体现在亮度上,TCL X11G首次实现XDR 5000nits的峰值亮度,综合画质明显超越市面上其他品牌的Mini LED产品,在显示波光粼粼的湖面、光滑的地板和阳光照射下的桌面等特殊场景时,均能精准地展示接近真实的视觉效果。

从发展态势来看,Mini LED正在“一日千里”地快速进化,其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也可适应不同规格的屏幕大小“可大可小”,成熟的商业体系也已形成强大的反哺效应。Mini LED在事实上成为真正的下一代技术。

国产品牌唱主角,本土企业如何不负用户厚爱?

与OLED显示LG、索尼和三星三大日韩厂商“三足鼎立”不同,Mini LED显示呈现出群雄逐鹿的局面,而且这一次中国厂商实现了全面突出。

在Mini LED电视诞生之前,电视市场由LCD、OLED两种材质面板支配,前者色彩表现不佳,后者售价昂贵的同时使用寿命短。为解决消费者痛点,TCL在2016年率先布局Mini LED技术,并在2018年率先实现量产。前些年外界有不看好Mini LED的声音,但TCL仍顶着争议大力投入布局,推动Mini LED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

在TCL后,越来越多国产电视厂商积极加入到Mini LED阵营,其中创维已宣布将布局Mini LED产业,海信则将Mini LED全面引入ULED X平台。在AWE 2023上,海信展出了98吋U8H Mini LED电视新品;小米在春季发布会上发布的全新大师86吋Mini LED电视,则采用了1080级分区背光模组,通过定制的36颗驱动IC芯片操控6480颗灯珠模组,实现逐分区4096级亮度调节。

分区数量越来越多,屏幕亮度越来越高……TCL带领下的国产电视厂商们正在形成一种无声的默契:集体发力Mini LED技术,让我国显示产业真正实现自立自强,突破日韩等“洋品牌”的封锁,既可避免在关键时刻“缺芯少屏”等卡脖子情况发生,也大幅提高了我国家电企业在产业链中的价值分配地位与话语权。

消费者与国产电视品牌也在上演一场“双向奔赴”。在“科技自立自强”的大时代背景下,越来越多消费者意识到能买自主国产品牌就坚决不买“洋品牌”。而自主国产品牌也越来越“争气”,不断依托核心自主技术去创造好的产品,给用户带来更好的体验,不辜负用户的厚爱。比如作为Mini LED电视突出者的TCL,在不断推出“双5000”这样的黑科技勇闯无人区,在产品上也不断推出亲民的普惠高端产品,数据显示其已成功占据Mini LED电视53.18%的市场份额。

在“国产替换”与“画质升级”的双重浪潮中,很多国产电视品牌都想抓住Mini LED的机会,它们依托核心技术创新持续推出有竞争力的Mini LED产品,市场也给予了越来越积极的反馈。

写在最后

在可见的未来,电视都会是家庭必备,当下,无论是旧款升级,还是置业购新,Mini LED电视都会是消费者的首选项。2023年618被视作是消费复苏的关键节点,也势必会成为Mini LED电视大爆发的重要机遇期,2023年也将是Mini LED的大年,国产电视品牌们的表现,十分让人期待。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

反馈
联系我们
推荐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