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档拉开序幕,近70部影片入场,动画电影领域,《天空之城》《蜘蛛侠:纵横宇宙》率先上映,《疯狂元素城》《长安三万里》《茶啊二中》等则在蓄势待发。
2015年暑期档,《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创下9.54亿的票房成绩,在国产动画电影领域奏响了国漫崛起的乐章,八年后的暑期档,期待《长安三万里》《茶啊二中》等新作市场表现的同时,我们也想聊聊国产动画电影未来的走向。
据镜象娱乐不完全统计,如今待映、制作中、有制作计划的动画电影数量近60部,它们多数将目光瞄准了过去几年产生过爆款的神话题材,不过,热门题材加速内卷时,差异化苗头也在显现。行业层面,爆款打开的想象力驱使着越来越多的新势力入局,紧跟光线传媒与追光动画步伐,打出“系列”及“宇宙”旗号的公司也在涌现。
以上种种,似乎都预示着国产动画电影正在不断上行,但是,“国漫崛起”的大旗下仍盘踞着诸多隐忧。近60部作品中,立项时间长达五年左右的不在少数,疯狂跳票背后,产能与资金都是难解之题,而那些有望如期落地的项目,又是否能走出“重技术轻剧情”的困局,也要打上一个问号。
加速内卷中的差异化苗头
遍观众多待映动画的预告片,如果风格稍显不同,如果影片聚焦的是原创角色和原创故事,那弹幕中势必会出现那句“终于不是神话故事了”。由此来看,现状似乎是“观众已经对神话题材审美疲劳了,但动画公司还在一窝蜂涌入这一领域”。
光线传媒储备的二十余部动画电影中,近一半为神话题材,目前光线并未透露“中国神话宇宙”的具体架构,但不出意外的话,诸如《敖丙传》《八仙过大海》《红孩儿》《雷震子》《二郎神》等应该都处于“神话宇宙”体系内。
未来几年,神话题材加速内卷已成定局。就以顶流孙悟空来说,相关动画电影便包括《西游记之大圣闹天宫》《悟空传》《大变西游》《孙悟空之火焰山》《混世之王:大圣崛起》等。此外,继二郎神、哪吒、白素贞后,猪八戒、李靖、雷震子、红孩儿也开始成为神话动画的主角人选。
国产电影票房榜中,除了更合家欢向的《熊出没》系列,排名靠前的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姜子牙》《大圣归来》《白蛇:缘起》《新神榜:杨戬》等几乎都为神话题材。动画公司根据票房表现决定内容方向无可厚非,但舆论并非没有参考价值。
优质的神话电影自然能打开市场,但近几年,观众看到的更多是残次品,《哪吒之魔童降世》拿下50亿票房后,跟风讲述“哪吒故事”的不在少数,但多数口碑与票房双失利,《哪吒之决战龙神》票房就仅有4.8万。神话IP庞大的受众大盘和公共版权属性,是它被诸多动画公司青睐的主因,但显然,头部的神话建立在内容质量之上。
也是因此,待映动画电影也在尽可能寻求差异化。一是走出西游记、封神榜、白蛇传等舒适区,进一步拓展神话IP的多样性,如《鹿鸣宴》和《扶桑岛》将目光置于《山海经》故事改编,而《钟馗》《聊斋:兰若寺》《奔月》则分别聚焦于道教俗神、《聊斋志异》、上古神话传说“嫦娥奔月”。
不过,改编《山海经》故事并非没有先例,2022年上映的《山海经之再见怪兽》便是,但票房仅有3828万,传统神怪文化内核缺失下,略显俗套的励志故事并没有俘获观众。《鹿鸣宴》《奔月》目前都已放出大纲,《奔月》中“名为嫦娥的女孩参加上古宇航员选拔”的故事设定确实很具新意,但创意能否转化为好故事,还得正片上映后再下结论。
二是寻找神话题材之外的可能性,头部玩家中,光线储备了《大雨》《朔风》《龍屋》等强风格化作品,早前同样提出要打造中国神话宇宙的追光影业,如今暂停了“新神话”系列的开发,转向“新文化”系列,该系列开篇之作便是《长安三万里》。
《龍屋》预告发布后,神秘诡谲的画风很受好评,在国漫领域,番剧的风格创新是突出于电影的,《雾山五行》《镖人》等都是代表,商业上的TO C属性决定了动画电影风格把控的谨慎,近几年视听上令观众耳目一新的作品确实不多,由此来看,《龍屋》这种新颖画风是有望成为差异化支点的。
三是IP种类的多元化,近60部待映影片中,《雪孩子》《兔侠传奇》等是老牌动画IP的重新演绎,《龍屋》改编自原创绘本《咔嚓咔嚓!鬼列车!!》,《斑羚飞渡》改编自沈石溪小说《羚羊飞渡》,《龙心少女》改编自北影学生作品《阿莉塔的睡前故事》。
相比于神话IP,目前漫画、小说等IP类型占比并不高,如果市场能在上述类型中孵化出爆款,未来比例或许有望走高。
人人都有“宇宙梦”
近60部待映动画电影呈现出的第二大创作趋势,是系列化开发正在成为主流。
继光线传媒和追光影业的动画宇宙后,北京精彩时间文化传媒也带来了自己的“中国少年宇宙”。北京精彩大众或许较为陌生,它是《雄狮少年》的主控方,而“中国少年宇宙”系列则是由《雄狮少年》衍生出的系列,包含了以宋代江湖为背景的《铸剑少年》和定位在未来的《逐日少年》,以及三部真人电影《敦煌英雄》《排雷部队》《太空春运》。
受角色外形争议影响,《雄狮少年》票房停留在了2.49亿,没能成为外界预期中的黑马之作,但影片8.3的豆瓣评分确实为北京精彩积累了不少观众信任度,《铸剑少年》和《逐日少年》的豆瓣短评中,就有观众称想看的原因在于“《雄狮少年》非常棒”。
系列开发的优势,就是前作积累的观众信任度将直接转化为系列新作的影响力与票房,这在光线传媒和追光影业的系列动画身上都有直观体现。
2019年,光线未上映的新作《姜子牙》以彩蛋形式在 《哪吒之魔童降世》片尾预热,50亿级别的影响力加持下,《姜子牙》未上映先火,最终影片在口碑失利、内容晦涩的前提下仍斩获了16亿的票房成绩。
同样是2019年,追光动画的《白蛇:缘起》成为了国漫崛起的代表作,受益于《白蛇:缘起》积攒的影响力与厂牌品牌度,追光之后的《青蛇劫起》《新神榜:哪吒重生》虽然口碑下跌,票房却都超过了《白蛇:缘起》。
当下动画电影市场仍充满变数,在此背景下,系列化开发一方面可以降低不确定性,诸如《茶啊二中》《雪孩子》《兔侠传奇》《仙剑奇侠传》等老牌IP的全新演绎,以及《哪吒之魔童降世》《姜子牙》《大鱼海棠》《大护法》等新IP的续作开发,问世时都将自带粉丝基础,自然也会比多数全新IP更具市场优势。
另一方面,系列化开发也是动画公司为自身背书的绝佳选择。2015年,《混世之王:大圣崛起》开始创作时,天空之城影业提出将打造“大圣元宇宙”,涉及到混世四猴、七大圣等,2016年,《扶桑岛》项目启动时,成都子非影人科技宣布《扶桑岛》将是公司“山海传奇”IP系列的开篇之作。
宣布系列化开发战略后,两家公司都受到了外界高度关注。不过,相比于光线传媒和追光影业已经逐步落地的IP宇宙,如今仍在跳票阶段的“山海传奇”系列和“大圣元宇宙”短暂出圈后又复归沉寂了。
在众多系列化作品中,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孙悟空系列也值得关注。官宣动画电影《孙悟空之火焰山》正式启动时,上美厂也表示这将是“孙悟空”系列的开始,未来8到10年里,将联合国内外团队打造5到8部以孙悟空形象为主角的动画电影。
曾打造《大闹天宫》《天书奇谭》《小蝌蚪找妈妈》等经典作品,并在2023年带来爆款《中国奇谭》的上美厂,有着上世纪“国漫之光”之称,也在新时代证明了自己的实力。也是因此,外界对孙悟空系列期待度颇高,但在西游题材竞争高度白热化后,这一长线IP能否成功落地并在市场脱颖而出仍是未知。
新老玩家的野心与困局
上美厂发力院线动画电影,代表的则是待映动画作品呈现出的第三大趋势,即入局势力的多元化。
近60部作品背后的出品方中有不少观众熟悉的老面孔,如彩条屋和追光影业,如《昨日青空》和《大护法》背后的好传动画、《哪吒之魔童降世》背后的可可豆动画和十月文化、《西游记之大圣归来》背后的天空之城影视等,这些已经成功孵化出代表作的公司,基本都有新作待映。
老面孔中的头号玩家,如今也在随着行业发展的步伐调整自己的产业布局。2022年,光线传媒在原有的动画电影厂牌彩条屋之外,成立了新动画电影厂牌光线动画,过去几年,彩条屋几乎收购、投资了市场近一半的动画公司,田晓鹏的十月文化、饺子的可可豆动画、尚游的好传动画等都在其中。
相比于以投资为主的彩条屋,光线动画主要负责出品光线自有的动画电影。2022年财报中,光线传媒表示光线动画前期主要任务是开发公司历时两年梳理并构建完成的中国神话宇宙体系,目前,光线动画的第一部作品《小倩》正在制作中。要打造架构庞大的神话宇宙,成立自有厂牌统一操盘对光线而言确实是更好的选择。
东方梦工厂、青青树动漫、映和影视、上海百千臂文化传媒、流彩动画、谜谭动画、环宇星漫等皆是新面孔。上述公司中,上海百千臂文化传媒、映和影视都处于初创阶段,《奔月》和《鹿鸣宴》是它们出品的第一部长片动画电影,不过,映和影视的COO牛潇曾任职于追光动画,也曾参与过《小门神》的创作。
相比之下,流彩动画、谜谭动画、环宇星漫等成立时间较久,不过,此前它们都称不上内容厂牌。《白素贞》背后的流彩动画主攻三维动漫制作,主要为国内电影公司和动画公司提供服务,参与过《哪吒之魔童降世》《姜子牙》等项目;《山海》出品方谜谭动画前身为八零八二音频工作室,主要从事于游戏、动画、广告等的音频制作;《八戒之天蓬下界》出品方环宇星漫过去的主营业务集中在动画策划创意、动画3D制作、动漫衍生品开发等领域。
不难看出,动画电影展现出自身的想象力后,动漫产业各大链条上的公司都在积极入局,发力内容赛道。
严格来说,东方梦工厂与青青树动漫并不算新面孔。作为华人文化、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等与梦工厂动画成立的合资企业,东方梦工厂走的一直是国际化路线,参与的也多是《功夫熊猫3》《疯狂原始人》《疯狂外星人》等海外动画作品,官宣《奈何》《极岸》《星愿》这三部国风气息浓厚的动画项目,意味着坚持国际化路线的同时,东方梦工厂也将开始发力本土市场。
在十月文化、好传动画等新锐动漫公司成长起来以前,成立于1992年的青青树动漫在动画行业还是颇具印象力的存在,2014年前后,青青树动漫推出的两部高口碑动画电影《魁拔之大战元泱界》和《魁拔Ⅲ战神崛起》合作的分别是博纳影业和万达影视。
青青树动漫在千禧年前后确定的几大重点品牌里,《西游》《未来机甲》《地藏》等都在持续难产,《魁拔》系列两部电影口碑虽高但票房并不理想,在那之后《魁拔4》的制作也一度延迟,直到彩条屋入局才得以重启。《地藏》《西游》等能否成功问世,或许还是要看《最后的魁拔》的票房成绩。
青青树动漫的坎坷经历,昭示的便是行业残酷的一面。《兔侠传奇3:天降魔兵》在2016年上影节上发布先导预告片,至今仍未问世;《兰陵王入阵曲》2016年在杭州开机,至今仍未问世,开机前已经筹划了9年;同是2016年,《扶桑岛》发布长达7分钟的片花,至今仍未问世。一众作品疯狂跳票,说到底还是缺钱。
2016年,成都子非影人科技为《扶桑岛》举行了一场盛大的发布会,这场发布会本质上来说也是一场招商大会,当时,四川日报报业集团投资公司、深圳同源和泰资本管理公司、深圳泰智影视传播投资基金管理公司、云南文创等都曾现身发布会。
那时,距离《大圣归来》吹响国漫崛起的号角不到一年,正是投资机构重新审视动漫行业价值的时期,但之后故事为何再无下文,外界并不得知。近几年再有成都子非影人科技的消息,便是参与《如懿传》《民初奇人传》《天行九歌之驭鼎九州》等影视剧的特效制作了。
“讲故事”与“活下去”
国产动画电影的类型更多元了、内容开发更系统化了、入局玩家更多了,对市场而言都是好消息,但现阶段,希望与隐患是同在的。
待映的近60部作品中,除了已定档的《茶啊二中》《长安三万里》,不少待定档的影片也放出了预告片,如《鹿鸣宴》《奔月》等,但多数预告片有一个共性,即技术水平知名,甚至称得上炫技,但关于剧情的呈现寥寥无几。对此,难免忧心的观众也只能留下一句“希望剧情稳住”的期许和祝福。
2016年,《大鱼海棠》为观众带来了一场视觉盛宴,与此同时,影片欠佳的剧情质量与知名美术水平形成鲜明对比,当时,《大鱼海棠》仍是“重技术轻剧情”的个例,转瞬七年一过,“剧情拖后腿”成了绝大多数国产动画电影的通病。
《姜子牙》《青蛇劫起》《新神榜:杨戬》《深海》《雄狮少年》等近三年上映的院线动画电影中,除了《雄狮少年》,其他都未能逃过剧情争议。如今,“请个好编剧吧”已经成了国漫迷的日常吐槽,但行业共同的痛点,不是两三个编剧就能解决的,因为剧情质量指向的其实仍是工业化能力。
过去几年大获成功的《大圣归来》《哪吒之魔童降世》等说到底其实都是“作者电影”,它们的剧情质量无关行业讲故事的整体水平,同一位导演/编剧在不同作品中叙事水准的起伏同理。《白蛇:缘起》中,追光动画创始人王微可以讲好一个通俗化故事,但到了《新神榜:杨戬》中,故事变得晦涩难被共情。
《新神榜:杨戬》与《深海》都拥有不错的故事底子与创意,但呈现到市场上口碑却极度两极分化,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表达过于小众,或是影片面向的是特殊群体,毕竟田晓鹏也曾表示《深海》的题材是适合所有人的,问题可能出在了“讲故事的方法不是特别容易被观众接受”。
这正是“作者电影”的问题,成败过度系于单一的导演/编剧,而在成熟的动画市场,“讲好故事”是可以依托工业化体系实现的。
皮克斯的动画创作中有一个很经典的流程,即“智囊团会议”。《玩具总动员3》编剧迈克尔·阿恩特曾公开讲述自己与皮克斯的创意团队是如何协作的:先写出剧本;后做出一个粗版样片;样片进行放映测试,创意团队成员观看并发表意见;编剧选择性吸收意见并迭代剧本,按此流程不断循环直到创意团队通过,而《玩具总动员3》的剧本整整迭代了七次。
与迈克尔·阿恩特合作的创意团队里,包括了皮克斯创始人Ed Catmull、《超人总动员》导演兼编剧布拉德·伯德、《寻梦环游记》制片人达拉·安德森、《海底总动员》导演兼编剧安德鲁·斯坦顿等11人。仅从剧本层面而言,这便是皮克斯不断输出佳作的关键:高度协作流程下的剧本创作,最大程度保障了创意的新颖性、表达的准确性、叙事的普适性。
对国产动画电影来说,这套工业化流程是值得借鉴的。虽然也有人认为皮克斯这套流程会在一定程度上抹杀创作者的个性,但仅就现阶段的大环境而言,国内动画市场需要的还是更多通俗向大众向的作品,因为这关系着国产动画电影以及动画公司能否真正实现内循环。
站在一名普通观众的立场,我们自然希望动画行业可以百花齐放,大众与小众的作品都能获得生存空间,但票房与盈利能力是难以摆脱的地心引力,《魁拔》系列和青青树动漫的经历足以说明问题。
谈及国内动漫行业的发展时,有从业者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毫不夸张地说,不少番剧动画公司的命系在视频平台身上”,简单粗暴但不无道理,放在动画电影领域同样适用。
过去几年,以光线传媒为代表的大公司确确实实为一大批初创的动画公司带来了机会,但在光线这艘大船外,还有不少独立发展的动画公司,如今仍面临着作品能否问世,问世后若票房不理想,公司能否继续运营的问题。
国漫崛起的口号喊了很多年,但事实是,国漫仍在投石问路中,那些创作者剑指的中国故事确实很美好,但是如何讲述好这些故事,并在讲好故事的基础上保证自身的内循环,活下来创作更多故事,仍没有标准答案。
更令人担忧的是,不少从业者甚至陷入了误区,近几年大谈特谈技术的动画公司不在少数,提升技术自然是好事,但一味卷技术某种程度上就是在不断卷成本,若没有好故事或强力资本支撑,一旦失败结果可想而知。另一方面,成本内卷也会提升新玩家的入局门槛和入局风险。
过去几年,一众国漫从业者的坚持让行业与观众看到了希望,如今,在为了希望继续坚持的道路上,是时候将叙事的工业化与技术的工业化提到同等地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