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星船知造(ID:xingchuanzhizao),作者:申微、严大方,编辑:严大方,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数年前,IT界开展了一场“去IOE运动”。
“IOE”是对海外IT三巨头IBM、Oracle、EMC的简称。IBM代表整体解决方案服务商和硬件、Oracle代表数据库、EMC代表数据存储。
“IOE”出圈的标志性事件通常被认为是王坚2008年加入阿里巴巴后力推的“去IOE 行动”。这场伴随着中国互联网行业发展至高峰期所带来的必然行动中,涌现出一波波数据库的国产替代浪潮。
本月,中国企业又遇到新问题了——可能面临的“云的全面国产替代”。只是,这次的情况有所不同。
美国《华尔街日报》7月4日报道,美国政府准备限制中国公司获取美国的云端服务。
新规一旦实施,将要求包括亚马逊云及微软云在内的美国云服务商申请美国政府许可,获批后才能向中国公司提供使用了尖端人工智能芯片的云计算服务。
所谓“云制裁”威胁,其实还是“芯制裁”。今年3月下旬,亚马逊云科技和英伟达宣布了一项多方合作。合作内容是构建可扩展性且按需付费的人工智能(AI)基础设施,借助由 NVIDIA H100 Tensor Core GPU 支持的下一代 Amazon Elastic Compute Cloud (Amazon EC2) P5 实例产品,面向有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图形、游戏和高性能计算(HPC)等应用需求的客户。
也就是说,目前中国相关领域企业使用亚马逊云,意味着可以使用其先进制程AI芯片的云计算服务。
通过这些服务,客户无需购买控制清单上英伟达的A100芯片,就可使用其计算能力。因此,此次“云制裁”威胁本质仍是实施算力封锁。补上可能的漏洞。
去年8月,美国政府对英伟达A100和H100实施禁令,不得销售给中国企业。很快,英伟达推出专供中国市场的A800,在已有A100的基础上将NVLink高速互连总线的带宽从600GB/s降低到400GB/s。
中国的云厂商成长于一片丰饶独特的土壤。
上半场,数十年来由国家通信基建、互联网技术、基数庞大的中国网民,三者缺一不可,共同构筑了云成长所需的生态。
下半场,云技术又与国家数据安全战略产生了化学反应。中国云的进一步稳健发展,有着国家政策的清晰指引:通过建设自主可控的云基础设施,来保障中国数据安全。
所以此次“云制裁”就算靴子落地——中国企业全面迎来云的国产替代——星船知造的判断是:
在国内市场,我们早就为可能到来的“云的国产替代”做了准备。亚马逊云和微软云在我国国内市占率并不高。一旦“云制裁”可能影响到的是部分中国出海企业。
01出海企业
目前跨境电商等出海企业相对多使用亚马逊云(AWS)和微软云(Azure)。
Gartner发布2022年全球云计算IaaS市场份额数据显示:
亚马逊云、微软云、阿里云在全球IaaS市场份额名列前三,华为云、腾讯云分列第五、第六。
IDC发布2022年全球云计算追踪数据也显示,全球前三名云商依次为亚马逊、微软、阿里云,其中阿里云以6.2%份额位居全球第三。
目前从市场面看,主要还是美国头部云企支撑着中国出海企业的用云需求。
具体来看,中国出海企业为实现更高效的“本地化运营”,亚马逊云目前有优势。据IDC今年 5月份发布的最新报告,超过8成的中国出海企业借助亚马逊云科技进行海外业务拓展。
星船知造了解到,出海企业相对更多用亚马逊云的原因,主要是考虑到在当地的采购效率和当地合规支持。
目前,除了美国本土覆盖,“美国云”还覆盖欧洲、东南亚、南非及中东等地。中国出海企业的业务进入这些区域,可直接采购亚马逊云或微软云提供的服务,以应对业务需求。
合规是“美国云”被出海企业选择的主要原因。出海安全合规分为隐私合规、行业合规和应用安全合规。今年一季度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达9.89万亿元,同比增长4.8%。出海企业在海外发展势头迅猛,也为美国云企业带来一定市场空间。
此外,据一位曾供职国内某头部云企的员工告诉星船知造,对于部分出海企业而言,有时企业通过云商官网、同行等若干渠道了解完报价后,如果是标准化、工具化的服务相对还好,但如果是相对复杂的产品定制,国内云企也会存在报价方案不透明的情况。以及如果采购商较难在公开渠道看到客观专业的产品评价,都会让部分企业转而选择“美国云”。
目前中国出海企业和中国云厂商正在加大“配套走”。
大背景是一带一路政策叠加中国企业全球化经营提速,中国企业出海加速。此时中国云厂商的出海就对包括央企在内的中国企业出海,拓展全球业务都更有助益。
星船知造从中国电信上海公司了解到,目前天翼云在海外市场已有9朵公有云。包括中国香港、中国澳门,新加坡、印尼雅加达、越南河内、德国法拉克福、菲律宾马尼拉、阿联酋迪拜和德国圣保罗。
按照中国电信国际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康的说法,“每家出海云商都与自己的基因分不开,天翼云的天然优势就是云网融合,中国电信拥有全球坚实的网络资源。”
中国电信拥有50条海缆,26个海外直营数据中心,覆盖全球五大洲主要国家和地区。
国际传输带宽超过117T,海外PoP节点达到229个。
阿里云的海外业务同样保持高速增长,并在2022年新增六座海外数据中心。
天翼云、阿里云、华为云等中国云厂商,正共同助力中国企业的全球化发展,为出海企业提供数据安全、网络安全和服务安全。
02国内情况
“美国云”在我国国内市占率并不高。
IDC发布《中国公有云服务市场(2022下半年)跟踪》报告,IaaS+PaaS方面,阿里云、华为云、中国电信天翼云、腾讯云和亚马逊云排名前五位,其份额分别为31.9%、12.1%、10.3%、9.9%、8.6%。
IaaS则和IaaS+PaaS市场排位保持一致。五大厂商分别为32.6%、13.0%、11.8%、9.2%、7.9%。
唯一进前五的美国云企亚马逊云在中国市场的IaaS+PaaS、IaaS业务方面仅占8.6%和7.9%。
因此,如果“云制裁”被实施,不会对国内公有云服务市场造成太大影响。
“云战略”作为国家新基建的一部分,云产业具有一定特殊属性。在《“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提到,必需优化升级数字基础设施、大力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作为数字化新基建的核心,云基础架构安全即新基建安全,云服务主要需求市场肯定还是要交付到国产云商手中。
下游行业面来看,目前云计算在我国呈现阶梯状特点,不同行业的应用水平差距明显。互联网和信息服务行业仍处于第一梯队,已基本实现云计算的深化应用。
金融、政务、交通等行业处于第二梯队,云化改造正在深入推进过程当中,成为推动国内云市场增长的主动力,也是目前云服务提供商争夺的主战场。
制造业等行业处于第三梯队,目前的云化改造主要是围绕非核心系统开展,稳步前进中。
与2022年上半年相比,前五大厂商的份额与排名并未出现大幅变化。腾讯首次跌出前三,其IaaS+PaaS份额从11.1%减少到9.9%,排名从第二降至第四。腾讯云出现首跌的原因多在于影音视频、在线教育、游戏市场、电商等互联网传统客户市场恢复不及预期。
取代其位置的华为云IaaS+PaaS市场份额从10.8%增加到12.1%,排名从第三升至第二;
天翼云IaaS+PaaS市场份额从8.9%增加到10.3%,排名从第四升至第三;
阿里云市场份额排名仍保持第一。
source:unsplash
华为云这次跻身第二,其技术积累是业绩增长的原因之一。同时在B端加码投资,根据特定客户所在行业,组建针对性军团,研究在降低部署难度前提下,AI与5G技术应用到产业端。
天翼云业绩增长,主要是因为这几年政企上云是云市场主要增量。其作为国家队运营商云,在算力基建、传输网络上均有突出优势。目前天翼云围绕“总体合作大于竞争”,在政企市场,与其他云商共同服务国家数字经济战略。
值得一提的是,在上述IDC报告中,除了天翼云首度进入前三外,移动云公有云(laaS+PaaS)服务市场的份额也上升到第六,同比增速104%。
回顾中国云早期——从阿里云起步算起,前期云产品组合比较简单,也存在开发技术限制。但相对于那段国内数据库市场中,中企被Oracle等“拿捏”的历史,中国云从一开始就注重“主动权”。
当亚马逊云、微软云席卷欧洲、亚洲云市场时,我们已经有了一支初具规模的中国云队伍。并建立了“防护墙”——
入华经营的海外云商,必须要授权国内企业来管理云端数据。像微软云与世纪互联合作、亚马逊云与西环数据、光环新网合作,从源头端把控中国企业项目数据安全。
中国云在2011年迎来深耕时代,更多玩家入局,把“云”品牌从提供个人网盘服务等业务转移到企业级云计算。我们的云计算陪伴客户经历了电商领域的“双十一”、“618”大促、交通领域的春运线上抢票、影音领域的声画质量迭代。渐渐地,国产云开创者对市场需求有了更详细的了解,云计算的产品与服务都得到了丰富,业务模式和商业运营面向更丰富的客户群体,走向高速发展。
在不同国情不同市场不同业务生态的行进过程中,我们仍可以借鉴“美国云”的部分经验。
03下一步
据2022年9月国资委79号文件,截止到2027年,“2+8+N”党政与八大行业完成100%国产替代,替换范围涵盖芯片、基础软件、操作系统、中间件等领域。
目前中国云计算的硬件技术自主可控性仍是薄弱环节。主要集中在网络硬件和服务器硬件。
市场端看,美国云厂商的客户对“数据管理”等认知度较高。中国是制造业大国,目前相当部分中小型企业缺乏上云动力。中国云厂商要面对提升客户上云动力、信任度、主打性价比等问题。
大型互联网公司和科技公司基本完成上云。这类企业普遍有大量工作负载在云端,其需求已到云上技术深水区。高价值的政企市场和正在行进数智化变革的传统企业则是下一阶段发展市场的重点。
去年美国云企高增长的原因之一是“云—企业—AI计算”三条互动链。为购买算力,美国亚马逊云、微软云数据中心支出均超过250亿元。参考OpenAI,其ChatGPT算力基础设施至少需要使用上万张英伟达A100显卡,一次完整的模型训练成本超过1200万美元。这个资金压力,自然直接甩给微软。这类成本压力也将考验中国云厂商。
目前中国已发布79个大模型。云计算是AI重要载体,当下机器学习、IoT 与边缘计算、量子计算等,都有云企参与。IDC预计,2023至2025年将成为云基础架构交付和升级的高速时期。
从“去IOE运动”,到伤筋动骨的手机芯片,再到此番软绵无力的“云制裁”威胁,国产替代,始终是我们产业升级征途中的长期工程。
参考资料:
[1]《2023年中国云计算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研究报告》中商产业
[2]《公有云赛道正发生两个深层次演变》 星船知造
[3]《天翼云秀出“国云肌肉”:和央企一起“上云出海”》 IT时报
[4]《中国公有云服务市场(2022下半年)跟踪》 IDC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