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23日,2023 DEMO WORLD企业开放式创新大会在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策源地松江隆重举行。本届大会由创业邦主办,松江区经济委员会、松江区投资促进服务中心、国家级上海松江经济技术开发区、松江区泗泾镇人民政府、松江区佘山镇人民政府协办。
大会以“拥抱开放”为主题,邀请200+跨国公司及本土企业创新领袖,聚焦开放式创新,通过演讲分享、报告发布、榜单评选、案例展示、需求对接等多种方式,推动全球创新资源在行业中的流动,加速世界各地的企业在中国成长。
会上,Impact Hub Shanghai管理合伙人Carol Chou、衡宽国际集团首席执行官兼公牛集团董事何浩、百威亚太可持续发展采购总监姚渭洲、保时捷中国创新办公室负责人曾念怡在《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创新“碳”索》圆桌会话中的精彩观点如下:
Carol Chou:可持续发展对企业来说是个投资,投资在企业发展、市场或者客户身上,以长远来看它是一个有性价比的投资。
何浩:我们身处一个新的生态环境,需要自行构建这一生态并找到能够贡献价值的核心。
姚渭洲:可持续发展需要有商业回报,这样才能让正向的激励推动可持续行动走得更远。
曾念怡:可持续发展不仅是企业应该履行的社会责任,也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商业机会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以下为现场对话内容,由创业邦整理:
百威,衡宽国际,保时捷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Carol Chou:Impact Hub是全球关注社会创新和可持续发展最大的创业社群网络之一,拥有超过24000名影响力企业家和创变者,每年通过200多个孵化、加速和规模化项目为成员提供支持。目前全球有100多家 Hubs,遍布全球60多个国家。每个 Impact Hub 由本地团队建立、运营,深入本地市场和社群。Impact Hub Shanghai 成立于2017年,我们过去几年一直致力于推动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从创新社群生态的打造,到创业企业的支持,再到创新技术的落地对接等。
企业的需求和应用场景对创业团队来说是非常有价值的,因为企业的实际需求是推动创业团队技术落地和规模化发展的重要推手。首先我想请3位先各自介绍一下自己和你们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相关的目标。
何浩:我们正在积极探讨与 Impact Hub 合作,以构建一个全新的生态圈。最近,我们也与 Impact Hub Shanghai 联合创始人卢比进行了交流,讨论如何将新型材料纳入生态圈,并在这方面取得了进展。
此前在美凯龙我们与国家电网和亚马逊等有过多次交流,我们计划将商场打造成新能源和可持续发展的示范区,涵盖光伏、储能、光储充电以及人工智能物联网等领域。我们希望能够在未来的空间中展示可持续能源和智能家居等创新理念,年轻人对此应该会有很大兴趣。另外,去年我们还与亿利洁能合作,与河南另一家上市公司合作成立了河南碳交易服务中心,积极推动“双碳”目标,包括新材料的应用等各种项目也在不断推进。
曾念怡:我是保时捷中国创新办公室负责人,同时也归属于保时捷战略发展部。可持续发展在保时捷的公司战略中占据重要地位,由集团CEO亲自负责。保时捷的碳中和目标是力争在2030年实现价值链的净碳中和。
姚渭洲:我们是一个啤酒公司,我们在讲可持续发展时和自己的产品有直接的关联。在我们2017年提出可持续发展目标时,就明确可持续发展是我们的业务本身。我们在2018年发布2025年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时候,它包含4个目标:守护水源、智慧农业、循环包装、气候行动。
水就是啤酒的原材料。智慧农业帮助农民种出更好的大麦,酿造啤酒。包装让产品可以送到消费者手中,所以提高包装的回收材质使用和更环保的包装材料都是我们的目标。我相信任何一家公司在做可持续发展时,气候行动一定是逃不开的话题。我们自己在2025年目标里要求所有业务板块实现绿色采购,以及二氧化碳排放要相较2017年的基准下降25%。我们在2020年提出了一个更具有野心的愿景:2040年实现整个价值链的净零排放。这是整个百威集团,到百威亚太,到每个酿酒厂的目标。我们在过程中也有一些小的成就,比如2020年有了第一家碳中和工厂,2022年有了第二家。
商业效益VS可持续目标,它们并不矛盾
Carol Chou:提到可持续发展很多人可能会认为这是一个很花钱的事情。然而,可持续发展不止包含了环境,还包含了经济和社会,我们也更推崇用商业向善的力量来推动可持续发展。对于企业来说,商业和经济可持续也是很重要的。请问3位,你们是如何平衡商业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这两件事情?
何浩:在过去的 3 年,疫情带来了很大的变化。我们一直说,危机中蕴藏机会。这些机会来自何方?我们发现变革正在发生,而可持续性发展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坚实的框架。这个框架并非悖论,而是能够确保我们更好、更安全地发展。伊隆·马斯克坚守的“第一性原理”成为了企业、个人和组织的一个范例。它们需要自己的框架,以确保稳固的生存,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可持续的发展和积极的社会影响。
资本市场也强调环境、社会和治理(ESG)的重要性,为企业提供了稳定的发展框架。在我们构建生态系统的过程中,比如我们的软装供应链公司在使用新材料时会考虑成本和市场的接受度。关键是将这些新材料运用到实际场景中,发挥其节能环保的优势。一旦形成良性循环,将会产生更多的社会效益。
我们在选择商业合作伙伴时遵循同样的原理,我最近和奥地利一家头部的咖啡公司总经理交流时发现,我们与注重 ESG 的企业理念往往一致,高度契合,很容易达成合作。
何浩:如何构建生态,降低成本?生态有多种路径,如行业领袖接纳 ESG 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将在多场景推动整个生态产业链、供应链。这一理念由局部推动更高效、影响更大。
跨行业推进时,各自扮演不同角色。作为行业领袖,我们可贡献于整个链条,包括资金、资本和新材料。大家形成生态,将立刻降本增效,经济效益将全面显现,所以应该在面而非点的层面上推动。
曾念怡:电气化为保时捷带来了全新的机遇,包括许多全新的产品、服务和商业模式。在中国市场的电动出行方面,我们引进了超过20款纯电动及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其中包括已经生产超过10万辆,深受中国用户欢迎的纯电跑车Taycan。我们还为客户构建了便捷的充电服务网络,尊享充电网络和第三方合作充电网络遍布全国200多个城市。
除此之外,我们还为广大客户提供了多种与充电相关的便捷服务,为客户电动出行提供全面支持。从这个角度来看,可持续发展不仅是企业应该履行的社会责任,也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商业机会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姚渭洲:我觉得中国人有一个理念,做好事不留名,我觉得事实上应该是反过来的,做好事就是要留名,做可持续发展需要考虑有商业回报,才能让正向的激励推动可持续行动走得更远。如果做一个可持续发展的项目对公司有财务上的损失,那久而久之这个项目就越来越难推进,整个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公司内部的意识和认可度都会变得越来越差。
大家可以看到我的工作职务是“采购”,我过去十几年都是在做采购,我每天都在算做这个项目能不能帮公司省钱。我做可持续发展时,第一件事情就是看项目的经济性在哪里,是不是今年做或者明年做,还是等技术再成熟。做可持续发展,何总也提到节能增效是最基本的考量,如何提高你的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永远是第一步。
第二,在整个过程里除了提高能效之外,也有一些新的项目可以帮助公司,像光伏储能,这些都是非常传统的项目,立竿见影可以节省成本,又助力可持续发展。当然我们也看到有一些投入带来的是中长期回报,比如在我们公司,我们去看水源时就会考虑到整个水源的治理需要以10年、20年为单位,那我们就是要投入10年、20年,包括经济的投入和基础设施的建设,这样才能帮助当地的水源得到更好的水质和水量,这样的项目我们考虑的是一个更长期的价值,我们在看的是未来50年会不会出现很严重的水污染事件,导致这个工厂无法运行。
我觉得创新技术可以分两个角度来看:一是现在技术比较成熟的,可以立刻给公司带来效益的;二是未来可以避免风险的,我觉得可持续发展和商业是完全不冲突的。
与创新团队合作,携手应对挑战
Carol Chou:我觉得可持续发展对企业来说是个投资,投资在企业发展上,投资在市场,或者投资在客户身上,以长远来看它是一个有性价比的投资,经济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是可以并存而不是矛盾的。
Impact Hub Shanghai一直致力于通过创新的技术来推动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转型。让更多创新的技术落地、实现规模化和商业化是我们推动可持续发展核心路径,我们必须要正视行业现状和问题,才能带来更多的突破和转机。这带来我的第二个问题,您的企业在推动创新上有没有和创新技术、创业团队合作的一些经历,这些合作带来了什么经济、环境、或社会效益?
何浩:另一个非常好的案例是公牛,公司专注于开关插座和照明产品。产品以高质量和中国安全性为代表,在品牌影响力、供应链整合、销售渠道方面优势明显。新的产品线覆盖充电桩等充电设备和储能,特别是在电价波动大的国内市场和海外储能市场有巨大潜力。我们关注能源削峰填谷,特别受到俄乌战争后欧洲电价上涨的影响,观察到欧洲国家大量推广户用储能和光伏技术。国内储能市场目前在露营等领域有应用,但预计在结构调整后会迎来更多机会。
在节能环保方面,我们非常注重新材料的应用,如环保油漆和海藻丝面料,以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着眼于创造更多应用场景,提升市场认知度,逐步降低成本,推动产品更广泛地被接受和采用,从而形成积极的循环。
曾念怡:作为电动出行的补充,保时捷还在积极探索针对燃油车的碳中和课题 。保时捷与西门子能源等多家国际公司在智利彭塔阿雷纳斯建立工厂,用于生产近碳中和燃料eFuels。工厂利用风能将水分解为氧气和氢气,并将从空气中过滤出的二氧化碳与氢气结合,形成甲醇,最终将其转化为清洁燃料 eFuel。
另外,我们也注意到光伏储能充电技术在中国市场的应用潜力。我们在中国有接近140家保时捷中心,智能光伏储能充电系统能够为这些门店提供稳定低价的绿电。
姚渭洲:创新在任何一家消费品公司都会分两边:供应链端和产品端。比如我们做0度啤酒的新口味,特别是符合女性的果味啤酒,没有酒精的产品,这是产品端的创新。
我本身做的更多是价值链和供应链的创新,我一直在讲我们是一家啤酒公司,做啤酒之外很多事情都不太专业,这是我们的自我认知。2018年时,在百威全球层面为了实现2025年的目标,在全球创立了100+ 加速器,每年公布在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创新挑战,愿景就是希望以一个开放的心态、开放的平台,邀请全世界所有有先进技术,有潜力解决当年挑战议题的创业团队加入我们。这个平台一方面会给一部分资金赞助,更重要的是给到创业团队在商业环境里打磨技术的机会。
我们在第一届的100+ 加速器里有一个上海的创业团队,他们提出一个想法,想要延长汽车电池的生命周期,用它来做储能。我们让他们在宿迁啤酒厂做了第一个尝试,不但带来了削峰填谷的经济利益,也为汽车电池延伸了生命周期和使用时间,所以这个项目后来也扩展到整个中国,在佛山、南通都有落地。
我们在做的是一个开放式的平台,一个和很多合作伙伴、上下游一起做创新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我们看到了许多很好的技术在中国出现,共同解决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挑战。
Carol Chou:整个Impact Hub网络都在用各自的方式支持联合国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而Impact Hub Shanghai主要关注的是气候行动和可持续消费。在SDG目标中,第17个是伙伴关系,我之前一直不是非常确定为什么这个点特别重要,但过去两年我特别有感触,可持续发展这件事情真的不是单个机构、单个团队可以做到的。它甚至不是一个价值链上下游联合起来做得了的,有时候确实需要跨界合作才能更好地推动、扩大影响力,它必须是一个形成网络的各方合作。我也想请3位分享一下你们在推动可持续发展时是如何联合伙伴一起去做的实践。
何浩:现今变化巨大,大家都在寻找自己的生态位。我们身处一个新的生态环境,需要自行构建这一生态并找到能够贡献价值的核心。我们应把自己都定位为一个小型能量枢纽,将自身理念传播给他人,推动变革,链接资源和网络,实现现实落地。我们致力于可持续发展,以此为契机,整合资源和网络,让更多人参与并理解这一理念,逐步建立生态。
每个人出发点各异,但殊途同归。例如我们曾致力于构建“未来幸福家”的生态。当时和中电科的陆院士团队曾展开关于智慧城市、社区和家庭的探讨,关注未来幸福家庭,包括可持续发展和新能源应用,同时也探讨家庭成员健康数据采集。从顶级高端技术到智慧城市和家庭,将各个层级和合作伙伴链接起来,实现生态建设。现在我们与浦东国资委下属的数字产业公司也在战略合作,共同推动智慧教育、医疗等应用场景。生态布局规划和多样合作伙伴参与是关键,这些链接将共同塑造生态场景。
虽然我们个体可能影响力有限,但在良好的规划和布局下,我们能够链接各种能量和生态链,形成良好的闭环生态系统。
曾念怡:作为保时捷创新办公室的负责人,我们的使命是与更多外部创新生态圈的伙伴合作,共同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我们深知只有通过各个领域的专家和合作伙伴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我们的绿色发展梦想。我们已经取得了一些初步的成果,希望未来能够与更多的本地生态合作伙伴携手,共同创造一个更加可持续的未来。
姚渭洲:可持续发展语境下的利益相关方不是竞争的关系,而是合作的关系。我非常相信独行快、众行远,未来是需要大家携手并进的。
过去几年整个公众意识形态在变化,大家对于可持续发展认知在提升,这些变化都在提醒我们可持续发展就是要协作,过去几年有跟我们合作过百威中国100+创新中心的伙伴都知道,在主视觉上的百威LOGO越来越小,这是我们自己做的小小变化,我们做自己公司的项目LOGO却在变小,就是希望这个事情能吸引更多伙伴加入进来,前年开始我们有上游伙伴加入进来,今年有一个品牌方加入进来,这些推动就是需要大家一起做才能做好。我们有一个玻璃供应商,他们第一年加入时不太有想法和信心,甚至可能觉得就是甲方派下来的任务,但去年他们开始提出很多想法以及更积极地和其他伙伴互动、和创业团队交流。我们作为大企业在体现社会责任时非常重要的一点就在于看到身边的变化,这是我目前非常感同身受的一个点。
更多活动大会一手信息,欢迎加入创业邦会员,现场聆听一线投资人、头部企业家精彩分享,掌握最新创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