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14日,2023创业邦100未来独角兽大会暨创业邦年会在上海举行。大会始于2009年,已连续举办15年。众多优秀的上市公司、独角兽、未来独角鲁企业、投资机构、政府及学界代表年底相聚,守望前行。每年大会现场隆重发布“创业邦100未来独角兽榜单”,聚合创投圈最耀眼的未来新商业领袖。过往14年共评选出1093家高成长企业(去重),根据睿兽分析数据显示,目前87家公司已经成功上市,65家企业被并购,143家独角兽企业。
本届大会以“向新而行”为主题,继续揭晓“2023创业邦100末来独角兽榜单”“2023年度创投人物”,并首次发布“2023硬科技创变者榜单〞。大会通过主题演讲、焦点对话、颁奖典礼、企业对接会、交流宴会、创新成果展览等多种形式,碰撞思维、激发合作!
会上,易控智驾资本市场负责人廖琎,芯来科技首席战略官马越,中科时代COO 刘生富,景略半导体汽车业务高级副总裁杜曦,阿丘科技联合创始人兼COO郑慧伟,时的科技联合创始人兼COO汤晓明共同探讨万物互联,人工智能浪潮下的软硬件协同创新。
焦点对话中精彩观点如下:
1. AI必须结合具体场景和价值,实现从AI生产力到AI产品的转变。
2. AI需要与软硬件结合,才能在不同领域实现真正的落地和推广。
3. 在AI时代,产品和技术的创新是保持竞争力的关键。
以下为对话内容,由创业邦整理:
物联网的互联性与人工智能的卓越决策能力相互交织,必将引发实时监测、个性化服务、自动化生产等多方面的智能化浪潮。软硬件协同创新将成为实现这一愿景的关键。在不可逆转的趋势下,我们将见证更多智能产品和服务的涌现,推动社会数字化转型和科技全方位发展。
探讨人工智能未来发展路径
廖琎认为,整个人工智能赛道是一条非常长且耗资的赛道。在OpenAI爆发之前,人工智能曾经历低谷,但他强调目前阶段仍然是人工智能未来长期发展的阶段。他指出,未来20年将是人工智能的20年,而企业涉足这一领域的契机和洞察将对其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同时也向参会其他嘉宾提问,各位企业是基于什么契机和洞察进入这样的赛道的?
杜曦分享了在汽车产业的经验,指出人工智能在汽车自动驾驶中将成为确定性的因素。同时指出自动驾驶用的人工智能算法对大算力芯片有需求,而应对大数据量交换则需要高速低延时大带宽车载通信芯片来支持。特别提及特斯拉Cybertruck的EE架构,强调其革命性的车载网络通讯架构变革。
刘生富表示,中科时代主要聚焦工业市场底层的控制结构,实现了软硬结合的平台。他强调在工业互联网发展中,解决缺少智能手机终端问题,为机器和底层自动化赋能。他认为,软件即算法在工业中具有重要作用。
马越表示,AI芯片市场的特点是多样需求,不同领域的应用差异巨大。他指出,产品定义的能力对于芯片公司至关重要,而AI产品的迅速打造也是当前市场竞争的重要因素。他强调了与客户合作,提供AI解决方案和平台解决方案的重要性。
汤晓明指出航空行业相对保守,关注新技术以提升飞行器安全水平。对于机器学习在航空领域的应用,目前存在一些障碍,但随着时间推移,这些问题将会被逐步突破。机器学习将在自动驾驶感知和避让技术方面为航空行业带来发展机遇。
郑慧伟认为AI需与具体场景结合,实现价值创造。他分享了公司在工业视觉检测和机器视觉行业的发展经验,强调AI必须结合具体场景和价值,实现从AI生产力到AI产品的转变。
人工智能与硬件协同创新
廖琎表示人工智能是未来不可忽视的大趋势,并强调在推动创新时需要结合具体场景和产品研发进展。同时提出了问题,询问与会者如何将人与智能、软硬件结合,从而促使更多创新。并且,他讲述了易控智驾在矿山无人驾驶行业中率先实现单矿203台的商业化实践案例,并分享了在产品应用过程中的机遇和挑战,以期推动整个行业更好地发展。
作为半导体产业的代表,杜曦表示半导体产业已广泛应用AI,已渗透到集成电路开发、运营和数字营销等各个环节。他指出,AI对包括我们生活方方面面产生重要影响。
刘生富认为,工业计算机制造商需将软硬件相结合,打通通讯协议,实现算法与控制的一体化。他展望未来,希望将工业计算机打造成类似于工业领域的智能手机。
马越则表示芯片设计公司可以通过固化算法到CPU中,为AI客户提供自定义接口,实现芯片与软件平台的高效融合。他着重强调与AI客户的深入互动。
汤晓明分享在航空行业,AI的应用主要集中在飞行控制软件,旨在提高安全性、简化飞行员操作、缩短培训时间,并提升乘客的舒适体验。
郑慧伟表示AI在工业质检方面的应用不断拓展,为各个领域带来广泛应用的可能性。他认为AI需要与软硬件结合,才能在不同领域实现真正的落地及推广。
科技前沿创业者共话挑战与创新
在迎来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创业者们在不断迭代的创业过程中面临重重挑战。廖琎表示,要在如今的市场环境下取得成功,企业不仅需要在经营层面积累价值,更需要在社会层面创造价值。那么,如果要获得商业和社会价值,需要培育出怎样的核心竞争力?
杜曦以半导体行业为例,提出打造核心竞争力是关键。过去几年,半导体行业因缺货曾一度热火朝天,但今年进入到需求不足的半导体冬天。杜曦认为,面对环境突变,企业首先要练好内功,通过其核心竞争力活下来。在产品生产中,保障产品质量、提供最好的价比很关键。他着重指出在技术方面的创新、以及在市场高涨时抓住机遇,是企业在寒冬中生存的关键。
刘生富认为,工业计算机制造商需要将软硬件相结合,实现控制功能的一体化。他强调创新是核心竞争力,对比过去智能手机取代键盘机的例子,刘生富认为在AI时代,创新是最主要的竞争力。
马越从芯片设计公司的角度看待保持竞争力。他认为,除了技术方面的挑战,创新是产品和技术上的重要手段。在AI快速发展的环境下,产品和技术的创新是保持竞争力的关键。
汤晓明分享了在航空行业的经验。他指出,作为主机厂,产品性能不可避免地与产品、技术和创新产生关系,而成本实际上是供应商整合的能力。他认为,要保持竞争力,需要具备与全球所有航空主机厂相似的能力。
郑慧伟认为,企业都在追求成为细分赛道领域的隐形冠军或成为细分赛道的头部企业。他着重强调,如何选对方向,以及在选择的方向下找对匹配的场景,是很关键的事情。企业对场景的匹配能力和组织队伍的适应能力,同样至关重要。
在时代的巨浪中,我们身临人工智能的奇迹,感慨于其浩荡的力量,仿佛长江之水汹涌而至,我们应以敞开胸怀的姿态,勇敢迎接这场不可抗拒的潮流。深挖价值,保持专业度,是我们对行业的奉献,为选择的行业和场景带来更深层次的理解,解决现实问题,成就卓越。这是我们的使命,也是我们未来不懈追求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