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十大前景之城

知乎
北京文化娱乐
高质量知识问答社交网站
最近融资:二次上市|8.34亿港元|2011-06-08
我要联系
变,是最大的不变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城市进化论(ID:urban_evolution),作者:杨欢 刘艳美,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新年如期而至,城市进化论走过第六年,奉上开年的第一条推文。

刚刚过去的重启之年,我国经济走出一条回升向好的复苏曲线。大局之下,有城市在复杂多变的形势中寻找破局之道,有城市扎根新生赛道努力脱颖而出,也有城市摒弃平庸喊出“我要成名”,还有城市减速慢行有待破解转型之困。

展望2024年,我国经济恢复仍处在关键阶段。多家机构预测,全球经济或将缓步增长、高度敏感、深层转变,前景更趋复杂。但无论前路如何,行动终有它的价值所在。往前看,会有哪些城市能够冲破格局,搏出一条上升通道?

我们盘点过去一年发布的近七百条推文,选出新一年最具前景的十座城市。这是城市进化论第3次发布城市年度榜单,从第一年的焦点城市,到潜力城市,再到今年的前景城市,我们希望站在一个城市观察者的视角,发现趋势,为关注者提供一些判断和心得。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有时候1%的差距,就可以决定冠亚军甚至更多的名次,比如城市GDP、交通里程等等。强调这1%的差距对于赛道上的城市来说,可能是一种鞭策,但用其衡量未来可持续发展,始终有所不及。

因此,我们也关注城市韧性。“风吹草不折,弱极而生刚。”在全球经济变得越来越复杂和不确定的今天,经济韧性变得越来越重要,让城市能够在面临外部冲击时快速调整、适应并恢复到稳健的增长路径,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变,是最大的不变。接下来的城市洗牌,还有多场“硬仗”要打。新兴挑战者接二连三涌现,老牌塔尖城市也在自我革新,区域格局不断被改写,这大约是时代发展中最吸引人的地方。

“反向”招商——上海

图片

图片来源:摄图网_500747622

一流城市都在重回“产业强市”,作为我国经济第一大市,上海也不例外。

过去一年,上海制造业招商引资刷新历史,开启“投资上海·全球行”系列活动,不仅抢滩全球市场,还与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两大世界级城市群互动频频,更首次将视角放在中西部,从成都开启,到武汉收官,一路拉开“反向”招商的序幕。

所谓“反向”招商,并非掐尖、挖墙脚,而是向内陆企业开放人才、技术、资本、数据等多方面的上海高端产业要素。在当地看来,其追求的是1+1>2的协同效应,探索的是各展所长、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的区域协同发展新路径。

放眼全国,作为工业“老大哥”,上海的引领作用不只是体现在长三角,更需要跨省域跨区域的产业协作,进一步向长江经济带等更多区域延伸,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均衡发展,为区域一体化和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目光向内,上海的未来目标是全球经济中心城市,要想实现这一目标,既要有量的增长,也要有质的提升,要让更多高端要素资源互通,要率先担起新型工业化的探索任务,代表国家参与全球竞争。

产业引领——深圳

图片

图片来源:摄图网_500597004

2019年9.26万辆、2020年10.93万辆、2021年29.95万辆、2022年84.88万辆,2023年前三季度,123.5万辆。这是过去几年间,深圳新能源汽车产量画出的“暴力拉升”式增长曲线。

深圳份额在全国大盘中的比重,也从2019年7.46%,显著提升至2022年12.12%,愈发成为不可忽视的重要角色。

在风起云涌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江湖中,深圳正成为新的搅局者。2023年以来,当上海和西安还在为谁能拿下“新能源汽车第一城”你追我赶时,深圳已悄然从身后发起“奇袭”。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进入下半场,深圳还重点布局智能网联汽车,希望形成一批“能打”的企业战略梯队。

但深圳的视野还不止于此。2023年8月,深圳官宣加快打造"新一代世界一流汽车城",显著提升全球汽车“含深量”。

中国汽车工业走过70年,深圳从来不是发展重镇。但如今再提及汽车,深圳已成为难以绕开的名字。有人说,深圳的汽车工业就像这座城市一样,都是超常规生长的奇迹,一进入比拼,就切入当下最火热的新能源和智能网联赛道。

有深入骨髓的创新基因、有领头探路的行业翘楚、有走在时代前列的城市惯性,中国汽车产业接下来怎么走,可能许多问题都需要由深圳来回答。

万亿破局——烟台

图片

图片来源:摄图网_501707860

“停更”一年的“万亿俱乐部”,或将一次性迎来两名新成员——常州和烟台。常州的“突围”早在2022年末的城市榜单中有所预见。这一次,我们更希望将焦点聚集于烟台。

作为老牌工业城市,烟台曾依靠机械、电子、食品和黄金四大支柱产业一度成为山东省内经济体量第二大城市。但由于传统工业占比较高,烟台也曾一度陷入增长困境。2018年,烟台被明确定位为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三个核心区之一,在经历了一系列“腾笼换鸟”的阵痛后,逐步复苏,终迎破晓。

在当地看来,烟台破万亿靠的是“全面发展,不偏科”。当地专家指出,“一个区域的发展,如果仰赖特定的一两个产业,会表现出周期性或脆弱性。烟台本身的区位条件、资源禀赋,可能会在特定一个时期出现暂时沉积,但这些优势其实都没有丢失掉。”

若烟台顺利晋级,山东将成为北方地区唯一拥有3大万亿城市的省份,也成为全国第三个拥有3个及以上万亿城市的大省。从地理位置上看,烟台具备成为胶东半岛另一个中心城市的客观条件。万亿再出发,烟台要担起省内“第三核”的重任。

东北振兴——沈阳

图片

图片来源:摄图网_501740758

东北振兴战略已实施20年。过去很长时间里,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表现不佳,东北振兴战略实施效果不及预期。在外界看来,推动东北振兴取得新突破,需要一个中心城市作为“着力点”,撬动东北全面振兴。

谁能担起重任?在东北四大副省级城市中,沈阳可能是呼声最高的那一个。

论经济规模、人口体量,沈阳兼具综合实力,是东北最接近“双万”的城市;论城市区位,沈阳具备地利优势,是东北经济中轴线(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核心。

沈阳的态度也颇为积极。2021年,沈阳将“努力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写入“十四五”规划纲要总目标,在全国城市中罕有;第二年,又对外发布《沈阳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行动纲要》,明确到2025年经济总量要突破万亿,人口规模突破千万。

沈阳也越来越有显示度。2023年年初,沈阳市市长在央视节目上透露,沈阳都市圈获批,实现东北国家级都市圈“零的突破”。2023年前三季度,沈阳GDP达到5821.6亿元,同比增长6.0%,连续六个季度跑赢全国平均水平。

不久前,沈阳在部署今年经济工作时,将“全力在提升城市发展能级上攻坚突破”列为首要任务。韧者笃行,干就完了。

以赛营城——成都

图片

图片来源:摄图网_500717046

2023年是中国“体育赛事大年”,成都大运会、杭州亚运会相继举行,一东一西两座城市,成为中国广邀八方宾客、面向世界敞开大门的象征和主场。

还有越来越多的城市进入“赛事时间”:上海打造“全球著名体育城市”、深圳发力“国际著名体育城市”、哈尔滨创建“国际体育赛事之都”……城市已然开启新竞速。

谋赛亦谋城。作为西部地区首次举办综合性国际体育赛事的城市,成都自2018年起就致力于打造世界赛事名城。这座城市早就意识到,举办大型赛事,既是城市综合实力的证明,也是提升城市能级、促进经济发展的契机。

2022年,成都体育产业总产值突破千亿。后大运时代,成都还将全力筹备2024年汤尤杯、2025年世界运动会等大型国际赛事,发挥大运遗产效应,吸引世界关注目光。到2025年,体育产业总规模预计将达到1500亿元,体育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2%。

从“竞技”到“经济”,当年轻人关注、认同这个城市,也意味着这个城市有望赢得未来。这正是以赛营城、以赛兴业的最好诠释,不仅是兴盛体育产业,更是全面推动城市产业发展。

迭代升级——合肥

图片

图片来源:摄图网_501260081

刚刚过去的这一年,新晋特大城市合肥很忙。“合肥模式”出圈三年,不但没有熄火,反而吸引更多地方前来学习考察。

不完全统计,光是省级高规格考察团,就有江西、上海、江苏、辽宁、山西、吉林等省份;地市级更多,其中既有南京、长沙、无锡及太原这样的万亿城市、省会城市,也有焦作、阜阳、安庆、周口、衢州、淄博、六安、湖州、三亚、株洲、包头等普通地级市。区县、部门、企业级别的考察团,更加不可尽数。

科大讯飞、国盾量子、京东方、蔚来、中安创谷,是考察团最常去的“打卡地”。考察的目的,几乎都围绕科技成果转化、高新产业发展等展开。当然,招商引资和产投运作,也是不少地方希望借鉴的经验。

从曾经名不见经传的江淮小邑,到炙手可热的“创新之都”“风投城市”,合肥逆袭的故事,已被讲述太多。而当许多城市还在试图破解“合肥模式”密码时,这座城市已悄然升级2.0版本,开启“创投城市计划”:从之前“项目先行”“移大树”,转向“投早、投小、投科技”。

如果说,是长期主义、专业主义和冒险精神,成就了今天的合肥;那未来的合肥,也将继续受益于此。

枢纽翻身——济南

图片

图片来源:摄图网_501623856

几乎每一个省会城市,都有“米”字形枢纽梦想。2023年12月8日,济郑高铁全线贯通运营。作为山东打通向西深入中原腹地的通道,济南“米”字形高铁网一横中向西的关键一段,济郑高铁一度被视为“在建及规划高铁中最重要的一条”。

随着济青高铁、石济客专、济莱高铁、济郑高铁建成通车,济滨高铁开工建设,济济高铁即将落地,济南的“米”字形枢纽呼之欲出。作为山东全省唯一的“米”字型高铁枢纽,济南将成为山东直通中原、西北、西南地区的重要节点。

山东做强省会的决心显而易见。去年11月印发的《山东省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2023-2035年)》中,在加快推进青岛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建设的基础上,强调“努力培育济南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要知道,在《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中,有20城被列入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山东只有青岛入列。如今省上强力扶持济南上位,将使济南的枢纽优势进一步强化,要素集散能力通过高铁触达全省。

交通枢纽地位已经逐步确立,而发挥省会城市功能更为关键一点还在于,如何进一步做大经济体量和产业能级,提升对周边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

能源转型——鄂尔多斯

图片

图片来源:鄂尔多斯发布

2021年,随着煤价高涨、能源和电力短缺蔓延全国多地,承担“保供”任务的鄂尔多斯与榆林两座能源大市曝光度大增。人们都在观望风口上的“能源双雄”,谁能抓住新一轮周期的机会,率先完成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彻底摆脱被“初级能源主宰”的城市命运。

时间正在给出答案,2023年煤炭价格重心出现明显下移,在煤炭黄金年代“蒙眼狂奔”的“两兄弟”悄然走上“岔路口”。近年来,鄂尔多斯努力跳脱资源禀赋的“舒适区”,提出以能源结构转型引领带动产业结构转型、经济结构转型的发展方向,全力打造“风光氢储车”五大产业集群,为资源型城市绿色低碳转型开辟新路径。

其目标是,到“十四五”末,鄂尔多斯全市新能源装机超过5000万千瓦,“风光氢储车”产业总产值超过5000亿元。这一目标基本相当于在如今鄂尔多斯经济总量的基础上,再造一个鄂尔多斯。

2022年,鄂尔多斯GDP首次突破5000亿元大关,达到5613亿元,在全国排在第49位。2023年,鄂尔多斯制定的计划是再跨越一个千亿级台阶、突破6000亿元,并在此基础上,力争利用5年时间突破万亿、迈进万亿城市俱乐部。

流量改命——石家庄

图片

图片来源:摄图网_501598003

若问哪些省会的首位度低,石家庄一定榜上有名。知乎上有人问:有什么关于石家庄的冷知识?有人答:石家庄是河北省会。

2023年7月,石家庄官宣举办“Rock Home Town”——中国“摇滚之城”音乐演出季,全面打造中国“摇滚之城”。3个月的时间、130多支知名摇滚乐队、100多场摇滚音乐惠民演出,是这个决定重拾“摇滚”标签的城市,迈出的有声量的第一步。

如果说“摇滚之城”的造势和行动是石家庄期望华丽蜕变的“上半场”,那么“下半场”则是以摇滚为“引线”,最终觅得“青年”。2023年以来,石家庄不仅编制《青年友好型城市发展规划》、制定规划的执行方案,还在全国率先出台《青年友好型城市规划导则》。

作为华北第一省会、千万人口城市,2021年石家庄常住人口多年来首次负增长,“北方省会城市人口流失”一时引发广泛关注。尽管石家庄在一年后即“扭负为正”,但河北全省常住人口已连续两年负增长。

一个强省会对于人的吸引力不言而喻。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北京外溢的产业与人才,可以为石家庄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按照石家庄的规划,到2035年,其要成为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中心城市,本地人自豪、外地人向往的魅力之地。

“东西”融合——中山

“深中两地深度融合,未来将像上海浦东、浦西的关系一样,融于一体。”2023年6月,在深中通道通车倒计时一周年之际,深圳、中山首次面向全球联合招商,深圳相关领导当时如此比喻。

也是在这次招商大会上,总规划面积66平方公里的深中经济合作区正式亮相,成为珠三角首个跨越珠江口的合作区。按照当地媒体解读,这是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互动发展的“历史性一跃”。

“东强西弱”,一直是珠三角亟待破解的难题。2022年,环珠江口“黄金内湾”横空出世,广东提出推进粤港澳大湾区珠江口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试点,“带动广州、深圳、珠江口西岸三大都市圈协同发展、聚势腾飞”。

深中两地“牵手”,正是一次率先作答。从现实角度,两座城市都有合作的需要:深圳作为全国工业第一大市,一直面临严峻的用地问题;而中山受制于产业偏传统、低端,城市排名一再跌落,亟待转型。

经济学家陆铭曾将中心城市和外围中小城市比喻为太阳和行星。“太阳”对“行星”的辐射带动,取决于轨道交通等物理层面的联通以及体制机制的协调对接。失落已久的中山,期待迎来属于自己的“第二春”。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

反馈
联系我们
推荐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