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星船知造(ID:xingchuanzhizao),作者:赵飞宇、严小方,编辑:严大方,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01“危”与“机”
欧洲正度过俄乌冲突后的第二个冬天。上个冬天冲突导致的天然气短缺伤痛尤在:电网承压,人民日常生活用电大受影响、工业生产因缺电阻滞。
因此早在这个冬天尚未到来之时,欧数国政府及欧盟就表示这次不用担心啦,危机解除——
首先,我们备足了货。据欧洲天然气基础设施协会相关数据,今冬供暖季开始前,欧元区天然气库存基本达到100%的水平,为各国入冬做了准备。再是,今年是暖冬,老天都帮我们。
凛冬过半,实际情况真这样乐观么?
先排除“暖冬帮忙”。
《星船知造》查询了欧洲哥白尼气候数据库(climate bulletin explorer),选取欧洲主要工业国近四十年12月份气候数据可见,欧洲近些年基本每年都是暖冬。今年冬天和前几年温度差异不大。
其次暖冬对欧洲能源从来是喜忧参半。伴随连续暖冬而来的是降水减少,使欧洲水电、核电及航运受到一定冲击。不仅欧洲,全球都在长期变暖。
再次,几乎每年冬天还没到,欧洲各方就表示这次做了充足的能源储备。“备货充裕”属于老生常谈了。所以主要还是看需求端到底什么情况。
需求方面,实际情况是大家继续紧一紧,省着点用。
欧洲能源对外依赖度一直极高,主要在原油和天然气。
在欧洲每年消费的所有能源中,约60%都来源于进口。俄乌冲突前,2021年欧洲原油消费量是637.5百万吨,供给缺口却高达477.4百万吨,对外依存度74.9%;天然气消费量是5711亿立方米,供给缺口3606亿立方米,对外依存度63.2%。
以G7国家意大利为例,其境内煤炭、石油、天然气资源都很少,又在1987年与2011年的两次全民公投中彻底放弃核能。因此,尽管此前意大利政府的目标是2025年年底前放弃使用煤炭发电,但俄乌冲突后,意大利煤炭能源产量一度不降反增,如从2021年的4.6%增加到2022年的7.5%。国际能源署近日发布的《2023年煤炭市场报告》显示,2023年全球煤炭需求总量超过85亿吨,同比上涨1.4%,创历史新高。
欧洲的“天然气危机”既是结构性的,也是周期性的——
俄罗斯作为曾经的欧洲天然气稳定来源,目前俄罗斯出口到欧洲的天然气总量已从1550亿立方米下降至400-450亿立方米,降幅达到72.58%。有学者预测,如果到2030年欧盟和俄罗斯之间的天然气贸易不能恢复正常,那么预计全球天然气缺口将达到1000亿立方米。
欧洲目前基本靠两条腿走路——
一是用原来三倍的价格买美国的天然气。
二就是上文我们说的看需求端具体情况:工业减产。国民开支增加。欧盟连续两个季度GDP同比零增长,通胀却高达2.9%。
关于第一点,欧洲向美国等国购买天然气,以弥补此前由俄罗斯管道输入的能源缺口。但同时,各方供应市场依旧状况频发——战争、冲突、管道被破坏,与2022年相似的景象这个冬天也出现了,包括:
●巴以冲突升级。以色列方要求美国的能源巨头雪佛龙停止塔玛天然气平台的生产,而美国在过去一年里正是欧洲天然气的支柱供应商之一。
(美国拿捏欧洲天然气的命脉,2023年数据,美国液态天然气出口量已达全球第一,足有8700万吨,其中70%都是出口给欧洲)
●欧洲另一天然气支柱国家芬兰的波罗的海管道损毁。
●作为海上运输生命线的红海紧张局势加剧,面临极大的不确定性与风险。
所以欧洲还是靠第二条腿:从工业到民用,一个字,省。
2023年以来,欧洲制造业持续低迷,制造业PMI由1月份的48.80下降至10月的43.10,表现在天然气上就是需求大幅下降?
●欧洲是近年全球天然气消费降幅最大的地区:欧洲天然气在 2023 年录得近 5 年最 低,1-9月累计消费仅有 2346.1 亿立方米,同比减少10%。
●2024年1月天然气需求同比反弹11%,但仍比同期的五年平均水平低14%。
●与2019-2021年的平均水平相比,欧盟2023年天然气需求下降了19%。电力部门、工业和家庭的消费量削减比例相等。
(数据来源:Independent Commodity Intelligence Services、wind、欧洲智库Bruegel)
各种“省着点用”叠加形成的后果——
首当其冲就是工业。
能源危机最先影响能源密集型产业。部分能源密集型行业如欧洲的钢铁、化工和造纸业,企业不得不减产、停产。
进而影响到欧洲各国下游行业如汽车制造和建筑业。德国联邦统计局的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11月德工业、建筑和能源企业生产环比下降0.7%,已经是连续第六个月下降。而在最严重的时候,汽车行业的减产达到4.6%,影响企业包括奔驰和宝马。
同时,作为全球化工发源地,欧洲化工产业链完整,基本满足自己自足,2020年全球化学品销售额达3.47万亿欧元,欧盟销售额位列全球第二,但今天,维生素、聚氨酯的供应链都受到较大冲击,化工巨头科思创多次发出减产警告。巴斯夫则已调整了德国工厂生产结构,将更多的生产放在中国。
工业的阻滞影响到经济。能源供应缩减和能源价格上涨风险依然存在,欧洲经济下行压力未减。德国联邦统计局2024年1月4日发布数据,“欧洲经济火车头”德国去年12月通胀同比增长3.8%,当月德国能源价格则同比上涨 4.1%。整个欧元区的通胀也将从2.4%升至3.0%
再看民用情况。
在政府缩减能源补贴后,许多欧洲的普通人家不得不缩减出行等其他开支,才将将够把屋子里的暖气开到16度。德国总理朔尔茨被问及多久洗一次澡时,答每天都洗,令德国民众大为不满,因为德国政府敦促居民洗澡要“少洗快洗”,“不要超过五分钟”。还建议民众用湿毛巾擦身代替淋浴。
更关键的是,欧洲的能源规划已经等不及了。
欧盟此前表示要在2050年前建成全球首个“气候中和”大洲。丹麦和瑞典更是豪言壮志,要在一代人之内实现无化石能源社会。但丹麦、英国纷纷延迟“减碳”计划;奥地利、荷兰、法国等国家也宣布重启煤电或推迟碳中和目标。
欧洲能源急需找到新出路。
source:pixabay
欧盟预计,从现在到2030年,其电力消费将增加60%左右。欧盟要实现其可再生能源目标,风能和太阳能发电容量必须从2022年的400吉瓦(GW:GW=1000MW;MW=1000KW)增加到2030年的至少1000吉瓦,海上可再生能源发电容量到2050年必须达到317吉瓦。
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在欧洲能源救急中能做点什么?
《星船知造》从几条欧洲清洁能源路线看,无论哪一条,中国供应链在欧洲能源市场都注定占有一席之地。
欧洲清洁能源路线主要是风能、光伏、核能、水力发电等。其中——
核能:欧洲各国对核能态度不一(如,德国、奥地利是“反核”阵营;法国则是核能发展的急先锋),不可能形成合力。
水力发电:受自然条件限制大,主要就瑞典等水资源丰富的欧洲国家依赖水力发电。
太阳能:欧洲光伏产业已和中国牢牢绑定,欧洲目前所需的太阳能光伏板几乎完全依赖从中国进口。中国在太阳能光伏供应链中占据主导地位。根据国际能源署(IEA)发布的《光伏全球供应链特别报告》称,到2025年全球光伏组件生产关键部件将几乎完全依赖中国。
目前中国光伏产品的主要问题一是因产能过剩导致的出口“白菜价”,利润很低。同时由于欧洲装机速度实在过于龟速,买的许多光伏零部件还没使,已出现库存过剩。也正是由于供过于求,中国制造商和欧洲本土制造商为了争夺欧洲市场份额展开了激烈竞争,欧洲太阳能制造委员会(ESMC)表示与2023年初相比,欧洲太阳能电池板价格已经被压低逾25%。欧洲政府为了保护当地企业,打算针对中国企业重启关税。
科技、品牌带来的新变量也暂时还未出现。
因此,我们下文主要聚焦两个当下正发生变化、同时相对不那么“卷”的欧洲清洁能源产业中的中国企业机会:
1,增速极快的热泵。
2,出海大单频现的风电。
02热泵:欧洲增速最快
欧洲热泵装机率已暴涨十倍。
“如果能源数量有限,那就提高利用率吧”,这是欧洲无奈之下想到的一个办法。
马斯克在2023年3月份的特斯拉投资者日提到,想让地球完全通往可持续之路的条件之一,就是大范围在家庭、工业中推广热泵。
●热泵不生产热,只是热的搬运工:
将热量从温度较低的介质“泵”送到温度较高的介质中去,就像农业灌溉中的水泵会将水从低处送到高处。
●由汲取热量的源头的不同,分为空气源热泵、地源热泵和水源热泵。
●俄乌冲突以来,欧洲能源价格一路上扬,促使欧洲各国政府加大力度推广热泵产品。在前期较大金额的政策补贴下,欧洲热泵市场迎来了一波爆发式增长,空气源热泵成为风口。
(我们本文所写的大多为“空气源热泵”)
中国能成为全球热泵最大出口国(比如,在本次热泵需求爆发的核心地区欧洲,中国承接了60%的热泵需求。在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地中海沿岸国家销量分别位居第 1、2、4),很大一个原因自然是中国设备一旦崛起,就会打下同类海外产品价格,让消费者获得更高性价比的选择权。
背后是中国制造业的两大利器:
一是全产业链优势。在热泵领域,主要得益于伴随我国房地产同步崛起的完整的空调供应链。
热泵上游牵涉到较多零部件,如压缩机、阀件、热交换器、控制器、水泵(屏蔽泵、 离心泵、循环泵)等——和我们日常用的空调所需零部件高度重合。
价格上,根据我国空气源热泵出口龙头芬尼科技公告,中国对欧洲外销采暖热泵售价和热水热泵均低于欧洲本土品牌的售价。得益于国内完整成熟的空调产业供应链,制造出性价比高的外销产品。
二是靠谱的高效生产优势。
但产业扩张的B面意味着风险:产能提升就容易过剩,必然途经“价格战”。
过去多年,随着空调和热水器的高速发展,我国“泵”行业涌入大量中小企业,价格战一度白热化。
《中国通用机械工业协会工作报告》提到,截至2020年泵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就有1255家,规模超过10亿的泵企10余家,除了市场占有率42%的大元泵业作为绝对龙头外,泵行业整体集中度较低,价格战惨烈。
只有两条路可以终止战火蔓延:新技术、新市场。
但价格战导致的微薄利润会进一步阻碍研发,让企业原地踏步先保命要紧。
最终,让国内热泵行业价格得以回升,正是“新大陆”的出现——近两年迅速扩大的欧洲“泵”市场。让我国热泵逐渐回升至较高价格水平。
2022年欧洲占我国热泵出口比例接近 80%。
欧洲各国热泵发展潜力——
●德国:用于建筑供暖,德国政府预计到2024年安装超过50万台热泵。
●挪威:欧洲最冷的国家之一,约有三分之二的挪威家庭现在都用热泵取暖,2022年挪威几乎所有新的供暖系统都由热泵提供动力。
●瑞士:2022年瑞士热泵市场增长了23%,并且在这一年瑞士销售的所有供暖系统中,有三分之二都是热泵。
●荷兰:于2022年飙升,增长57%。从2026年开始,荷兰政府将禁止使用中央供暖锅炉,或将出台多项计划和补贴鼓励安装热泵。
●波兰:波兰的空气-水热泵市场在过去10年中增长了100倍,在中央热水设备方面增加了130%。
●法国:法国是目前欧洲最大的热泵市场,22年也增长了30%。
●比利时、斯洛伐克:2022年的热泵市场增长100%。
目前,欧洲安装的热泵总数达到约2000万台。国际能源署此前预计,到2050年,热泵将占轻工业热需求的30%,这相当于在未来30年内每月推出500兆瓦的热泵。
source:pixabay
企业端看,热泵作为一种精密电器电产,存在一定技术壁垒,如运行稳定度要求高(热泵需在超低温到超高温的环境下运行)、终端安装门槛高(需要企业有广泛的线下网点布局和终端人员较强的安装及售后能力)等。因此,热泵产业链越往下走,行业壁垒就越大,品牌效应越明显。
下游龙头品牌如芬尼等能做到整机出海并在当地直接提供安装服务,吃到更多品牌红利。目前全球空气源热泵头部品牌主要集中在美的、海尔、格力、大金、松下。主流品牌有芬尼、纽恩泰、中广欧特斯、三菱电机等。
“新大陆”的出现,在零部件生产商中,也是头部企业收益明显,如大元泵业。大元泵业去年接受调研时曾表示,公司在欧洲市场整体市占率尚未超过10%,处于爬坡阶段。但欧洲热泵长期需求的确定性较强,因此无论欧洲热泵是由欧洲厂商供应,还是由国内主机厂供应,大元等直接对接中国和欧洲主机厂的零部件公司都会随新市场的扩张受益。
对于能直接触达海外消费者的品牌商,如美的、海尔、格力、海信等企业,出海优势是多方位的:
一是家电企业内部产品间往往技术互通。
二是家电等产品能共同利用上游原材料。
三是原有的家电销售渠道可以共用,同时继续吃到品牌红利。
四是美的、格力等白电起家的中国家电巨头,正进化成拥有自动化解决方案的科技集团,始终保有狼性寻找新业务和新市场的企业基因。
美的楼宇科技正持续扩大位于意大利的热泵生产基地,该基将包括热泵生产中心与研发中心,今年投产。
海信业务则已覆盖126个国家并于捷克、斯洛文尼亚、塞尔维亚、波兰等地设有多个工业园及生产基地。
近期国内热泵技术相关的热点主要由董明珠和雷军贡献。
去年格力“基于地板蓄热的高效热泵关键技术与应用”成为格力电器的第36项国际突出技术。
雷军则首次为热泵站台?
2023年年底的小米汽车技术发布会上,雷军表示,小米汽车挑战冬季电车续航之王的秘密武器就是采用“小米高效双模热泵”技术。
格力、美的等家电龙头其实一早就发出了进军整车以及汽车零配件的信号——更提早布局了新能源汽车热泵相关赛道。新能源汽车空调应用目前是热泵技术应用范围中的一个分支。国外新能源汽车热泵空调搭载技术已经过市场验证,包括雷诺、宝马、日产等品牌均已量产装车。
越来越多暖通空调及热泵行业的企业也都已布局新能源汽车领域——
包括以制冷配件业务起家的三花智控,是汽车热管理系统控制部件制造商,其电子膨胀阀、四通换向阀、电磁阀、微通道换热器、Omega泵等产品市场占有率位居全球前列。出于确定热泵是新能源汽车热管理方向,三花智控新能源车零部件业务将持续聚焦在热泵相关产品上。目前三花智控已在美国、波兰等地建立了海外生产基地,进行全球化生产布局。
最后,看下我国热泵产品目前出海欧洲的另一大变量:欧洲当地政府的补贴政策。
2023年由于欧各国政府普遍缺钱,对热泵的补贴开始有所缩减。
欧洲热泵协会(EHPA)最新数据显示, 2023年前两个季度热泵销量仍然迅猛,但自第三季度开始热泵在欧洲的销量出现下滑。唯一一个2023年销量持续比2022年高的国家是德国?
导致我国相关出口有一定回落(2023年1-6月我国空气源热泵出口增长仍高达26.1%,但1-10月累计出口下滑0.21%)。但长远来看,欧洲用热泵是刚需,且目前热泵欧洲渗透率仍不足15%。中国泵企正频频亮相各国际展会,捕捉更多国际机遇。
03风电:出海提速
欧洲工业贸易组织2023年表示:“欧洲正把对俄罗斯天然气的依赖转化为对中国清洁能源设备的依赖。”
其背景之一就是中国风电主机产能已占据全球50%以上市场份额,关键零部件产量达到全球市场的70%。
中国风电产品的价格让欧洲客户“用脚投票”。彭博新能源财经公布的2022年全球风电整机商新增装机TOP10排名,中国企业占六席。
但从具体细分市场看,中国风机出海欧洲远未规模化。
目前头部企业带动中国风机产业链共同出海的首个新市场在美洲——2023年年中,中广核巴西 Tanque Novo 180 兆瓦风电项目正式投产(该项目项目位于风力资源丰富的巴西东北部巴伊亚州),预计年发电量 7.2 亿千瓦时。带动我国产业链上下游24家企业共同出海。
欧洲市场去年大单增多,但主要还是企业单打独斗:
包括中天科技海缆去年中标丹麦 Orsted Wind Power A/S的海上风电项目,中标产品为 275kV 高压交流海底光电复合缆以及配套附件。中标金额折合约人民币 12.09 亿元。
东方电缆去年公告显示,公司与Orsted-沃旭和PGE-波兰电网的合资公司签署了《海上风电产品供货协议》,公司将作为供应商向 Baltica 2 海上风电项目提供整个风场 66kV 海缆及配套附件。
大金重工与某欧洲能源开发企业签署了《海上风电单桩基础优选供应商协议》,蓬莱大金将作为优选供应商向某海上风电集群项目提供单桩。并与某欧洲能源开发企业签署了价值约 1.96 亿欧元的某海上风电项目供货合同。
如此大单频现的背景下,法新社又报道说,希望欧洲在风能领域采取“雄心勃勃的产业政策”,以应对来自中国的参与者——确保“风力涡轮机、光伏板等构成电力系统的组成部分都来自欧洲和法国”。
实际可行性呢?
去年10月,欧盟正式出台了《欧洲风电行动计划》,提出2030年风电总装机容量要达到500GW的目标。比利时、法国、德国、丹麦、荷兰、卢森堡、爱尔兰、挪威和英国也共同发表声明,要在2030年前在欧洲北海区域完成1.2亿千瓦海上风电装机目标,2050年前至少完成3亿千瓦海上风电装机目标。
但目前欧洲的风电装机真实增速不如预期。
2023年4月欧洲风能协会(WindEurope)发布的《欧洲风能:2022年统计与2023―2027年展望》(Wind energy in Europe:2022 Statistics and the outlook for 2023-2027)报告显示,2022年欧洲风电新增装机容量仅为19.2GW,增长4%,其中陆上风电为16.7GW,海上风电为2.5GW。这一装机规模比WindEurope此前的预测低了12%,也与为实现欧洲气候和能源目标所需的装机水平存在很大差距。
2023年欧洲本土风电设备制造商频频出现叶片故障、倒塔等问题——
去年8月,著名欧洲本土供应商西门子能源发布其三季度财报,承认其风机“未经充分测试”就上市。西班牙分部还发现,其陆上风力涡轮机存在“比预期更严重”的质量缺陷,目前这个问题影响了全球超过132GW的涡轮机中的15-30%。其发电总容量相当于约132座核电站。这些质量问题导致了西门子能源约22亿欧元的损失。
问题还是出在供应链。
目前欧洲原材料涨价严重,导致生产成本上升,发货困难。产能跟不上,供应链中断成常态。甚至成为未来五年内制约欧洲风电的重要因素。
中国机会:
当前西班牙和丹麦是欧洲海上风机塔筒的主要供应国,但他们的产能却达不到需求。
到2029年,欧洲海上风机塔筒需求预计将达到170万吨,但本土产能预计只能达到130万吨,仅能满足整体需求的70%左右。到2028前,欧洲风电行业塔筒会有市场大缺口,而一个风机塔筒生产工厂从建成到落地生产,往往需要三年以上乃至更长时间,这也就意味着未来几年,需要快速扩张产能。
不止塔筒,欧洲本土风电供应链存在产能瓶颈已成为业内共识,风电产业需要大量装机的同时,对风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需要更大功率的风电机组和更大直径的风机叶轮。睿咨得能源数据显示,2023年欧洲新增的风电机组平均功率将接近10兆瓦;到2029年至2035年期间,新增的50%风电机组平均功率将达到14兆瓦;2030年后,新增风电机组功率更可能超过20兆瓦。
现在欧洲风电产业链每年可支撑700万千瓦装机,但要达成装机目标,欧洲至少需要每年新增2000万千瓦海上风电装机量。
如此大的产能缺口,中国企业抓到了机会。
source:unsplash
欧洲政策战略中心前负责人安·梅特勒分析过,风能产业起源于欧洲,摸爬滚打了几十年,在高额政府补贴和重组研发资金下走到现在,但却由于各企业在设计和制造层面过度追求创新、监管部门的审批又迟迟不给通过,叠加疫情这几年的通货膨胀,导致风力涡轮机组的价格在过去两年猛增了40%。
就是这个空档,中国快速完成了超车,不仅风电整机单机容量正在赶超欧洲,叶轮直径方面也即将反超欧美,最关键的是物美的同时还价廉,平均投标价格明显走低。
现在,就连欧洲的媒体都在分析,欧洲目前已经落入“与中国合作,将会陷入中国制造依赖;不和中国合作,自己的装机目标完成不了”的两难困境——
原材料:中国是全球稀土供应的绝对主体,2000—2020年,全球累计生产稀土 272.7 万吨,其中,中国累计生产稀土 227.0 万吨,占全球生产总量的 83.3%,中国稀土累计产量分别是美国稀土累计产量的 19.3 倍,澳大利亚的 18.4 倍。
尽管近年来中国稀土产量对比全球占比有所下降,但还是有超过50%的稀土都来源于中国,其中就包括风电所需要的钕、镨、镝等元素。中国稀土、富尔特、盛和资源等企业都是全球一流的稀土供应、精密加工厂商。
整机:尽管目前由于运输成本、本地制造参与度要求等原因,欧盟尚未大量从中国进口成品风机,但当前全球排名前15位的风电整机制造商中仅有5家来自欧洲,而有9家来自中国。
在未来几年产能和价格的双重压力下,欧洲同样有可能大规模从中国进口整机。
根据彭博新能源财经统计数据,2022年全球风电新增装机容量为85.7吉瓦。在整机制造商中,来自中国的金风科技以12.7吉瓦的装机容量位居第一,前十位中还有远景能源(第四)、明阳智能(第五)、运达股份(第七)、三一重能(第九)、中国中车(第十)也均来自中国,剩下几名还有总部在丹麦的维斯塔斯位居第二,来自欧洲的西门子歌美飒位列第五,恩德排名第八。
此前曾有西班牙风能业内人士表示,一旦中国企业进入西班牙市场,将减少欧洲制造商如维斯塔斯、西门子歌美飒、德国Nordex的市场份额。
目前金风科技的国际业务有欧洲北马其顿43.2MW风电项目。是当地单机容量最大和装机规模最大的风电项目;欧洲波黑伊沃维克(Ivovik)84MW风电项目也已完成机组吊装。
运达股份(Windey)则在2023年成为塞尔维亚854MW Maestrale Ring风电项目首选供应商,该项目计划采用112台WD200-7.7MW陆上风电机组。
全球海上风电机组的供应链就更集中了。
零部件:对于风电设备所需的齿轮箱、叶片、塔筒等零部件,欧洲企业也需要从中国进口,我们以三个关键零部件作为例子来拆解。
1) 齿轮箱:风电齿轮箱作为风力发电机的核心部件,是整个风电发电机组当中技术壁垒较高的零部件之一。中国产能就占全球的80%(133GW)。全球三大风电齿轮箱制造商南高齿、采埃孚和威能极市占率达到68%,有两位是中国企业,其中南高齿占比24%。
2) 叶片:中国产能占全球的64%(101GW),同时有多项性能位居世界前列,比如制造商时代新材,风电叶片规模位居国内第二,在风力发电领域成为风电叶片规模国内第二的风电叶片制造商,还率先研发生产了海陆两用风力发电叶片。
3) 塔筒:全球每年约有3.4万台套塔筒用于陆上风电,其中中国产能占据54%;有近4000台套塔筒用于海上风电,中国产能占据80%,龙头企业比如大金重工,是全球风电装备制造产业第一梯队企业,能生产常规陆塔、大直径分片式陆塔、低风速柔性高塔、海塔、单桩、群桩、导管架、海上升压站等风电设备及相关零部件。在去年,大金重工成功交付英国Moray West的超大型单桩产品,完成了中国企业海外订单单桩产品零到一的突破。
新技术:我国的风电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也快速提升,已经具备大兆瓦级风电整机、关键核心大部件自主研发制造能力。整机技术在大型化、智能化、定制化、抗台风上都有突破。福建平潭搭建的16兆瓦的风电机组,是全球范围内已投产的单机容量最大、叶轮直径最大、单位兆瓦重量最轻的海上风电机组,并且具有100%我国自主知识产权。
中国还一直尝试在风电系统内应用数字化,组建智慧大脑,比如遍布整机的数百个传感器和机舱上的激光雷达,可以感知温度、湿度、风速等信息,数字化跟踪机组的运行状态,在恶劣气象条件下,机组自身就能进行风机转速、叶片角度和功率的调节,最大程度提高风能的转化效率,进一步提高稳定性。
目前中国风电主要“卡”在核心部件的主轴轴承。相关国产化率较低。去年主轴承材料及制造首次实现了国产化,让我国超大型风机整机国产化率达到95%以上。
尾声
当中国企业将低价战略带至欧洲,也意味着欧洲很可能开展“国产替代”保卫战。当然,市场选择并不会以企业意志为转移。
欧盟去年就表示正考虑对中国风电产品开启反补贴调查。针对海外电动汽车产业的相关政策去年就已出台
单凭欧洲之力是无法实现既要cheap,又要clean,还要security的能源大三角的,尽管欧洲可能并不愿意中国企业抢占市场份额,但在产能跟不上,需求又迫切,碳中和目标迫在眉睫的大前提下,欧洲必将对中国企业敞开大门,对于新能源相关的全产业链来说,都是一个全新的机会。
对于全人类共同推进的碳中和目标,中国的产业链优势和新技术优势一定可以应用于更广阔的市场。人类绿色能源转型的脚步从未停下。
参考资料:
[1] 欧洲海上风电发展碰到“绊脚石” 中国能源报
[2]欧洲能源市场仍将面临一定波动性 中国石油新闻中心
[3]国际观察丨多重挑战叠加 欧洲经济衰退风险增加-新华网
[4]欧元区去年12月通胀率回升经济日报
[5]大风机、国产化、出海趋势渐明 风电齿轮箱厂商寻机遇 - 21财经
[6]高通胀、高利率、外部需求疲软 欧洲经济增长面临多重压力人民日报
[7]欧洲度“暖冬”忧喜交集 经济日报
[8]热泵行业研究报告:景气度与成长性兼具,把握热泵行业投资机会 民生证券
[9]空气源热泵行业专题:欧洲能源转型加速,热泵迎来爆发期 国信证券
[11]全球海上风电产业链发展情况概览 夏云峰
[11]大单频现,风电企业出海提速 中国证券报
[12]欧洲委员会(European Commission)
[13]欧洲能源署(European Energy Agency)
[14]欧洲能源论坛(European Energy Forum)
[15]国际能源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