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圈难“出圈”

关注
红利退去,新品尚未获认可

图片

徐太良丨作者

深潜atom工作室丨编辑

春节期间,餐饮需求陡增,立足“在家吃饭”赛道的锅圈备受投资者关注。

据了解,2024年大年初一至初六,海底捞累计接待顾客超950万人次,同比增长超30%。同期,巴奴毛肚火锅多家门店翻台率也超9次。趁此热潮,春节期间,锅圈股价一路走高,从7.4港元/股的低点上涨到8.25港元/股,涨幅高达11.49%。2月16日,锅圈股价单日涨幅高达7.14%。

图片

图源:百度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整体而言,锅圈的股价并没有持续稳步向上的趋势。2023年11月2日,锅圈登陆港交所,发行价为5.98港元/股,于2024年1月29日达到12.34港元/股的高点。随后,锅圈股价上演“高台跳水”,一路下行。2月19日,锅圈股价更是暴跌13.94%,报收7.1港元/股,距离跌破发行价,仅一步之遥。

资本市场之所以谨慎看待锅圈,主要是因为告别疫情红利后,锅圈正面临营收规模触顶以及加盟店关店率上升的挑战。如果不能及时解决这些问题,仅靠偶发性的疫情、春节红利,投资者显然难以对锅圈有足够的信心。

赶上疫情红利,锅圈凶猛成长

众所周知,三年疫情给中国餐饮业带来了巨大的打击,但由于主打“在家吃饭”,可以极大地规避疫情的影响,锅圈却迎来了属于自己的“黄金时代”。

招股书显示,2020年底-2022年底,锅圈门店数量分别为4300家、6868家以及9221家,后两年分别同比增长59.72%和34.26%。

锅圈之所以可以飞速铺设海量门店,与行业红利井喷,资本大力扶持不无关系。

图片

图源:中商产业研究院

疫情后,中国“在家吃饭”市场飞速成长。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在家吃饭”市场规模为2653亿元,同比增长35.03%。在此背景下,诸多投资机构纷纷投资“在家吃饭”相关项目。

图片

图源:锅圈招股书

作为“在家吃饭”赛道的先行者,锅圈自然是资本的座上宾。招股书披露的数据显示,2019年以来,锅圈共拿到五轮融资,累计融资额为28.3亿元,其中四轮发生于2020年后,融资规模占总融资额的97.53%。

有金主在背后“输血”,锅圈得以不顾及成本,蒙眼狂奔。招股书显示,2020年-2022年,锅圈净利润分别为-0.43亿元、-4.61亿元以及2.3亿元。

针对2020年、2021年为何连续两年亏损,锅圈在招股书中解释称,主要因“人力增长及对加盟商进行的推广活动中投入资源”所致。

尽管连续两年亏损,但随着门店数量增多,锅圈的营收规模却飞速攀升。招股书显示,2020年-2022年,锅圈营收分别为29.65亿元、39.58亿元和71.74亿元,后两年分别同比增长33.5%和81.2%。

好在,随着门店规模逐步走高,形成规模效应,锅圈不光在2022年走出了亏损的泥潭,核心毛利率数据也稳步攀升。招股书显示, 2020年-2022年,锅圈毛利率分别为11.1%、9.0%及17.4%。

后疫情时代,锅圈加盟商迎来血亏

过去几年,锅圈之所以着力拓宽门店规模,主要是因为加盟店是其重要的营收支柱。招股书显示,2020年-2022年,锅圈加盟店渠道营收分别为29.1亿元、37.3亿元和64.8亿元,分别占总营收的98.2%、94.2%和90.3%。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前几年锅圈的加盟店是基于疫情期的“在家吃饭”红利开设的。由于疫情期消费者不能去线下门店堂食,锅圈的海量加盟店当然可以斩获亮眼的业绩。2022年末以来,随着疫情消退,线下经济逐步恢复,消费者的“在家吃饭”需求锐减,锅圈的诸多加盟店开始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

图片

图源:锅圈招股书

招股书显示,2020年-2022年,锅圈加盟店分别关闭28家、194家及279家,闭店率分别为0.7%、2.8%及3.0%。2023年前四个月,锅圈加盟店关闭132家,接近2022年全年的一半。

对于锅圈来说,每年几百家加盟店关闭,或许无伤大雅,但对于加盟商来说,投资巨大的门店一旦关闭,就可能造成巨额亏损。

2023年4月,《豹变》报道,一杭州加盟商于2022年4月开了一家锅圈,开店前总部介绍30万就能开店,实际上花了40万。因业绩不好,于12月以25万的价格将店面盘了出去,等于8个月时间亏损了15万元。

与闭店率增长相同步,锅圈的存货价值也在增长,2020年-2022年分别为6.47亿元、6.02亿元以及10.47亿元。这从侧面说明,锅圈目前不仅面临难以帮助加盟商创收的挑战,甚至自己还身陷难以高效率出货的泥潭。

迈入2023年,随着疫情彻底烟消云散,锅圈的业绩甚至同比下滑。招股书显示,2023年前四个月,锅圈营收20.78亿元,同比下降3.8%;净利润1.19亿元。

针对为何营收下滑,锅圈在招股书中解释称,“部分原因是人们在疫情消退后,更频繁地外出吃饭。”

火锅、烧烤之外,锅圈没有新故事

不可否认的是,疫情三年,中国“在家吃饭”市场飞速成长,但整体而言,时至今日,“在家吃饭”市场在整体的餐饮行业中,仍属于边缘角色

图片

图源:艾媒咨询

艾媒咨询披露的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餐饮市场规模为51886亿元,同期中国在家吃饭餐食解决方案市场规模仅4411亿元,占比仅8.5%。

招股书显示,2022年,中国按在家吃饭餐食解决方案产品零售销售额计,锅圈排名第一,占据3%的市场份额。结合前文的数据不难发现,因市场规模有限,即使已成为行业翘楚,锅圈仍面临失速的挑战。

为了扩大市场影响力,过去几年锅圈一直致力于进行大手笔营销。招股书显示,2020年-2022年,锅圈销售及分销费用分别为2.2亿元、6.29亿元和6.25亿元,营收占比分别为7.4%、15.9%以及8.7%。

不过结合锅圈闭店率上涨以及2023年前四个月营收下滑的现状来看,锅圈的大手笔营销策略显然没有斩获理想成果

图片

图源:招股书

与大手笔营销相同步,锅圈还致力于摆脱对火锅、烧烤等产品的依赖。招股书显示,锅圈的营收支柱为火锅类和烧烤类产品,此前几年合计营收占比约为90%。

为了找到新的增长曲线,过去几年锅圈推出了速食品牌“憨憨”,以及椰子鸡火锅、肥牛金针菇卷等产品。

不过遗憾的是,锅圈的新兴产品并未充分赢得消费者关注。招股书显示,2020年-2022年,锅圈其他产品营收占比分别为12%、12.5%和13.8%,营收占比连续多年停滞,难以成为公司的“第二条曲线”。

总而言之,尽管过去几年,锅圈的业绩稳步攀升,但这很大程度上都得益于疫情红利以及资本扶持下的海量加盟店。

2023年以来,随着疫情逐步消退,锅圈的业绩出现触顶的迹象,并且闭店率还持续上涨,迎来了多事之秋。

在此背景下,资本市场很难持续看好锅圈。随着春节聚餐红利逐渐消逝,投资者自然纷纷逃离锅圈。

本文(含图片)为合作媒体授权创业邦转载,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

反馈
联系我们
推荐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