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京东终于发布了其2023年的年度财报。
数据显示,京东集团总收入只有10847亿元,几乎持平2022年,表现差强人意。好在“早已经分出去”的京东物流表现异常优异,2023年总收入1666亿元,同比增长21.3%,大幅超过预期。
更值得欣慰的是,京东物流经调整后净利润(Non-IFRS)达到创新高的27.6亿元,同比增长218.8%;未经调整净利润(IFRS)扭亏为盈,首次实现双盈利。这意味着,京东物流终于实现了自我造血,当初“不要盯着锅里的业务,多服务外部客户”的战略擘画终于通过了市场检验。
《证券日报》记者找我,希望我能展望京东物流后续发展走势。我谈了几点看法,呈现出来的报道内容如下:
“资深互联网观察家丁道师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得益于京东物流多年来在物流领域的深耕和一体化供应链解决方案的构建,其得以在保持竞争力的同时,推动产业链和供应链的降本增效,预计公司2024年依旧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
在行业竞争加剧,行业疯狂卷低价的当下,京东物流凭什么值得持续被看好?之前,我在《丁道师 | 侧观京东集团财报:京东物流已经成为行业的京东物流》《京东乡镇物流提速意义:缩减城乡二元差异 平等享受消费红利》《新一代物流新价值 京东物流搭台行业峰会释放了什么信号》等文中已经有过详细分析,感兴趣的自行搜索查看。
今天再来补充几点看法。大道理和宏观概念就不谈了,尽量谈几点简单的逻辑。
一、田忌赛马
效率、成本、体验,是物流行业竞争的三个核心要素。京东、顺丰这种物流占据了效率(当日达、次日达等服务)和体验(用更好的包装、送货上门服务)优势,得2分。
四通一达和极兔、邮政EMS占据了成本优势,得1分。
一个简单的数学题,1+1>1。
或许有人会说,这两年“低价”是电商和物流行业的核心关键词,效率、成本、体验不能都算1分。效率、体验各自算1分,成本可以算2分,甚至3分。
这种认知是2023年初期的认知,事实证明错了(大部分物流巨头的财报都是公开的,感兴趣的自行对比)。虽然有大量9.9包邮、1分钱秒杀的商品或者活动,为四通一达带来了大量订单,但这种增长不是有质量的增长,也带不来多少利润。甚至,为了履约这种低质订单,还要招募更多快递员,投入更多资源和运力,长期下去不见得是好事。
二、迎合政策
这两天,《快递市场管理办法》发布,引发行业震动。这个规范内容很长,就不解读了,简单来说政策引导的方向就是:“四通一达,你们得向京东和顺丰这两个标杆学习了。”
新规实施,进一步放大顺丰、京东、德邦等本来就上门的快递公司竞争力。
等等,大家如果都上门了?京东和顺丰的优势怎么被抹平了么,怎么反而放大了?
很简单,在以前中通,邮政,韵达,申通,圆通,极兔等,只能通过价格优势和京东顺丰进行竞争,哪怕牺牲了配送效率和服务。而以后,严格按照新规定执行的话,这种传统的快递公司成本会进一步上升。既然成本都上升了,成本优势就减弱了,同时他们的配送效率还没有明显提升(服务水平倒是提升了,但是和京东,顺丰相比依然不足)。这么一进一退,竞争力不就变弱了吗?
三、技术优势
京东物流,和其他所有物流公司的区别在于,京东物流首先是一家技术公司,然后才是一家物流公司。
基于对技术持续多年的投入,京东物流倡导的各种理念和服务体系,才得以真正落地。
同理,美团外卖首先是一家技术公司,然后才是一家提供“点外卖”服务的公司。
滴滴,亦是如此。
四:进可攻退可守
从2021年开始,京东物流外部收入就占比达到50%了,这几年外部营收占比持续增加。
现在,京东物流有70%的收入来自于外部客户,这是京东物流走向成熟和健康的体现。这意味着,京东物流越来越不依靠京东电商体系了。
越来越不依靠,不是不能依靠,而是暂时不需要依靠。
我们应该认识到,作为娘家人,京东物流多了一条退路。也就是万一那天市场恶化了,京东物流还可以退回去,仅仅依靠京东存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