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前瞻(ID:xinnengyuanqianzhan)原创
文 丨丛 丛
编 丨和 畅
小米SU7入市以来,20-30万级纯电轿车市场反响强烈。原本想定23.9万元的小米SU7在发布会前一天改为了21.59万元,35万元的顶配版改为了29.99万元。即便是原价,雷军表示也是亏钱的,“大家太卷了”。
由此,这场始于比亚迪,在整个车市蔓延至今的价格战再次深化。
当下经济行业细分领域,价格战似乎成为各企业争夺市场的不二法宝,但杀敌八百自损一千,价格战的最终受伤者还是消费者。
近期,在储能领域,有人出其不意,跳出“价格战”的紧箍圈,打了一手漂亮的技术牌。它给愈演愈烈的“以价换量”浪潮带来全新的思考,甚至手把手教学,什么是储能新质生产力,如何破解能源转型中的安全、收益和应用方面的挑战。
01
价格战下的“乱象丛生”
2023年开始,“价格战”席卷整个汽车市场,而今年一开年,此风尽显延续之意。
前不久正式发售首款车型的小米汽车,虽踌躇满志,也未能幸免。
值得注意的是,此风不仅席卷整个汽车市场,也蔓延至储能领域。
据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CNESA)的统计,截至2023年年底,2小时磷酸铁锂电池储能系统中标均价已跌至0.79元/Wh,较2023年1月下降了48%。一些集采标的,出现低于0.6元/Wh,甚至低于0.5元/Wh的投标报价。
来源/视觉中国
至此,各大储能企业集中低价抢标的现象已趋常态。
储能电芯作为该领域中的另一员“猛将”,也未能侥幸逃脱。截至目前,除宁德时代的280Ah电芯仍坚守在0.5元/Wh以上,其余厂商旗下的280Ah电芯价格均已跌破0.4元/Wh,正式向0.3元/Wh迈进。
部分储能企业因此获得了业绩上的短期利好,但仅凭借低价抢占市场份额的方式是走不远的。企查查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月,储能系统领域异常经营状态公司占比总数的7%,主要包含注销、吊销、清算等状况。
不过,仅仅受“亏本赚吆喝”这一方面的影响,还不足以彻底打开各企业间的淘汰之门。要知道,当下储能领域乱象的诞生源于产能过剩、产品力不足等多个方面。
某一储能领域相关人士表示,“一众电池企业涌入储能赛道,逐渐失衡的储能电池供需关系导致行业竞争加剧。”
《储能产业研究白皮书2024》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企业储能电池出货量超200GWh,而同期下,全球的电力储能年总装机量也不过在100GWh-120GWh之间。
不难看出,在当前储能型锂电池产能平均率仅50%左右的数据背景下,产能扩张之迅猛远超市场现有需求。
产品方面,2023年一整年,液态、20尺集装箱俨然成为了各品牌储能系统标配,同质化问题凸显。
基于此,当下储能行业被笼罩的硝烟亟待吹散。
02
化解困局的关键:技术创新
回溯2022年,彼时的储能领域似有“福星高照”之意,受政策福利、光伏高速增长等因素影响,储能一度成为大热“话题”。
由此,很多企业“慕名”跨界而来,企图通过短期主义抢占市场份额。据天眼查数据显示,2022年国内新增注册储能企业达3.7万家,是2021年的约5.8倍。
但,正可谓“冰火两重天”,热闹过后的2023年,储能市场乱象丛生,竞争之风愈演愈烈,也给2024年种下苦果。
就有专业机构预测,今年,我国新型储能市场整体供大于求,系统集成较电芯环节竞争更为残酷,50%以上的储能系统企业(含大储系统、工商储系统、户储系统等企业)将被淘汰出局,不可谓不惨烈。
来源/视觉中国
此背景下,各企业想要留在储能领域的下半场,甚至“博得头筹”,技术牌不失为一手妙招,且有企业已经进行了佐证。
韩国机构SNE research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宁德时代2023年储能电池在全球市场总份额的40%,连续3年荣获全球储能领域冠军。
细分来看,宁德时代2023年全年研发投入达184亿元,研发人员超2万人。
储能系统方面,宁德时代发布的零辅源光储直流耦合解决方案,摆脱了传统储能解决方案对冷却系统及其辅助电源的依赖,具有高安全、长寿命、高效率等特点。
同时,自2019年起,宁德时代就引入低锂耗技术,开发长寿命电芯单品。截至目前,宁德时代储能专用长寿命电芯L系列的循环寿命可达15000次,成效初显。
2023世界储能大会上,宁德时代科学家吴凯曾表示,“储能不是用来撑门面、做摆设、换路条的。”
可信、可续的储能产品才能赢得市场的认可。
4月9日,宁德时代天恒储能系统的发布,不仅延续了宁德时代在储能的优势积淀,也给满目疮痍的储能行业指明了方向。
03
储能系统“456”,开启能源存储新纪元
面对储能行业的高度内卷,跨界“玩家”带来的模糊是暂时的,毕竟长期确定的发展大方向是不变的。
2023年底,《电力储能用锂离子电池》新国标正式颁布,此次标准指标的调整主要涉及锂离子电池储能性能、安全等方面。
基于此,各储能企业势必要叠新换代旗下诸多产品,以适用新国标的颁布。其中,宁德时代作为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双领域的“领头羊”,率先入局技术升级之战。天恒储能系统便是宁德时代坚持技术创新下的产物。
来源/新能源前瞻拍摄
宁德时代官方公布最新数据,天恒集装箱式储能系统的单位能量密度提升了30%,整站占地面积减少20%,体积利用率远高于市面已在售的储能系统。
事实上,最需要关注的三个数是,“4”维真安全、“5”年零衰减,“6”MWh级。每一个数字都重新定义了储能系统的新标准,甚至是天花板。
不仅如此,“天恒”所搭载的是储能专用长寿命零衰减电芯L系列产品,能量密度为430Wh/L,引领行业迈入“五年零衰减”里程碑。要知道,目前市面上已售出并在岗的储能系统其实际运行寿命均无法超过三年之期。
运行场景方面,宁德时代某一技术人员向新能源前瞻表示,“天恒储能系统是完全支持在海边使用的,此款集装箱式外壳采用了5C防腐技术,比一般的储能系统更耐潮。”
安全性问题一直是各领域消费者所切身关注的焦点,储能领域也不例外。根据第三方媒体不完全数据统计,2017年至2023年间,全球电化学储能电站发生超80起安全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及大量财产损失。
4月11日,在第12届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上,观展者宁先生向新能源前瞻表示,“我刚刚在宁德时代展台看到天恒储能集装箱样机的时候还是挺震撼的,尤其是液冷管路明显比市面其他储能系统要大很多。”
据悉,在储能系统中,高温是影响其正常工作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储能液冷管路具有制冷功能,降低系统温度的同时,可以减少热量累积和热失控风险,从而提高储能系统的安全稳定性。
不难看出,一直秉承技术创新为第一要义的宁德时代,有着属于自己的制造工艺。
储能本身是个短周期难见回报的产业,这意味着,秉承“挣快钱”原则入局的“玩家”终将被淘汰。助力万亿储能市场蓬勃有序发展,各企业除不断加码技术,锻造新质生产力外,还要有超越龙头的魄力和行动。
*题图及文内部分配图来源于视觉中国。
*免责声明:在任何情况下,本文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