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城市进化论(ID:urban_evolution),作者:程晓玲,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发力补齐县域经济短板,山东很迫切。
作为我国GDP排名第三的经济大省,山东县域总人口超过全省的一半,县域经济总量占全省四成,在区域经济发展版图中举足轻重。
但立足现实,山东千亿县、百强县数量增长缓慢甚至一度下跌,省内“领头羊”胶州、龙口等相比全国头部强县差距明显,鲁西、鲁南大片“洼地”更是亟待崛起……
当地早就意识到,“无论从县域自身发展来看,还是与江苏、浙江等省份相比,山东县域经济仍然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质量效益不高不优等问题短板”。
近日,继打响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发令枪”之后,《山东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试点工作方案》(以下简称《试点方案》)正式出台,并选出40个试点县域,分类开展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试点工作。
“点将出征”,山东县域经济能否如愿突围?
差距
县域一头连着城市,一头连着乡村,是区域发展的重要基本盘。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全国1866个县域占国土面积约90%,县域总人口占比约为52.5%,GDP占比38.1%。
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高国力此前受访指出,我国城镇化的上半场主要靠大城市推动,现在这些发动机动力减弱了,需要以县城为主的中小城市和小城镇来接续。
作为全国人口和经济大省,拥有辽阔县域的山东自然也不例外。
而在当地看来,无论是鉴于新型城镇化可以为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提供强劲动力,还是鉴于县域发展“标兵渐远、追兵渐近”的态势,山东都必须加快脚步。
这种危机感从何而来?
赛迪顾问发布的《2023中国县域经济百强研究》报告显示,山东共有百强县13个,在江苏(23个)、浙江(16)之后,排名全国第三。三省中,山东拥有的县级市和县的总量最多,但百强县数量最少。
差距进一步体现在经济强县的实力上。截至2022年,江苏GDP超1000亿元的千亿县多达21个,浙江9个,山东则仅有5个。其中,山东的荣成、邹城、寿光3个县(市),GDP均在1000亿元左右,在全国千亿县中排名靠后。
更值得警惕的是,拉长时间线看,山东巅峰时期的百强县数量曾多达27个,排在浙江之前。但从2017年到2023年间,山东百强县从21个降至13个。
不仅百强县数量锐减,截至2022年,山东千亿县数量对比2017年并无变化。与之形成反差的是,近年来全国千亿县数量快速增长,其中仅2022年就新增11个、总数达到54个。作为经济大省的山东却处于停滞状态,多年未有新增。
去年12月,山东省委财经办、省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曾在新闻发布会上解读称,山东县域经济基础好,发展潜力大,但同时也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发展活力、内生动力不足等问题。
为补齐县域这块短板,山东近年明显加快了脚步。
去年底,山东先后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快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和《山东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明确提出“力争用3年的时间,推动强县进位、弱县赶超”。
培强
在厘清方向思路、明确任务目标后, 根据最新公布的《试点方案》,山东在全省136个县域中选出40个县(市、区),明确要通过开展引领发展、特色发展和跨越发展三类试点,积极探索不同类型县域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模式,进一步画出“作战图”。
图片来源:摄图网_501758609
这项方案的一大亮点在于“分类施策”。
按照当地媒体的说法:既不能因循守旧、故步自封,也不必以“别人有我也要有”的思维打量自身,陷入同质化竞争的困境。分类开展试点,旨在“加快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经验,为全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典型案例”。
40个试点县域名单也随之揭开面纱。
打一个形象的比喻:
10个引领发展试点的县域相当于“优等生”,对标的是先进省份强县,要在全省发展中要起到引领示范作用;
10个特色发展试点县域相当于“特长生”,要发挥比较优势,做强特色产业,探索具有地方特色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20个跨越发展试点县域则相当于“潜质生”,以经济薄弱县、财政困难县、特殊类型县等为重点,需加大倾斜支持力度,提升“输血”效能,激发“造血”潜能,增强“活血”功能。
根据赛迪顾问研究,与江苏、浙江县域经济呈现明显相互竞逐的“狼群模式”不同,山东县域经济整体呈“雁行”梯队式发展格局,是较为明显的传统产业升级驱动主导模式。
换句话说,在山东现有格局下,头部强县的引领带动尤其关键。
从全国排位看,此次入选引领发展试点的10个县域中,龙口、胶州分别位列2023年全国百强县第8、第17位,占据山东在20强中仅有的2个席位。相比之下,浙江有7个县域上榜20强;江苏有6个县域上榜20强,且全部集中在前10名。
“对比昆山、江阴等超强县的发展模式,我省县域经济产业转型升级滞后、创新驱动作用不强、内部发展水平不均衡等问题,仍不同程度存在。”当地媒体如是反思。
在此背景下,《试点方案》明确提出“力争培育更多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经济强县”。具体到三年行动目标:到2025年,山东全省地区生产总值1000亿元以上的县(市、区)将达到30个、700亿元以上的达到50个。
相对乐观的是,目前山东有不少县域有望在短期内晋级千亿GDP。其中,滕州2023年GDP为946.08亿元,平度、肥城、招远、广饶、诸城、莱州等多个县(市)GDP均超过800亿元。
这些备受期待的“种子选手”,也铆足了干劲往前冲。比如,滕州已明确2024年GDP目标为突破1000亿元大关,志在“跻身千亿县级市行列”。平度则将千亿GDP目标时限确定在2026年,实现“综合实力跻身全省县域发展第一方阵”。
扶弱
“雁行”模式下,头部强县往往能带动区域发展整体跃升。但也应看到,一些地区发展动能不足的根源同样在县域。
也就是说,不仅要“培强”,更要“扶弱”。
从2022年数据看,山东全省136个县域中,经济体量不足400亿元的有59个,占比达到43%。其中,一直被视为山东区域经济发展“洼地”的鲁西地区集中了大量经济弱县。
山东曹县 图片来源:淡忠奎 摄
在此次公布的山东40个试点县域中,共有20个纳入跨越发展试点,也是数量最多的类别。根据《试点方案》,这是统筹考虑经济总量、人均水平、发展内劲等因素,选择出的20个相对薄弱县域。
而在这20个县域中,仅菏泽、枣庄、德州、聊城、滨州鲁西5市就占了13席。其中担当“鲁西崛起”率先突破重任的菏泽入选县域最多,达到4个。扶持“洼地”之迫切不言而喻。
为推动这些薄弱县域加快跨越发展,《试点方案》还提出“加码”举措:确定9个县域实行省政府领导同志包保机制,省政府部门、省属企业、省属高校和科研院所等组成对口帮扶小组。
在山东的县域经济版图中,还有另一块亟待提升的空间。
作为全省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经济总量第五的地级市,临沂不仅面临百强县“挂零”的尴尬处境,其下辖区县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也一度受到外界关注——2022年,除兰山区GDP过千亿外,临沂其余11个区县GDP均在700亿元以下,其中排名末位的蒙阴县GDP不足兰山区的两成。
在此次试点县域中,临沂沂水和蒙阴、平邑3个县也分别被纳入特色发展和跨越发展试点名单中。
此外,《试点方案》提出:“强化毗邻县域协同联动发展,探索开展跨省合作。”这意味着,不同梯队、类别的县域不仅要竞相发展、错位发展,还要联动发展。
从公开信息看,支持区位相邻、资源禀赋相近、产业发展相融、人缘文化相亲的毗邻县域探索一体化发展路径,此前山东省内已有一些探索,包括莱西-莱阳一体化发展先行区、胶州-高密临空临港协作区、平度-莱州-昌邑绿色化工联动区等跨县域、跨市域联动发展模式都在积极探索推进中。
对标先进,经济大省山东要补齐县域短板仍然任重道远。但可以预见的是,在省市县三级协同发力下,难题将逐一破解,“落后者”将加速追赶。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