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鲜快递,也要打价格战?

2024-06-19
流量焦虑之下快递争“鲜”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市值榜(ID:shizhibang2021),作者:武占国,编辑:何玥阳,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生鲜这块难啃的骨头,被越来越多快递企业盯上了。

一直以来,线上化更容易的是服饰鞋帽、3C家电、美妆个护等品类,而食品生鲜、家装家具的渗透率仍在低位。

这一方面意味着生鲜线上化空间很大,另一方面意味着生鲜难以线上化是一场攻坚战。冷链物流成本高就是其一。有报道称,一箱2.5公斤的杨梅,售价在200元,但是快递费要30元。

近期,菜鸟正式进军生鲜市场,菜鸟速递生鲜项目负责人还表示,今年将全面进入生鲜产区。菜鸟认为进入这一市场的机会在于卡位,占住平价型市场。

菜鸟还称,业务初期没想超过行业龙头,也不会一味追求单量,更多先把口碑和体验做好再逐步拉动单价和体量。

行业龙头是顺丰和京东这些老牌玩家,顺丰和京东等今年在生鲜市场也有不同方式的发力。

物流争鲜大战,或许即将开启。

01 流量焦虑下,快递企业争“鲜”

2023年,国家邮政局数据显示,快递行业平均价格9.15元左右,同比下降4.1%,再创新低。快递企业增收不增利的问题已经十分明显。

生鲜虽难,但可能是为数不多的增量市场。

这是快递企业面临的整体背景。各家还有自己的“原因”,这个原因可能也会影响到在生鲜的布局。

菜鸟速递的前身是丹鸟快递,有很成熟的配送网络,丹鸟主要接的是“内单”,也就是天猫超市这样的淘宝自营店铺,去年,丹鸟升级为菜鸟,也开始寻求更多的“外单”。

正如前面所说,菜鸟速递打的是错位战,思路就是“折中”——速度稍慢,价格减半。在核心城市,菜鸟速递可以实现48小时送达,价格只有京东、顺丰同类产品的一半。

收费低,成本也要低,生意才能运转下去。菜鸟在生鲜领域目前的思路是,不贪大求全,而是聚焦在货量集中的100多个核心城市以降低成本。

卡好位、不激进扩张是现在菜鸟生鲜业务的战术。菜鸟方面也表示,到下半年市场投入节奏和规模会有所提升,未来也将投入空运资源。

官方口径,菜鸟生鲜业务已经实现盈亏平衡。

48小时其实并不慢,只不过覆盖的城市比较少。

更早布局于冷链运输服务的顺丰和京东,覆盖范围更广。

2012年,顺丰开始探索冷链物流,2014年,又推出“顺丰冷运”品牌,为生鲜食品行业提供冷链运输,顺丰是最早在冷链物流布局的快递公司。2023年,顺丰冷运及医药业务实现不含税营业收入103.1亿元,同比增长19.7%,是营收的重要的增长点之一。

京东于2014年开始建立冷链物流体系,并于2018年推出京东冷链,主要服务于生鲜食品行业和医药行业。近来京东物流也在加码生鲜快递业务,今年从5月开始, 茂名大量荔枝成熟上市,妃子笑、白糖罂、桂味、糯米糍轮番成熟,京东快递在“中国荔乡”村子里设置了超过3000个揽收点,上万名快递小哥在此打包寄快递。

京东快递围绕深圳、无锡、杭州、天津4大交通枢纽,通过近200条航线、近百条高铁线路,冷链线路,实现全国核心城市48小时新鲜运送。

中通也在加码生鲜快递,去年8月中通冷链快递正式上线,中通冷链副总裁表示:“当前中通冷链的主要任务布局之一,便是减少中间流通的环节,在面向C端个人客群的商业订单中,帮助企业、品牌直达消费者。”

菜鸟速递的差异化优势在价格,京东物流和顺丰的优势在于覆盖范围更广以及先发的口碑优势,中通加码了“销”侧,开出了线下社区生鲜店“中通甄选”和“中通有蜜·城市奥莱”旗舰店,中通甄选海设立了今年上半年开设200家店的目标。

虽然顺丰和京东有先发优势,占据了更多市场份额,但冷链运输,目前还处于早期发展阶段,市场份额比较分散。

冷链物流包含了冷藏储存、冷藏运输等多个环节,上游客户包括、水果、蔬菜、肉类等农产品,还有医药企业、化工产品等其他对冷藏运输更苛刻的行业。其中,冷链物流中食品生鲜占比最大。

我国的冷链运输率仍然很低,远低于发达国家。

发达国家的冷链运输率达80%-90%,比如果蔬、肉类和水产品冷链运输率,美国都在97%以上,日本的运输率分别在95%、90%和100%,而我国的三者运输率分别只有15%、57%、69%。

冷链运输在我国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我国冷链物流市场总规模已从2018年的2886亿元,增长至2023年5170亿元,年平均增速为15.83%。

02 生鲜快递之战,只能选择困难模式

前景是广阔的,现实是一步一个坎的。

菜鸟的加入,像是一条鲶鱼搅动着生鲜市场。现在菜鸟发起的“平价型”生鲜速递,还没有带来“价格比拼赛”,但长期来看,按照市场化的发展剧情,冷链物流的价格会被逐渐打下来。

但这个过程,极其艰难。

生鲜由于易腐坏,对于交付的即时性和品质要求都很高,不同的生鲜最佳锁鲜的温度是不同的,冷链物流需要设置不同的温区,才能降低损耗,因此冷链物流的成本很难降下去。

通常,冷链物流冷配送比常温配送成本要至少高出30%。

比如,一辆4.2米的冷藏车,可装载3吨到5吨货物,核算到8到10立方米,在一个近千万人口规模的城市,配送三个点位,配送费用基本在350元到450元之间。如果是常温物流,同样的装载吨位和配送范围,大概需要250到350元之间。

从冷链不同的环节,可以将冷链企业分为仓储型、运输型、城市配送型、综合型、供应链型、电商型、平台型等七种,生鲜快递,大多服务电商平台。

顺丰、京东、菜鸟、中通等冷链服务商大多是服务于电商平台,所以也称为电商型冷链企业。它们和其他六种冷链类型,最大的不同是,其他大多是B2B,生鲜快递是B2C,直接面对个人消费者。它们缩减成本的路径是相同的。

冷链配送高成本涉及三个方面,分别是人工、控温打冷和专业司机。

其中专业司机对保证冷链配送至关重要,冷藏车有对应的温控技术要求,需要熟悉冷冻温度、冷藏温度的温控,还涉及到常温恒温的温度操作,熟练使用不同温区的隔温板、周转筐等。通常冷藏司机需要进行岗前培训,还要有打冷操作的专业素养,涉及到食品运输,司机要有健康证等。

随着B2C生鲜市场的规模扩张,市场终端小订单、多品种、高频次的需求增加,但是成本仍比较高。比如鲜花冷链运输,租一辆13.5米的冷藏厢式货车,从云南到北京单趟费用约在17000元左右,这个费用水平约比常温货运高一半多。

诞生于互联网时代、因电商崛起的生鲜快递,比传统冷链企业的优势是,可以更好、更快地将新技术融入到冷链运输的各个环节。

传统企业的优势是在各自环节深耕时间长,通过司机的岗前培训和技能培训,让司机更快更好的掌握冷链运输的经验,比如根据不同的货物设定不同的温度。

生鲜快递的优势是数字化能力,它们可以根据传统冷链运输各个环节的经验,实现数字化、甚至AI化的改造,比如乐纯酸奶,通过京东冷链物流网络,第二天就能实现送达。顺丰冷链,也是同样的原因,菜鸟则也具备这样的优势。

此外,实现规模化也很重要,生鲜快递是典型的规模经济,当规模达到一定量后,形成规模效应,冷链物流的成本才会下降并且稳定下来。而且还能通过数字化改造,实现产品的集中送货和约定送货,这样可减少冷藏车的空载空置问题,尽可能保质保鲜。

对于刚刚加入生鲜快递竞争的企业来讲,生鲜快递行业的布局都是重资产行业,冷库、冷藏车辆和其他冷藏设备作为基础设施,这些都需要大量的前期投资,先进的冷链技术,包括温度控制、追踪系统等,这些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同样需要大量资金。

包括运营、供应链管理,这些都是考验新入局的生鲜快递企业,能否破局的关键。

从长期来看,这场生鲜快递之战,还只是刚刚开始。

参考文献

[1]《冷链物流高成本难题如何“破局”》现代物流报

[2]《冷链物流数字化应用专题研究》物联云仓数字研究院

[3]《冷链食品产业链分析之河南概况》中原证券

[4]《2024食品冷链行业物流与供应链数字化转型白皮书》罗戈研究


反馈
联系我们
推荐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