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幸运的造假大王

关注
你还敢买吗?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格隆汇APP(ID:hkguruclub),作者:独行侠,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A 股造假之王摘帽回归了。

7月4日,康美药业历经5年成功“摘帽”,资本市场怒提一字板涨停。最新市值已经接近300亿元,位列中药板块第八。

曾经轰动全国的史上最大造假案主体,竟然奇迹般复活了,对相关利益方是实属幸事,但对市场而言可谓有些“骇人听闻”。

凭什么它不退市?

01

普宁首富的悲歌

1997年,中国遍地黄金的年代。

彼时,马兴田夫妇在普宁市下架山镇创办了一家只有几个员工的小型药厂,这即是康美前身。谁也没有料到的是,仅仅4年之后,康美已经成功在上交所挂牌上市了。

在资本的加持下,康美一路狂奔。2007年,营收规模已突破10亿大关。那一年,李冰冰出演以马兴田夫妇为原型的MTV《康美之恋》特别火,现在仍然挂在公司官网主页显眼的位置上,以示宣传。

到2017年,康美成立二十周年,营收规模已突破260亿。在此之前,康美市值突破1000亿元,成为医药行业第一家破千亿的药企。之后,2018年5月,市值一度冲高至1390亿元,仅次于恒瑞医药。

业绩暴增,股价暴涨,马兴田夫妇财富水涨船高。在2018年的胡润富豪榜单上,家族财富高达410亿元,成为普宁首富。并且,在康美做大做强的同时,两位还到处做慈善,给人营造出一种“心怀苍生、大爱无疆”的美好形象。

然而,一切的荣光只是建立在虚假的谎言之上,最终漏出了马脚。

2018年10月,康美被一位名不见经传的自媒体的两篇文章拉下马来,直言不讳质疑货币资金真实性以及存贷双高等问题。

两篇文章被广泛传播,股价迎来3个跌停。对此,康美两度大言不惭地发布澄清说明。此后更多媒体蜂拥报道,驱动证监会跟进,于当月进行了立案调查。

最终查明, 康美在2016至2018年,累计虚增货币资金886.8亿元,虚增营业收入291.28亿元,虚增营业利润41.01亿元。

消息一出,震撼了整个资本市场。

2021年11月,马兴田被判12年,并处罚金120万元。其妻许冬谨及其他责任人员11人,也因参与相关证券犯罪分别判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令人愤怒的是,在被证监会调查之前,马兴田把康美实业旗下资产“康美健康小镇投资有限公司”转移到女儿马嘉霖和儿子马嘉腾名下了。

东窗事发后的几年,康美债务缠身,摇摇欲坠,徘徊在退市边缘。2021年,世界500强广州医药集团通过神农氏合伙企业,投入巨资54亿,加上其他投资者一共65亿,拿下29.9%的股份,成为康美新的大股东。

在神农带领下,康美于2021年便完成了破产重整,其所有债务通过现金、股份、信托权益等方式全部进行了清偿。

2023年,康美就曾申请想把ST的帽子给摘掉,后面想了想又撤回,一直拖到今年,最终还是拿掉了。

如今,康美获得了重生。 而一手缔造造假案的马兴田夫妇已经沦为了阶下囚,得到了应有惩戒。

02

铁案之意义

康美最大造假案毁坏了资本市场诚意基础,严重侵害了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造成了较为恶劣的影响。然而,这样的公司非但没退市,还给摘帽了,这让无数股民感到意外。

有人认为,这给市场立了一个并不好的榜样,毕竟如今监管层不断出政策要遏制住猖獗的财务造假势头,那么理应枪打出头鸟,对如此极严重造假情况的企业最严厉处罚且不得重新,以给市场其余作恶的企业敲响警钟。

然而,一些人却不这样认为:康美原来的老板已经判刑了,集体诉讼的钱也赔了。并且现在的大股东与管理层都换了,业务也在逐步回到正轨,没必要杀死一家不少人还依靠他生计的上市企业。并且一旦退市,众多散户股东会随之陪葬,为过去管理层的恶性行为买单,更加不公平。

退与不退,并不是是情绪左右,最终还得按照规章制度来。 在康美造假的那几年,退市制度里面白纸黑字并没有规定重大财务造假就一定强制退市。

其中,有一条倒是列的很清楚, 欺诈上市会触发强制退市。

这亦是康美可以留在市场中的重要因素。

其实,康美案反而促进了相关制度的完善与改革,补上了一些明显漏洞。

首先,它开创了中国证券集体诉讼的先例。据法院判决,康美及相关责任人向5.2万名投资者共计赔偿24.6亿元,人均4.7万元。此案作为国内首单特别代表人诉讼案件,也成为中国证券历史上,迄今为止判决赔付金额、获赔人数最多的案件。

即便如此,康美从1300亿跌至300亿,中间有多少因为财务造假损失惨重的投资者不得而知。5.2万名去申诉索赔获得赔偿,但并不是所有受害者的全貌,还有更多的投资者、机构在无声中承受过巨大亏损。

但无论如何,集体诉讼制度算是开了先河,对于保护中小投资者权益算是激活了一个工具。 康美药业案标志着这一制度走向实践,这是一个好的开始。

其次,康美案或也驱动了退市等相关制度的进一步完善与改革。

今年4月,证监会发布《关于严格执行退市制度的意见》,大幅提高了财务造假退市力度——造假行为连续3年以上;对于1年造假2亿元以上,且造假比例达到30%以上;连续2年造假,金额合计3亿元以上,造假比例达到20%以上。这三类情形均会予以退市。

未来,再也没有下一个康美可以复活了。现在的康美逃过一劫。

7月5日,包括证监会在内的多部门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资本市场财务造假综合惩防工作的意见》。其中提到,对违规信披公司和责任人的罚款上限由60万元、30万元大幅提升至1000万元、500万元,对欺诈发行的罚款上限由募集资金的5%提高到1倍。另外,违规披露的刑期上限由3年提高至10年;中介机构及从业人员出具虚假证明文件最高可判10年有期徒刑。

令人怒不可遏的顶格60万,罚酒三杯变相鼓励的做法将成为过去式。这些制度的快速出台,或多或少都有康美案的“功劳”。

但制度改革力度和落地时间跟广大投资者的期待仍有差距。比如,证券法修改,提高的罚款额度还是不足够大,对市场的震慑效果还是有疑虑。因为过去资本市场乱象频出,其根本原因就是违法违规所受惩罚与潜在收益回报差异过大,反而被调侃在变相鼓励。

此外,券商机构、中介结构在过去的造假大案中扮演了“帮凶”角色。或因各种利益勾结,市场看门人的角色丧失。如今,这块制度建设依然没有跟上。

正因看门人角色的缺失,市场中并没有多少“吹哨人”为投资者预警。现在,没有正规军,只有零散的所谓自媒体力量,独木难支。

03

尾声

重生后的康美,其实依旧面临着诸多隐忧。

财务表现上,2023年归母净利润为1.03亿元,实现扭亏为盈。但扣非归母净利润仍然为负值,且已连续5年亏损。今年一季度,扣非归母净利润依旧亏损5847.7万元。积重难返,康美仍没有完全上岸。

供给端,中药材近年来持续上涨,包括朱砂、辛夷、白术、小通草在内的多个品种年涨幅在130%以上。康美虽自建了一些上游药材种植基地,但可能无法完全对冲原材料大涨带来的影响。

需求端,中药饮片同样面临“集采”冲击。2023年9月,三明采购联盟组织开展的全国首次中药饮片集采落地,覆盖黄芪、当归、党参片、丹参等21个常用品种,中选产品涉及100家企业的782个产品,平均降价29.5%。

康美作为中药饮片第一品牌,业绩增长亦无法逃脱集采逻辑的伤害。 未来,业绩回归高速增长,恐将落空。

此外,因康美过去造假冲击波巨大,信誉感很难因去帽而消失,因此挺难让主力公私募以及外资机构再次青睐,而后者掌握着股价中长期表现的定价权。

总之,不能因为去帽,亦或是基于对广药集团的信任,就遥想康美困境大反转了。

康美刚走出ICU,身子还很虚,投资人需要耐心多观察,别想当然。 (全文完)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

反馈
联系我们
推荐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