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届年轻人正在抛弃“含糖饮料”

关注
“糖分大战”开始。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氢消费(ID:HQingXiaoFei),作者:林小白,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小张是一家小超市老板,今年暑假,他的超市货架上,冷柜的黄金位置已经被康师傅、统一、东方树叶、三得利、果子熟了等大品牌的无糖产品挤满。之前热销的各种含糖饮料,只能摆在角落。

“没办法,现在大部分年轻人都要无糖茶了,像跟风似的。”小张解释道。

曾经靠“给生活加点甜”续命的年轻人,怎么纷纷开始戒糖了?甚至连茶饮店也开始上新“无糖茶”。2024年6月3日,喜茶再上新轻负担饮品,同时发布“果茶控糖宣言”,宣布“全面展开果茶控糖计划”。

根据马上赢情报站数据,2023年无糖即饮茶市场显著扩张,份额激增近一倍,由16%跃升至32%,增速高达110%。而据尼尔森前瞻报告,至2024年,无糖茶已超越无糖汽水,在无糖饮品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经多年沉寂之后,无糖茶市场终于迎来爆发式增长。

不难看出,从去年东方树叶的爆火出圈,到整个茶饮市场的集体“控糖”,无疑证明了饮料界正在慢慢实现从“有糖”到“低糖”再到“无糖”的转变。

“委屈的”含糖饮料

95后小美在一次体检中查出了2型糖尿病,与许多互联网大厂打工人一样,小美的日常工作会长时间坐班、每天吃饭全靠点外卖、经常加班,她和同事的日常都会拿饮料当水喝,时不时也会喝点咖啡、奶茶“续命”。

“我从来没想过自己会有糖尿病,我认知里这种病一直是中老年人才会得的。”小美说。

据有关数据显示,过去40年,我国18岁及以上人群中,糖尿病患病率持续增长,达到11.2%。这也直接导致,当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闻糖色变”。《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中称,居民要控制添加糖的摄入量,每人不超过50g/天,最好控制在25g/天以下。

糖分摄入过量正日益成为影响健康问题的重要因素,尤其是肥胖与糖尿病等疾病的频发,已引起全球关注,促使各国纷纷采取措施加强控糖。作为糖分的重要来源,饮料行业正受到前所未有的审视。最近几年,也有不少博主、平台对市场上热卖的各种含糖饮料进行含糖量测试。

数据来源:新火食业

根据以上数据可知,市面上多数饮料单瓶含糖量轻易突破25克门槛,尤其是500ml装可乐,内含添加糖高达53克,远超《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量。部分饮品配料中,糖分占比惊人,从10%攀升至13%,这些高糖饮品迅速被人体吸收,对健康构成显著隐患。

其实,国家多年前也提出了“三减”,顺序是减盐、减油、减糖。去年7月,上海嘉定区部分超市率先实践,将含糖饮料区域以“红橙绿”三色鲜明标识。这项举措源自于上海市疾控中心制定的《含糖饮料健康提示标识试点应用及效果评估实施方案》,该方案是在全市多个区县选取159家试点商超场所开展含糖饮料调查项目。

尽管只是简洁的提示信息,却可能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在饮料这片红海市场中,此标识对含糖品类施以特殊关照,难免引发关于公平竞争的讨论,被舆论解读为隐性的市场偏见。若含糖饮料确为健康之患,可以从源头严控,在生产环节设立门槛,而非在销售末端施以干扰,这样的做法似乎略显矛盾,既未完全禁止又未全然放任,让人质疑其效能与初衷。“含糖饮料”也在明面上被推到了尴尬境地。

毕竟大家每天摄入的糖分不止来源于饮料,也有其他食物。没有对其他产品进行限制和标识,首当其冲的却是饮料。这样看起来,含糖饮料确实挺“委屈的”。

也正是这样的状况下,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选择各种无糖饮料。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5-2022年中国无糖饮料行业市场规模逐年增长,由22.6亿元增至199.6亿元,预计2025年将达615.6亿元。

“控糖大战”启幕

“我们今年的备货中,无糖茶已经超过含糖饮料了。”小张说。

根据尼尔森最新发布的2024中国饮料行业趋势报告,回顾2023年,无糖饮料市场以惊人的速度扩张,总规模跃升至241亿元,其中无糖汽水与无糖茶分别占据38%与49%的市场份额。尤为亮眼的是,无糖茶饮料达110%的年增速。

图源:东方树叶官微

作为行业领军者之一,农夫山泉的茶饮料业务在2023年实现了飞跃式增长,据其公开数据显示,其年营收高达126.59亿元,同比激增83.3%,占公司总营收的近三成。虽未直接公布旗下明星品牌“东方树叶”的具体业绩,但有市场人士结合市场趋势与业界分析,东方树叶的销售收入在2023年实现了超过100%的强劲增长,近三年复合增长率更是超过90%。

市场观察家纷纷预测,凭借当前的高速增长态势,东方树叶有望在2026年,成为农夫山泉旗下又一个年销售收入突破200亿元的单品巨擘。

东方树叶的爆火,不仅激活了老品牌无糖茶饮料的市场活力,还催生了果子熟了、让茶、茶小开等新秀的迅速崛起。据数据显示,无糖茶新品上市量从2022年的93款激增至2023年的157款。2024年,无糖茶领域更是迎来“千帆竞发”的盛况,在刚过去的春季糖酒会上,无糖茶新品如雨后春笋般挤满各种展柜,老牌劲旅、跨界新贵、地方传统品牌及新兴势力纷纷抢滩登陆。

据媒体统计,2023年全国无糖即饮茶单品市场共有157个,其中新品就占到近一半,有64个。据不完全统计,2024年各品牌已接连上新了30余款新品。

不可否认,茶饮界的“控糖大战”已经悄然开始。然而,炎热的天气也将开“卷”的无糖茶们战火第一枪指向了价格战。

据《消费观察》近日披露,广州各大便利店及商超内,无糖茶饮价格战愈演愈烈。可口可乐旗下的淳茶舍以2.99元的秒杀价吸睛无数,而三得利桂花乌龙也祭出3.9元的亲民单价。

据马上赢品牌CT数据显示,2024年4至5月间,无糖即饮品类中,多款热销SKU(不含500毫升以下产品)的均价显著低于市场中位价。其中,让茶品牌的高山乌龙、茉莉花茶及桂花乌龙500毫升装,其均价相较于全业态中位价分别下降了14.62%、14.03%及11.48%。

与此同时,果子熟了以其970毫升装的茉莉龙井茶茉莉花味均价降幅达9.53%,金桂乌龙、栀栀乌龙及白茶樱花味等品种,分别有7.50%、6.86%和6.41%的价格下调。

基于无糖茶市场的降价促销、大瓶装上新的情况,也有行业人士认为,无糖茶正逐渐成为消费者的“水替”角色,因为如果按每100毫升的单价来算,无糖茶的价格确实已无限接近瓶装水了。

因无糖茶的配料表简洁,口感佳且健康,甚至有一些“茶友”,几乎到了“只喝茶饮不喝水”的程度,但“以茶代水”真的科学可行吗?无糖茶真的健康吗?

无糖茶饮料真的健康吗?

茶饮市场历经变迁,从含糖到低糖,再发展到代糖、0糖,消费者对糖的拒绝和控制摄入,成为风潮,也说明无糖茶饮正成为健康消费的新潮流。

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外卖平台“少油”“少盐”“少糖”搜索激增,尤以“少糖”飙升901%最为显著。在社交媒体上,“控糖”笔记突破百万篇。

图源:新京报

现实中,部分商家虽标榜“无糖”“低糖”“0卡”,但成分标示含糊,误导消费者。特别是将“不含蔗糖”误解为无糖,面对包装上琳琅满目的“健康标签”,如“0糖”“0蔗糖”“代糖”,许多人困惑不解。那么,这些糖类究竟有何异同?

对于“0糖”食品或饮料,根据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规定,“0糖”是指每100克或100毫升固体或液体食品中的含糖量不高于0.5克。

由此可见,无糖饮品,顾名思义,仅是糖分含量相对较低,并不等同于完全无糖或无热量。值得注意的是,市面上标有“0蔗糖”的食品或饮品,仅表明其未添加蔗糖,但可能暗藏其他糖分来源,如果葡糖浆、果糖、蜂蜜及浓缩果汁等,因此并不等同于无糖或低糖产品。

关于无糖饮品为何仍能品尝到甜味,这主要归功于代糖的应用。比如阿斯巴甜、安赛蜜等人工甜味剂,其甜度远超传统蔗糖,即便添加量极少,也能带来显著的甜感,从而大幅降低了产品的热量。

数据来源:《消费者报告》

另外,根据《消费者报告》对市场上在售的12款无糖茶饮有益成分含量数据检测结果统计。

在无糖茶饮营养成分表中,“茶多酚和咖啡因”含量则显得尤为突出。

茶多酚,茶叶精髓所在,涵盖多种多酚类化合物,具备抗氧化、抗癌、降脂降糖及抗菌抗病毒等多元健康效益。咖啡因作为茶叶中的天然兴奋剂,能提神醒脑,尤其红茶与乌龙茶中含量较多。然而,健康饮用需有度。2023年欧盟设定茶多酚关键成分EGCG的日摄入上限为800mg,以保安全。咖啡因过量亦非宜,或致失眠心悸。对儿童、孕妇等特殊群体,更应控制咖啡因摄入。

综上可以看出,随着市场的爆发,无糖茶饮虽然正在走向“水替”的市场定位,但以健康的角度来看,消费者日常生活饮水中,仍应该以饮用水为主,无糖茶饮为辅,以确保营养均衡和身体健康。而在减糖、0糖趋势之后,无糖茶更应该思考的或是它自身真正的功能性。

结语

业内人士认为,我国无糖茶市场的渗透率尚处于初级阶段,伴随减糖风潮的盛行与健康饮食观念的深入人心,多重利好因素叠加,预示着无糖茶饮料行业的蓬勃发展将在接下来的2至3年内持续加速,迎来规模的高速扩张期。

然而,转眼7月已至,这不仅是自然界步入盛夏的信号,更是饮料行业硝烟四起的前奏。对于无糖茶赛道的持续升温,好戏才刚刚开始。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

反馈
联系我们
推荐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