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月涨粉400万,竟是因为《红楼梦》?

关注
中长视频,一块难啃的肉骨头。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刺猬公社(ID:ciweigongshe),作者:陈首丞,编辑:园长,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160分钟的《霍乱时期的爱情》,343分钟的《盗墓笔记》,450分钟的《红楼梦》,甚至是1000分钟的《雍正王朝》。前段时间,抖音解说突然迎来长视频潮流,不同领域的解说博主纷纷放大招,用超长视频给抖音网友带来了一点小小的长内容震撼。

长视频在抖音的出现,似乎有些反直觉。毕竟,抖音最开始的流行内容是15秒短视频。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对抖音的视频内容形成了“短平快”的固有认知。尽管随着时间的推移,用户逐渐能够接受3-5分钟的视频内容,但几个小时的超长视频,看起来似乎仍然离用户很远。

也正因此,当这些内容在抖音爆火时,还是有些颠覆常识。450分钟的《红楼梦》解说点赞量达1230万,让创作者“米三汉”两个月内涨粉近450万,成为近期涨粉最为迅猛的抖音创作者之一。此后,《盗墓笔记》《雍正王朝》《霍乱时期的爱情》等超长解说纷纷诞生,也同样获得了几十上百万的点赞量。

长视频内容纷纷爆火,是否意味着抖音的内容基因变了?答案自然是否定的。但肯定的是,这些内容只能在2024年出现,这对应了抖音的历史发展阶段和其当下的内容策略。在内容层面的爆火之外,抖音似乎也有意借此推介其旗下的中长视频平台-抖音精选,该应用此前名为“青桃视频”。

超长视频,为什么能火?

450分钟的《红楼梦》全解说,诞生在今年6月7日,视频发出后不久,便获得了1.3亿播放量,点赞量超1000万。对于这个结果,创作者米三汉表示:“给孩子吓坏了。”

在这期视频之前,米三汉作为创作者可以用默默无闻来形容。他在抖音发布了27期视频,粉丝量仅7805(数据来源:新抖)。在这些古早视频下方,还有此前的观众为其鸣不平的评论:“质量这么高怎么没流量。”

2023年9月28日,米三汉发布了最后一期“中式美学”视频后在抖音停更,此后在其他平台陆陆续续更新了几期视频,直到2024年6月7日,他才像攒大招一般,将耗时5个月制作的“一口气看完《红楼梦》”上传至抖音。

图片

全长450分钟的视频,毫无疑问是逆抖音常识的。在这条视频爆火之前,任何一个抖音短视频专家都无法预测超长视频在抖音的成功。此前,人们总结出来的抖音爆款密码总是跟“停留时长”和“完播率”有关,它要求视频尽量在开头吸引人,并以较快的速度结束,这样数据才足够好,才能吸引算法将内容进一步推荐给更广泛领域的受众。

但对于每天都在持续进化,不断求新的抖音来说,“不断打破常识”,或许才是抖音永远的“常识”。过去数年,不断有此前从未在抖音出现的内容类型爆火,正是明证。

450分钟的长视频之所以能爆火,也是抖音既有逻辑的延续。即当用户已然习惯了“短视频”在抖音的既定存在时,超长视频的出现,以“时长”上的突破增添了对用户的吸引力,以知识内容作为基础强化了观众的认同感,最终成功突围。

据新抖数据,这条视频总计有2600万条评论,其中“小时”“最长”“视频”“抖音”高频出现,和时长相关的“挑战”“一口气”“上班”“监督”等词语同样有3%的出现率。可以见得,这条视频最触动观众的点,恰恰就是它的时长。

图片

创作者“米三汉”做了那么久符合抖音用户观看习惯的“分期切片视频”,没有获得任何流量。当他反其道而行之,将长内容整合在一期发出来时,反而一击必杀,激起了观众的兴趣,获得了流量的馈赠。截至发稿,米三汉已经获得近450万粉丝,且同样是今年上半年抖音涨粉最多的创作者之一。

被启发的短视频解说者们意识到:与其把视频做短,不如把视频做长。于是众多创作者纷纷效仿,160分钟的《霍乱时期的爱情》,343分钟的《盗墓笔记》甚至是1000分钟的《雍正王朝》纷纷出现,算法也相当公允地各赏一份流量:人人沾光,皆大欢喜。

看起来,抖音的数据神话再一次跑通了,单个爆款视频和相应顶流的诞生,带动整个赛道起步飞升。难道,抖音的长视频时代要来了?

米三汉,填补供应缺口的人

在下结论之前,抖音的算法逻辑仍有必要重提。

我们可以粗略地把抖音想像成一个内容交易市场,卖方即内容,买方即观众。再同步想象抖音拥有一批市场管理员,他们将观众的兴趣爱好打上无数个标签,譬如美食、宠物、知识、音乐等等一级标签以及美食教程、狗狗、历史、说唱等二级标签以及有可能产生的N级标签等等。

管理员对观众的兴趣爱好了如指掌,在每一个观众走进这个“交易市场”的同时,就迅速拿出一条又一条内容交给这些观众。当然,这些内容也被提前打好了标签,并同步计算好了和观众的兴趣匹配率。观众只要一进场,就能源源不断地看到自己爱看的内容,并因此乐此不疲。

在这套底层逻辑下,抖音可以高效地匹配“供需”,尽可能地减少信息触达到端的投放消耗,也因此先积累了大量的用户,再通过更加精准的广告投放获得了大量的广告预算,成为了最赚钱的“广告”公司之一。接下来,他则将这套信息匹配机制同样运用到了“商品-人”“餐饮店铺-人”的逻辑中,因此促成了抖音电商业务和本地生活业务的增长。

理想情况下,抖音可以最大化地利用这套算法匹配机制,将世界上的一切供需都以极其高效的方式匹配到一起,最终改造所有行业。在过去几年中,抖音的产业神话,正建立在这个基础上。

但这里仍然有一个问题需要解决。即当“供应”和“需求”都无限庞大的时候,这套算法机制才能最大限度发挥它匹配的魔法。仅从视频内容上看,如今抖音拥有近7亿日活用户,可以说拥有中文互联网平台最庞大的需求,他们几乎对所有类型所有长度的内容都感兴趣。

按道理来说,抖音只需要发挥流量的魔法棒,就可以同样满足用户的中长视频需求,知识类视频需求等等,就能再次打赢中长视频流媒体平台的战役。但事实显然并没有按照理想化的情况去发展。

抖音的需求很庞大,抖音的算法很精准。那么,唯一成问题的,就是供应了。

此时,回到米三汉的爆款长视频内容,就会发现一切都有迹可循。尽管抖音拥有无数优秀的短视频创作者,但相对应的长视频创作者却是缺乏的,更重要的是创作者也已经形成了固定认知,在抖音的分发中,会把内容拆成多条再发。这对于想要将“一切”需求都匹配到一切“供应”上的抖音来说,无疑是一块怎么也补不足的内容短板。

米三汉的出现,对抖音来说如久旱逢甘霖。同样重要的是,在2024年的时间节点,已经习惯于短视频的抖音原生用户也在渴望看到一些不一样的内容。需求和供应碰撞到一起,抖音几乎不加节制地将流量源源不断地输送给这个时长达450分钟的视频。

一切的目的或许就是为了传递一个信号:“在抖音,用户并不排斥长视频内容,正相反,长视频可以获得相当的流量。”

抖音精选,字节再战中长视频

不过,抖音的中长视频时代显然没有如期到来。在寥寥数个跟风者也发出了“xxx分钟全解说”并获得了观众的震惊后,这件事似乎就这么熄火了。远远没有当初,张同学之于农村内容和刘畊宏之于健身内容一样的推动效果。

原因何在?

从业者告诉刺猬公社,一方面在于,即便抖音摆出了鼓励中长视频的姿态,制作长视频内容也是一件极难的事情,无法在短期内跟上。更何况,这些爆火的内容基本都在拼时长,除了耗时5个月制作新内容的米三汉之外,其他跟风者多是已然具有一定流量基础的短视频创作者,他们将自己此前的内容打包整合,就变成了一条几百分钟的新视频,并没有因此促成新的优质长内容诞生。

另一方面,即便长视频创作者被鼓励去制作此类内容,相比于抖音的海量短视频来说,长视频也极其容易被淹没。算法在短期的热度结束后,又会回到既有的完播率和停留时长的判定上,最终长视频仍然没有出头之日。

当然,几百分钟的长视频更多层面上还是营销噱头,对于抖音更重要的,还是5分钟以上的中长视频,但其面临的问题,和长视频别无二致。

相比于能够在抖音主站内成立的抖音电商、本地生活等业务,中长视频在媒介本质上和短视频的基因违和,最终始终无法融入进抖音。但对于抖音来说,“让信息来找人”是它的本质基因,在这点上,中长视频并没有被排除在外。更何况,这还是一个具备广泛用户需求、能够增加大量用户使用时长,同时还能提供一定收益的内容形式。

于是,将中长视频独立出来单独成立APP,就成了抖音再造抖音的梦想。此前,字节已经先后打造过西瓜视频和青桃视频两个中长视频应用,但都收效甚微。前者的负责人任利锋已经离职,至今西瓜仍未有公开的新一号位负责人。而后者则一度下架,如今则改名为“抖音精选”复出。

有资深抖音用户告诉刺猬公社他的观察:“在450分钟红楼梦爆火的同时,我也被频繁推荐抖音精选,几乎每天都能刷到三四次,下载了应用之后也逃不过。”而据七麦数据显示,抖音精选近半年来从ios免费排行榜400名最高升至26名,也足以从数据侧证明,抖音精选买量带来的成果。

图片

相比于此前其他的独立应用,“抖音精选”强调自己和抖音的关联性,这一点从App命名上就能看出来,此外,抖音精选和抖音账号互通。用户可以在抖音精选看到任何一个在抖音上的内容。

但不同的是,抖音精选强调了它的“精选”特征,即算法的不同权重带来的推荐页面的不同。比如,尽管在抖音精选你也可以通过搜索和查看用户主页面找到“刀小刀sama”或者“代古拉k”的变装或舞蹈视频。但在其双列的推荐信息流中,此类视频几乎是绝迹的。取而代之的则是5分钟以上的中长视频,内容类型多可以粗略归为知识类。

值得一提的是,抖音精选还有底部菜单栏纪录片的独立一级入口,以及首页菜单栏的奥运一级入口,都是偏重于中长视频的内容类型。看起来,抖音试图用知识类内容作为开路先锋,打探中长视频的新一种应用解法。

只是,用户是否还需要另一个“抖音”去满足其中长视频的内容需求呢?内容市场上有限的供应者又是否会买抖音的账?一切都还很难说。当然,至少对于类似米三汉这样的创作者来说,一个新的机遇正在面前。毕竟,平台在渴求内容的阶段,总是会释放出更多红利。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

反馈
联系我们
推荐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