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点名的“战略腹地”,正在悄然“换挡”

构建多能互补的能源结构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城市进化论(ID:urban_evolution),作者:唐俊 淡忠奎 余蕊均,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连续4天发布高温橙色预警后,8月15日,成都终于降雨降温。

“你要不说,我都不知道今年电力负荷还更高。”出租车司机郭师傅笑言,“上一次到处都在说要‘让电于民’,确实很不容易”。

郭师傅口中的“上一次”,许多四川人仍记忆犹新。2022年夏天,因“最高温度、最少来水、最大负荷、最长时间”四重因素叠加,水电第一大省罕见遭遇“缺电危机”。

彼时,在网友们“匀点电”给四川的呼声中,当地开始积极“补短板”,重新编制电源电网规划,希望加快构建更加安全可靠的电力系统。

所以这一次,面对“没有最热只有更热”的高温天气,8月以来,四川电网用电负荷已3次创新高,最大用电负荷较去年增长7%,但生活生产没有受到显著影响。

事实上,作为国家点名的“战略腹地”,四川最新提出要“勇当构建新型能源体系示范省”。

按照官方说法,其首要任务即是将电力供给结构由水电单一主体转变为水电和新能源为双主体,其他电源做补充的多能互补的能源结构。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过程中,更多民营企业也有望分享发展机会。

昨天,在四川省委网信办、四川省互联网行业联合会联合主办的“走进新质生产力前沿”系列活动新型能源体系专场,清华大学电机系教授、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鲁宗相向城叔谈到:

现在主要的技术创新热点在负荷端,负荷端是一个量大面广的事,不需要那么高的资本准入条件,反而有利于吸引社会资本参与。

01优结构:提速开发“风光”资源

自2011年水力发电量超过湖北以来,四川一直稳坐“水电第一大省”。

2023年,四川水力发电量达3583.3亿千瓦时,其后是云南、湖北,分别产出水电2897.6亿千瓦时、1245.6亿千瓦时,“断层式”突出其他省份。

图片

从总发电量看,四川去年以4712.6亿千瓦时的成绩排在全国第六,排在前列的是内蒙古、广东、江苏、山东和新疆。

也就是说,四川电力“以水为主”特征明显。不过,经历了20年的黄金发展期后,四川水力发电量近年增速明显放缓,2023年下降3.1%。

四川省能源局局长邓超日前表示,2030年,四川水电的开发将逐步接近尾声,未来风光等新能源可能处于大规模开发状态。

“四川水能资源丰富,80%的水能资源都集中在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三江流域,同时这些地区又有着丰富的风、光发电资源,能真正实现水风光互补,全可再生能源打捆外送。”他说。

除了2022年极端情况导致的电力短缺影响,从数据上也可以清楚看到,四川目前风光资源开发相对滞后,急需补上这一课——

2021年四川水电占总发电量的比例为81.57%,火电占比为15.31%,风电占比2.45%,太阳能占比为0.67%。

到了2023年,其水电占比下降至76.04%,火电占比提高4.15个百分点,达到19.46%,而风电、太阳能占比分别为3.55%、0.93%,二者合计提升1.36个百分点。

在鲁宗相看来,四川之前因为水电资源丰富,所以风电光伏开发相对较少。邓超则表示,目前,四川水电装机1亿千瓦,而风光装机到6月底仅1583万千瓦,“不是说我们的风光资源不优,而是我们坚持能源开发战略分步走”。

眼下,四川着手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其核心在于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新能源开发无疑将全面提速。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总经理徐嘉龙介绍,四川全省风光资源规划超过2.7亿千瓦,开发潜力巨大。目前,风光新能源装机约为2020年底装机的2.6倍,预计2025年和2030年,新能源装机将分别达到3200万千瓦和8200万千瓦。

他表示,四川已进入风光并网投运年新增约1000万千瓦的高速发展阶段。

02靠技术:打造“数智化坚强电网”

新型电力系统需要高比例新能源来支撑,而新能源的特性正在深刻改变“电力”的各个环节。

图片

图片来源:新华社

我们原来讲源随荷动,用能是刚需,多开一盏灯就要多发一点电。原来是火电技术比较好控制,但现在新能源特别是风电、太阳能,它的发电特性是不受人工控制的,而且我们要保证它的消纳,这种系统调节的压力就非常大。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西南分部副主任胡超凡表示,新型电力系统需要引导用户积极参与到系统调节中,形成源网荷储多要素、多主体的协同互动,才能实现供需两端精准匹配、平衡协同,为此,必须依靠数字化、智能化的技术。

同时,面对海量计算需求,新型电力系统迫切需要人工智能的助力,打造“数智化坚强电网”就成了题中之义。

胡超凡表示,目前在电力调度生产中,他们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替代大量简单重复性的工作,开展智能分析。比如,通过开展气象大模型,进行电力负荷预测,可以更加准确把握电力需求的动态变化。

值得一提的是,新能源汽车和新型电力系统的互动也颇具想象空间。

以“萝卜快跑”为例,当其与电力系统发生数据上的交互,能够在一些合适的时段、合适的地点自动驾驶过去进行充放电操作,和电力系统进行互动,就实现了供需协同和灵活智能的场景。

走到这一步,对民营企业来讲是最有机会的。鲁宗相认为,现在主要的技术创新热点主要在负荷端,而负荷端是一个量大面广的事情,并不需要那么高的资本准入条件。

比如,以前建一个火电厂,涉及资质、资金投入问题,民企基本上无法参与。但现在要建一个“虚拟电厂”,只需要相对更少的资金规模就可以做。这有利于吸纳一些社会资本、民营资本共同来参与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共享发展机遇。

“虚拟电厂”是一种智慧能源管理系统,能够有效聚合和调度分散的能源资源,将闲散在终端用户的分布式电源、储能、可控负荷、充电桩等电力资源聚合并加以优化控制。

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此前发布的《关于新形势下配电网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多次提到“虚拟电厂”,提出要“挖掘用户侧调节潜力,鼓励虚拟电厂、负荷聚合商、车网互动等新业态创新发展”。

昨天,城叔借活动之机,第一次走进“虚拟电厂”,大屏上展示着成都市负荷运行监测、接入虚拟电厂资源等情况。

“8月初,四川电力交易平台发布了全省电力缺口响应需求,成都市虚拟电厂积极参与响应,各市场化主体实现约4.2万千瓦负荷响应,占全市需求响应总量约20%。”国网成都供电公司营销部副主任邓灿表示,虚拟电厂作为挖掘需求侧资源柔性调节潜力的重要新型技术,可以促进负荷移峰填谷、缓解供需矛盾。

根据规划,2025年成都虚拟电厂将实现对分布式电源、储能设施、可调负荷等资源“应接尽接”,可调能力扩大到130万千瓦以上。

03新挑战:用电量提前两年“达标”

多年来,四川作为“西电东送”的主力,一直扮演着“送电者”的角色。但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国家战略的深入推进,其用电负荷不断攀升。

图片

图片来源:新华社

国网西南分部调度控制中心副主任蒋航表示,在最近的电网迎峰度夏关键期,西南电网(川渝藏)最大负荷首次突破9000万千瓦,达到9325万千瓦,今年已5次创历史新高。

而为保障四川的用电需求,国网西南分部协调了5大区域、14家省网公司,通过16条跨区通道全力支援四川。

这也意味着,四川已然走到了向“送受一体”转变的新阶段。

邓超表示,下一步将加快建设跨省跨区的直流输电工程,不断优化省内交流电网主网架结构。随着大西北基地的风光和西藏的大水电入川,四川将由单一的水电外送大基地,转变为中国西部水风光多送多受的“清洁能源立体主枢纽”。(猜你想看:《川渝重磅落子,一场变局已然拉开》

事实上,根据2022年3月印发的《四川省“十四五”电力发展规划》,四川全社会用电量预计在2025年达到3700亿千瓦时。而现实情况是,四川2023年的用电量就已达到3711亿千瓦时。

虽然从总的消费量和生产量来看,四川电量仍有“富余”,但提前两年“达标”,显示出地方经济社会正在快速发展进程中。就在去年,四川GDP站上6万亿新台阶,首次位列全国第五。

值得注意的是,在国务院目前批复的28个省级国土空间规划中,四川是唯一一个被点名的“战略腹地”。

四川省地处长江上游、西南内陆,是我国发展的战略腹地,是支撑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战略实施的重要地区。

按照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建设国家战略腹地和关键产业备份”,可以预见四川接下来的任务只增不减。如何统筹好安全与发展,构建新型能源体系是机遇,亦是挑战。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

反馈
联系我们
推荐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