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国庆,95后整顿婚礼

“2023年,平均每对新人结婚花费33.04万元。接过'婚礼主导权'的95后、00后,最在意的是婚礼的情绪体验。”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吴晓波频道,作者:沈晓琴,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金九银十,婚礼也迎来十一“黄金周”。

这个国庆假期,小编接连参加了两场婚礼。一场是最近火热的“三无婚礼”,也就是没有车队、没有接亲和堵门游戏、没有司仪主持。取而代之的,是一场秋日午后的草坪游园会。

还有场婚礼,虽然传统常见的流程一概不落,但从很多婚礼细节中可见主角的小巧思。为新人递送戒指的,是一只穿着燕尾礼服的边牧;伴手礼中,有一个古风样式的盲盒手办。

如今的婚礼圈,已然被95后“整顿”出新潮流。

根据美团平台数据,备婚人群主要集中在24—28岁,也就是说95后、00后正成为结婚“新主力”。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调研显示,关于年轻人理想中的婚礼类型,48.8%的人想要简约时尚的婚礼派对,20.9%的人期待定制化的主题婚礼。

有想法的灵魂,各有各的消费路数。于他们而言,婚礼是一种生活方式和消费态度的表达,追求的是仪式感与个性化。

4.中式婚礼的复兴,推动婚纱礼服转型汉服。根据魔镜洞察数据,2023年2月—2024年2月,日常出游和订婚结婚是当下马面裙主流的穿着场景,占比均接近20%。

趋势五,攻略式备婚盛行。

“与其把几万块给婚庆公司,不如省下来买金豆。”很多年轻人发现,办婚礼常常要交不少“婚礼税”,比如婚庆布置的隐形消费、冠上结婚名头的商品价格翻倍等。

近年来,年轻人开始为自己的婚礼做功课,社交平台上流行的备婚清单,长达数十页,涵盖婚礼相关的大小品类,平替、性价比、百元搞定、多家比价等关键词随处可见。

实际上,攻略式备婚的背后,是婚礼的实用主义回归,年轻人们开始更追求性价比,费用支配也更为理智。

根据中国婚博会数据,2023年消费者婚礼总花费普遍下降10%—15%,但对于优质服务项目仍愿意买单,如婚礼管家等服务。

大众对婚礼用的三金、钻石等珠宝的态度也在趋于理性。婚礼纪2023年数据指出,珠宝的价值属性、实用性成为选购时的首要考虑因素,分别有88%、75%的人选择这两项。

▶▷趋势六,婚礼美学经济进阶。

婚礼上的“美”如何实现、如何定格,是个永恒的命题。

婚礼纪2023年数据显示,年轻人的婚纱照里,开始出现各地的美景地标,川西甘孜、拉萨、香格里拉、青海、新疆伊犁等地成为新晋小众取景地。

婚嫁首饰的配置中,珠宝叠戴、钻戒定制的概念吸粉,58.3%的人喜好戒指叠戴,31.6%的人喜好手链叠戴,27.3%的人喜好项链叠戴。

婚纱礼服的选择上,“季节限定婚纱”浏览关注度增长91.6%,“婚纱买手店”的青睐度上升176.3%。

此外,根据中国婚博会调研数据,2023—2024年的订单消费呈现的趋势变化,是追求婚礼品质的消费者,更关注婚纱礼服的品牌,且对租赁礼服的件数要求增多,以满足整场婚礼不同环节的需要,比如晨袍、迎宾、敬酒、外景拍摄、主仪式等。

婚礼新消费带来的机会,该如何把握?

如今的婚礼经济正在发生变革,总体上我们也能总结出这三大趋势。

第一个变化是,年轻人接过“婚礼主导权”。伴随95后、00后成为结婚主力军,年轻人对于婚姻意义的理解变化,将传导到婚礼形式和目的的变化。

有调研显示,25.9%的年轻人认为婚礼的意义,在于“告诉全世界自己结婚了”,24.6%的人是想实现自己的婚礼梦想,20.9%的人则认为是让很久没见的人聚在一起维系感情。

另外,婚礼对于一些特定群体的意义也值得关注。比如高线城市中,一些女性主义意识觉醒的新娘,将婚礼视为“给自己的礼物”,希望通过婚礼这种自主的浪漫体验庆祝和肯定自己的身份。

年轻人举办传统中式婚礼

第二个变化是,年轻人的婚礼内核,在于情绪体验。根据婚礼纪调研数据,年轻人的婚礼标签大体分为四大类:

1.为灵感创意而消费,追求个性独特。

2.为悦己享受而消费,乐意为细节体验买单。

3.为精神需求而消费,通过婚礼满足情绪表达和社交需求。

4.为婚礼价值而消费,要品质更要物超所值。

概括而言,年轻人的婚礼消费文化,彰显的是其追求爱与自由的态度,追求精神与价值的双重满足。这也将反向推动婚礼形式的创新和产业链从粗放到精细服务的转型升级。

第三个变化是,婚庆产业链的想象空间仍然巨大。未来的婚庆服务产业链,不仅包含了餐饮、酒店、服饰、珠宝、礼品等细分赛道,户外、医美、文旅、文创、宠物等多个关联行业也将与之紧密联系。

比如目前爆火的目的地婚礼,可以与文旅经济深度融合,为消费者打造新颖、独特的婚礼体验。

如今的年轻人,究竟需要一场怎样的婚礼?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

无论哪种,能够随心而行、自由真实的婚礼形式价值可贵,也许是一次美好爱情的分享,也许是一场朋友间的聚会,也许是一段对自我认知的心路旅程。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


反馈
联系我们
推荐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