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泽湘爱徒干成行业第三,腾讯、红杉纷纷押注

关注
​扫地机器人市场的“另类”存在。

图片

作者丨刘杨楠

编辑丨海腰

图源丨云鲸智能官网

2024年是云鲸智能成立的第8年。

2016年成立以来,云鲸智能共完成9轮融资,股东包括腾讯、字节、红杉中国、源码资本、高瓴创投等知名企业与机构,估值达百亿元,共推出9款产品,是业界公认的“黑马”,也是公认的“异类”。

图片过去8年,云鲸智能获得的质疑和赞美几乎同样多。赞美者认为云鲸是行业的创新先锋,能在严重内卷的行业竞争中专注自身,屡次攻破扫地机器人的功能死角;质疑者却认为云鲸对市场的趋势变化反应迟钝,产品、渠道、出海布局全方位滞后于友商。

某种程度上,这些赞美和质疑的根源来自同一个人——云鲸智能创始人张峻彬。

张峻彬是90后,广东潮汕人,8岁到深圳上学,独自面对陌生的环境。他严苛要求自己做好每一件事,借此找到一丝安全感,也让他更早学会了遇事要“不放过自己”。

图片张峻彬,图源:云鲸智能官网

这种苛刻和严厉让他求学期间表现十分出彩。2006年,张峻彬拿了国际青少年奥林匹克机器人竞赛金奖。此后因成绩优异被多次保送升学,本科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硕士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

毕业后,张峻彬放弃大厂Offer,创办云鲸智能。他事事严苛,精益求精的个人特质通过云鲸智能被放大数倍,也让今天的云鲸,成为行业中最“另类”的存在。

近日,云鲸智能股权变更显示,此前曾连投三轮的盈峰资本第四次押注云鲸智能。但消息一出,云鲸智能便传出大规模裁员的消息。颇有戏剧性的是,12月16日,云鲸智能官方披露新一轮数亿元融资,深圳、无锡两大国资投资。

这半个多月里的波澜起伏,仿佛是云鲸智能过去八年的一种缩写。

图片红海中的“鲶鱼”

2015年,刚从上海交大硕士毕业的张峻彬只身来到东莞松山湖,和香港科技大学教授李泽湘吃了顿饭。

半年前,李泽湘和一众创业导师联合发起XbotPark松山湖机器人基地,希望构建一个适配机器人产业发展的体系,加速机器人产业孵化。

饭桌上,张峻彬怀着满腔热血,向李泽湘讲述了若干创业想法,结果被李泽湘一一否定。但李泽湘依然很看好这个年轻人,他身上的冲劲足以盖过眼界和阅历的不足。

饭局过后,张峻彬成为加入松山湖基地的第一批创业者之一。此后几年,李泽湘带他在全球各地的科技企业走访学习。期间尝试了高尔夫捡球机,盲人导航仪等项目,均进展不顺。

直到有一天,张峻彬告诉导师,自己想做扫地机器人。

同一时期,国内扫地机器人领域注册企业已达300多家。除“老大哥”科沃斯外,新成立的初创企业大多选择加入小米生态链,包括后来成为“扫地茅”的石头科技。

“那个阶段做智能硬件,你不是小米系没人会投。”张峻彬后来回忆道。而张峻彬当时的团队,只是一群初出茅庐的大学生。

图片

李泽湘曾表达过担心:“扫地机器人已经是一个红海,国外有戴森、iRobot,国内有小米、科沃斯,大湾区还有很多贴牌的山寨企业,你一个年轻人没有太多的资源,也没经验,怎么做?”

但张峻彬相信自己的产品嗅觉,表示做了充分的市场调研,发现已有产品无法解决用户痛点,要打造一款市面上没有的扫地机器人。

2016年,张峻彬创立云鲸智能,李泽湘的担心逐一应验。

当时几乎没人愿意投这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团队。XBOTPARK刚成立不久,也远没有现在的影响力,往往要找三五十家潜在资本,才有可能对接成功一家。最终,李泽湘和几位老师自掏腰包,投了云鲸的天使轮。有了这笔资金,云鲸智能才真正得以存在。

之后,云鲸智能用三年时间闷头打磨了第一款产品。寻找代工厂商生产样机时,因为太年轻怕被轻视,张峻彬一度不敢说自己是CEO,经常以工程师自称。

2019年4月,云鲸智能完成A轮融资,投资方为盈峰集团和大米创投。其中,盈峰集团实控人是美的集团创始人何享健之子何剑锋。何剑锋一直聚焦家具领域,且十分看好云鲸智能,近期已第四次押注云鲸智能。

2019年“双十一”,云鲸智能正式发布第一款产品扫拖机器人“小白鲸”J1。J1率先在基站引入水箱,引入拖布自清洁功能,省去了用户洗拖布的步骤,真的是一款前无古人的产品。不过,J1的价格也是其他产品的2-3倍,云鲸团队一度担心J1可能卖不动。但让张峻彬和团队没想到的是,J1上线首日就卖爆了,2000多台产品在1个小时内销售一空,销售额达千万元,次年双十一销售额超2亿元。

图片“小白鲸”J1

“双十一”过后,云鲸智能一战成名。

很多公司找到云鲸,希望让他们做贴牌产品,但李泽湘明确否决了贴牌生产,要求云鲸要坚持创新,做自己的独立品牌。张峻彬曾表示,公司成立初期,李泽湘有一票否决权,“如果他这一关过不了,我们也拿不到资金继续招兵买马去做产品”。

2020年,石头科技上市,不到一年股价翻了三倍,突破1000元大关,成为A股继贵州茅台之后的第二支千元股,一度被称为“扫地茅”。二级市场的积极信号也带动了一级市场的热情。云鲸智能作为后起之秀,加上机器人行业“教父”李泽湘的背书和J1这个爆款产品,多层buff叠加,让云鲸智能成为投资人眼中的香饽饽。

产品发布后,源码资本合伙人常凯斯和红杉中国合伙人郭山汕先后飞到东莞和张峻彬见面,希望在新一轮融资中有一个席位。最终,2020年4~6月,云鲸连融两轮,背后投资者包括字节、源码、红杉中国、高瓴创投、明势资本、盈峰资本等知名机构。

云鲸的后续表现也没让资方失望。2020年上半年,云鲸智能老股暴涨,估值在半年内翻了15倍,从年初的4亿元直接翻到近60亿元。市场表现也迅速攀高。2020年,云鲸线上的市场份额也迅速提升至10.5%,在科沃斯、小米、石头科技之后位列第四。而当时的云鲸只有“小白鲸”一款产品。

进入2021年,云鲸依然高歌猛进,以17.13%的市占率成为线上市场排名第二的品牌。同年,云鲸智能开始大规模招兵买马,一年之内将200人的团队扩充至千余人。2022年,云鲸智能获得腾讯投资的C++轮融资。

可以说,云鲸智能是“小米系”之外,唯一在扫地机器人市场占据一席之地的初创企业。

然而,云鲸没赶上行业的“好时候”。J1发布的2019年,扫地机器人市场已经过了快速增长期,增长逐渐放缓,不少企业开始扎堆出海寻找增量。

让人意外的是,云鲸智能没有乘胜追击,反而慢下来了。

图片云鲸的“慢动作”

“慢”,是云鲸智能最为人诟病的地方。

“三年打磨1款产品”的故事已经流传甚广。而这个故事的底色,就是创始人张峻彬的“苛刻”。

创业初期,张峻彬发现市场上的产品大多由于美国家庭常用地毯的习惯,而更侧重扫地功能。但中国家庭大多是瓷砖或木地板,拖地需求强烈。于是,团队很快投入研发,试图打造一款能自己拖地,并自动洗拖布的扫地机器人。

很快,一系列技术创新点让云鲸智能在已经“红海”的市场,几乎要从0到1设计一款产品。张峻彬对细节魔鬼般的把控,更加剧了产品研发的难度。

云鲸最初六七个人的小团队用20万启动资金,在二十多平的办公室里,每人每月靠1000多元的工资,耗时两年,终于拿到样机。当时,A轮融到的钱已经花得大差不差,所有人都期待产品早日量产上市。

然而,在产品发布前夜,张峻彬却叫停了。他们发现,产品采用的两块圆形抹布之间会有一条“死角”始终拖不到。于是张峻彬决定将整个方案推倒重来,把抹布改为三角形。这让产品的上市时间延迟了三个月。此外,机器人的拖布材料也曾反复挑选改进过数十次。

除功能上追求极致体验外,张峻彬对外观的细节也把控到了极致。他曾和团队针对J3的曲面曲线“抠了很长时间”。“确保用户在看的时候能感受到它的饱满,有一种舒适感。”张峻彬说。

图片J3

这种“产品洁癖”也延长了云鲸产品从研发到上市的周期。相比友商一年推出七八款新品的频率,云鲸在2023年前都保持一年一款产品的更新频率。

2021年9月,云鲸推出二代产品扫拖机器人J2,拥有自动上下水、自动洗拖布、自动添加清洁液、自动烘干拖布等功能;2022年8月,云鲸推出J3小鲸灵,首创“DirtSense污水识别系统”,自主识别地面及拖布脏污程度,可以据此选择不同的清洁策略。

图片J2

然而,张峻彬引以为豪的技术亮点,却被外界批评为只是基于J1的“小幅改动”。J2的自动上下水功能被吐槽实际效果一般;J3则因缺少集尘功能被吐槽不及同期的石头G10S、追觅S10等竞品。从用户反馈来看,J2、J3也没能复刻J1的火爆。云鲸2023年发布洗地机S1时,更是被追觅科技俞浩直接在朋友圈吐槽其技术落后。

而对于这些质疑,张峻彬的回应依然透露着熟悉的“产品洁癖”。“如果我要上一个新功能,我要做好围绕它的各种体验和平衡,不一定更快用新技术就是好的。比如很多人会吐槽扫地机吸力小,其实单把吸力做大不难,难的是同时保证长续航和低噪音。”他说。

就在云鲸因产品推新过慢深陷质疑的同时,友商们已经开始走出国门,并开拓线下渠道跑马圈地。

图片线下和出海布局再次“错位”

2019-2021年是扫地机器人厂商扎堆出海的高峰期。

据预测,海外扫地机市场规模约为中国的2.5倍,市场广阔,正处在量价齐升的阶段,渗透率快速提升,产品结构也处于低端单机产品向基站类智能导航快速转变的时期。

科沃斯、石头科技、追觅科技出海更早,先后于2013年、2016年、2019年开始布局海外。然而,直到整个市场开始下行的2022年,云鲸才正式布局海外。

但对此,张峻彬曾对媒体表示,云鲸这三年间并非什么都没干,而是在海外做了充分的市场调研。海外用户大多养宠物,且常铺地毯,扫地机器人扫地刷清理时经常会缠绕毛发。因此,云鲸面向海外市场推出的收款产品,可以将毛发收集至滚刷一端,并吸入机器内。

渠道布局方面,无论国内还是国外,线上渠道都是云鲸的主阵地。

国内,云鲸智能以天猫为主要销售渠道,并在小红书上做品牌投放,聚焦偏好家电数码、护肤、身体护理等消费能力较强的女性用户,选择相关领域KOL种草。在“618”“双十一”等关键节点,小红书种草和天猫的新品发布相互联动,同时通过品牌自播、达人(李佳琦等)直播间和天猫官方直播间的组合,收揽了大量线上流量。

对于海外市场,张峻彬近期也表示,“出海过程中,云鲸当前的主要精力是拓展重点国家的线上渠道。因为云鲸本身擅长做DTC(Direct-to-Consumer),所以在线上渠道比较强势的国家或者地区,我们很快就能打开市场。”

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扫地机器人企业开始加大线下市场的布局力度。

一方面,线上增长空间见顶。家电市场零售研究公司GfK中怡康的数据显示,2024上半年,扫地机器人线上市场整体增长放缓。

另一方面,扫地机器人的使用场景又决定了线下销售更能让用户直接感受产品效果。对于产品的突发问题,用户也能迅速找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售后服务。

扫地机器人的头部企业中,98年成立的科沃斯最注重线下渠道建设。截至2024年上半年末,科沃斯和添可品牌已在全国铺设近7,000家线下销售网点。近年来,有“扫地茅”之称的石头科技也开始加强线下销售渠道的布局,在国内通过经销方式,在部分核心城市商圈开设了约100家线下体验店。和云鲸同为后发选手,但创立初期加入“小米生态链”的追觅科技,也在近一年内将线下门店数量从五六十家增长至800家。

然而,云鲸今年才开始大力布局线下渠道。

客观来看,云鲸智能在产品推新、品类拓展、全渠道布局以及出海进度方面的“慢”是无可争辩的事实,几乎都错开了行业发展的高峰期。但倘若站在云鲸的角度,“慢”似乎是一种必然,也并非完全是坏事。

640.png努力适应创业的“无限游戏”

将时间拉回2016年,国内扫地机器人市场已经“卷”得刀刀见肉。

成立二十多年的科沃斯开始带头拓宽品类,加快推新速度,每年推出多个型号的扫地机器人,以提升市场占有率和品牌影响力。同时,小米和其生态链企业石头科技率先合作推出2000元以下,首次采用激光雷达技术的米家扫地机器人。

图片石头自清洁扫拖机器人V20

这种情况下,对于云鲸这样一个初出茅庐的学生创业团队而言,贸然跟随“机海战术”后,如果没有足够的资金、人才和供应链资源支撑,很可能拖垮自己。而张峻彬一开始就为云鲸定下了“追求创新”和“极致体验”两条产品定律,试图搏出一条差异化道路。

不过,J1的成功,虽然证明了用户确实会为功能创新带来的极致体验买单,但也同样证明,扫地机器人很难形成差异化技术壁垒。J1发布后,科沃斯在2021年6月推出了具备拖布自清洁功能扫地机器人;2个月后,石头科技也推出自清洁功能。

本质上,扫地机器人终究属于消费品。各家真正比拼的,并非某个单一维度的指标,而是让目标消费者买单的能力。除了产品创新,更新频率、渠道布局、品牌建设等占领消费心智的举措也不可或缺。

从这点出发,张峻彬对产品创新和极致体验的苛刻追求,成就了云鲸,却也禁锢了云鲸。

张峻彬对此并不避讳。他曾在接受《晚点Latepost》专访时,对公司的动作“慢”进行了一番自我剖析:

产品维度上,创业初期缺乏经验,设计第一款产品是没考虑到太多延续性和迭代问题,欠缺平台化和模块化思维。每修改一个功能时,总会连带修改另一项系统,无法形成快速迭代。组织维度上,云鲸早期的研发团队只有几十人,J1研发花了三年,产品上市成为爆款后,团队又疲于交付,无暇顾及产品迭代。

为此,云鲸在2021年初决定大规模招兵买马,将200多人的团队一口气扩充至近千人。但对于年轻的张峻彬而言,如何协调庞大的团队高效运转成为首要矛盾,文化冲突、管理理念冲突、路径冲突接踵而来。“所有人都认为,彬哥你应该站出来说点什么的时候,你发现迷失自我了。”张峻彬说。

某种程度上,创业打破了张峻彬自幼形成的价值体系。

求学是一场“有限游戏”。“外界已给你设了各种关卡,考试、保研、科研竞赛……就算哪次成绩不好,比赛一旦结束就不会继续了。”张峻彬说。“但来到社会开始创业,完全不是这样。这不是有限游戏,是无限游戏,它没有绝对的目标和输赢,会跌宕起伏地演进,如果还不放过自己,会持续痛苦,遇到胜利不喜悦,遇到困难自我苛责。”

不过,早期的踩坑、试错,对于年轻的初创团队而言,未尝不是一种积累。只要还留在牌桌上,就一切皆有可能。从云鲸近两年的变化来看,张峻彬正在逐渐放下包袱,努力适应创业这场“无限游戏”。

进入2023年,云鲸明显变快了,先后推出了J4、J4 Lite以及旗下首款智能洗地机S1。2024年,云鲸发布了云鲸逍遥001、001 Max、J5、R10等多款洗地机,以及S2 Island智能洗地机。

图片

“你只能让创新速度越来越快,快到别人压根儿跟不上。”张峻彬说。目前,云鲸已经形成平台化、模块化的产品开发系统,将电气维度,电源、电池、处理器、传感器系统等部分全部解耦,避免多个团队重复做一件事,从而支持产品的快速迭代。

2024年以来,云鲸也在加快布局线下渠道和海外市场。云鲸向媒体透露,全年计划覆盖全国20座省会城市,开设80家门店。官方数据显示,截止今年9月底,云鲸海外业务营收也同比增长近7倍,已出口国家或地区达30多个,包括北美、欧洲、日本、韩国、澳大利亚、东南亚等。

图片

从销售情况来看,云鲸在线上市场的表现也回到巅峰水平。截至2024年9月,云鲸智能在扫地机器人市场的线上市场市占率为24.77%,位列第二名。此外,云鲸智能在洗地机市场的年累计线上零售额占比为7.03%,市占率跻身行业前三。今年双十一,云鲸智能全渠道销售额突破17亿,同比去年增长200%。

不过,扫地机器人市场整体开始增长放缓。科沃斯和石头科技两家上市公司均出现增长放缓以及增收不增利的情况。各家都开始寻找新的增量市场,科沃斯推出了擦窗机器人、家用割草机等品类;石头科技开始做烘衣机,而对于云鲸而言,品类多元化也是必然选择。但在品类拓展方面,云鲸智能一直十分谨慎,现有产品仍在“智能清洁”的范畴。

可过去几年,张峻彬也有意无意地向外界传递一些模糊信号。例如,“一家公司选自己的战略路径时,从来不是以品类思考出发,而是看技术栈。我们倾向于做软硬结合比较深的东西,不会做纯硬件。”“经常有人问我要不要做自动割草机?有可能会做。因为它需要很强的软件技术,对导航技术、室外定位技术和稳定性要求都很高,一般公司很难搞。这种赛道我感兴趣。”

近期一次采访中,张峻彬还透露了更微妙的信号“云鲸从创立之初本质上就是一家机器人企业,企业会长期沿着具身机器人方向积累技术。”如果云鲸智能真的跳出“智能清洁”赛道,逐渐转向具身机器人企业,其估值和市场增长空间的想象力不可同日而语。

不过,现在一切还为时过早。或许只有当云鲸智能在“具身智能”或自动割草机方面推出全新爆款产品那一刻,市场才能判断其一直强调的“慢工出细活”到底有多少含金量。

图片

本文为创业邦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创业邦将保留向其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如需转载或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

反馈
联系我们
推荐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