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聪明投资者(ID:Capital-nature),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消费升级的趋势暂缓之后,反倒是65后、70后拥有良好的经济基础,以及充分的消费意愿,我们的消费市场可以围绕他们的真实需求提供更好的产品与服务,让他们拥有更好的退休生活。"
“消费意愿是我们看到有显著代际差异的地方,新银发人群更愿意花钱给自己、同时追求有品质的退休生活。”
“在微信视频号使用上,受访的50-54岁新银发人群的渗透率是36%,是60后的两倍。像小红书这类主流认为偏年轻人的社交软件,也在受访的60后银发人群中得到了不少应用,渗透率达到31%。”
黑蚁资本创始及管理合伙人何愚在1月16日的一场闭门交流中,围绕团队推出的深度调研报告——《新时代的消费力蓝海——活力银发人群消费需求趋势研究》,进行了生动解读。
以下为演讲全文,Enjoy!
图源:黑蚁资本
“新银发人群”与上一代“银发人群”有明显差异
我今天的分享分为四个部分:
一,研究背景;
二,我们对新银发人群消费者的理解;
三,归纳和抽象出新银发人群的共性消费需求;
四,我们对潜在产业机会的思考。
根据联合国数据,中国在未来20年,将是世界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老龄化程度快速逼近发达国家。
预计到2040年,65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占比会在20%以上。
对此我有很直观的感受。我们刚出来创业大概在2016年前后,当时就做过一些关于中国的人口研究,想寻找其中的机会。
当时中国的平均年龄是35岁,横向对比,美国是39岁、印度27岁。不到十年,我们的平均人口年龄就到40岁了。
从新生人口数据可以看到老龄化加剧的端倪。
1962-1975年,新中国迎来了第一次婴儿潮,连续14年每年出生2,000万人。
这个庞大群体在少年时期,连续迎来1977年的高考恢复和1978年的改革开放,接受了更好的教育,也搭上了中国经济奔驰的快车。
此外,股市开放、房地产市场化改革,也让他们有了更多元的资产配置选择。
图源:黑蚁资本
这样的时代红利下,我们看到出生于60年代的新银发人群,较上一代银发人群的受教育水平更高、收入水平更高。
引用一个第三方调研数据,50-59岁的高净值人群占比是60岁以上人群2倍以上。
类似的情况发生在日本。
日本是如今世界范围内人口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65岁以上的人口占比从2000年的17%,快速提升到24年的29%。
日本在二战后即1947-1949年,形成了一个人口出生高峰,“团块世代”就出生于这期间。
日本老龄化的迅速加剧,就源于“团块世代”在千禧年后,集体步入了60岁。
“团块世代”在年轻时期经历日本战后的经济高速发展,退休后也展现出比较高的消费活力,带动了日本银发经济的发展。
众多龙头企业将他们作为企业的新核心客群,并对旗下的产品和服务进行创新,实现新的增长曲线。
我和团队常去日本进行市场调研,观察各种业态,包括零售、健身房、食品还有旅行等。
大家比较了解的茑屋书店,是2011年从东京的代官山街区开始的,创始人的目的就是服务50岁以上的客群。
还比如日本食品饮料的龙头Kirin(麒麟),前两年分别收购了保健食品品牌Blackmore(澳佳宝)和Fancl,发力健康食品赛道,将女性银发消费群体列为重点服务客群。
日本最大的零售企业之一永旺集团,也针对银发人群打造了一家百货商场GrandGenerationMall(GGmall)。
还有ClubTourism这样专门为银发人群服务的旅行社,每年稳定有1,600亿日元收入,16亿-30亿日元的净利润。
基于这样的宏观变化趋势以及未来潜在的产业变革机会,黑蚁团队展开了本次的消费者调研。
18次入户访谈,千份问卷,透视新银发生活基本面
我们这次研究以田野调研为主,即“定量调研、辅助验证、核心结论”的调研方式。
田野调查中,黑蚁团队走访了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四大文化区内的高线级城市——北京、上海、深圳、成都,并选取了18位具备一定消费能力的活力银发人群。
田野调研人群画像,图源:黑蚁资本
之所以选取有一定收入水平、消费活力旺盛的银发人群,是我们希望在其中捕捉到前瞻性的消费趋势和需求。
另外,在定量调研过程中,我们也考虑到男女退休时间有所差异的特殊性。
因此在受访者的50-54岁、55-59岁以及60-65岁三个年龄段中,女性受访者涵盖了这三个年龄段,男性受访者则位于60-65岁年龄段。
定量问卷我们在全国收回了1,000份。样本包括江浙沪、珠三角、京津冀,还有两湖、云贵川、东北在内六个典型的文化区。
同时研究也根据他们不同的退休金水平,分别设置了高、中、低三档。
这样,我们对于中国的新银发消费者基本面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认知。
在新银发人群的基本面上,一个比较直观的特点是,他们的经济比较宽裕,同时生活满意度比较高。
从回收样本来看,他们不含子女的平均家庭可支配收入,每月都能达到1万元以上。银发人群内部也存在代际差异,50后新银发人群的家庭收入明显高于60后。
另外,“比较自由”、“没有压力”以及“比较享受”,是我们团队18次入户调研中,听到频次比较高的词汇。
入户调研关键词云图,图源:黑蚁资本
举个入户调研中的例子,北京有位黄先生,今年62岁,退休两年,是一个旅游达人。
退休之后很快就制定了跟老伴的出游计划,比如说每两周出游一次、日常每周出去打卡美食店。他给自己的退休生活打出了9分的高分。
消费意愿是我们看到有显著代际差异的地方,新银发人群更愿意花钱给自己、同时追求有品质的退休生活。
从我们调研可以看到,60%的受访人群表示退休金不用留给子女,自己花、享受生活最重要,其中72%的50-54岁银发人群表示同意,显著高于60后。
银发人群的子女关系和养老理念也在发生变化,更加独立自主,对品质养老服务的接受度更高。
在是否愿意帮孩子带娃的问题上,50后和60后就存在明显的态度差异。
另外,在养老院问题上,76%的50-54岁受访人群并不认为儿女把自己送去养老院就是不孝顺,68%的60-65岁人群也不认同,这个问题上没有明显的代际差异。
在信息媒介和购物渠道上,我们看到了一定的代际差异。
比如,我们调研发现,在微信视频号使用上,受访的50-54岁新银发的渗透率是36%,是60后的两倍。
很值得一提的是,像小红书这类主流认为偏年轻人的社交软件,也在受访的60后银发人群中得到了不少应用,渗透率达到31%。
如何利用好银发人群的线上流量红利,是银发消费公司的新课题。
分年龄代际银发人群的信息获取渠道,图源:黑蚁资本
只讲宏观可能比较抽象,还是拿我们刚才提到的黄先生来举例。
他年轻时是一个国企工人,混改的时候到了管理岗位一直干到退休。
自己的退休金是一万多,妻子是5千多。他们的储蓄意识并不强,因为对未来没有什么担心,同时有一些财富积累。
他也认为相比哥哥姐姐,自己更舍得花钱,也更会享受生活。
这些都反映了新银发人群和传统银发人群之间的代际差异。
那么具体到黄先生消费支出:
在服装上,他在退休后社交场景减少,去品牌化明显;
另外,吃是他的爱好,像是不同食材在哪里采购,他都有非常明确的渠道;他还会还收藏世界各地的啤酒,每顿吃饭他多少都要配些酒佐餐;
同时,他也是自驾游爱好者,国内偏好自驾游,再过5年考虑到身体原因会选择品质好的旅行团。
黄先生只是一个案例,通过整理不同的入户访谈,我们看到了新银发人群一些普遍存在的消费理念:
一,消费能力较强,消费自如,不太做刻意储蓄;
二,从消费结构来看,旅游普遍是一年中(除医疗外年度消费支出中)的最大支出,同时消费追求一定的品质和体验升级,悦己属性明显;
三,新银发大多是创一代,深知金钱来之不易,大多遵循货比三家、量入为出的理性消费理念,不太会超花退休金。
四,在品牌消费方面,我们也发现新银发人群品牌意识更强,这也和他们成长于商品快速品牌化时期有关。
不过品牌主要还是作为筛选品质的快捷方式,也就是他们要买品牌商品,其实是为了找到品质更好的商品。
图源:黑蚁资本活力银发人群消费趋势报告
大家可能认为老年人对新品牌接受度不高,但其实我们在入户调研发现,他们对新品牌是有接受度的,不过很多新品牌可能在我们眼中不算新,但是在他们眼中就是新品牌,因为他们接触这些品牌的时间可能相比年轻人出现了延迟。
例如,斯凯奇的运动鞋就反复被我们入户调研的消费者提及,认为他们的鞋子非常好穿。
类似的案例也包括海外的保健品品牌、日本的染发膏,以及山姆、开市客、盒马等等这类新崛起的渠道,在银发人群中也有极高的响应度。
所以,银发人群不是对新品牌接受度低,而是品牌需要找到更高效的信任建立方式,一旦品牌信任建立之后,银发人群对于品牌的黏性非常高。
在银发人群中品牌化程度高的商品主要是高决策成本的品类,例如染发膏、鞋子、家电等。
能够让银发人群对品牌产生信任,一是通过子女、亲友、专家的推荐;二是通过信任的购买渠道和产地认知,完成对产品品牌的背书,例如他们会选择信任能进入屈臣氏的染发膏。
而在低决策成本品类,例如日用品、生鲜、服饰上面,银发人群同样有比较强的渠道品牌意识。
在上海有一个连锁生鲜渠道叫清美,很多银发人群就认为清美的豆奶和牛奶是最好的;又如牛排,他们会更愿意选择山姆去购买。
在这些品类上,银发人群有较高的品质升级需求,通过渠道完成品质筛选。
虽然老年人对产品的判断力没有年轻人那么敏锐和细致,但他们对服务细节更为敏感,因此他们特别重视渠道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
例如,头部的助听器渠道自然之声,能够在全国拥有2000多家门店就源于服务质量的打磨。
新银发人群的四个共性消费需求
基于新银发人群的基本面以及消费理念,我们也总结出了他们四个共性存在的消费需求:
一,丰富退休生活。
新银发人群在退休之后,每天拥有14-16小时的大量可支配时间,其中有4-8小时都在刷手机或者看电视。触网率的提升,也让他们了解到生活圈范围内更多的优质打卡地和新的生活方式。
旅游以及日常聚会是我们看到除了刷手机之外,最常见的消遣方式。
我们跟旅游行业创业者有过许多交流,发现银发旅游的市场正在高速增加。
很多银发人群会选择2、3人或7、8人作伴,去国内一些比较小众的地方旅游,比如去泉州、潮汕这些地方吃吃喝喝玩几天。
这次调研中,100%的受访人群在退休后都有过旅游,其中89%都是与配偶一起,所以我们观察到女性银发者在丈夫退休后的旅行频率也会大幅提升。
在今天年轻人不是那么爱唱K了,但现在卡拉OK里面非常多的都是银发人群。还有就是跳舞、参加模特队,都是他们比较喜欢的消遣方式。
二、未病先养,保持健康状态。
我们调研看到,71%的人认为自己的身体状态是不错的。
同时,大家也都认为与其未来生病去医院“救火”,不如尽早进入一种养生的状态,维护自己的健康状态。
其中有一个值得一提的变化,即银发人群的子女健康意识也在提升,他们也带动了老年人的保健品消费,帮助银发人群接触到了新的食材、新的成分以及新的养生方法。
在调研中,我们注意到不同年龄代际对中西保健品的偏好有所差异。
银发人群的年龄越大,对于中式保健品的接受程度也就越高,但中式保健品还处于“有品类、无品牌”的阶段。
图源:黑蚁资本活力银发人群消费趋势报告
三,讲究饮食,简餐不减质。
食品饮料是一个和我们投资非常相关的方向和机会。
在银发人群身上主要有两大变化:一是伴随年龄增加,银发人群的饭量在减小;二是家庭规模也在同步缩小,中国有53%的老人都是独立居住的。
在这样的背景下,银发人群就需要寻找一些既方便、美味,同时又营养的健康食品。
调研中我们看到,他们对生鲜、肉蛋奶的品质要求在提升。老年人丰富的生活智慧,让他们能够很好地甄别生鲜制品的质量和价格。
对应在生鲜购买上,我们观察到渠道品牌的品类心智突出,例如刚才提到他们要去买山姆的牛肉和鸡蛋,去清美买牛奶和豆浆,也有消费者和我们提到少吃猪肉,更倾向于多吃牛羊肉这类优质蛋白。
在烹饪方式上,银发人群格外注重调味品的成分干净和品质,这也是一个很明显的变化和机会。他们为了健康,一定程度愿意妥协调味品的美味度,只要成分和工艺更加健康。
在场景上,早餐是一个方便和营养双重需求都非常突出的场景。羊奶粉、驼奶粉等更方便冲泡的营养升级乳制品,在银发人群中的增长也非常快。
四,外在大方得体,追求无龄感。
无龄感并非要显得非常年轻,而是指外在大方得体就好。他们对于品牌符号的需求是降低的,更关注的往往是质价比。
不过鞋类有一定的特殊性,品牌化率非常高。这是因为老年人对鞋类有很多差异化的需求点,比如说一脚蹬不用弯腰,再比如防滑、轻便,他们对于鞋的版型也有要求。这也是斯凯奇的产品在银发人群中认可度很高的原因。
在鞋服的购买渠道上,银发人群更喜欢有性价比的零售渠道,例如奥莱。有入户的消费者和我们提到,如果奥莱能够不开在郊区而是生活圈内,他们甚至愿意“天天都去逛”。
为了获得无龄感,染发也是渗透率很高的品类。
70%以上的受访者都有染发行为,包括我们也观察到注射类的轻医美等等,也在女性银发群体中有一定的渗透率,而且在未来有可能会继续增长。
只要有差异化就有产业发展机会
基于新银发人群的共性消费需求,都有哪些具体的产业机会?
无论对于新品牌还是现有转型来说,我们觉得一个机会应该依然与“吃”相关。
抓住这个市场红利的核心,则是主打健康,并从原料开始到最后的工艺都能真正落实。
所以,拥有好的食品工艺、研发技术以及原材料把控的优质企业,未来在新银发人群中一定是有机会的。
比如在乳制品品类,婴儿奶粉是下降得非常厉害的,但成人奶粉的增长率很高。
我们做入户调研时发现成人奶粉的渗透率很高,大家已经建立起了补充蛋白质的意识。
还比如保健食品类,消费者调研显示,他们多数都偏好天然成分的保健品,所以中式草本的滋补品未来会有越来越大的市场。
但问题在于中式保健品目前仍处于散装、无品牌的状态,与西式保健品的高度品牌化形成鲜明对比。背后的主要原因还是从原料到生产,没有实现很好的规模化和工业化。
当然,我们也看到草本植物的活性物提取技术在持续进步,中式药食同源的保健食品有望通过产品形态的创新实现品牌化。
比如韩国的正官庄人参液以及最近很火的山姆燕窝粥,都是较为成功的样本。
服务业也是一个超级大的蓝海市场。
比如线下健康养生服务,我们的调研显示近70%的银发人群会做艾灸,88%的愿意选择连锁门店。
但是,这个行业存在诸多痛点,过去被认为很难出现大的连锁品牌。
但服务业也在经历变革,变革主要来自数字化,随着门店数字化管理手段和现代化激励机制的普及,服务业负规模效应的问题在逐渐解决。
暂时还没有解决的是正规模效应的问题,当能够产生正规模效应时,服务业就能够诞生大企业。
我们能看到像郑远元,已经开了万家门店,60%-70%的客户都是老年人。
还有精神文娱消费,旅游是银发人群的新刚需。
伴随退休时间的变长,每年的旅行频次增加,从50-54岁的4.2次增长到了55-59岁的5.6次。
甚至年纪越大,国内玩得多了,出国旅游的频次也开始增加,比如60-65岁受访者平均每年可以出国玩1.1次。
其中我们调研的55-59岁人群旅游预算更高,每年可以有2万多元,不过50-54岁相对低一些,因为她们的丈夫还没有到退休阶段。
可以看到,从产品需求、信息获取方式和购买渠道,银发人群和更广泛的年龄群体其实都有差异。
91%的受访者认为他们的需求和年轻人不同,报团出游仍然占较大比例;信息获取渠道上,熟人圈子依然占比很高;购买渠道上,线下和线上都是主流渠道。
只要有差异化就有产业机会,所以银发旅游不排除在未来成为一个独立的产业机会。
图源:黑蚁资本活力银发人群消费趋势报告
线下零售业态也存在转型过程中的机会。社会银发人群占比的增加,会导致零售业态转型和逐步改变。
可能十年以后我们再来看中国的线下零售业态,不管是去超市、便利店还是购物中心,我相信一定跟今天业态的结构、品类、服务方式都有所不同。像是胖东来、山姆的火爆,都一定程度预示了这个趋势。
参照日本市场,城市老龄人口密度提升,推动了线下零售业态的升级。
我刚才提到的茑屋书店,虽然门店里经常有很多年轻人,但是真正贡献收入和利润的其实是老年人群。
黑蚁投资了一家连锁食品品牌叫作袁记云饺,生鲜店模式下60%-70%的客群也都是银发人群。
袁记云饺的生意模式是比较有原创性的,通过工业化的生产、再将新鲜食材配送到门店,在门店进行现包来保证口感。
这种模式非常方便,老年人下楼到社区门店就能买到现包好的饺子;另外社区店的店面不大、租金不贵,因此饺子价格也不高。
袁记云饺就这样为银发人群提供了一个具备质价比、味道也不错的吃饺子的解决方案。
图源:黑蚁资本
我们再分享一些刚需产品的机会。
伴随老龄人口的扩大和消费者意识提升,各种刚需的消费医疗器械将会得到长期的增长机遇。
以助听器为例,根据WHO的数据,2021年全球有4.3亿听损人群,其中包括中国在内的西太平洋区域国家就有1.3亿人,但从助听器渗透率上来看,中国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不到5%。
我们这次调研发现,其实银发人群对佩戴助听器的病耻感仍然存在,对佩戴助听器预防听力持续下降的健康意识,并没有出现显著的代际优化。关于这点,我们判断未来会发生明显改变。
因为有听力损伤的银发人群在坚持佩戴助听器后,自己和子女沟通以及生活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具有较高的推荐意愿。
举个例子,我们的受访对象中有一位曹女士,她已经71岁了,带了两年多的助听器。她提到,这是她买过最物超所值的产品。
她会介绍助听器店给以前单位听力受损的老同事,告诉他一定要买个好的助听器,不然身边人会觉得对话是一种负担。
这些信息都在告诉我们,刚需医疗器械行业长期有较大的渗透率提升空间。
最后,如果我们回看过去几十年,中国消费市场更多的红利来自年轻人,他们有较强的购物意愿且对提价没那么敏感,这些因素促进了市场的消费升级和产品创新。
但近些年,消费升级的趋势暂缓之后,反倒是65后、70后拥有良好的经济基础,以及充分的消费意愿,我们的消费市场可以围绕他们的真实需求提供更好的产品与服务,让他们拥有更好的退休生活。
以上就是今天的分享。我们的工作其实才刚刚开始,看到了一些基本面的机会,将会持续研究相关领域,观察和跟踪公司。谢谢!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