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城市进化论(ID:urban_evolution),作者:余蕊均、杨欢,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2025年将是全球投资者重新审视中国市场的一年。
特别是随着Deepseek、《哪吒之魔童闹海》(简称《哪吒2》)火爆出圈,越来越多中国企业正以兼具品质和价格的双重优势,重塑产业竞争格局。
而在中国城市版图上,这一轮“震撼效果拉满”的刷屏背后,其实也蕴含着一种“重估叙事”——
一东一西,两座重要的中心城市扛起了大旗,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一线城市的“创新压力”,更重要的是,它们用一顿连贯输出,再次印证了“创新驱动发展,人才驱动创新”这个质朴的进化逻辑。
时至今日,创新早已不是“大院”“大所”“大厂”的专利,也不是“某个国家”“某个城市”的专属,企业能不能“一飞冲天”、城市能不能“一鸣惊人”,关键还在人,尤其是年轻人。
当然,对广袤的中西部来说,在不具备沿海地区招揽人才的先天优势的情况下,重新审视成都的成长路径更具借鉴意义,尤其是“天府之国”如何打破所谓“少不入川”的刻板印象,如何让“少必入川”成为一种新潮流,进而用源源不断的“果实”,写下城市版“我命由我不由天”的新故事。
此时此刻,我们有必要,“重估成都”。
01
重估成都,必然绕不开叱咤影坛的百亿大男主“吒儿”。
作为中国影史首部百亿元票房电影,《哪吒》系列电影幕后主创——从第一出品方可可豆动画,到电影中的特效、配音等多个环节——均可见成都身影,这个顶级IP因此也被打上了“成都造”的标签。
对于“为什么是成都”这个问题,除了从导演饺子身上找原因,比如他是四川人、在成都求学等等,还有其他解释吗?
毫无疑问,氛围很重要。
早在饺子“弃医从文”之前,成都就已是中国的文化产业重镇,无论是享有国际声誉的《科幻世界》,还是传媒业高地“红星路二段”,上世纪90年代,这座西部城市就吸引集聚了一批“敢想敢做”的年轻人。
进入21世纪后,成都进一步布局文创产业,不断开拓游戏、电竞、动漫等细分赛道,逐渐从一开始的“性价比吸引”,走向“号召力驱动”,产业标签日渐强势。
比如,曾参与《刺客信条:影》开发的育碧游戏成都分公司,2008年落子时主要考虑的是成都在软件、信息技术、美术等创意领域本地人才供给的性价比优势。
如今,在《哪吒》主创眼中,成都的包容性与文化底蕴,为创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而产业生态,则让技术落地成为可能。
一种来自业内的说法是,在成都,现在只需要10分钟路程,“就能任意排列组合出一支理想的制作团队”,产业链完整度可见一斑。
对搞文创的人来说,有什么理由不来“打堆堆”(四川方言,意指聚集)?
02
从深厚底蕴中走来,成都“擅文”似乎都在情理之中。这座以安逸休闲闻名的城市,有没有“硬核”的一面?
当然有。单看航空工业,歼-10、歼-20等系列战机,以及C919、ARJ21等民用机的机头,都出自“成都之手”。去年底,“银杏叶”突然划过成都上空,更一度引发全球关注。
毫无疑问,航空航天作为典型的知识密集、技术密集型产业,对人才需求之大、要求之高可想而知。尽管没有专业的航空系高校“坐镇”,成都一直站位前列,关键在于抓住机遇。
C919国产大飞机 图片来源:新华社
成都作为四川省会,是国家三线建设投资的重点地区,由此建立起现代工业发展基础,其中包括了以132厂、420厂为代表的国家航空工业中心。
在此背景下,很多企业、科研院所和高校来到成都,为其带来了一批具有先进设备、先进技术和优秀人才的团队,积累了一批年富力强、工作经验丰富的人。
时移势易,经过几十年发展,曾经的“蜀道难”已变为如今的“蜀道通”,但对成都和整个四川来说,“决胜在空中”依然具有很强的解释力——
去年底,大飞机规模化西南区域动员会暨2024四川航空制造业合作对接会在成都举行。若能顺利摘下“工业皇冠上的明珠”,成都将再次“腾飞”。
当然,在航空航天这个特色产业身上,成都能爆发多大的能量,还有待时间给出答案。而来自全球医药巨头,则在所谓的中国创新药“资本寒冬”中,用“真金白银”认证了“成都造”分子的分量。
其中最具“震撼力”的当属百利天恒。2023年12月,其与跨国制药巨头百时美施贵宝(简称BMS)就一款创新药项目达成独家许可与合作协议,潜在交易额84亿美元,创下ADC药物领域最高交付记录。
除此之外,包括科伦博泰与默沙东、百裕制药与诺华、恩沐生物与葛兰素史克等,多家成都药企通过创新成果“出海”,合力把“成都”送上了全球创新药“牌桌”。
03
几乎在所有的成功案例身上,总能看到“黑马之姿”“逆袭故事”。这恰恰是创新的意义和魅力所在。
比如梁文锋,在Deepseek出圈之前,有多少人注意到他和幻方量化、深度求索?又有多少人相信他们能研发出“国运级别的科技成果”?
又比如百利天恒,在研发出“First-in-class”(同类第一)级别的药物分子以前,没有人相信这家从仿制药起家、以“郊县企业”自居的企业真的在做创新药。而收到BMS首付款后,2024年,这家企业营收涨幅超900%,掌舵人朱义成为本年度科创板首富。
有人十年磨一剑,有人一招惊天下。就像梁文锋说的,以后硬核创新会越来越多,当这个社会让硬核创新的人功成名就,群体性想法就会改变,“我们只是还需要一堆事实和一个过程。”
图片来源:张建 摄
对成都来说,这样的事实还在不断上演,这个过程也正在继续推进。
以可可豆创作团队为例,从最初的几十人发展到如今的200多人,大量“90后”“00后”创作者在选择动画行业、选择可可豆的同时,其实也选择了成都。
目前,围绕城市战略、产业高质量发展和人才实际需求,成都的人才政策体系已更新到了3.0版本,全市人才总量达669万,居全国第4。
而丰厚的高校资源,为其进一步做深“人才池”、发掘“潜力股”提供了巨大的想象空间。
今年1月,成都把新年首站投资促进系列活动放到大湾区,希望通过“情感链接”,让这些来自四川、或毕业于在川高校的企业家,在企业发展版图上将成都列为“优先项”。
顶着“天府之国”的美名,成都自然知道“滋养”的含义,土壤越是肥沃,种子就越能萌出新芽,显现出勃勃生机。
就像全球管理咨询公司科尔尼给出的建议,成都未来可以是一种“创造力城市”的发展模式,不限于文化创意产业领域,而是广泛吸引基础研究、应用研发、信息技术等领域产业人才,不断用创新成果,“跳出西部”、立于潮头。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