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阅读应用“热门话题”的创始人刘炳路此前是《新京报》的副总编。有人感叹,连刘炳路都去创业了!不过,他自己并不认为这很意外。在以前的采访中,他曾表示过,“其实,我是学经济的,做企业一直是我心底的梦想。有一段时间甚至很困惑,觉得内容做得越好距离初始的梦想越远,我就越恐惧,担心自己被定格在某个领域。”
在码字生涯中,他一路从记者做到主编、编委、副总编,顺风顺水,“那么,问题来了,尽管我们在传统媒体的深度报道领域出了很多作品,也确立了江湖地位和行业标尺,但是思维也固化了,很难突破常规报道模式,触到了天花板。早在 2012 年底,我就萌生了转型的想法,想探索新事物。”
于是,就诞生了“热门话题”这款 App。因为获得了来自《新京报》和三胞集团的千万级早期投资,这让“热门话题”看起来更像是一个内部创业项目。不过,刘炳路说,“热门话题”其实是完全独立运营的,团队成员有 90% 左右来自互联网公司。
做内容无疑是媒体人创业的最大优势,刘炳路显然也是这么想的。尽管新闻阅读领域是一个竞争激烈的地方,且不说腾讯、网易、搜狐、凤凰等各大门户的新闻客户端,半路杀出的“今日头条”、“一点资讯”已经成长为彪悍的产品。特别是“今日头条”,刚刚完成了高达 1 亿美元的 C 轮融资。不过,在刘炳路看来,这并不代表没有机会。他自己的手机里也装着各种新闻阅读 App,但却经常是安装卸载、安装卸载,因为信息太杂乱了,让他无所适从,“所以,我就想,有没有人,像我一样,没那么多时间去浏览海量信息,能不能帮我做内容筛选?”
于是,他做了一个数据调查:在海量信息和精致内容之间做选择的话,你会选什么?结果令人惊讶,17.67:82.33,“我想也许选择精致内容的人会超过对海量信息追求的人,但没想比例这么高,这就是历史给我们的机会,让’今日头条’、’一点资讯’去竞争对海量信息的优化去吧,’热门话题’如果跟在他们屁股后面追,绝对会被拖死,但我们改变游戏规则,向相反方向跑,采取机器算法加人工的办法,优中选优,前路便豁然开朗。”
所以,“热门话题”给用户呈现的内容,要做到优中选优,强调“有趣”、“有用”、“有温度”,这样才能符合其打出的“与肤浅为敌”的 slogan。
刘炳路的观点是,“热门话题”并不是一个单纯的新闻客户端,而是话题性内容类产品。具体来说,就是“不三不四”。“不三”包括“无延展不新闻、无分享不热门、无互动不话题”。“无延展不新闻”是指新闻的标题制作、角度选择、导语提炼、所配图片,都是新闻本身的深度延展;另外,也会选取有趣、新颖、另类的角度,进行盘点整合,延展新闻的厚度和广度。“无分享不热门”是指一定要选取那些大家有分享冲动的内容提供给用户。“无互动不话题”则是指有讨论、有争议的,才是话题。每条新闻后面,都会精选集纳附上网友对此新闻的精妙点评、观点吐槽,同时用户也可以跟帖进行讨论。
“不四”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不乏味——有趣;2.不浪费——有用,向用户提供贴心的资讯,不浪费他们的时间和精力,既紧跟形势,又多“涨”姿势;3.不肤浅——有料,针对热点的深入浅出的话题讨论和妙趣横生的解析;4.不冷血——有温度。
刘炳路的结论是,“热门话题”的目标用户主要是 20 岁到 35 岁的社会中坚力量,并会将精英理念贯穿到底,通过机器筛选和人工精编,给他们提供“有温度有趣有用”的新闻内容。
从“热门话题”的栏目分类,也不难看出上面提到的“不三不四”原则。目前,“热门话题”包括“闻所未闻”、“画外音”、“看镜头”、“图文无关”、“此帖终结”、“深阅读”等 10 个分类栏目。特别是里面的“图文无关”,一张图配一句逗比的话,下面再给出真正的解释,被“图文相符”这个框架束缚多年的人看到后,总有一种叛逆的快感,且不失好玩,感受一下这两张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