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皮网夏里峰:想创业的大学生在学校里要准备点啥?

关注
作为华科大师兄,夏里峰指出,华科创业者踏实,逻辑强,但该补的还得补。

  10月18日,创业邦主办的Demo Campus创新中国创业超新星选拔走进武汉华中科技大学。

  活动现场,卷皮网创始人夏里峰作为华科大师兄,为师弟师妹们倾心讲解了创业者需要怎样的素质,要想创业,需要在大学里应该做好怎样功课。

  创业邦现将演讲内容整理如下:

  卷皮是一个移动电商,这个不多解释了,对于同学来说这是一个卖高性价比商品的地方,很划算。2012年,我和我们的CEO是校友,一起创业做了这个项目,做项目的过程当中有一些经验和心得跟大家分享一下。

  根据自身知识结构找方向

  我演讲的主题是如何把知识变成一门生意,什么是生意?是以赚钱为目的的日常活动,不管是哪一种创业,不管是高大上的想法还是落地的,最终的利润目的是不变的。生意里面有几个形态:实物生意、虚拟生意,电商是实物生意,百度就是虚拟生意,卖的是信息。对于同学们而言,你要想自己学什么,什么东西擅长,如果想创业,用什么样的项目创业,不妨采取这样的思路考虑。

  如果你觉得你是学硬件的,对某一个领域的硬件特别了解,有研究能力、动手能力,你适合做虚拟的生意还是实物的生意?那你做实物比较好,可以研发某一个东西,然后生产获取利润。比如有的人文科方面比较厉害,写作能力表达能力不错,就某一个方面有独到的见解,你可以做自媒体,这是虚拟的生意。大家考虑做什么生意的时候,出发点更多是认清自己。

  读书的时候,知识结构分几种类型,有的是宝塔形的,有的是知识网。用我自己举例子,我是通讯工程的,通讯工程的课程分布主要都是以硬件为主,软件为辅的知识结构。由于我读大学的时候有一些硬件方面的课程,实在是兴趣不大,对于一些软件互联网方面的东西兴趣比较大。在那时候我就会定向的研究互联网,当时是突出的。那时候我就想什么叫产品,2004、2005年的时候,我买了几本书,有一本叫《产品经理的第一本书》,一本叫《产品经理的第二本书》,那时候只有老外写的书,而且面对的是传统的软件产品,客户端产品,不像现在的互联网产品。在知识结构上面,本身学校教给你的课程只是一部分,你自己还要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未来的方向衍生和研究。我记得那时候,做服务器搭建,从早期的一两台服务器到后来很多的服务器,服务器方面的知识没有囊括在通讯工程里,这些知识结构也需要研究,包括后来做商务合作,商务合作有很多与人打交道的事情,这些知识不是以学科分类的,完全是蜘蛛网类的。这个东西就是百花齐放,认清自己的过程。

  要均衡发展,更要善于借力

  读大学或者刚毕业的时候你会认为自己什么都适合,但其实是一个在培育自己,真正找到自己适合做的方向的关键时间。我觉得这些信息大家心中都有一把称,华科是一个典型的工科学校,我现在明白为什么华科强调均衡发展,我们在市场竞争中虽然项目数据很好,但是我们的项目在品牌营销、传播这些领域始终没有竞争对手做的好。我们就反省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局面,我们经过研究发现,我们几个创始人都是华科毕业的。可能有些人不服气,华科的同学踏实,有理论,一步一步的往前推导,这些不是不好的地方,只有有些方面,像造势,不是靠感觉,靠纯理论的东西推演的,这些方面我们做的就不足,比如没有人文学科做的好,比如像武大的学生,像雷军,对于华科的同学来说,工科的同学们一定不要把这点忘掉了,你们在未来终究会对这一点产生意识。说个不严肃的问题,华科的学生追女朋友可能没有文科的学生追女朋友追的得心应手,什么原因你们自己去想吧。

  现在谈的“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很多东西都是工科领域和互联网领域的,为什么形成这样的局面?第一,这是一个比较公平的战场,你不需要有比较厉害的社会背景,也不需要大量的社会资金,也不需要干爹,通过人脑和电脑可能就可以成就一翻事业。我们就是从零开始,如果让我们去做一个什么传统领域的事情,我觉得很难做成这样,因为那里面有很多壁垒,只有在这样一个战场,它的壁垒是相对比较少的,在这样一个战场,其实它适合于几乎所有的学科,因为这样的战场转过来比较容易,不管你是学理工科还是学人文学科,甚至是学医,现在也有医疗的互联网,都可以转向这些战场。

  当然你选择这样的事情,你自己是不是适合做这样的事情,你自己知识结构的储备、兴趣就非常重要了。归纳和分门别类只是看自己是不是适合,每个人都有很多种可能,但是最后你要做好就只有一种可能,就是你的努力和选择。举个例子,电子商务是属于哪一个知识领域?以我来看,电子商务不属于任何一个领域,在我们这里既有这种计算机的系统搭建,IT的搭建,又有流量、市场营销,这种偏人文一点的,也有品牌营销,我们现在打电视广告,什么样的广告合适,在什么路径传播最合适,多少预算可以获得多少曝光,未来的仓储方面我们又需要物流方面的人才。像这样的一个领域,它本身也是适合多方面的领域,多方面的知识结构。

  同学们,如果你们自己要去创业,第一,要有自己的杀手锏,从一个方向切进去。第二,到了一定阶段,不是一个方向的事了,不是你一个人可以搞定的事情,如果你觉得自己可以一个人搞定全部的事情,你可能就要成为达芬奇这样的人物了。

  我们知识获取的途径有哪些?要不断的学习,这种学习不是读书的时候按照老师规定的课程学习,而且有意识的,有方向的考虑自己未来做什么,向这种方向学习。说实话学校有多少课程是你真心喜欢的,有多少可以让你将来获得GPA呢?大家都知道,在规定的动作完成之外,更多的对你未来的发展,这一部分知识的获取是更重要的。我自己读书的时候有一些癖好,喜欢搜集各种影视资料,我相信在座的人做过很多类似的事情,有搜集知识的癖好,搜集完了以后一定要用,否则的话就是一个检索。我发现随着工作、创业阶段的不同,你所需要的知识也是不同的,在这个阶段你主打哪些知识领域,你怎么获得这个知识就变得异常的重要了。

  我基本的原则是高效率的方式,因为一个人的时间是有限的,你去创业,你是老大,需要招产品、运营、开发等支撑岗位的人,你是不是每一个领域都完完全全的了解清楚?不可能,时间不够,你只需要知道这个领域最清楚的知识,然后把工作分给你的下属,让他完成。如果一个人专做一小块工作,和你抽出一部分时间做这个工作,按大概率来讲,这个人会比你做的深。有时候不要把自己想象成一个天才。

  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论

  在项目的发展,或者自己的发展过程中遇到一些瓶颈怎么办?各行各业都有它的精英、前辈,怎么样快速的找到这些知识?我自己最喜欢用的一个方式就是结交这个领域的牛人,向他们请教。当然,请教别人不一定会告诉你,这个就要靠你自己的方法和技巧了。但总的来讲,和他们接触你会有所感知、吸收和感悟,当然,他不可能把百分之百最宝贵的核心道理告诉你,但是交流多了,你或多或少会有吸收。特别是发展到现在这样的快速状态,有很多的工作和知识领域是交叉的,比如医疗和互联网的交叉,比如说移动互联网领域和营销的交叉,很多交叉的领域,你自己去研究,有时候不如去学习前辈的知识来得快。而且工作以后的很多知识领域和读书的时候的知识领域,虽然在一个大的分门别类里面,但是是不一样的。换句话说,读书的时候学的东西只是一个思维方法,但是最后用的东西完全不一样。我们学的时候可能是一个很宽的宽度,但是用的时候只是用了这个宽度里面很窄的部分,通过学习把工作百分之百的覆盖是不可能的,所以在这样的时候大家一定要摸清自己的方向和兴趣爱好。

  举个例子,有一些知识的获取除了和前辈交流的方法,还有很多活动,比如各种会议,这些会议有针对学生的,也有针对就业人士的,行业的会议,包括一些专业的论坛,大家在读书的时候都可以关注,往前走一步,关注一些职场的事情和公共领域的事情其实不难,这个是大有裨益的,挺不错的。再就是一些现代社会化的媒体,比如说微博、微信,微信的朋友圈、群,其实有很多微信群,一些专业的群,大家都可以研究。我观察到华科的毕业生实习意识都很强了,大家都知道去实习,除了互联网以外,其他的领域也可以挖掘一些实习的机会,这些机会都是你们提前获得知识和经验的机会。

  然后有一些其他的分享,拿我自己创业现状来看,比如说看书,创业的时候我买了很多书,其实有效的书很少,反而是读书的时候专业领域的教科书是最有价值的。为什么?因为你们买书的话可能就买到了一些畅销榜单上的书,这种书每年都会有那么几本火的,大家都说好,但是是不是真的好需要你自己读,如果读了过了一两个月后发现什么也没有落下,这是没有意义的。最近我在研究资本运作方面的知识,我发现原来读书时候的教科书是非常好的,它不是为了排上畅销排行榜而写的,道理是亘古不变的。

  如果关注行业的信息,比如说这个领域有名的第三方机构、协会信息发布渠道是什么,他们对应的信息渠道,这个其实往往是有效的。比如说财经类的资讯,大家偶尔看网易新闻、腾讯新闻,其实里面的文章都是传来传去的,你们去看福布斯、FTM,你会发现他们的文章都是原创的,这种原创给你带来的知识的体验是完全不一样的,每篇里面都会有自己的想法、思路、内涵,当然对与不对需要大家自己去判断。比方说这个是不是因为国内有些产业下滑倒逼出来了;比方说是不是因为就业率下降导致创业比率上升,像这样的问题一百个人有一百种说法,客观的存在需要大家自己去研究。在研究这些知识的过程当中你也探索了自己的思维方式和思路,如果你作为老板的话,这些都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当你遇到棘手的问题的时候,这些东西都会有效。

  如果你是一个创业老板,到后面发现早期的联合创始人不给力了,怎么办?是继续留住,还是想办法把他清退?大家都是一起走过来,创业以后很多东西更多是靠经验、知识、感觉做的。刚才我说的这个问题,最标准的一个,或者最商业化的答案就是坚决处理,坚决清退,听起来好像没有什么情感,或者在情感上面难以接受,但是如果你是公司老大的话,这是你唯一的选择,比必须要这么做,必须要往前走,尽管会遭到非议,但是这是最商业的做法,最正确的做法。

  还有像刚才说的行业会议,各种活动大家都可以去参加,参加这种活动的过程当中会培养你很多的感觉,可能你会在这些活动中遇到你未来的合伙人,未来的伙伴,拓展你的人脉关系,锻炼自己各方面的技能。多参加一些活动是大有裨益的。包括第三方公司的咨询报告,如果同学们有兴趣的话要多去读这些报告,基本上这些报告是从行业的角度讲,但是确实代表当前的热点,对当前行业的判断。如果大家有创业的发,要从行业的角度考虑问题,一定的格局观是非常重要的。当然华科的同学都是比较踏实的,一般都是先做事情,然后一步一步往上,但是多从大看小也是有好处的,没有坏处。

  还有一个是微信公众号,我本来想提几个微信公众号,但是最后没有写,因为微信公众号的来源基本上都是前面三大类。

  所以在知识的获取上面是多种多样的,关键是看清楚自己,认识清楚自己适合哪个方面,这一点对于你们来说是有难度的,我觉得自己是在二十七八岁以后才发现什么地方适合自己,有一些改不动了,改不动就要找别人解决问题了,有一些地方就需要深挖。这也不是坏事,放开手看,碰壁的时候再去修正,如果没有碰壁的经验,没有失败的经验反而不正常。

  说了这么多,杂七杂八的想法,其实没有太多的主线,我是这样一步一步走过来的,从学工科到做互联网到现在做电子商务,在我们初步成就了之后,快速的弥补了其他方面的缺失,不管是聚集人才还是组合各方面的资源,别人可以做到,我们也可以做到。

  希望大家在这个年龄大胆一点,勇于一点,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来源:创业邦|http://www.cyzone.cn
反馈
联系我们
推荐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