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P2P公司在审核借款人资质的时候会很在意其有没有多重负债(也即是,借款人有没有在其他平台有过借款),或者不良借贷记录。因为这些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判断借款人的还款能力。但由于各个借贷公司之间的数据并不共享,也就增加了信贷的风险。91征信想帮助信贷公司解决这个痛点。
91征信于2015年10月上线,它通过互联网接口方式,将P2P公司系统进行对接,实现P2P公司之间可以进行贷款结果的实时查询分享。加入91征信联盟的公司可以通过91征信技术接口向其他会员发出查询要求,联盟其他会员会实时响应查询请求,并反馈真实结果。目前,91征信的所有服务都是免费的。
“91征信并不需要各个公司将数据上传至中央服务器、定期更新上传数据,而只是打通P2P公司信息渠道,实现数据的实时互查共享,解决信贷风控痛点。”91征信的创始人薛本川说。
从贷后切入贷前和贷中
创办91征信之前,薛本川从中科院研究生毕业之后,曾在宜信担任风险管理和数据分析的工作。当时查询借款人多重负债的方式还是通过行业从业者QQ群相互询问的方式,但效率和命中率都比较低。所以,2011年薛本川从宜信出来之后,与两位朋友创办了“思危名单”——黑名单共享平台,信贷企业只需付费便可查询。
2013年出现了专门的征信公司,并开始大规模的扩张,并且相比较于思危名单,他们全是免费。所以,思危名单遭遇危机。薛本川和团队开始靠为P2P平台提供全套风控系统维持团队运作。当时还获得了中发实业集团旗下公司合众普惠的标的。
之后,薛本川发现很多信贷公司都有催收的需求,于是,开始基于思危名单平台尝试进行不良资产转外包,成立了“人人催”——全民悬赏催收平台。
在催收的过程中,薛本川发现很多人不止向一家企业进行借贷,于是他们又回到了多重负债的命题。薛本川告诉创业邦,“虽有征信公司,但各家征信公司都采取中央数据库的方式,大家上传数据,需要时再查询。但并非所有人愿意上传数据,操作起来也比较麻烦。很多征信公司宣称数量很大,其实这里面的关键点不在于数据有多少,而是能够反馈给查询者多少,查询者最想要的是更全面的反馈信息。”
于是,薛本川想做一个分布式的查询解决方案,“我们想做一个连接所有P2P公司的数据通道,提供一个标准化的接口,各家公司并不需要上传数据,这中间也不会有任何数据外泄的情况发生。”
比如,A公司想查询借款人张三的信息,只需要把张三的姓名和身份证号通过91征信发给各个成员的服务器,成员会把结果反馈给A公司。
薛本川告诉创业邦,“目前,91征信对多重负债的命中率为59.8%。就在采访之前,某企业发送了一个150人的名单,结果发现有133人的名字有反馈,有400多条批贷信息。”
为何大体量的公司愿意玩这个“游戏”?
相比较于小体量的公司,大体量的公司掌握更多的借贷记录和数据,那又为何愿意与小体量的公司共享信息呢?这中间如何实现平衡呢?
其实大体量的企业向借款人发放贷款之后,需要跟踪贷款客户。如果小企业发出需要查询的名单,大体量的企业便可以通过这个名单了解到某个(些)借款人又在别的平台上发生借贷申请。这时大企业可能就会对其进行重点监控。或者通过向小体量的企业反馈审查结果,根据其反馈的结果,小体量的企业可能会慎重考虑要不要再次借款给申请者,或者少发放借款,大企业可以此来降低借款人的逾期率或者违约率。
举个例子:假如企业A、B、C、D是91征信的成员。此时借款人张三向A申请贷款。A通过91征信发现张三之前已在B、C、D上发生过借贷,这时A可能会通过少借款或者不借款给张三来降低平台的违约率或者逾期率。同时,B、C、D三家公司在收到名单的同时就已经有了重点监控的目标了。这算是一件利人利己的事情。
考虑到各家公司的商业机密,在这个操作过程中,91征信的成员企业都是通过代码发出查询申请,各个企业之间并不知对方身份。薛本川告诉创业邦“当91征信的成员企业达到100家的时候,91征信的刚好上线70天。在这里,我们其实更像一个陌生人(企业)沟通平台。企业发出的申请,各家也可以选择回或者不回,并不会强迫。”
决定做91征信之后,薛本川与各家公司逐一面谈,直到找到大家可以接受的方案。91征信最早的种子用户是来自于之前的思危名单。
目前,91征信已获得经纬中国的天使融资。据悉,融资资金主要用于公司的产品开发、商务推广和产品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