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圈爱谈“复制”。
商业模式、产品品类、团队架构都要寻求复制,甚至是娱乐综艺领域,都在聊“爆款”能否复制。2014年,《奇葩说》异军突起,马东的米未传媒估值走高。就在大家满心欢喜,以为找到了爆款的经营模式,但接下来的《黑白星球》以及直播综艺《饭局的诱惑》似乎都没达到理想高度。
今年10月,上海的唯众传媒登陆新三板。这家“老牌”节目制作公司在十年间分别制作了《波士堂》、《开讲啦》等财经及文化频道收视风向标,也有《你正常吗》和《暴走法条君》这样紧跟网综步伐的新品。
▲唯众传媒创始人兼CEO杨晖
唯众传媒创始人兼CEO杨晖对市面上追求复制爆款的心态有自己不同的看法。比起可遇不可求的“全网XX亿播放量”,她更感兴趣如何建立可持续性的节目制作流程,更高效的团队协作方式,以及唯众本身的管理系统。
邦哥认为,唯众传媒就和爆款一样难以复制。作为为数不多具有“原创”洁癖的制作公司,有着浓厚的创始人印记。
杨晖与唯众传媒
1989年,考上了湖南科技大学中文系。
1993年,进入湖南电视台做了一名临时工。
1996年,转正后做了《新青年》、《岳麓书院千年论坛》等节目。
1998年,就读湖南大学商学院MBA。
2004年,离职攻读北师大艺术传媒学院的博士学位,并兼任CNBC中国区项目经理。
2006年,完成学业,在上海创办唯众传媒,同年制作推出《波士堂》。
2015年,唯众传媒自制节目累积超过50档,营收1.23亿,净利润2452.8万元。
2016年10月,唯众传媒挂牌新三板。
两个“十年”
在杨晖截止目前的职业生涯中,邦哥观察到两个十年。
第一个十年从她毕业进入湖南电视台起算,一待就是11年。这段时间,杨晖曾以临时工的身份拿到纪录片的国家级政府奖一等奖,也做过《新青年》这样的电视节目。显然,这对她来说是沉淀专业知识的10年。
第二个十年是06年创业至今。唯众传媒从刚开始为电视频道提供财经类和文化类节目,到现在确立大财经、大文化、大生活和大综艺的公司定位。这也是杨晖从节目制作人成长为企业家的过程。
杨晖对邦哥说,公司成立之初只有《波士堂》一档节目,前三年一共做了5档节目。而第四年开始,同时开播5档节目。正是从那开始,她感觉公司终于脱离了“项目制公司”的范畴,尝试用企业家的方式管理公司。
杨晖也不是天生的管理者。1996年,她还是湖南电视台最年轻的制片人。刚开始涉及管理工作时,她突然意识到自己没有这方面经验。
1998年,当时的一位副台长建议杨晖去念MBA。对于工商管理,她完全没有概念,但既然副台长都这么说,她认为值得一试。抱着吃人参果的想法,杨晖念完了湖南大学的MBA。
▲《波士堂》几乎请到国内所有的商业大咖
创业后做了财经类节目《波士堂》。因为职业便利,杨晖接触了很多商业领袖。她从企业家身上偷师许多管理经验。主观与客观的双重条件,帮助杨晖更好地适应了企业家身份。
2014年成为拐点
即便是不关心内容领域的人也看得出,电视行业的持续衰落不仅影响到体制内的员工,还影响到制播分离后,大大小小提供内容的节目制作方。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2014年,网络广告以年度1500亿元的成绩首次超过电视广告。两年后的今天,差距只怕越来越大。有趣的是,2014年也是《奇葩说》诞生的日子,颇具分水岭意味。
摆在唯众传媒等制作方面前的就是一道“没有选择”的选择题——转型拥抱网综几乎用不着任何犹豫。2014年上半年,由腾讯视频出品,唯众传媒制作的网综节目《你正常吗》上线,这是他们的首档网综,口碑不错。
▲《你正常吗》第二季开始有何炅加盟主持
网络节目时常被提及的一个关键词就是“网感”。这词说起来玄乎,但看过近年来热门网络综艺的人几乎都能感觉到。总结起来就是“特效”、“无厘头”、“流行语、“吐槽”和“小鲜肉”等等。在杨晖看来,“网感”就是“让网友带感”,网络节目和电视节目最大的差异在于“说话方式”和节目IP化。
不管是主持人还是嘉宾,做网络节目时绝对不能端着说话,要尽可能还原平常聊天的样子。这与电视节目字正腔圆的讲话完全不同。但除此以外,看起来更轻松的网络节目其实比电视节目更考验制作能力。用户可以用脚投票,这就意味着一旦节目出现问题,网友只需要关闭浏览器就OVER了。
反过来想,互联网精准触达用户的能力,使得网络节目有可能成为独立IP,这在电视时代是不可想象的。
所以,基于媒介环境的变化,唯众传媒从财经和文化的老本行出发,拓展出更受网络时代欢迎的综艺与生活类节目,也是顺势而为的选择。
不进则退
除了唯众传媒,另外两家内容供应商——灿星文化和能量传播,它们近两年的不同境遇,也可以给观察内容制作行业的人提供一个宏观视角。
因为《中国好声音》而出名的灿星文化,最新估值为50亿人民币。
根据首次披露的财务状况显示,他们2015年营收22.1亿,净利润为7.2亿。2016年第一季度的营收和净利润分别为1.6亿和0.44亿。
业内对于灿星能够“独立上市”抱有不小的期待。同时,这两个数字显然是目前业内顶级制作公司所能达到的天花板,也是唯众传媒拥抱综艺市场后可以去对标的市场容量。
▲《中国新歌声》背后的灿星是业内广告收入大户
反观更早登陆新三板的能量传播(制作了《鲁豫有约》、《壹周立波秀》等节目),因为过于依赖“陈鲁豫”的个人IP而发展受阻。
财报显示,2014年和2015年,能量传播营收分别为3.98亿元和3.96亿元,净利润分别为2798万元、5060.21万元。可以看到,单纯体现在营收上,公司没有更多的好办法。
对于唯众传媒来说,媒介环境的变化应了那句老话——机遇和挑战并存。网络综艺的蛋糕显然更大,可也是逐渐充分竞争的红海市场。电视节目逐年下降的广告收入又加大传统公司转型的力度。
好在,唯众传媒有足够经验,包括制作团队多年磨合后的适应力,以及杨晖多年积累下的专业能力和管理手腕,来面对又一个可能的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