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全国众筹平台数量同期相比减少1/3,共计280家|互联网众筹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报告发布

凑热闹、赶风口、投机、套利、伪众筹......行业野蛮生长的局面自此结束。

对于股权众筹及互联网股权融资行业而言,2017年是深度洗牌的一年。监管趋严、规范发展的金融监管大背景下,凑热闹、赶风口、投机、套利、伪众筹等类型的众筹平台逐步退出市场,行业野蛮生长的局面已基本结束。

与此同时,大浪淘沙,一部分专业性强,谨慎遵循市场规则的平台开始进入新一轮布局。

2018年1月12日,中国政法大学互联网金融法律研究院与中关村众筹联盟联合发布了国内第一份《互联网私募股权融资合法与合规运营研究报告》。同一天,《2018互联网众筹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报告》也由中关村众筹联盟与会员单位联合发布。两份报告详细阐述了互联网私募股权融资的法律法规、运营模式及风险防范措施,并对互联网私募股权融资的健康发展提出了建议。

中国政法大学互联网金融法律研究院院长李爱君教授认为,与传统的金融方式相比,互联网私募股权融资兼具了大部分普通投资者专业程度低、风险承受能力弱、投资风险高等特点。因此,金融发展必须坚定的一个原则即服务实体经济原则,互联网私募股权融资产生并服务于实体经济,应当以推动实体经济发展为根本目标。互联网私募股权融资不能假借为实体经济服务而实际上在体系内部循环,对实体经济造成伤害。

中关村众筹联盟等单位联合发布的2018互联网众筹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报告显示,经过对互联网等公开渠道的不完全统计信息整理,截止2017年12月底,全国众筹平台共计280家,与2016年同期相比下降约33%,基本与2015年持平。其中,全国互联网非公开股权融资平台(即业内惯称的股权众筹平台)共计76家,与2016年同期相比减少42家,降幅高达36%。其中,北京地区股权众筹共计29家,与2016年同期相比减少了11家,降幅达28%。

2018互联网众筹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报告显示,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全国新增众筹平台仅有25家,同比2016年下降约83%;倒闭平台180家,同比2016年下降约13%;转型或下架平台20家,同比2016年下降约78%。

众筹行业经过萌芽期(2011-2013年)、崛起期(2014-2015年)这两个阶段后,于2016年迎来行业前所未有的洗牌期。报告显示,众筹平台数量在2016年达到高峰,原因主要有两方面:

一是2016年延续了2015年高峰期巨头涌入的态势,互联网巨头跨界布局众筹业务成为标配;

二是汽车众筹的突然强势爆发,为众筹行业打了一剂强心针。

但随着行业洗牌加剧,部分玩家转型或退场,2017年众筹平台数量逐渐回落,在金融监管趋严的大势下,行业逐渐进入规范发展期。

统计显示,2017年全国众筹行业融资金额达到215.78亿元,同比2016年约下降5%,降幅较小。2017年全国股权众筹成功融资金额为142.2亿元,同比2016年减少14.4亿元,下降9%;北京地区股权众筹成功融资金额为48.3亿元,同比2016年减少3亿元,下降5%。

整体来看,2017年众筹融资金额总体呈上升趋势。年初因为春节缘故,投资额出现较大幅度的下跌,但在春节过后,投资额增速达到一个小高峰。随后融资金额缓慢下降,月融资金额基本维持在18亿元人民币左右。临近年底,受政策利好等诸多因素,融资金额再次呈现上升趋势,一度与2017年3月的高峰持平。

截止2017年12月底,全国众筹项目投资人次达2639.55万,同比下降约52%。其中回报众筹投资人次达2636万,同比下降约52%,互联网非公开股权融资投资人次达3.55万,同比下降约39%。

综合来看,在行业洗牌期阶段,良币驱逐劣币,大量平台被淘汰,优质的头部平台开始发挥作用,帮助更多创新项目。所以虽然众筹平台数量减少,但整体融资金额未出现大幅下跌。值得注意的是,受舆论大环境影响,投资人参与众筹的热度降低,众筹投资人数量锐减,目前存留下来的投资人是众筹投资的核心人群。

2018年,在经历了2017年的严监管分之后,行业或将逐渐在规划化过程中,稳定顺畅发展。

中关村众筹联盟

中关村众筹联盟为国内首家经政府部门审批的全国性众筹行业社团组织,发起成立于2015年7月。2016年8月获得社团法人登记证书。

反馈
联系我们
推荐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