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我们追的那些风口——速生速亡的“风口”下,究竟不变的是什么?

风口这个概念,其实跟投资人选择的投资方向是有关系的

导语:风口的周期似乎越来越短了,去年火的今年已消失,今年很火的不一定明年也能热。但最核心的是,风口那么多,但究竟什么是不变的?

9月7-8日,2018创新中国DEMO CHINA总决赛暨秋季峰会在杭州洲际酒店举行,KIP中国管理合伙人扈景植、宽带资本合伙人刘唯、光速中国助理合伙人杨陶、阿米巴资本创始管理合伙人赵鸿,围绕 “2018,我们追的那些风口”为主题,就投资机构怎么理性看待风口,展开讨论。

犀利观点如下:

扈景植:从风口这个角度看,每年的周期越来越短了,去年火的东西今年已经消失了,或者今年很火的东西不一定明年也那么火。但我觉得最核心的是,风口那么多,但是究竟不变的是什么?我从这个方面来思考,到底怎么解释“风口”。

刘唯:坦白说我不喜欢风口这个词。因为我觉得风口的概念,这种短期热点轮动,对于一个企业服务,尤其技术驱动公司的这种长期可持续发展未必有利,因为企业服务公司成长有它固有规律的,简单的爆涨爆跌或者简单的资源催生对它未必是一个好的事。

杨陶:现在的市场非常浮躁,不管是在创业圈也好,或者是在投资圈也好,都挺浮躁的。希望创业者真正的能够沉下心,静下心来分析用户到底真正的需求在哪里。

赵鸿:作为一个投资人,我看项目的时候,不会太在意是不是一个风口,我更看重它的周期性是不是很长,价值是不是很好。

主持人:我们一直在说风口,投资人怎么看领域或者风口?

赵鸿:我们所谓专注的领域,首先看这个领域是不是周期性很长,整个市场容量是不是很大。这样来看,风口这两个字不会用在这些领域。比如我们看企业服务已经好几年,我们接下来还会继续去看这个领域,因为它是一个周期性非常强的事情,所谓风口已经达到瓶颈了,我可能会说更多是在C端消费,尤其是在内容方面的领域,比如说短视频。所以接下来创新是肯定需要的,不然流量也不会散布到每一个新的公司里面。

主持人:您认为短视频已经达到瓶颈了?

赵鸿:是,我觉得已经到达一定瓶颈了。

主持人:那么新零售呢?未来会否有比较好的发展趋势?

赵鸿:新零售已经好长一段时间了,对我来说新零售其实跟零售没有什么差别。在现在的时代,零售是很传统的一笔生意,它是一个需要不断去创新的行业,但它是风口吗?它是一个周期很长的事情。作为一个投资人,我看项目的时候,不会太在意是不是一个风口,我更看重它的周期性是不是很长,价值是不是很好。

主持人:几位作为投资人,投资无论现在是不是风口,只要未来是有价值可言的,都是会成为投资人所选择之一?

扈景植:我来中国已经10年,从国际的角度评价一下国内风口性的投资案例。从风口这个角度看,每年的周期越来越短了,去年火的东西今年已经消失了,或者今年很火的东西不一定明年也那么火。但我觉得最核心的是,风口那么多,但是究竟不变的是什么?我从这个方面来思考,到底怎么解释“风口”。

比如小程序、新零售,都是与人相关的东西,那么,为什么想做一个与电商相关的事情呢?这是去做一个购买或者买一些消费相关的事情,按照当时实际的技术提升我们消费的行为,比如通过小程序、社交电商,买东西、吃饭、娱乐都可以通过技术来得到提升。新零售也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消费改变,但是最根本的还是人——消费者是怎么想的,需求到底怎么满足,这才是最核心的东西。

我觉得这个是非常大的趋势,不可能变的事情,但是细节怎么满足、怎么跟技术绑定,这是最关键的。我是从一个消费者的角度来看它的核心技术、核心模式,要怎么符合我们的需求,这才是最核心的。

刚刚赵总也说了,就娱乐而言,政策方面的东西也比较多,从这个角度来说,我觉得已经不是一个风口了,行业过了曲线图的角度,我们不可能再次因为这个风口投。

最核心我们还是希望技术驱动的东西,区块链也是非常典型的案例,为了满足各种各样短时间变化的东西,最突出的比如人工智能、5G、物联网......过了几年以后还是需要最底层的技术,无论如何,风口不风口,我们还是要关注这最核心的东西。

杨陶:我们光速中国差不多有一半的案子投向了用互联网手段或是用科技手段来变革传统的产业,能够让它的效率更多的提升。我们很早在金融领域投资了融360和拍拍贷,当时还没有互联网金融的概念。

还有比如我们觉得物流市场很大,但效率很低,我们投了运满满,我们用技术的手段,原来可能是互联网,现在可能是AI,把效率提高到足够大,能够改变原来的产业,这是我们非常认可的。

另外,在C端,很多的风口,我们觉得流量非常重要,我们看到流量从PC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现在可能是微信,这里面会出现很大的机会,我们也是在比较早的时候投了拼多多。

现在再来看微信的流量机会,在你前面已经有很多人在做了,这个时候也许是风口没了,但有可能还是有机会的。

刘唯:我觉得风口这个概念,其实跟投资人选择的投资方向是有关系的,我们基金尤其是我自己的话,可能会专注在投技术和产业服务,坦白说我不喜欢风口这个词。因为我觉得风口的概念,这种短期热点轮动,对于一个企业服务,尤其技术驱动公司的这种长期可持续发展未必有利,因为企业服务公司成长有它固有规律的,简单的爆涨爆跌或者简单的资源催生对它未必是一个好的事。

所以我们自己在看的时候,第一,我们看未来的发展趋势,这是不是未来的方向;第二,看市场空间。我们是陪伴它成长,不希望它由于短期热点整个企业发展节奏发生偏差,因为从一个技术公司或者企业服务公司,从技术到产品,再到商业化,它就是有它固有的规律,短期资源的摧熟的话,对于他来说整个节奏打乱了以后,这个公司根本走不下去。我自己投的公司一般都是比较长周期的公司,风口的概念在投资里面肯定是成立的,但是要看不同的投资方向。

主持人:对于投资人而言,在投资过程中,根据各自的投资逻辑,什么样的项目、创业者可能会让你们很谨慎,甚至不会去碰?

杨陶:有一部分的项目或人我们会非常谨慎,比如说我们感觉这个人是为了创业而创业,或者它是没有实质商业模式的项目。对人的判断有几点非常重要的,可能有三类人我们会非常喜欢:

第一,他对这个行业有非常深的认识,对行业扎根非常久,非常了解痛点在哪里,需求在哪里;第二,创始人或者团队有非常强的能力能够吸引非常优秀的人;第三,我们觉得他为什么做这个事的心态非常重要。你做这个事的初心是什么,还是只是看到有热点。

反过来说,什么样的创业者我们是非常小心的,他可能背景非常光鲜亮丽,可能是BAT里高level的人。但是你仔细问过之后,可能就是刚才我们提到的,这个可能是一个风口,我想要来尝试,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是非常小心的。

赵鸿:我分享一下我们自己不投的东西,更多的是在人因素方面维度,因为阿米巴是做一个非常早期的投资机构,我们主要是投天使、Pre-A和A轮,归类起来我们有几种人可能不会投,一是思维已经非常固化的人,二是不太喜欢学习的人。

怎么判断?我们跟他做很多沟通,从这沟通的方式来判断这个人到底是对学习比较热爱的人,还是习惯花钱的人,这类我们都不投;他以前的经历可能在某个岗位、职位就是一直在办公室花钱的人我们都不太喜欢投,包袱太重的人我们也不太喜欢投。

什么是包袱太重的人?创业从0开始,如果你以前有很大的团队、秘书等等,脸皮也太薄的那一类人我们都不投。

我觉得很重要的一点,这个人出来做这件事情的机会成本是不是很高,如果机会成本不高的话,那他的动力就不强,这是我们的逻辑,如果动力不强的话,我不会跟这个人长远走下去。就像刚刚刘总说的,如果一个人在公司里面,他的职位岗位可能非常光鲜,但如果等到VC的钱到位之后才出来,我们不会投这种人。

刘唯:在成长期时,股权结构不对不投,创始人不是大股东,没有足够的影响力,这个事情肯定不能投。因为经常会在企业做到成长期时创始人已经变成小股东,或者他的股权很少,这个事情最后走下去是有问题的。

有什么连续性的东西?因为做技术和企业服务的话,肯定要技术驱动,有核心的产品或者竞争力,我们现在比较多的这些年一直关注数据价值怎么来赋能和挖掘,因为无论是云计算、大数据安全、人工智能,那里面都是核心数据。所以最后围绕数据的价值怎么长期能够产生价值,怎么应用数据的能力,这个是我们最近所关注的点。

扈景植:我们主要看A轮、B轮为主,很少看天使轮或者Pre-A,我们项目验证的时间比较长。比如这个创始人以前说的话到底执行到了什么程度,也是很重要的指标,或者中间面临了什么样的困难,怎么克服的,这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假如在过往的经历中,他没有遇到任何问题的话,我就很担心他不能有很好的证明自己的机会,所以我会很想了解这些。

如果中间有一些问题,但是可以解决,或者他的团队之间是有一个人,现在变成几十个人或者几百个人,团队的能力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最主要的是市场,怎么理解面临的市场。如果他非常懂得一个技术,或者市场的痛点。但这个市场非常小或者小而美,我们也可能不出手。反过来,如果这个市场规模大,这个人能很好的理解并知道怎么解决市场的痛点,这才是最关键的。

主持人:刚才几位谈到,往往不投的原因,可能是创业者缺少一些工匠精神,从投资的角度看,创业者要如何更好的把握探索精神和工匠精神之间的平衡点?

杨陶:因为现在的市场非常浮躁,不管是在创业圈也好,或者是在投资圈也好,都挺浮躁的。希望创业者能够沉下心,静下心来分析到底用户真正的需求在哪里。

还是举拼多多的例子,那个时候流量红利一直在,微信的社交红利就在那里,但是大的公司都没看到,被一个创业公司看到了。当时给我们的启示是,作为一个创业者你真的是要沉下心来,抛开杂念去分析用户的需求在哪里,而不是说看到这个好像很火,我马上去看一看,打一枪看看行不行,这是我们希望给创业者的建议,你要沉下心来深度地思考一下,到底用户的需求和你能做的事情是什么。

赵鸿:我觉得探索和工匠这四个字,都是在创始人身上可以看到的,而且是不冲突的四个字。因为肯定要探索,如果你创业的时候,你肯定要看这个机会是多大,但要是一个周期更长线的机会,而不是非常短线的机会,这对我来说是一个核心。

每个创始人必须有一个工匠精神,因为你做产品的话,一家公司的产品拥有者始终都是在创始人手上,所以你做产品必须有工匠精神,因为必须要无时无刻去想怎么把产品做的更好。那我们投企业服务比较多,我们的创始人都是无时无刻的在想,我做这个产品怎么可以为我的付费客户服务的更好,他们有什么需求等等,给他们带来服务,从售前到售后,整个客户的体验怎么做的更好。

刘唯:对于一个好的创始人来说,其实我觉得他不可能将所有的东西集于一身。此外,好的创始人可以建立一个团队,他的团队作为一个leader能够看未来,能指引方向去探索。好的leader是有点理想主义的,同时能够建立有很强执行力的团队。把这两个结合起来未必需要所有的都面面俱到,所以他用自己的能力,去笼络人、寻找好的助手、好的合伙人团队的能力,就很关键了。这是我的理解。

扈景植:探索和工匠不可能是两个极端的现象,我还是觉得探索不一定意味着人家都追求热钱或者快钱。探索的意思就是摸索市场的需求到底怎么样,工匠也不是说在自己研究发明。我最担心的是发明家,给出了一个新的概念,不管市场怎么说,他一直说我的产品非常好,我花了那么长时间,组建了多么强大的团队,花了那么多的钱,做完了一个产品却听市场的反馈,这个完全不对。

反过来说,探索之后怎么从市场拿钱?如果研发不那么重要,听了投资人怎么说,他就马上改变商业模式,表示自己也是站在这个风口上,我觉得这是因为根本上生命周期非常短,所以工匠精神还有探索精神不是完全两码事。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必须一边有工匠精神,一边有探索精神。

反馈
联系我们
推荐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