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深氪新消费 (ID:xinshangye2016),作者:沐九九,编辑:黄晓军,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没人知道江苏黄桥到底藏着多少小提琴手。
传说这里到处都是野生演奏家,走在大街上经常传来小提琴的声音,大爷大妈能一手烙烧饼一手拉小提琴。
不到黄桥,你很难想象劳动人民对于中国小提琴的发展抱有怎样的热枕。
数据统计,黄桥每年生产的提琴有70多万把,占据全国70%、全球40%的市场份额,远销欧美等96个国家和地区。
也许你从国外买来一把小提琴,它的原产地就是黄桥镇。
黄桥,妥妥的“东方克雷默纳”!
01“烧饼小镇”变身“提琴之乡”
全世界,或许只有黄桥人会把小提琴当特产。
有当地人戏称,以前他们送客人本地特产都是送烧饼,现在越来越多人选择小提琴作为礼物。
但比起烧饼,黄桥与小提琴的故事,至今也不过五十来年。
上世纪60年代,殷平、殷伯常等几位曾在上海提琴厂工作的知青被下放回原籍溪桥(2010年并入黄桥镇)。为了讨生活,他们拿着公社资助的几百块钱,在一间旧民房里搭起了乐器作坊。说是作坊,其实也只是为上海提琴厂配套琴头和弓杆。
一个琴头五毛钱,一个弓子一块钱。价格虽不高,横竖也是门赚钱的手艺。
于是,越来越多的学徒涌了进来,跟着师傅们学习制作小提琴配件。
有未经证实的数据显示,1970年,这个小作坊已经发展到20多个工人,年产值(加工费)3万多元。
1971年,当地干脆直接建了个厂——溪桥人民公社乐器厂。
图源/Pixabay
两年后,工厂造出第一把“向阳牌”小提琴,开始小批量试产。
可惜,由于技术有限,产品质量低下,向阳牌小提琴只能以低价销售,加上几年后受机制和市场等多重因素影响,上海提琴厂下达的生产计划又面临萎缩,导致工厂处于严重亏损状态。
就在这时,厂里迎来了关键性人物——李书。
自1973年进入乐器厂做学徒以来,李书一路从保管员干到生产科长。1980年,乐器厂资不抵债,李书临危受命担任副厂长。一上任,他便对厂内进行大改革,整顿风纪,同时多次辗转到上海提琴厂,希望拿下做整琴的活儿。
1984年,乐器厂与上海提琴厂达成合作,签订了长达十年的联营协议。自此,乐器厂摇身一变成为上海提琴厂泰兴分厂。
可以说,这次合作是乐器厂扭亏为盈的关键,也是黄桥提琴产业发展壮大的起点。
这十年间,利用上海提琴厂带来的资源优势,黄桥不断夯实提琴制作工艺,积蓄力量。据了解,仅签约当年,乐器厂的销售收入就达到200多万元,利润30多万元。
1995年,溪桥乐器厂振翅单飞。彼时,恰逢美国AXL国际乐器公司在全球寻找两个月内做出95种样品的合作伙伴,刚刚脱离出来、蓄势待发的溪桥乐器厂接下了这笔订单。
这次,溪桥乐器厂让全世界看见了自己,也看见了黄桥。
仅用53天,溪桥乐器厂便完成了任务。
自此,黄桥提琴声名大噪,甚至吸引了百年小提琴品牌斯坦特的注意。当年,斯坦特在黄桥成立泰兴斯坦特乐器有限公司。
也正是这一年,黄桥生产出87000把提琴,超越老大哥上海、广州,成为国内第一大提琴生产商。
次年,溪桥乐器厂拿到自营出口权,开始将公司50%的产品销往美国市场。其时,溪桥乐器厂也正式更名为凤灵乐器有限公司。
到现在,黄桥已经成为全球提琴的生产重镇。这里集聚200多家提琴生产及配套企业、3万多名从业人员,每年生产各类提琴70余万把,占中国提琴总产量的70%,同时也拿下世界40%左右的市场份额,被誉为中国的“提琴之乡”,年产值超24亿元。
02江苏小镇与世界抗衡
2007年,日本乐器制造商铃木和雅马哈发现自家提琴在欧美卖不动了。
不只是日本制造商,当年《洛杉矶时报》在一篇关于黄桥小提琴产业的报道称,“由于采用了流水线生产并拥有对每小时挣50美分感到满意的熟练工人,凤灵公司能以低于25美元的价格出售其产品……他们把德国和法国挤出了低价小提琴市场。”
这点,李书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有所提及。1996年他到国外参加展会时发现,凤灵提琴价格虽然低,但哪怕180元一把,依然有30%的利润可以赚。于是,他带着凤灵花了五年时间把全世界大的提琴厂都冲垮了。“品质不低于它,但价格是它的十分之一。”
靠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带来的价格优势,确实是黄桥提琴乃至国内玩具、服装、生活用品制造产业崛起的真相,但这并非全部。
比如2018年10月,黄桥镇琴师吕伯健一把四十年前做的小提琴,仍然卖出了13.8万元的高价。
当然,这只是个例,但抛开劳动力带来的价格优势,以凤灵公司为代表的黄桥提琴产业发展的重点在于,如何降低木材存储、电力消耗等固有成本的指出,保证在低价的基础上维持着30%的利润。
图源/Pixabay
以提琴制作原料木材为例,据了解,木材的水份含量是影响木材声学品质的主要因数,它会直接影响到提琴的声音。比如,当木材比较湿的时候,它的声音会比较沉闷,反之则明亮。
因此,为了确保音色,制作提琴的木材通常需要存放5年以上,一个好的素材甚至需要自然风干10年或50年以上,以此来减少木材中的挥发元素,使其音色更稳定。
但是,木材存储成本却十分高昂。为此,黄桥人首创了一种对提琴木料处理的新技术,使用微生物技术去除木材中的杂质,从而加快干燥过程。
这样一来,不仅缩短了处理的时间,提高了音质,还节省了成本。
除此之外,用电消耗支出也是成本大头。
据了解,提琴制作需要经过选材、拼板、刮板、装音、梁刻、音控、合琴、随琴、刻琴头等197道工序。这其中,大概有一半需要用到电。
因此,在八十年代,为了保证把充足的电能送到了琴厂的生产线上,泰兴电力的工人们靠着肩扛手抬,在63天时间里,用双手把数十根上吨重的杆子一根根立起来。
这是电力保障,随之而来的则是电力成本。为此,当地实行了一种储能方舱,在每天晚上用电价格低谷时段进行充电,而后将存储的电在白天进行使用。泰兴斯坦特乐器有限公司的总经理李荣富就曾表示,储能方舱确实帮助企业减少了一定的用电成本。
除缩减用电成本外,无论在环保上,还是制琴技术上,黄桥人一直在求变。这就如同当年把欧美国家带回来的好琴拆分学习一样。
比如,面对人力上涨,黄桥积极运用当下时兴的数控技术,以此替代人工,解决人工成本上涨以及人才不足的问题。
求变、降本增效,才是黄桥提琴制胜的关键。
03写在最后
当下,电商无疑给黄桥提琴带来了新的出路,但有意思的是,在强调性价比面前,如今黄桥提琴的对手或许早已不再是欧美、日本等其他国家,而是中国其他提琴生产基地。
比如河南驻马店确山县年产提琴约40万把,据说造出了中国80%的手工制作中高档小提琴。
再小的一点的北京平谷区东高村镇,媒体报道称,这里30年前被誉为“提琴之乡”,镇里生产的提琴八成远销欧美、东南亚,高峰时全球每三把小提琴就有一把出自这里。2023年,全镇乐器产业实现产值5231万元。
在电商面前,无论是确山县还是东高村镇,都与黄桥拥有同等的发展机会。
那么,在新的变局面前,黄桥提琴又该如何应对呢?
*以上图片已注明出处,配图仅供参考,无指向性意义及商业用途。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参考资料:
《中国制造有多牛?全世界三成的提琴,都产自这个小镇!》
《一群不懂西洋音乐的中国农民,凭啥造出了全球30%的小提琴?》
《这座江苏小镇太牛了,承包了全球30%的小提琴》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