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AI与传统助听行业融合 「聆通助听」想让助听器价格降低90%

关注
聆通助听
北京医疗健康
智能助听设备制造厂商
最近融资:A轮|未披露|2018-06-22
我要联系
2017年中国残疾性听力障碍人士约为7200万,而对助听器技术的应用不到5%。

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2017年全球约有3.6亿听力障碍者。来自北京听力协会的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残疾性听力障碍人士约为7200万,而对助听器技术的应用不到5%。

除了医疗体系与欧美国家不同,就产品而言,国内市场中高端产品长期被峰力、西门子等国外品牌垄断导致价格偏高,低端产品实用性差是国内助听设备低普及率的主要原因。

成立于2018年的「聆通助听」致力于听力算法技术研究,希望利用AI技术改善这一市场,通过自研算法+通用芯片的方式来提供国内独立自主的助听器技术方案。与硬件厂商合作,最终以主流产品十分之一的价格,为用户提供相同级别的助听器。

国内首个手机智能助听App

通常来说,对于听损比较严重的人群,装配助听器之前首先要经过“测听”,即通过专业的验配师来测量具体的听损类型、听损程度,并据此把助听器调节到最适合听损者的水平上。这一过程不但繁琐,而且当用户听力情况变化时还需要再次去门店“验配”。

国外品牌的一些高端产品,已经开始使用App对助听器参数进行微调,而聆通助听选择了一种更直接的方式——让App同时具备测听和助听功能。测听环节,聆通助听AppP内用单一频率的声音来检测用户在不同频率的听力情况,用户可按照App内提示手动测量左右耳听力,生成用户听力图,App并据此为用户匹配对应的助听方案。用户只需要一个普通耳机与手机连接,打开App就可以实现最高80dB听损的助听功能。

图片 2.png

在聆通助听App的助听功能板块,有室内、对话、看电视三种场景模式供用户选择,用户也可以自助进行环境噪声和自我声音录制,上传到服务器提高声音识别精准度,同时可选择是否开启降噪功能。在声音放大和噪声抑制方面,聆通助听拥有自主专利的声音压缩放大算法和降噪算法,聆通助听App通过手机或耳机的麦克风来完成声音的收集,通过耳机完成声音传达,降噪等算法的实现也通过手机的处理器来完成。

价格方面,为了前期积累用户,聆通助听手机App为用户提供第一年免费服务,一年后每月收费10元。用户可以去官网或应用商店下载。

硬件将上线 价格仅为同性能产品十分之一

聆通助听联合创始人郭卿告诉创业邦,聆通助听正在和硬件厂商合作,硬件助听器产品正在测试阶段,预计将在今年9月左右开始发售。

在助听器行业,大品牌通常会建立线下专营店,目的是为用户提供测听室,验配师根据用户听力状况选择、调试助听器。而聆通助听瞄准的是电商市场,由于聆通助听已经推出了手机App,用户可以自主在手机端完成测听和验配,因此对门店的依赖不大,用户也可以省下去线下门店的验配过程。

价格方面,郭卿表示聆通助听今年推出的智能助听器,价格将将为市面上同档助听器的10%。

根据美国健康署报道,在美国助听器平均价格是$2400美金一只,国内目前单只助听器的价格从几千到几万不等。郭卿告诉创业邦,助听器价格之所以高,是因为授话器、芯片等主要零部件长期被跨国集团所控制,丹麦瑞声达、瑞士锋力、德国西门子、丹麦奥迪康、丹麦唯听、美国斯达克六大品牌几乎占据占据约90%市场份额。

聆听助听通过自研算法+通用芯片的方式降低成本。由于本身团队是技术出身,聆通助听自主研发了声音放大、噪音消除算法,助听内置芯片没有用助听器专用芯片,而是选择了通用芯片,这两点让聆通绕开了大量专利费用,同时,聆通采用手机+助听器的软硬结合方案,通过手机承载了一部分的运算工作。

团队方面,聆通助听CEO Chris Chen毕业于清华大学,来自硅谷,拥有近20年IT行业经验;CTO李彦涛硕士毕业于北京大学,曾任摩托手机架构师、全时创业团队技术负责人,拥有超20年语音处理、AI技术经验;CMO郭卿曾任礼品电商LIYi99、数人云、百迈客市场营销负责人。同时,聆通助听还聘请了多位声学及电音技术专家、听力医学专家、助听器行业专家担任公司顾问。

目前,聆通助听正在进行天使轮融资。

本文为创业邦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创业邦将保留向其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如需转载或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


反馈
联系我们
推荐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