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外媒头条》是创业邦新推出的海外栏目,服务于广大创业人群,为他们提供专业、有启发性和实用性的海外讯息。
栏目通过分享优秀的行业热点文章,帮助创业者打开新思路,洞悉全球市场动向,掌握大企业背后的秘密。创业不应盲目,张开眼睛看世界,才能找到新风景。
2018年2月6日,埃隆·马斯克的SpaceX公司发射了猎鹰重型火箭,进行了首次飞行。助推器表现完美,发射准时。
这是闻所未闻的一次尝试,成功的火箭发射由一位热爱宇宙事业的富豪个人资助完成,标志着人类进入了一个对商业利益开放的新太空时代。
这就是太空2.0时代,太空1.0时代大约从1957年持续到2000年。
两者的区别在于业务模式不同。太空1.0以美国和前苏联为争夺地缘政治影响力而展开的竞争为开端,2.0时代越来越关乎商业利益,本期推介文章作者认为这是一个积极的发展方向。
在中国市场,民营商业航空也成为了资本涌入的新风口。
据数据显示,自2015年起,中国民营航天公司数量已超过60家。3月27日,来自壹零空间的中国民营火箭的第二次试飞以失败告终,但仍然是有意义的一次尝试。
本期推介文章来自《国际财经时报》上的《太空2.0:探索太空商机的新时代》(《Space 2.0: A New Age Of Space Exploration And Business Opportunities》),作者Rod Pyle是一位关注太空的行业记者,也是《Ad Astra》杂志主编。
作者首先阐明了航天工业商业化的根本原因。
每一个国家政府都需要在特定的预算范围内管理所有的优先事项,因此,太空项目所需的公共资金并不能得到100%保障。
作者以NASA举例说明,目前NASA执行的科学任务比上世纪60年代多得多,但该机构的预算仅为1965年太空竞赛最激烈时期的十分之一左右,约为190亿美元。
另外,此前唯一的太空任务就是把人类送上月球。
今天,人类有了一个庞大的轨道研究网络,包括远程通讯、气象卫星、行星探测器和国际空间站,它们都在争夺有限的资金,但这些项目的回报收益对政府来说微乎其微。
而将探索太空的概念商业化能够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作者表示,其一可以吸引大量资本,减轻政府负担,去年就有120多家风投公司对一些私人航天公司的投资达到了破纪录的39亿美元;其二是会激发该领域的竞争,激烈的竞争环境和大量融资机会能驱动创新,实现太空商业盈利。
在文中作者解释道,其实在太空1.0时代就已有商机显现。
比如卫星提供的视觉信息对识别矿产资源以及优化种植业至关重要;轨道数据能够捕捉气候变化动态;GPS卫星能够为手机提供定位服务,时刻有效地引导各类交通工具,甚至自动取款机交易也依赖GPS信号来运作。这不仅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更在各大商业领域为大大小小的公司带来了利润。
太空2.0时代以此为基础,更为灵活地利用资金,新的太空业务有望迅猛增长。
作者举例称,像Planet Labs这样的公司创造了一大批小型、廉价的成像卫星,这些卫星使用现成的组件,每天24小时实时更新地球图像,销售给各大公司,利润丰厚。SpaceX和OneWeb等公司也将很快发射数千颗此类宽带卫星,提供全球服务,为利益相关者带来巨额红利。
尤其是最近航天技术进步很快,如机器人技术、通信和推进方法等,这些都为民营商业航空的发展提供了支持。空间级组件变得更高效、更小型化、价格也更低,从而产生了成本效益更高、重量更轻、发射成本更低的航天器。
仅去年一年,流入美国商业太空运营大部分资金都来自嗅觉灵敏的私人投资者。
除此之外,作者还指出在空间利用方面其他的商业机会。
比如太阳系中有大量资源储备,从人类所必须的水和氧气,到稀土元素、普通金属和贵金属等。而资金是寻找、开采和利用这些资源的关键,来自个人或风投机构的投资能够极大缓解政府压力,解决资金问题,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推动项目进展。
作者强调,归根结底,探索太空的未来在于政府航天项目(如NASA)、民营商业航空企业和国际航天机构之间的智能合作。
这是太空2.0时代的“最佳着力点”——允许它们各自做最擅长的事情,竞争中合作,互惠共利。
简单来说就是由政府牵头的航天项目制定大型国家目标,依靠像SpaceX、Blue Origin这样的民营商业航天供应商,以固定的价格为飞往地球轨道或月球以外轨道的常规飞行提供硬件和服务,以此获利。
太空2.0时代是光明的,未来在太空资源开采、太空旅行、宇宙研究等方面都将取得巨大进展,而作者认为,因此激发的商业发展机会才最具意义。
本文为创业邦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创业邦将保留向其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如需转载或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